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故道形体重塑

2023-04-29 00:44:03
北京 2023年5期
关键词:南运河故道之河

时至今日,运河的故事已然又翻开了新的篇章。2022年4月28日上午10时,山东德州市境内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岳城水库水经卫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水、引黄水汇合,进入南运河;200公里外,位于天津静海区的九宣闸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南来之水经南运河与天津本地水汇合。

灵动的流水唤醒了山东德州的运河古街,润泽了河北沧州的干涸河道,激起了粗犷高亢的天津运河号子,滋养了水清岸绿的北京生态美景……

跨越世纪 古运新生

实际上,在全线贯通前14天,京杭大运河就已经开始补水行动。在长江、黄河的助力下,5路补水水源,集中向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进行补水,补水量达5.15亿立方米。5.15亿这一数字太过抽象,不过,如果按照杭州西湖1400万立方米的蓄水量计算,5路水源向京杭大运河北段补水的总量,相当于大约向其注入37个西湖。这一换算结果不免会引来人们的一声惊叹。

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让古老的运河又“活起来”了。虽无缘再现古代运河“南来北往,千帆竞发”的漕运繁忙胜景,但“形体重塑”后的京杭大运河也获得了重新定位的机会,它不仅成为了“有水的河”,而且还将成为生态之河、文化之河和航运之河。

生态廊道 文脉常新

通航的顺利进行,与大运河水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密不可分。近年来,大运河生态保护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水是大运河的血脉,文化是大运河的灵魂。全线通水后的京杭大运河,正用文化之笔,续写千年风华。

北京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北端,千百年来,星星点点散落在运河两岸的文物和遗址成为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从遗址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到古建筑、古村镇、古技艺,再到博物馆、图书馆、剧院,都在讲述着大运河的点滴。

运河文化的故事方兴未艾。随着北京市文旅局在运河沿线各区打造十余条运河主题精品旅游线路,运河文化故事得以更加丰富。今天,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运河畔,拱形的新北关拦河闸(桥)、雄伟的大光楼、古朴的燃灯塔,与四周现代化建筑物浑然一体。楼影、塔影、桥影、云影交相辉映,水利工程与人文历史、自然风貌有机融合,宛若一幅精美的画卷。

浙江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南起点,古运河穿城而过,千年文化蕴藏于此。位于杭州拱墅区的拱宸桥横跨大运河,是大运河南起点的标志。拱宸桥旁,矗立着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在这座中国首个以京杭大运河为主题的博物馆里,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一幅幅地图、一座座雕塑、一个个模型,生动展现着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依托丰富的文化遗存,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文化带也在加快建设、加速形成。从浙江南浔到天津杨柳青,运河畔的一座座历史古镇,活力焕发、熠熠生辉。与此同时,大运河还为沿线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北京通州,依托优美生态打造的运河商务区初具规模,吸引金融科技创新、高端商务服务等一批产业落户城市副中心。在山东德州,大运河穿城而过,文创产业园、生态廊道等一批重点项目布局两岸,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千古运河通命脉,新水故道颂史诗。蜿蜒的运河水,仍旧流淌于古老的河道当中。时间在游走,从历史中走来的大运河仍一路向前,朝远方奔去。如今,大运河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正在被努力打造,不久的将来,新水故道注定会是另一番璀璨景象。

猜你喜欢
南运河故道之河
1927—1937南运河下游疏浚中的官商联动
淮委组织完成黄河故道航拍调研并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复苏
治淮(2022年12期)2022-12-20 02:47:38
都市(2022年5期)2022-10-22 14:30:59
维纳斯黄金苹果在黄河故道地区的引种表现
烟台果树(2021年2期)2021-07-21 07:18:26
让书香浸透生命之河
张曼玉 在时间之河中漂流
海峡姐妹(2020年2期)2020-03-03 13:36:36
大运之河
青年歌声(2020年1期)2020-01-14 05:20:26
浦卫公路浦南运河折弦钢桁架桥设计
上海公路(2018年4期)2018-03-21 05:57:38
南运河综合治理规划获水利部批准
海河水利(2016年1期)2016-03-11 14:37:23
渭河故道恢复湿地生态的引水方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