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萍
摘 要: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产量大。然而,由于气候、土壤、病虫害等多重因素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因此,研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和田间管理策略非常必要,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保护环境,推广农业技术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文章拟以玉米为例,在分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田间管理研究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具体策略,并提出创新应用的路径,旨在为我国玉米产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田间管理;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策略
高产栽培技术的核心特征是应用较低的作物栽培成本,引进最新栽培技术,实现最为理想的玉米栽培效益。近年来,高产栽培技术愈来愈受到广大农业技术人员的认可与青睐,高产栽培技术的适用领域也随之不断拓宽。对于优质玉米作物的栽培而言,为达到良好的高产栽培效益,一方面应充分发挥高产栽培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开展高质量的玉米田间管理。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田间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1.1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和田间管理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土地,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国家的粮食储备,助推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一是扩展单株产量。通过优化种子选择和种植密度调整等技术,单株产量能够明显加大,从而提高玉米的总产量[1]。二是保证充足的养分供应。科学施肥和土壤改良有助于土壤肥力达到最佳状态,保障充足的养分供应,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提升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三是增进密植效应。合理的种植密度调整有益于激发作物之间的竞争,优化玉米的密植效应,提高玉米的总产量。四是防治病虫害。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能有效避免它们对作物的危害,推进玉米健康生长,夯实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五是适时的灌溉管理。适时、适量的灌溉管理可保持土壤适度湿润,让玉米获得充足的水分供应,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为玉米的整体产量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1.2有力保护生态环境
科学的田间管理对环境的影响会降至最低,最大化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例如,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规模,科学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有助于消解农作物对化肥农药的依赖程度,压缩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削弱污染物排放量,对自然环境形成有效保护;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强调绿色、健康、生态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推广有机肥、生物防治等技术,提高土壤质量,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平衡;保护土壤资源,科学的田间管理大幅减弱了土壤侵蚀和退化速度,保护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增强了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普及节水灌溉技术,节约用水量,压减污染物排放,保护水资源,同时也可以提高灌溉效率,增进农业生产效益,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3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
通过研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和田间管理,可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让更多的农民受益,促进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科技含量提高。助使先进种植管理技术的有力普及,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强农业的竞争力[2]。二是新品种。如高产、抗旱、抗病虫害等优良品种,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三是新技术。如精准施肥、精细化管理、智能化农业等,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四是绿色农业。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促使环境、农作物品质与农民收入同步提升。
1.4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和田间管理,有利于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比如,推动农业科学研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田间管理依赖于科学研究,能够推进农业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坚实基础;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和研发新的技术和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推进数字农业,包括智能化农业、互联网+农业等,通过数字农业的应用,升级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发展生态农业,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引领创新型农业发展,促使农业从传统型向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方向转变,筑牢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的应用策略
2.1科学选种
科学选种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根据当地的土地和气候条件,选择高产、适应性强、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不同地区的土地和气候条件差异较大,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地条件筛选最为适合的玉米品种,如气温高的地区应选择早熟品种,气温低的地区应选择耐冷品种。同时,还要遵循当地的种植季节和玉米的生长期特点,择取适应当地生长期的品种,在此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玉米的病虫害情况,选择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损失[3]。当然,还需考虑玉米的品质特点,如口感、甜度、营养成分等,以此挑选出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品种。结合现代育种技术,如基因编辑、遗传改良等手段,培育出具有高产、适应性强、抗病虫害等优良特性的新型玉米品种,保证切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地条件。
2.2合理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生长期特点施肥,确保施肥量、时间和方式科学合理,维护好土壤肥力和玉米的产量。具体包括:综合土壤的肥力状况、玉米品种、生长期、气候及降雨量等因素决定具体的施肥量,一般来说,应以玉米生长的需要为主,避免施肥过量;玉米的主要营养元素是氮、磷、钾,其中氮需求量最大,磷和钾的需求量次之,按照土壤的肥力和玉米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如复合肥、有机肥、磷酸一铵等;把握好施肥时机,如氮肥应以追肥方式施用,尽量避免在播种时施入过多氮肥,以免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围绕土壤的肥力状况、玉米品种、气候和降雨量等选择施肥方式,可采用底肥和追肥相结合的方式,即在播种前施入部分底肥,待玉米出土后再追肥;玉米施肥技术的选择应以土壤的肥力状况、玉米品种、气候和降雨量等为切入点,尽可能地做到施肥均匀、细化,避免浪费肥料和造成环境污染[4]。合理施肥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需要根据当地的土壤肥力、玉米品种、生长期、气候和降雨量等因素来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以达到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2.3精细化管理
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玉米生长的全过程监测和调控,如土壤墒情监测、玉米生长情况监测、病虫害监测和精准施肥等。土壤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包括耕作、松土、翻耕、施肥、覆盖等措施,要求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制定合理的耕作和施肥计划,保持土壤肥力,为玉米的生长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播种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一环,涉及选地、选种、选时、选量等措施,选用适合当地的玉米品种,采用精准的种植技术,确保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紧扣土壤含水量、气候和玉米生长的需要,科学设计灌溉计划,充足供应玉米的水分,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出现[5]。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如早期预防、定期巡查、应急处理等,促使玉米的健康生长和高产。综合玉米的成熟度和气候条件,选用合理的采收技术,避免损失和浪费。
2.4种植密度控制
种植密度的合理控制能够提升玉米的光合效率和单株产量,且应依照玉米品种和土地条件进行合理控制。第一,种植密度的选择。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玉米种植和栽培方式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种植密度太高容易导致玉米生长不良,种植密度太低则会影响产量。第二,种植密度的控制。根据所选用的玉米品种、栽培方式等控制种植密度,合理管控玉米的正常生长和高产。一般而言,玉米的合适种植密度应该是每亩6~8万株。第三,种植密度的调整。在玉米生长过程中,依据玉米生长情况适当调整种植密度,以达到最佳的产量和品质。具体来说,如果玉米生长过于密集,可以适当稀疏;如果玉米生长过于稀疏,可以适当加密。第四,种植密度的注意事项。在种植密度控制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种植密度应该均匀,避免出现密度不均的情况;注意与其他栽培环节的协调,综合考虑,达到最佳的效果;保护好土壤和环境,避免污染和破坏。
2.5水分管理
灌溉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合理的灌溉可以提高土壤的湿度,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增加产量。在灌溉管理中,应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以及玉米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预防过度灌溉和不足灌溉的情况发生。雨水是玉米生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水源之一,合理的雨水管理能够保持土壤的湿度,帮助玉米生长和发育。在雨水管理中,应及时掌握天气情况,根据降雨情况及时进行调整,避免过度和不足的情况发生。土壤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土壤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土壤的保水能力。在土壤管理中,应注意保持土壤肥力,加强土壤保护,规避土壤流失和污染,保证土壤的湿度和肥力。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尤其是在开花时期和籽粒灌浆期,应加强水分管理,以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具体来说,应注意定时测量土壤湿度和玉米的水分含量,按照玉米的需要及时进行灌溉和补水,预防干旱和过湿的情况发生。
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的创新运用
3.1利用新型肥料
新型肥料如水溶肥、缓释肥、有机肥料等,增强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其一,缓控释肥料,一定时间内将养分逐渐释放到土壤中,杜绝肥料浪费,改进利用率,减轻污染。其二,微生物肥料,如复合微生物肥料、生态微生物肥料等,在土壤中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平衡土壤生态系统。其三,膜包肥,将肥料包裹起来,最大程度降低肥料的挥发和流失。其四,有机肥料,如厩肥、堆肥、绿肥等,延展土壤的肥力和通气性,加大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其五,生物菌肥,如菌肥、固氮菌肥等,扩充土壤有益菌的数量和规模。
3.2借助智能化种植技术
智能化种植技术如精准农业、农业物联网等,能够对土壤、气候和作物生长状况施以监测和调控,实现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提高玉米种植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工成本和劳动力,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一,互联网+农业。灵活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建立玉米种植信息平台,实现对种植环境、土壤、气象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提供科学的种植方案和技术支持。第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合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种植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予以决策支持和预测模型,帮助农民作出更加准确的决策,优化玉米种植管理。第三,精准施肥。采取精准农业技术,结合土壤和作物生长状态,精准施肥,控制氮、磷、钾等元素的供应和吸收,减少浪费,提高利用效率。第四,精准灌溉。根据土壤水分、气候状况和作物需水量,实现精准灌溉,尽可能减低水资源浪费,增加玉米产量。第五,机器人作业。尝试智能化机器人操作,实现玉米种植、施肥、灌溉、除草、收获等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降低劳动成本。第六,精准监测和预警。凭借无人机和遥感技术,对玉米种植区域进行精准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病虫害和气象灾害,提前做好预警和应急措施,保障玉米产量和质量的稳定。
3.3玉米与其他农作物的联合种植
玉米与其他农作物的联合种植,如玉米-大豆、玉米-小麦、玉米-甜菜等,有利于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增加农田的生产力,提升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6]。比如,玉米和豆类的联合种植,豆类可与玉米共同生长,土壤中的氮肥含量会随之增多,且豆类对玉米的害虫和病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玉米和草地的联合种植,在玉米生长的间隙期,可种植适宜的草地作物,如苜蓿、牧草等,这些草地作物可扩大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肥力;玉米和蔬菜的联合种植,如小白菜、菜花、生菜等早熟蔬菜作物,这些蔬菜作物的生长周期短,能够在玉米收获之前完成生长,进而最大程度增强土地的利用效益;玉米和水稻的轮作种植,水稻和玉米的生长周期不同,在水稻收割后,立即种植玉米,借助水稻秸秆和残留物作为玉米的有机肥料,增加土壤的肥力。
4结束语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玉米作物综合产能的提高,从根本上切合了玉米作物增产增收的目标与宗旨。结合现状来看,我国各地有关推广和引进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不但重视对传统玉米栽培技术的更新,而且极为关注玉米田间管理经验的推广。经过改革创新的玉米栽培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确保获得较好的玉米作物产能,体现出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的玉米种植优势。
参考文献:
[1]罗宏梅.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研究[J].种子科技,2021(03):19-20.
[2]刘密.浅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2):46-47.
[3]张立娟,彭艳飞.试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体系的创新[J].现代农业研究,2020(12):28-29.
[4]阚清荣.玉米高产栽培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热带农业工程,2019(06):56-57.
[5]史成峰.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种子科技,2019(01):78-79.
[6]平翠枝.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措施分析[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7(0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