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之上 机翼之下

2023-04-29 20:16刘若男刁宇翔
雷锋·强军号 2023年9期
关键词:航校滑翔机机务

刘若男 刁宇翔

盛夏时节,北部战区空军“奋飞新征程 强军当先锋”讲述战位上的强军故事,在“人民空军东北老航校旧址”上开幕,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人民空军东北老航校旧址”解说员、上士闫晓毓,以《坚守·一副托举战鹰的身躯》为题,用一张张生动的历史图片、一件件真实的文献实物、一个个精致的沙盘模型,为全区官兵立体展现“起飞地”上机务人的忠诚与担当。

攻坚克难办航校

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驻守在“人民空军东北老航校旧址”之上,人民空军第一架战机从这里起飞,这里是见证党领导人民空军建设发展的历史地标。

1946年3月1日,我党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即东北老航校)在战争废墟上创立。“在那个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轰炸,企图把初生的航校扼杀在摇篮里;日伪残余、土匪特务活动猖獗,阻碍航校发展……”活动现场,闫晓毓深情地讲述:为不使日军遗留的航材装备和机场设施落到国民党军队和当地土匪手中,老航校先辈们连续几个月不分昼夜地四处寻找,最终收集各型旧飞机120架,航空发动机200多台,航油近千桶,航空仪表100多箱,各种物资2800多辆马车……

2023年6月1日,东北老航校开学纪念日,17名老航校先辈子女后代来到该旅。老航校首任政委王弼的女儿一走进“人民空军东北老航校旧址展陈中心 ”,看到航校创建初期的历史照片就忍不住流泪,她向闫晓毓补充了诸多细节:为收集航材,老航校创业者们冒着寒冬大雪,走遍东北三省30多个城镇、50多个机场,其间有人被火车轧断双腿,有人误入日军731实验室中毒身亡……听到动情之处,闫晓毓情不自禁地跟随众人,在王弼政委半身雕塑前深深鞠躬。

由于当时飞行训练所使用的多数是收寻的受损严重或用废旧器材拼装的飞机,航校刚一开训,就发生两起飞行事故,飞行员和机务人员压力巨大。

为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航校机务人员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一次,航校几个机械学员向校领导申请独立修一架仪表全部破损、尾翼方向舵也坏了的九九高教机。可飞机修好了,该由谁来试飞呢?这样的飞机还敢让飞行员飞吗?校领导一时间也犯了难。最后,参与该飞机维修的机械学员岳荣站出来:“我们修的飞机我们负责!我到后舱压座,跟飞行员一起飞。”机械学员的举动深深震撼飞行教官林保毅,最终,林保毅和岳荣一同登上飞机试飞。飞机在空中翻滚、倒飞,安全着陆。“一切正常!”林保毅对坐在后舱的岳荣竖起大拇指。从那以后,航校有了“承修人员要上飞机压座”的传统,也再没发生过飞行事故。

迎难而上创奇迹

“创业尝艰辛,无暇论个人。名利双抛却,对党赤子心。”闫晓毓熟背老航校先辈创作的诗,继续讲述:航校训练中期,随着航材消耗和飞行学员数量的增加,“人多机少”的矛盾愈发突出。

没有飞机,航校机务人就决定自己试制滑翔机。如今,当官兵走进“人民空军东北老航校旧址展陈中心 ”,在展板墙上依旧能看见航校机务人试制滑翔机的真实照片,展柜里依旧能找到当时制作滑翔机所使用的斧头、刨子等工具。在很短时间内,航校机务人就造出两架木制滑翔机。试飞那天,滑翔机在汽车的牵引下滑翔一段距离后,逐渐离开地面飞了起来,升到10多米高后与牵引钢索脱钩,而后在空中转了一圈后,平稳落地。试飞成功!不久后,航校滑翔机训练班正式开训。

回顾东北老航校的历史,机务人创造了一个个“不可能”:修理风挡时没有明胶玻璃,就尝试用白铁皮加工成风挡外形,再镶上普通玻璃;发动机修好后没有试车台,就用报废机身和前舱仪表板做成简易试车台;排队用自行车打气筒给飞机轮胎打气,用手摇的方式启动飞机发动机……

为加强旧址保护和史料整理,该旅专门成立“老航校研究室”,赴3省5市实地走访7个留有老航校实物的军地展馆,采访老航校先辈及子女50余人,征集、复制相关文物130余件。这一切都为闫晓毓的讲解提供了真实依据。

“面对飞行保障上的重重困难,航校机务人从未退缩!”一张张翻阅历史照片,闫晓毓耐心讲解着:一张照片反映的航校飞行训练航材不够,几架飞机共用一个螺旋桨,一架飞机飞完卸下安到另一架上接着飞;一张照片表现的是机务人在夜晚借助微弱的油灯灯光检修器材;一张照片表现机务人排队用自行车打气筒给飞机轮胎打气,包裹严实的棉服棉帽反映出东北-40℃的严寒……

薪火相传肯担当

2019年10月,“人民空军东北老航校旧址”被批准为第八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续又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和第三届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闫晓毓的解说对象从部队官兵扩展到党政机关、院校及慕名而来的外地团体,老航校的历史越来越广泛地被公众知晓。

为真正把“老航校精神”发扬光大,让“起飞地”上的故事走进更多人心中,闫晓毓主动加入旅“起飞融媒体中心”任外景记者。其间,她参与制作的《起飞地的机务人》系列节目、《起飞访谈》等十余个节目在“人民空军”“北部空军”等媒体平台播放。

一线采访时,有个细节让闫晓毓感触颇深——接受采访的机务官兵不谈自己只讲别人:机械师王振的师傅参加空军机务尖兵岗位练兵比武,为节省半秒钟带机组操练上百次,胳膊被磕得青紫也不在意,最终捧回冠军奖杯;机械师赵文迪的班长,执行演习任务期间,因甲沟炎拔掉脚趾甲缠纱布穿不进鞋,干脆将鞋前剪出个大口子,穿着自制“凉鞋”参与保障;有个机械员发高烧,却坚持钻滚烫的进气道,当顶着热浪、憋着气检查完出来,脚一着地就昏了过去……

胜利体现在空中,胜利保障在地面。在“起飞地”上,闫晓毓见过太多感动场景,听过太多动容故事:该旅机械技师、一级军士长孙彬彬,入伍28年,在机务保障一线干了28年,如今已是47岁老兵。翻阅孙彬彬的“履历”,闫晓毓得知,他已安全保障飞行2400多小时,所维护飞机连续10年被评为“样板机”,所在机组5次荣立集体三等功;他个人荣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8次,获全军、空军、战区空军各类奖项不计其数……但一线保障中,孙彬彬像个新员一样,任何工作都要干到位、复查到位。

“你为什么那么拼?”一次,在老航校老跑道上,闫晓毓拦住孙彬彬追问。孙彬彬讲述了20年前发生在他维护的飞机上的那次二等飞行事故。“尽管事故最后被定性为空中吸入外来物,不是机务的原因,但我的飞机没回来,飞机上的战友也差点没回来……”孙彬彬低沉地说:“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那次事故!”

“对战斗胜利负责、对战友安全负责、对国家财产负责。”这么多年来,孙彬彬带教出20名机械师,其中,5人成为旅技术骨干、1人成为战区空军技术骨干,还有4人走上机务大队长、专业主任等岗位。手把手教业务,肩并肩攻难关,孙彬彬既传授了本领,也培养了作风。闫晓毓讲述到最后,军装上挂满军功章的孙彬彬作为特邀嘉宾登上讲台,他目光坚定地说:“我们站在老航校旧址上,就要真正当好‘老航校精神传人!”

长空之上,是铁翼冲破云霄的雷霆万钧;铁翼之下,是机务人默默守护的执着坚守。“起飞地”上机务人的故事,总能让人眼眶湿润。感动之余,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支撑前行的强大力量。

这力量,就是对党的忠诚与担当。

(责任编辑:陈运军)

猜你喜欢
航校滑翔机机务
机务联系电路设计实例分析
机务管理模式下提高货车列尾装置作业效率的研究与实践
水下飞起滑翔机
雏鹰从这里起飞——记人民军队第一所航校
能在水下“飞”的滑翔机
海洋滑翔机
机务检修质量管理研究
国内航校建设存在的困境及前景规划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车辆机务技术管理保障运输安全的对策研究
考虑输入受限的水下滑翔机前馈控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