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派
数字世界并非高出现实的存在,而是依附于现实,“永生”很难实现。
在生死存亡面前,是选择数字生命计划还是流浪地球?影片中各有拥趸。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浩瀚无垠的宇宙充满神秘感和未知风险,你认为人类的未来归宿在哪里?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的思考。
宋羽祺:数字生命计划如果成真,每多一个数字人类,就会多一台设备,设备多了会有额外的清洁、维护和管理需求,成本很高,普通人活不起。
郭邦彦:意识上传依赖于软硬件系统,这些需要人来维护,电子元件也会老化。另外,用于上传意识的平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自从上传意识的那一瞬间起,现实中的“我”和电脑中的“我”会走上不同的道路。数字生命完美复制了我的思维,但那只是电子版拷贝,不是真正的我。
梁裕轩:数字生命就是“电子骨灰”,人去世了就是去世了,当我们和物质世界完全没有交流时,生命就失去了意义。只有“人”存在,电子生命才有存在的价值。
张婷玉:数字化的人类就像被圈养的保护动物,如同坐牢,“电子宠物”的生命没有价值,赞成电影中的那句台词“没有人类的文明毫无意义”。
许嘉言:随着科技发展,生命并不一定要束缚于碳基,谁说我们的宇宙不可以是一台量子计算机?
赵子辰:“数字生命”能让我们有个“备份”,当我们遭遇困境时,有活下去的希望;当我们离开时,能给亲人留有念想。
许维航: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更远。数字生命计划中所需要的量子计算机和强人工智能,明显在流浪地球计划中也能起到巨大作用,这完全是可以并行的选择。
康明哲:思维数字化后的人类不会被肉体束缚,突破了寿命极限,表现出了超越常人的能力。由数字生命进行科研,极有可能带来技术爆炸,是文明更好的发展方式。
“数字生命”派
每个人对“活着”的理解不同,都应该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