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核心素养导学

2023-04-29 00:44:03郭鹏源
关键词:克己复礼克己小人

郭鹏源

自主探究

1.《〈论语〉十二章》主要涉及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概括前六章的主要观点。

2.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他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颜渊问仁”中,孔子认为如何做才能达到仁的境界?

课文讲解

君子、小人之释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此话看似简单,但理解容易有分歧。理解难点在于把握“君子”“小人”的内涵。

“君子”本义是贵族的通称,但在礼崩乐坏、等级秩序瓦解的春秋时期,孔子在保留词语本义的同时,更多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较为系统地把君子的地位身份与道德品质相结合,其目的是彰显儒家在人格修为上的基本态度与价值抉择,培育理想的君子人格。著名语言学家杨伯峻先生指出,《论语》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之人”,如“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有时指“有位之人”,如“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论语·阳货》)因此这句话有两种解释。

其一是:以“德”言。“君子”是指“有德之人”,“义”是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利”是指私利、个人利益,“小人”是指追求个人利益、破坏礼制等级秩序的人,即懂公心道义者为君子,行私利者为小人。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君子之所以为君子,正是在于行义;小人之所以为小人,就在于趋利不向义,故君子见利思义,小人见利忘义。这句话是从对义利的不同态度来区分君子、小人。义利之辨又关乎“志”,“志”即道德之志向与动机。“志”决定了“习”,有所“习”则有所“喻”,因此志在义则喻于义,志在利则喻于利。这就从道德领域划定了“君子”“小人”的价值标准,同时清晰地表明了儒家的义利观——“义”重于“利”。

其二为:以“位”言。把“君子”理解为“有位之人”(当权者),“小人”理解为“下层民众”,强调君子与小人社会阶层地位的不同,君子当引领小人,关怀小人,淡化二者的道德对立,放弃道德评价,从现实层面上还原真实环境中的人格差异。因为在孔子的思想观念中,“有位之人”应该有理想的人格,有崇高的道德操守,需“为政以德”,而平民小人更多地关心、计较个人利害。基于这种人格差异的假设,君子有怎样的引领,小人就会有怎样的跟随,从治理国家角度而言,当权者要实现长治久安,就需要满足百姓的利益。所以这句话可以解释为当权者知晓的是道义,底层人民知晓的是利益。

明智的统治阶级因其肩负的责任,必须时刻思考全天下人的利益。合乎全天下人利益的事就是道义,底层人民只需要思考自己的利益,之后才有能力行使道义。这与中国古代儒家学者们所奉行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入世之道理念相通、一脉相承。

名家解读

论语别裁(节选)

南怀瑾

天人合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一段对于仁的研究,是孔子思想的中心,历代以来的解释很多,尤其宋儒——理学家,专讲这个“仁”。不过在我个人的看法,宋儒理学家们所讲那一套“仁”的理论,已经不是孔子思想的本来面目了。左边偷了佛家的,右边偷了道家老庄的,尤其偷了老子的更多,然后融会一下据为己有。

韩愈解释的“仁”为“博爱之谓仁”。后世有些人误解了,认为这就是孔子的思想,仁就是博爱。其实汉武帝时公孙弘先说过仁就是爱。正式定义“博爱之谓仁”,这是韩愈的思想,韩愈是研究墨子的专家。“兼爱”之说,墨子看得很重要,可以说是墨家的思想,学术就是这样一个严格的东西。

颜回问“仁”,孔子答复他“克己复礼”就是仁。什么是“克己”呢?以现代话来讲,“心理的净化”就是“克己”。

静的修养

“克己复礼”的这个“克”字,克就是克伏下去,含有心理的争斗意思。《书经》里两句话:“惟圣罔念成狂,惟狂克念作圣。”这个“狂”同一般人所认为的狂不同。照佛家和道家的解释,普通一般的“凡夫”就是狂。如果平凡的人,能把念头克伏下去,就是圣人的境界。换过来,一个人放纵自己的思想、感情、观念,就变成普通人。这是《书经》的文化,比孔子还早,是我国上古老祖宗的文化,孔子继承传统文化,就是这里来的。“克念作圣”这个“克”字,我们可以了解了,就是孔子说的“克己”。

克己以后,就恢复了“礼”的境界。“礼”不是现在所谓的礼貌,“礼”是什么呢?《礼记》第一句话,“毋不敬,俨若思。”就是说我们要随时随地很庄严,很诚敬。这个“敬”并不是敬礼的敬,而是内心上对自己的慎重,保持克己的自我诚敬的状态,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老僧入定的样子,专心注意内心的修养。所谓礼,就是指这个境界而言。从这里发展下来,所讲对人对事处处有礼,那是礼仪了。《礼记》的这一句话,是讲天人合一的人生最高境界。

“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的妄念、情欲、邪恶的思想、偏差的观念,而完全走上正思,然后那个礼的境界才叫作仁。如宋儒朱熹的诗:“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从诗中可以看到他的修养,他也曾下了几十年工夫。尽管宋儒有许多观点值得斟酌,但他们对的地方,我们也不应该抹杀;刚才我们讲克伏自己的思想,心境永远保持平静,不受外来的干扰,这是很难的。这里是朱熹的经验谈,他做了几十年的学问与修养,这个功夫不是一日能做到的,要慢慢体会、努力。这首诗里他以一个景象来描写这个境界:我们心里的烦恼、忧愁,就像江上一艘搁浅的大船一样,怎么都拖不动,但慢慢等到春天,河水渐渐涨到某个程度的时候,船就自然浮起来了。后两句诗是重点,平常费了许多力气——想把这艘船推动一下,可是力气全白费了,一点也推移不动,等到修养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便是“此日中流自在行”的境界了。到了这一步,就相当于孔子所谓的“克己复礼为仁”了。“仁”就是这样解释的。现在我们可以有一个观点,就是孔子所答复的“仁”,是有一个实在的境界,而并不是抽象的理论,是一种内心实际功夫的修养。所以真作内心修养的,个中艰苦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摘自《论语别裁》,有删改)

猜你喜欢
克己复礼克己小人
克己杀妻
长江文艺(2023年4期)2023-05-16 10:02:42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伦理学研究(2022年4期)2022-09-02 12:24:56
平儿是“全人”还是“尤奸”“小人”
红楼梦学刊(2020年4期)2020-11-20 05:52:30
指印小人来了
无声列车
青春(2018年4期)2018-11-15 02:28:20
木勺小人
“克己修身”思想在设计中的体现
工业设计(2016年10期)2016-04-16 02:43:59
人人培育“克己”根苗撑起法治蓝天
工会信息(2016年4期)2016-04-16 02:39:06
纠缠
红豆(2016年3期)2016-03-17 10:37:11
与小人为伍
领导文萃(2015年14期)2015-07-25 02:5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