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优势的有效提升

2023-04-29 11:45马霞王金泉庄仓
种子世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株距行距大豆

马霞 王金泉 庄仓

摘 要:近年来,全国各地为全面贯彻落实“三农”精神和中央的重要指示,深入推进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为进一步扩大大豆和玉米的产量,提升耕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对大豆玉米品种的种植技术展开了深层次的研发。通过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系统性的研究和科学运用,有效提升了该项技术的应用质量和效率,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技术推广;机械设备

十三五以来,内蒙古地区结合大豆玉米种植技术发展的现实需求,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展开了全面的研究,为充分发挥出该项技术的作用和价值,通过成立示范区、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等多种方式,扩大了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在推广和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提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的有效性,要正确认识到该项技术的应用特点和优势,精准把握技术的应用要点,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科学合理地应用该项技术,确保重要农产品的供给量充足。

1技术优势

1.1社会优势

一方面创新了全新的带状复合种植理论技术,在相关专家学者的不断探究下,我国逐渐创新了带状复合种植方式,实现了对肥料、光照、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并研发出分带轮作、机具创新、协同高产的融合种植发展战略方针,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我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另一方面,创新与现有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相配套的农业机械设备,确保满足种植带下底部植株的正常播种、施肥、喷雾、收成作业的需要,提升管理精细化,创新集播种、管理、收成于一体的专业农业机械设备,实现现代化农艺、农机的进一步创新发展。

1.2经济优势

农业种植者可依据不同的种植环境,灵活调整带状复合种植方式,将耐阴大豆及紧凑玉米作为主要作物,落实2~4行玉米与2~6行大豆间隔种植的方式,种植人员可依据本地的气候及环境特征,将玉米株距缩短为8~12cm,行距控制在1.2~1.4m之间,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带间距离控制在0.5~0.7m之间,保证种植玉米密度与单一种植密度类似且增种大豆8500~11500株/667m2,提升光照、肥料、水分的有效利用,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作物经济效益。同时,玉米的受光空间转变为多面立体受光模式,提升了边行优势,大豆受光量得到明显控制,降低边际劣势,保证在不影响玉米正常产量的同时多收大豆100~180kg/667m2,有效提升土地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相较于单一种植方式提高50%,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可获得双倍的务工费、租金,提升农民收入,实现农业产业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

1.3生态优势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实现了农业与生态的和谐共处,充分发挥了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优势。其中,大豆的轮作及固氮效应可将土壤中的有机营养物质含量提升20%左右,根瘤固氮量提升10%左右,固碳能力提高19%左右,减少CO2及N2O的排放量分别达到16%、46%。同时也可充分发挥生物防治优势,降低农药使用及残留量的比例达到25%以上,维持土壤平衡并提升土壤营养,实现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1]。

2技术要点

2.1种植原理

由于大豆植株适合密植且喜阴,而玉米植株彼此间相隔距离较远且耐光,相关专家学者通过分析并比较其生物特质,创新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方式,可实现空间布局的优化,通过取长补短、协同高产,实现大豆与玉米的双丰收。

2.2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是提高带状复合种植方式产量有效提升的主要环节之一,应保证在不降低玉米产量的同时,缩短玉米种植间距,保证单位面积种植密度不变且预留出大豆种植空间,实现双收共赢。在选择大豆品种时,可选择抗倒伏、耐密、高产的品种,玉米则可尽量选择中矮秆、耐密、紧凑型的品种,减少玉米高度对大豆遮阴性的影响,充分利用好大豆及玉米的生物学特性。

2.3种植模式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主要是通过增加行距控制光照、减小株距控制种植密度进行的,一般可利用2~4行玉米与4~6行大豆间隔种植的方式提升大豆及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在此期间,应保证玉米单位面积种植数量与清种时基本一致,大豆单位面积种植数量为清种时的七成以上。

2.3.1 2∶4种植法

即将2行玉米与4行大豆进行隔行种植,保证带宽在2.9~3.0m之间,其中大豆株距应保持在0.1m左右,行距应保持在0.4m左右,保证播种密度为9200粒/667m2,玉米株距应保持在0.1m左右,行距应保持在0.4m左右,保证播种密度为4600粒/667m2,各农作物间隔带距离为60~65cm。

2.3.2 3∶4种植法

即将3行玉米与4行大豆进行隔行种植,保证带宽在3.5m左右,其中大豆株距应保持在0.1m左右,行距应保持在0.4m左右,保证播种密度为7600粒/667m2,玉米株距应保持在0.12~0.15m之间,行距应保持在0.5m左右,保证播种密度为4400粒/667m2,各农作物间隔带距离为60~65cm。

2.3.3 4∶4种植法

即将4行玉米与4行大豆进行隔行种植,保证带宽在3.5~4.0m之间,其中大豆株距应保持在8cm左右,行距应保持在0.4m左右,保证播种密度为8300粒/667m2,若是等行距种植,玉米株距及行距应保持在0.5m左右,若是不等行种植,应米株距应保持在0.4m以上,边行行距应保持在0.12~0.15m以内,中间行距应保持在0.15m左右,播种密度为4900粒/667m2,各农作物间隔带距离为60~65cm。

2.3.4 3∶6种植法

即将3行玉米与6行大豆进行隔行种植,保证带宽在4.5m左右,其中大豆株距应保持在0.1m左右,行距应保持在0.4~0.45m左右,保证播种密度为8800粒/667m2,玉米株距应保持在0.15m之间,边行行距应保持在0.12m左右,中间行距应保持在0.15m左右,保证播种密度为3400粒/667m2,各农作物间隔带距离为60~65cm。

2.3.5 4∶6种植法

即将4行玉米与6行大豆进行隔行种植,保证带宽在5.0~5.2m之间,其中大豆株距应保持在9cm左右,行距应保持在0.4m左右,保证播种密度为11000粒/667m2,玉米株距应保持在0.12m左右,行距应保持在0.6m左右,保证播种密度为4500粒/667m2,各农作物间隔带距离为60~65cm[2]。

2.4种肥同播

播种是保证植株有序、健康生长的关键环节,种植人员需要在种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玉米种子可直接选择药物包衣种,大豆则需要将15mg浓度为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与1kg大豆种子混合的方式进行预拌种,提高大豆植株的抗旱、抗倒伏的能力。播种期间可利用播种机点播玉米种子,保证每个土穴内含种子1~2粒,大豆种子可利用免耕直播的方式在土穴内播种种子3~4粒。为保证植株成活率,种植人员可利用种肥同播的方式进行作业。如若使用了2∶4种植法,则需要每667m2施加浓度均为45%的高氮含硼玉米专用肥或缓控释肥50kg,或每667m2施加养分含量在37%左右的有机复合肥80kg。同时,每667m2大豆施加10~20kg大豆专用肥及氮磷钾复合肥。

2.5田间管理

2.5.1化学除草

在进行播种后、生苗前的除草作业时,可每667m2喷施浓度为96%的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80ml,若出现大量杂草,则需要每667m2喷洒兑水后的草胺磷溶液35~45kg,保证地表微湿,并保证在播种后两天内完成除草作业。

在生苗后开展除草作业时,需要开展苗后茎叶喷雾除草工作。当大豆处于3叶期时,可使用浓度为15%的精喹·氟磺胺微乳剂,此时应保证用药量为100~120kg/667m2,且需兑水30~40kg。当大豆处于5叶期时,可使用浓度为27%的烟·硝·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此时应保证用药量为150~200kg/667m2,且需兑水30~40kg。需要注意的是施药前后一周时间内,应严禁使用含磷农药,且应在喷药后加装物理隔帘,并对不同作物进行分别撒药,并在施药结束后及时清洗设备,减少药剂残留。喷药期间应尽量选择上午十点之前及下午四点之后的无风、低温环境,保证喷药质量。

2.5.2水肥管理

在开展玉米施肥期间,需要在播种前施加足量的过磷酸钙、氯化钾、氮肥等,保证用量分别为45kg/667m2、10kg/667m2、15kg/667m2。在大喇叭口期,可每667m2施加45kg的碳铵以及15kg的尿素。在开展大豆施肥期间,需要在播种前施加足量的过磷酸钙、氯化钾肥等,保证用量为550~600kg/667m2、60~80kg/667m2。玉米采收后,可依据大豆植株生长需要每667m2施加尿素4~6kg,若大豆长势差,可在雨后每667m2施加尿素3~4kg。在浇水期间,需要种植人员利用机械开沟、滴灌式水肥等手段,每667m2施加10kg左右的水肥,并利用微喷带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追肥及叶面施肥。此外,为保证植株抗倒伏能力,可适当添加磷钾肥,并利用土壤检测的手段明确合理的土壤内磷钾元素含量比,保证施肥的科学化、精细化。

2.5.3控旺放倒

受到边际效应的影响,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极易出现玉米倒伏减产以及大豆停止生长的风险。种植人员需要控制好大豆及玉米的生长速率。若长势过旺,可选择胺鲜·甲哌鎓或甲哌鎓试剂在大豆初花期及玉米大喇叭口期进行控制,有效改善种植结构。此时应注意药物喷施时间及浓度,对上部叶片进行合理喷洒,避免出现不均匀、遗漏、重复等问题。若是用药6小时内受到降雨影响,可在雨后进行复喷,此时需减少药量,避免植物出现烧伤等问题。

2.5.4病虫害防治

应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工作原则,及时发现并进行防治作业,尽量在玉米初穗期及大豆初荚期实现一防双减、一控双增。具体的施药时间为每年的7月末至8月初,可喷施浓度为30%的唑醚·戊唑醇悬浮剂以及浓度为9.8%的甲维·虱螨脲悬浮剂,其具体用药量分别为30g/667m2、15g/667m2。种植人员可灵活选用高杆新型喷药机及植保无人机保证一次性施药到位,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尽量选用一喷多防的药剂,减少农药对大豆及玉米品质的影响。若是该种植区域内存在大量的蜗牛啃食农作物,则可将浓度为6%的四聚乙醛颗粒剂施加在农作物根部,并保证用药量为550~600g/667m2,有效减少蜗牛的数量。

2.6机械收获

2.6.1大豆及玉米分别收获

若是大豆先收,可首先对成熟区域利用大豆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待到玉米成熟后再改用玉米收割机进行作业;若是玉米先收,可首先对成熟区域利用玉米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待到大豆成熟后再改用大豆收割机进行作业。

2.6.2大豆及玉米同时收获

若是大豆及玉米可同时收获,可种植人员可同时选用4行玉米收割机及宽度为2m左右的大豆收割机进行作业。若是需要将大豆及玉米混合制为青贮饲料,则可在玉米乳熟末期或蜡熟初期且大豆鼓粒末期选用宽度在2m及以上的青贮饲料收获机同时收获高秆及低秆作物[3]。

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具体种植措施

3.1完善推广机制

科学有效的推广机制是保障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在推广种植技术的过程中,涉及大量复杂且烦琐的内容,因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用于该项技术的推广。因此,要建立健全推广机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结合以下内容进行:

其一,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出政府部门的引导职能,通过补贴政策、奖励政策等方式,调动农户使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其二,科学规划推广方案。在制定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方案时,要站在统筹兼顾的角度,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工作,明确分工各部门所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确保推广手段能够落到实处。此外,科研部门在开展推广工作时,要将种植技术的创新和优化作为主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新品种的研发,并积极引导农户使用测土配方技术,用有机肥取代化肥,结合当地特殊的种植条件,如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技术展开有针对性的升级和改良,以提升该项技术应用的实效性和可靠性[4]。

3.2加强队伍建设

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工作中,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推广团队,强化推广效果。在队伍建设中,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适当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薪资待遇。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技术推广工作目前的开展情况来看,推广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人员匮乏、缺少推广经费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另一方面,要做好农户的技术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要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优势和应用价值逐一传递给农户,使其深刻意识到该项技术的作用,主动参与到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与此同时,还要将新型农业种植技术教授给农户,促使其成为大豆玉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3.3成立种植示范区

成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能够将该项种植技术的优势特征更加直观地呈现给农户,农户在示范区中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农户的种植能力有限,在使用先进种植技术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障碍和困难,而建立种植示范区,让农户到现场进行参考和测产,可以更好地解决其在培训过程中的疑难问题,降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难度。在现场测产过程中,农户可通过真实的数据认识到该种植技术的生产效益,进而激发其应用新技术的热情,为大豆玉米种植技术的长效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5]。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地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高产出的目标。在实际应用种植技术的过程中,要重视选种、田间管理等工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种植模式,并通过系统完善的推广机制,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为农户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胡文志.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探索[J].湖北农机化,2019(17):57.

[2]任春林.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J].乡村科技,2022,13(13):86-88.

[3]宗可栋,张欣,高波,等.济宁市乡村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2021(9):41-199.

[4]黄新阳,周延争,王桂莲,等.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服务区大豆生产现状及“十四五”期间技术需求调研报告[J].大豆科技,2022(5):1-7.

[5]刘树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J].农业知识,2022(4):3-16.

猜你喜欢
株距行距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巧解“植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