我们仨

2023-04-29 00:44:03杨绛
关键词:钱瑗我们仨钱锺书

推荐理由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我们仨》是她晚年所著的经典散文集、家庭生活回忆录。在《我们仨》中,杨绛用简洁、朴实的文字,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回忆了他们一家三口那些充满乐趣与无奈、快乐和艰辛、爱与痛的日常,写尽了她对女儿和丈夫深切绵长的怀念,读来让人动容。

内容导读

《我们仨》是一本讲述了一个家庭几十年来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的书。杨绛以独特的笔法,描绘了我们仨的故事,通过细腻的叙述和真实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也让人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赖的复杂性。《我们仨》让人深刻地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和可贵性,也让人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这部分写的是一个梦,杨绛先生梦见锺书自顾自撇她而去。于是醒来时便向他埋怨。锺书只是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锺书大概记着她的埋怨,叫她做了个长达万里的梦。

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在这部分中,杨绛先生以其独特的笔法、一贯的慧心,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

“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这部分写的是杨绛先生最痛苦最艰难又长达万里的时光。她奔波于双双病重的丈夫和女儿之间,惶恐地走在人生的驿道上。爱女钱瑗的先行一步已是对她人生的重大打击,而爱侣钱锺书的日渐衰弱更加让她心绪难平。

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部分杨绛先生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圆圆(即钱瑗),后来回到国内的工作生活,以及遇到的一些曲折,直至最后女儿和丈夫先后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1998年,钱锺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先生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完成回忆录《我们仨》。

一个先后痛失爱女和爱人的老人,在其最后的年月中孤单前行,并最终将这个温馨又历经挫折的家庭,用朴实的文字展现在我们面前。这绝不是一位普通老人!

精彩展示1

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锺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理。我回家后,阿瑗轻声嘀咕:“狗窠真舒服。”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气话,我一时拐不过弯,他们得意说:“妈妈有点笨哦!”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色盲,只识得红、绿、黑、白四种颜色。其实锺书的审美感远比我强,但他不会正确地说出什么颜色。我们会取笑锺书的种种笨拙。也有时我们夫妇也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片段赏读]

在这个简单的学者之家中,每个人的“身份”和“地位”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钱瑗有时像杨绛的姐姐,有时又像妹妹,还有时候像妈妈一样管着她;钱瑗和钱锺书有时候又像一对顽皮的“兄弟”,让杨绛哭笑不得;而在学问上,钱瑗和杨绛又像钱锺书的学生;在生活上,钱锺书则像弱小的孩子,需要钱瑗和杨绛去照顾。他们互相包容、迁就,家庭中的尊重、平等、融洽,由此可见一斑。

文中作者也道出了家庭与亲情的真谛:名利财富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一家人能相知相守,遇到困难,能一起承受,无论日子多么艰辛,都要缩小生活中的苦,放大日常中的快乐。

精彩展示2

牛津的假期相当多。锺书把假期的全部时间投入读书。大学图书馆的经典以十八世纪为界,馆内所藏经典作品,限于十八世纪和十八世纪以前。十九、二十世纪的经典和通俗书籍,只可到市图书馆借阅。那里藏书丰富,借阅限两星期内归还。我们往往不到两星期就要跑一趟市图书馆。我们还有家里带出来的中国经典以及诗、词、诗话等书,也有朋友间借阅或寄赠的书,书店也容许站在书架前任意阅读,反正不愁无书。

[片段赏读]

在世俗者的眼中,杨绛和钱锺书的婚姻之所以美满,是因为他们“门当户对”,但其实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志趣相投。杨绛曾说过,她和钱锺书之所以相互吸引,是因为他们两人都酷爱文学、痴迷读书。

在国外留学时,杨绛和钱锺书像海绵一样拼命地吸收知识,这为他们后来的学术研究、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探究

《我们仨》彰显着浓厚的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蕴含着浓郁的古典意味,这在书中是如何体现的?

[指点迷津]

《我们仨》自始至终彰显着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一是挚爱亲情的浓墨抒发,二是爱国情操的本然流露,三是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宁和凸现。

作品用朴实的语言和生活化的态度,向读者讲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只有家,才是最好的港湾。该书从女性视角出发,以平实而细腻的语言,揭示了一个善良美好的家庭世界,深刻地表达出作者对亲人的深深不舍。作者在作品结尾所说:“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寓所与驿站,古驿道和医院,虚虚实实,相互交错。而虚实交错中,更使读者亲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我们仨》含有浓郁的古典意味,一是淡泊功利的人格精神,表现于“我们仨”对家的相聚相守以及酷爱读书勤奋治学,这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推动他们走向高远超凡的境界;二是平和朴素的语言风格,杨绛最善于把各种对立的因素和谐地统一起来,达到恰到好处的理想状态;三是哀而不伤的抒情笔调,通过情景交融的古典手法,把丰富复杂的情感寓于其中,通过比喻、象征、暗示等尽显古典文化的韵味。

(供稿 河北 王寿波)

猜你喜欢
钱瑗我们仨钱锺书
钱锺书的幽默
做人与处世(2022年6期)2022-05-26 10:26:35
我们仨
女儿的感恩
言传不如身教
钱锺书还是钱钟书?
新教育(2018年27期)2019-01-08 02:23:30
一封“提前”的回信
梦的旅人——读《我们仨》有感
钱钟书被女儿“难倒”
北广人物(2017年35期)2017-09-11 14:20:24
名师学案·钱锺书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