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计划给地球安装上万台酷似“燃气灶”的行星发动机,以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地球于是开启“流浪之旅”。
这些行星发动机体型非常庞大,每台高度都达1.1 万多米,比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出2000 米;其宽度更是超过3 万米。此外,每台发动机可产生150 亿吨推力。
那么,现实中人类能造出来这种行星发动机并“推动地球”吗?根据科学家的介绍,这样的“操作”在原理上是可行的,但是实现起来非常困难。
这是因为,行星发动机之所以能推动地球,依靠的是重核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现实中,在核聚变反应方面,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主要集中在轻核聚变而不是重核聚变,轻核聚变更容易实现。当下,可控核聚变仍然是人类尚未攻克的科学难关之一,距离实现电影里这种规模的核聚变反应还有一定距离。
除了核聚变反应外,行星发动机的制造难度也非常大。前面提到,行星发动机高度超过1 万米,宽度超过3 万米。要建造这样一座“巨无霸”,需要消耗的钢材数量是难以想象的。根据行星发动机的体型以及钢材密度,一台行星发动机的总重量超过1400 多万亿吨。以此计算,一台行星发动机就要耗资超过500 亿亿元。
而且全球年钢产量加在一起都难以制造出一台行星发动机的零件,更别提制造一台行星发动机内部的无数精密部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