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条景观道铺“地毯”
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介绍,2023年上海共推出41条“落叶不扫”景观道,于11月16日正式启动。每条景观道都是结合区域特点、历史内涵、建筑风格等精心挑选而成的,涉及的树种品类繁多,包括悬铃木、银杏、北美枫香、白蜡、重阳木、无患子、鹅掌楸、栾树、枫杨树等。
适用话题
自然之美 人文关怀 细节 以人为本 平衡 尝试
深度思考
一、 为城市留住美好瞬间,满足了市民对美的认知、美的向往。
“落叶不扫”景观道为上海这个城市增添了一份自然气息,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独属于秋季的浪漫。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拥有高速发展的经济和众多就业岗位,但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压力颇大。而在众多文人墨客笔下,落叶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总能引起人无限思考与遐想。在步履匆匆的都市,落叶自然形成的景观,既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视觉上的美感,吸引人驻足停留,也创造了一份天然的活动空间,人们或牵手散步,或嬉戏玩耍,在清冷的秋季体会到一份独有的温馨。
二、“落叶不扫”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是人文关怀的举措。
“落叶不扫”是人文关怀的创新举措。一方面,“落叶不扫”将减轻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落叶不扫”能形成特殊的落叶景观。这样做可以让绚烂的秋景延长,给城市环境增添浪漫气氛,提升市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当然,“落叶不扫”也暗合了人们对秋天、对大自然的某种亲近与留恋。“落叶不扫”是对人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内心情感的一种满足与抚慰。“落叶不扫”更是城市治理理念的转变和进步,彰显了城市管理者以人为本的情怀。
三、“落叶不扫”是顺应民心之举,彰显了城市管理的品位与智慧。
“落叶不扫”是顺应民心之举。面对城市街头的片片落叶,有选择地设置几条“落叶景观道”,使其成为一道迷人的景观供市民和游客观赏,为城市增添几分浪漫色彩和诗情画意,使都市中人能在喧闹中留存一份回归自然的情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叶虽小,但它事关绿色城市和低碳城市建设。作为城市管理者要创新管理形式,提高落叶价值,让我们生活的城市充满绿色、低碳、美丽的气息。这种“落叶不扫”的积极尝试,彰显了城市管理的品位与智慧。
速写速用
“落叶不扫”体现了人文关怀和城市管理之间的平衡。一方面,它守护了人们心底的那份柔软。落叶掩盖的街道,可能是幼时求学的路,也可能是长大回家的路,保留了它,也就保留了人们的回忆与念想。“落叶不扫”是生活中的“小确幸”,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人情味和烟火气。另一方面,它彰显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相比于“一刀切”的城市环卫工作,留下的落叶更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考验管理者处理和调度的能力。它体现了城市灵活的管理思想,贯彻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
落叶不扫,也并非撒手不管,而是精细化保洁养护。环卫人员每天会进行道路的精细“捡拾保洁”作业,同时加大巡回保洁力度,确保路面垃圾的及时清理。除了日常的巡回捡拾外,环卫队伍还根据实际情况,对作业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利用机械化设备进行辅助作业。如遇降雨、雾霾天气,环卫人员会对道路上的落叶进行全面清扫保洁,确保落叶不遮蔽雨水口、不影响市民正常通行。
一枝一叶总关情。“落叶不扫”虽小,但背后是管理者对市民的回应与尊重,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落实。人们在城市生活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正是从这一件件小事中汇聚起来。我们为“落叶不扫”的行为点赞,也呼吁更多城市能借鉴这种行为背后的理念,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增进人民福祉。
(摘编自《人文情怀和城市管理的和谐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