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慎
我的书柜里珍藏着一本《雷锋日记》。拜读这本书,可以得知,雷锋是1958年,即他18岁的时候开始写日记的,他写日记最多的是从1960年至1962年这三年,一共写了9本。
我从1965年2月,即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后开始写日记,那年我13岁,迄今一直没有间断,共写了166本,摞起来高达三米,预计有几千万字。我将每本日记都编上号,集中存放在我的书柜里,当我撰写家史和有关回忆性文章的时候,查阅起来十分方便。
要说从开始写日记到能有恒心和毅力去坚持这个习惯,我一是受家父的影响,二是受雷锋的影响。我是1958年上小学的。大概三四年级的时候,我便开始“偷看”父亲的日记,当时最大的好奇心,是想了解我出生及幼年时的一些趣事。没想到,我出生那天父亲还真有记载,包括为我接生人的姓名。1963年3月5日,我国各大报刊刊登了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同时刊登了雷锋同志的事迹,摘登了他的日记,其中两段思想深邃,富有哲理的格言我熟记于心。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我的日记没有雷锋那么多格言,而是偏重于写实。主要是记载了亲情、爱情、友情;记载了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至今的全过程;还记载了一些重要的历史镜头,如我有幸于1973年4月15日在颐和园见到叶剑英元帅,4月19日又在天安门前近距离地见到敬爱的周总理的场景。我于1978年8月由北京大学毕业选调到国务院机关之后,随着参加党和国家重要活动,见过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采访过的社会知名人士的增多,我日记的内容也日渐丰富起来,它与家父留给我们子女的27本日记一起,成为我毕生格外珍惜的精神财富。
写日记的好处很多,除了可以锻炼文笔,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外,还可以记录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的发展变化历程。作为一种私密性资料,日记的价值与日记撰写人的身份、社会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且时间越久价值越大。
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比如1986年6月5日我应邀对十世班禅大师的采访,2006年1月23日华国锋同志与我和同事亲切会面的情景,事后我都作了详细的回忆,写在当天的日记里,后来稍加整理就成了一篇珍贵的回忆文章,确保了当时对话交流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许多同事、同学和亲友都了解,我写日记经常是“见缝插针”,比如在候机时、火车上、候诊时,出差在宾馆休息时,退休后打乒乓球的间隙等等。2021年12月我到深圳办事,唐山市一中校长王卫国与我同乘一机返家。他见邻座的我除午餐时外,一直在“奋笔疾书”近三个小时,十分好奇。他与我在出机场时聊了一路,方知我在飞机上是在写日记,随后我们互加了微信。回校后,他撰写了《你的姿势很优雅》一文。他在文中写道:“这个雅姿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在上周一中层会上和我的管理团队进行了分享,让大家也要养成好习惯,播种一个好习惯,收获一个精彩的人生。在上周五《卓越是如何炼成的》选修课上,我和我的学生们分享了这个故事。我告诉同学们,良好的习惯是终生的财富。我也会把这个雅姿,分享给我的亲朋好友,让他们也‘雅起来,让持之以恒的坚守成就人生的绚丽与奇迹。”
以反映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而演讲《理解万岁》闻名于世的著名演讲家蔡朝东,于2020年下半年和我在一次活动中不期而遇。当时我们都倍感兴奋和意外,因为1986年3月7日我曾在国务院小礼堂听过他作《理解万岁》的精彩演讲,记忆犹新。次日我们再次见面时,我带来了记载当年我听他报告的场景及感受的日记照片。蔡朝东在《一个坚持写了55年日记的老兵》一文中写道:“翻开手机里他拍下的日记照片,让我感动,让我钦佩不已,让我感到暖暖的战友情……”他还说:“王老师的日记整理保存完好,可以称得上中国私人日记第一人,完全可以申请吉尼斯纪录了!为王老师的学习力和意志力点赞!为人生遇到这样的良师益友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