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名言: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追根溯源: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
抽思拨典:发生冲突矛盾,出现麻烦事,为何要找自己的原因,修正自己呢?其实冷静地想想:真有心要升华自己的话,从千变万化的人情世故中,抓住不如意事发生的瞬间,去领悟因果关系,不也是绝佳的难得的机会吗?就算不是我们的错,养成“凡事先找自己的原因”这样的习惯也是自我负责的态度。如果没有深入反省,怎能发现不足,修正自己呢?小人欠缺查找自己问题的修养,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当然就会盯着别人的不足,一味地要求别人了。“求诸己”,就是责己严而责人宽;“求诸人”,就是责己宽而责人严。如果我们每个人遇到事情都首先从个人身上找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办法,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
用兵之道:反思、自省、律己与律人、和谐
排兵布阵:《论语·卫灵公》中有一句:“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求人莫若求己,此语道尽其中真谛。
求诸己,就是凡事求之于己,首先从自己方面来要求,即正人先正己。人要懂得看清自己,时常自省。唯有自省才能让人找到提升自我的着力点。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使唐朝繁盛一时的一代明君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在生活中,我们应积极发现别人的长处用以补自己的短处,若看到他人的短处和缺点,应该用来反省自己,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办法、找答案、找路径。只有向内求,才会认认真真去思考、去摸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过程中或许会经历很多失败,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去改善它,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你是否反省过自我呢?是否像曾子一样每日三省吾身呢?
诸子名言: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
追根溯源:选自《孟子·告子下》: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抽思拨典:对人的一生来说,逆境和忧患不一定是坏事。生命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往往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自豪而欣慰地说:“一切都经历过了,一切都过来了!”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比那些一帆风顺,没有经过什么磨难,也没有什么特别体验的人生要丰富得多,因而也有价值得多呢?
用兵之道:顺境与逆境、面对挫折、忧与乐、心态、财富
排兵布阵:爱因斯坦曾把那没有理想、缺乏追求的贪图安逸享乐者的愿望讽刺为“猪栏理想”。“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我们的确已在蜜罐中泡得太久。“心也许会受伤,会流血,但那正是心的功能啊!”毕淑敏如是说道,“愈合之后,它必定会比以往更加强大。”
“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正如罗曼·罗兰所言,我们能喂给自己最好的食物,便是那苦似黄连的磨难。唯有此,才能锻炼出一条坚强的舌头,在尝遍天下酸甜苦辣百般滋味之之后,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份花蜜的香甜。
诸子名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
追根溯源:出自《老子·道德经》,意为: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善于使万物获益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
抽思撥典:老子用水来比喻有高尚品行的人,认为他们的品德像水,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人争。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人争,愿意去别人不愿去的地方。这种忍辱负重、任劳任怨的品格,是值得人们敬仰和学习的。水表面看上去柔弱无比,可实际上它的力量非常强大。人的至柔至刚全在一念之间,生活中刚柔并济方显英雄本色,而以柔克刚才能保持世界的平衡与和谐。具有“强者”的资本而保持“弱者”的姿态,这是岁月积淀的人生智慧。
用兵之道:刚与柔、人生智慧、争与不争、低调
排兵布阵:水若君子,宽容大气,无私奉献。
固态,水在0℃以下的形态。洁白如玉,晶莹剔透,任何杂质都会在冰雪中暴露无疑,它是如此纯洁无瑕。严寒铸就了它刚毅的线条,铮铮铁骨下是谦逊的灵魂,自由漂浮的冰山约有90%的体积沉在水面下。冰山是内涵丰富的,是积淀厚重的,然而它展示给外界的永远是小小的卑微的一角,毫不张扬,低调内敛。
水若君子,清白坦荡,谦逊隐忍。
人生在世,皆欲成君子,自当以水为师。上善若水,君子亦如水。
做人也应该像水一样:能屈能伸,不畏强权;宽容大气,无私奉献;清白坦荡,谦逊隐忍。
诸子名言: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
追根溯源:出自《庄子·人间世》,原文是: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意思是: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抽思拨典:同一事物或一个人,有些人看来有用,有些人看来无用,或者在此时无用,在彼时有用。世俗所谓的“有用”,不一定是真的有用,而世俗说的“无用”,可能关键时候有大用。所谓无用之用,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在世界上所谓的有用与无用,都是由人主观上的看法和需要所造成的。所以我们要懂得调整自己的视角,从人或物的“无用”之处来发现“有用”之处。
用兵之道:有用之用、材与非材、转换视角、精神生活
排兵布阵:“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世间许多“大用”,恰恰是从那些看似无用的事物中衍生出来的。“无用”之中常常隐藏着有用的潜质。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给这些潜质的爆发创造条件,提供机会,绝不能以“无用”为借口而对其打压,将其抑制。
其实,有用和无用常常呈现出辩证关系,有时甚至在它们之间很难做出明确的界定。戏曲界有一句行话,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没有后者,又何来前者?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但现实中人们常常会犯舍花求果的低级错误。作家不想深入生活而只想写出好作品,学者不想调查研究而只想写出好论文,学生不想用功学习而只想找到好工作。凡此种种,都是对有用和无用的误读与误解,其根由皆在功利主义的虚火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