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强 莫学泉
摘 要:玉米作为一种高产粮食作物,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国民生活起着很大的作用,有着广泛的发展和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玉米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而玉米种植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相关人员予以重视。基于此,文章主要阐述玉米种植管理以及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技术。
关键词:玉米;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
近年来,我国的玉米栽培范围越来越广,产量越来越高。玉米病虫所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在玉米种植期间,只有采用系统高效的种植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才能保证玉米的品质和产量,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
1玉米种植的具体发展状况
玉米在我国属于主要农作物,蛋白质含量高,为异花授粉的雌株同株。同时,玉米具有非常好的抗旱能力和抗寒性,并且生长周期短,能够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2玉米种植技术管理
2.1耕地和种子加工
开展科学耕地,是种植玉米的第一步。伴随着我国机械化的持续发展,现代耕地基本上是机械化耕作。这需要种植人员对于翻耕的深度做好控制,既要保证上一年的残留秸秆全部清理干净,还要避免因过度耕地而导致土地养分流失[1],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确保土壤有肥力,有营养,增加玉米种子出芽率。对于选种而言,这就要求玉米种植人员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做好选种工作。种子在栽植前进行浸泡、拌种、晾晒和其他早期加工,搅拌的时候可以通过清水浸泡的方式给玉米种子补水,促使玉米种子萌发。如果考虑局部病虫害因素,可用农药拌种来控制病虫危害,促使种子产生抵抗力。种植人员应严格控制浸泡时间和晾晒时间,确保玉米的出芽率。
2.2播种过程分析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种植时机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合理地进行种植时间选择,才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候,气温等的差别是非常显著的,因此,在选择种植时间时,要因地制宜,谨慎做出选择。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玉米种植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例如,我国北方一般为春季种植。由于春播时土壤条件较差,播种后容易出现死苗现象。而且在温度的作用下,我国南方玉米种植时间一般分为三月初到四月末以及六月初到七月末两个时间段。因此,南方玉米在种植时需要考虑不同季节对其所产生的影响。选好种植时间对玉米栽培工作格外重要。为了能够有效提升玉米的种植效率,需要结合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制定出相应的种植方案。栽植前应首选平坦的土壤、沃土上播种,确保翻耕工作完成,本实用新型保证了玉米种子生长期间,根部能够在土壤内正常的发育。同时也需要注意温度与湿度等条件对玉米种子萌发及生长产生的影响,避免发生霉变现象。同时播种时,种植人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不能盲目地追求产量,对种子播种范围进行合理调控,保证每株玉米的行距均匀,生长期间均有适宜生长空间,确保它得到足够的水与养分,避免玉米之间高度差距过大。
2.3合理施肥技术分析
播种玉米种子后,对玉米生长期间的管理一样不可忽视。如果玉米种植人员不注重后期管理工作,将会出现减产等情况。玉米种植人员需要了解玉米成长的重要时期,进行合理的水肥管理,这样才能保证玉米种子能吸收到足够的水分与养分,使穗粒充实。此外,还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避免发生虫害问题。在玉米的整个生长期内,施肥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种植玉米时,通常使用的底肥是碳、磷、钾三种肥料。其中碳铵可以有效提高玉米对养分的吸收能力,种植玉米的人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选择。同时种植人员要结合当地气候环境、土壤、水分和其他因素来选择合适的的肥料配比,施肥时控制施肥量,合理施肥。另外,还需结合当前的农业技术,加强对新型肥料的使用,保证玉米种植质量。科学搭配微量元素肥料,能够保证玉米种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在种植玉米时,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使用肥料,保证玉米质量和产量得到提升。另外,在灌溉时,要重视采用喷灌或者滴灌的方式,确保其水分供应,种植人员要优先保证玉米生长的良好环境,其次再思考玉米增产。
2.4玉米种植管理方案
针对玉米种植管理,可将其划分为三个环节:栽植前管理、栽植中管理、栽植后管理。其中,种植前和种植中的管理工作是整个玉米栽培过程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最关键的两个阶段,因此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也就必须掌握正确且有效的技术措施。
2.4.1栽植前管理
播种前要选种、加工。选择种子时,需要挑选颗粒大、发芽率高、质量好、成熟度适中以及无病虫害的品种。选种应注意优选杂交种子,把坏种和虫蛀种全部消灭,未成熟种及其他不合要求的种子全部除去,确保种子颜色鲜艳、颗粒饱满、大小相同,种子纯度在98%以上。同时还应该对种子进行充分的消毒和灭菌处理,并做好发芽试验。种子的处理需在播前2~3天晒种,平均摊铺厚度为2~3cm,并且在晒种时每日必须进行翻动3~4次,以保证种子可以充分得到晾晒,促进种子发育。另外,晒种期间要经常翻晒并保持种子干燥,防止种子发霉变质。
2.4.2栽植中管理
栽植时需注意适当播种和控制密度,播种时,应尽可能在其他农作物采收后不需要耕地时直接播种,并可选择等行距或大小行播种。另外,还要根据当地土壤情况来确定是否使用复合肥以及有机肥。此外还需根据土壤情况进行浇水并适当地增加氮肥用量。
2.4.3栽植后管理
栽植后还要做好田间管理和施肥灌溉工作,多余杂草需清理,可采用喷施除草剂除草。此外还要注重病虫害防治,主要包括松土除草以及喷施农药两种手段,其中松土除草效果最好。管理过程中也需要选择苗木,它要求去弱留壮,去杂留纯,去病留健,去乱留齐,若降水偏多,则需要做好排水工作,严防旱涝。同时也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如蚜虫和红蜘蛛等害虫,要及时用药进行防治,以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2]。除田间管理外,还要进行施肥和灌溉,施肥时需增施有机肥和磷肥,钾肥和其他肥料均按对应比例实施,并伴随泥土埋藏,如果土壤的湿度不足,应适时进行浇水。在施肥过程中,要保证肥料适量,不能过多或者不足。其间如果缺肥,叶面追肥环节可适量施用氮肥。
还要根据玉米的品种不同制定出合理的种植密度,并对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严格管控,确保其健康成长。灌溉时应综合考虑玉米生长状况及土壤情况,然后决定灌溉用量和方式,同时还需做到节水灌溉,可采用沟灌、喷灌、微灌等方法。此外还要对农田周围的杂草进行清理,防止其影响玉米产量,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若玉米地处于低洼地带或易积水区域,应及时开展培土、挖沟、排水作业。
3玉米种植主要病虫害分析及防治
3.1玉米螟虫害
玉米螟又名玉米髓虫、粟野螟或钻心虫或挖心虫,鳞翅科属,螟蛾科。玉米苗期至拔节期都会被其危害,尤其会对幼苗造成较大损失。作为玉米主要害虫之一,玉米螟是广大玉米种植人员所痛恨的一种存在。近年来随着玉米栽培面积不断增加以及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玉米螟的发生危害程度也随之加重。玉米螟通常以幼虫的形式寄居于玉米秸秆上越冬,并在翌年开始化蛹,羽化为成虫后,且喜在玉米叶子后面产卵,当幼虫孵出形成时,开始侵蚀玉米茎和枝叶,继而造成玉米倒伏,使得玉米穗粒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对玉米产量有很大的影响。此外,玉米螟还具有较强的迁飞性,一旦发现有虫蛀现象时就会迅速向周围扩散蔓延,造成严重的危害。目前,国内对于玉米螟通常采用药物防治、焚烧防治等方法。由于药物防治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因此需要采取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药物防治是用辛硫磷颗粒和呋喃丹按玉米特定种植面积灌心,从而取得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焚烧防治就是通过将玉米螟卵或幼虫集中起来烧毁或者深埋等方式来实现其危害程度的降低。药物防治方式尽管不受外界温度因素的制约,但是,需要种植人员结合本地虫灾情况进行药量控制。另外,由于农药本身具有一定毒性,因此需要使用安全有效的方法来减少其危害程度。为了不污染环境。对于玉米田来说,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灭虫。但焚烧处理是比较彻底的方法。焚烧时不需要破坏农作物,且不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通过入冬前,焚烧虫蛀明显的秸秆,并将其与未燃烧的农作物混合起来焚烧。焚烧秸秆既可作肥料使用,不但能根治玉米螟危害,并对来年玉米种植起到一定影响。因此,在我国北方地区应大力推广使用这种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农作物生产中去,以达到提高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3.2黑穗病
黑穗病又称黑疸、黑粉病等,是禾本科植物的常发病。其产生原因原是玉米雄性花长出后变形,雄性花蕊发生改变,影响玉米果穗的发育。发现玉米染有黑穗病后,其中最为明显的改变是玉米植株较矮,玉米穗上会有黑色粉状物质,玉米很难结果,玉米大幅减产。其预防措施通常分为以下三个步骤:一是首选具备高抗病虫害能力的玉米种子。玉米种子选择得当是抑制黑穗病发生的一个好开端。选购时要直接挑选能与玉米黑穗病作斗争的种子。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黑穗病发生。二是播前集中处理玉米种子用药,需要种植人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用药。比如可以因区域而异,适量食用含多菌灵、克百威等成分的药剂包衣。使之起到防病害的作用。三是黑穗病低发区可以三年一轮种植,高发病地区玉米停播一年。停种一年以后,对土地进行消毒即可,用具备高抗病毒水平的玉米种子进行栽培,降低玉米患病概率,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对于病株应在黑粉尚未散出时进行拔除,以及做适当的处理,阻止其继续发展。
3.3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当前阶段,我国种植业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病虫害,玉米生长期间会受到病害、杂草的危害,虫害侵蚀危害严重,因此,在预防和治疗中,需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种植习惯,合理地选用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确保防治效果。具体办法是优先选择农业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方法可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应用。
3.3.1农业防治
所谓农业防治,就是通过各种农业措施使玉米对病虫侵害的防御力提高,然后有效控制病虫害。玉米种植过程中主要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但是这种方法容易导致玉米出现抗药性问题,所以需要采取生物制剂来提高玉米的抗病性能。具体办法就是首先采用轮作,使土壤营养均衡,土质得到改良,进而筛选出抗性强的种子,于适宜播期进行播种,从根源上防治病虫害,使玉米在幼芽时期就具备防御病虫害的能力,然后促进玉米生长,提高玉米产量。播种之前可将种子进行包衣,防止细菌传染,从而有效降低幼苗因细菌感染而出现坏死现象,增加其产量;也可通过使用杀菌剂来避免病毒病的发生,确保玉米健康生长,提升其品质和质量。另外,还需要进行良好的栽种和管理工作,播种前深层翻晒,使紫外线能杀灭土地上细菌和病虫,同时,玉米生长期间也要清理杂草,防止其与玉米争夺养分;另外还需要定期喷洒农药,这不仅有利于防止虫害的发生,也有利于防止病害的发生,而且还会降低玉米种植成本,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另外,还要适当地施肥和灌溉,运用新型的施肥和灌溉方式,确保玉米成长所需的养分,同时确保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充足,得以防治病虫害,并增强玉米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
3.3.2物理防治
所谓物理防治,就是采用光、温、湿度等多种物理因素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继而推动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常用的方法是色板杀虫、紫外线灯杀虫法,并结合激素引诱法,使病虫害得到集中和杀灭。物理防治技术不影响和危害作物和人体,并且其应用广泛、应用周期长、费用低,用此法种植的玉米是有机无公害的,和一般化学防治技术种植的玉米截然不同。
3.3.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用生物相克的办法来防治虫害,由于该防治方式可以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使生态平衡保持稳定,因此,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运用。其中以天敌杀虫法使用最多,农业自身就是生物多样性大循环圈,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作物来达到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以及降低环境污染程度的目的。要应用生物防治技术,首先要引进某些害虫天敌,如青蛙、螳螂等,这类天敌以害虫为食,它们的排泄物很自然地落在地上,形成了天然肥料,这也就进一步给玉米生长带来了很好的效果,玉米在成长过程中进行光合作用,自然就保护了环境,形成了优良生态圈,充实了田间生物链。
3.3.4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用化学试剂防治玉米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简单、迅速、对区域的限制大,但价格略贵,对环境污染和人体伤害比较严重,而且采取化学防治对玉米自身也有一定危害,对玉米产量有抑制作用,同时对质量也有影响。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若不能合理选用化学农药,则很容易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从而使防治效果变差甚至出现无效现象,进而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及质量。所以,在玉米种植期间,若使用化学防治方式,应使用防治效果好、对环境影响小的化学药剂,在严格控制用量的前提下对玉米进行合理的防治。
综上所述,病虫害防治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玉米种植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做好玉米种植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相关人员应该对玉米种植管理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把增加玉米产量作为工作的结束点,从而保障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明春.云南澜沧县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20):57+59.
[2]王德军.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关键技术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2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