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进
重难突破
1.我国的分配制度
(1)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按劳分配
①性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②基本内容和要求:范围——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主体——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尺度——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③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重要意义——实行按劳分配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提高效率)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促进公平)
(3)按要素分配
①内容: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主要形式 含义(表现) 按劳动要素分配 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 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所得,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购买各种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获取的利润、股息、分红,将自有房产等物品出租所得 按土地要素分配 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土地的租金、转让金等) 按知识、技术等
要素分配 科技工作者、信息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的收入(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等) 按管理要素分配 企业管理人才凭借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 按数据要素分配 数据要素所有者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收集、存储、流转和利用,对企业生产经营作出贡献,以此参与分配的方式 ]
②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③消极影响: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如不加以调节,可能会导致社会不公平的问题。
2.居民收入途径
(1)主要收入途径: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①劳动性收入: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②财产性收入: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2)其他收入途径: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①经营性收入: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②转移性收入: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
3.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
(2)劳动致富,必须坚持诚信原则,守法致富。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4.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原因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2)要求
①三者关系: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
②两个同步: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③三个阶段:★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
★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
★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④四类收入: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⑤一个消除: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5.我国的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的必要性
①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需要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②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式日益多样的社会保障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2)社会保障的重要性
①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②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
[主要形式 地位 作用 种类 社会保险 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社会救助 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与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 最低生活保障是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之一 社会福利 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社会优抚 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 ]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①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为此,要建立起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②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③要做到权责清晰,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④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易混点拨
知识拓展
1.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最早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在1912年提出的,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
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为“0”。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趋向平均。国际惯例把0.2以下视为收入绝对平均,0.2-0.3视为收入比较平均;0.3-0.4视为收入相对合理,0.4-0.5视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5以上时,则表示收入悬殊。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
2.社会保障制度
(1)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保障的一种制度。
(2)实行社会保障制度,能够让社会成员在生、老、病、伤、残、死,暂时或永久失去工作能力、工作机会或收入不能维持必要生活水平时,从政府或社会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全面、更可靠的保障,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也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已取得的重要进展有: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新一轮医保制度改革开启;失业保险制度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
典例剖析
1. (2023·北京模拟)下表是2022年全国居民收入主要数据:
下列对上述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利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②财产净收入贡献率较低,需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③转移净收入增长相对较快,发挥了初次分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④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说明我国已形成公平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考点:居民收入途径
参考答案及解析:A 转移净收入增长相对较快,发挥了再分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③错误;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说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但尚未形成公平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④错误;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2. (2023·江西阶段练)2023年1月1日,浙江省知识产权领域第一部综合性地方法规——《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条例明确,浙江省政府设立知识产权奖,对在本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与个人予以表彰奖励。浙江省政府设立知识产权奖的意义在于( )
①增加产权保护人要素收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②杜绝知识产权争端,有序规范市场竞争秩序;③激发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④调动产权保护积极性,维护产权所有人合法权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考点:按要素分配
参考答案及解析:D 浙江省政府设立知识产权奖有利于调动产权保护人的积极性,更好维护产权所有人的要素收入,①错误;“杜绝知识产权争端”说法错误,②排除;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3. (2023·河北模拟)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但也要看到,少数先富、暴富群体存在财富积累手段不规范现象,垄断经营、偷税漏税、通过资本运作收割中小投资者等问题屡屡出现。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完善分配制度方面首次提出“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其意义可谓深远。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有利于( )
①缩小财富分配差距,增强财富公平,促进共同富裕;②健全回报社会激励机制,鼓励高收入群体关爱社会;③取缔非法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④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考点: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参考答案及解析:B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实施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维护社会公平,不涉及健全回报社会激励机制,也不涉及构建收入分配制度体系,②④均排除; 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4. (2023·重庆模拟)2022年,北京、上海、天津等多个地方启动实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可以用于支付参保人员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以及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费用。此举有利于( )
①拓宽医保个人账户资金的使用范围,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负担;②提高家庭成员医疗费用,创新社会救助实现方式;③提高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医保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④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发展商业健康医疗保险事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考点:社会保险
参考答案及解析:A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可以减轻家庭成员医疗负担,②错误;职工医保属于社会保险,既不是社会救助,也不是商业保险,④排除;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5. (2023·辽宁模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十四五”纲要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养老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养老金增加赶不上物价上涨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人民群众。从经济学角度看,国家下列应对措施正确的有( )
①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建成与老年人全部需求相适应的高水平社会保障体系;②支持和规范商业保险,使商业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相互配合降低养老风险;③鼓励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推进养老产业供给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④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研发多种多样的适老化产品,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考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参考答案及解析:C 应该是“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①错误;题目限定“从经济学角度看”,且④的主体是企业,故排除;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