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产业链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应用建议

2023-04-29 11:45司维
种子世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产业链小麦

司维

摘 要: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绿色生态农业,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绿色农业的重点应用对象。小麦的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要求我们从小麦生长的全阶段进行综合考量,选用节能环保的种植方法。本文从选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自然灾害的应对等多个角度,对小麦的绿色种植技术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对于小麦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建议。

关键词:小麦;产业链;科学种植;绿色生产

目前小麦的绿色种植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采用分区建设、示范种植的方法,进行小麦绿色生产技术的推进工作,建立健全小麦全产业链的绿色高效种植技术。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小麦种植时间长、种植面积广,是徐州市小麦种植的重点区域,在该区域内应用小麦的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有利于全市的小麦绿色种植技术推广应用。

1小麦全产业链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应用的根本意义

1.1推动小麦产业融合发展

小麦全产业链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推动小麦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小麦全产业链是指涵盖生产种植、储存运输、加工以及消费销售的全过程,确保小麦全产业链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应用过关,达成小麦粮食产业化经营核心目标,为小麦种植人员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促进小麦种植生产规模快速扩大,实现利益最大化,有助于利益分配机制真正落实到位[1]。

1.2打造小麦产业利益共同体

对于我国当前时期的小麦种植,应用小麦全产业链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有助于打造小麦产业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从小麦优良品种繁育体系层面来看,推动小麦品种选择培育呈现出低投入、高产出以及高收益的特征,增强小麦产业的经济附加值,促使小麦生产种植的全产业链上下游都能够达成贯通目标,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小麦种植、流通以及加工各个环节间的产业化程度。

2小麦全产业链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2.1科学挑选小麦种子,加强小麦品质

品种是否优良是关乎小麦增产的主要内因,同样也是决定小麦加工品质的核心因素,确保小麦全产业链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应用更具成效,就要科学挑选小麦种子,增强小麦的品质。当前时期,我国所推广种植的小麦品种类型十分多样,不仅品种数量较多,不同品种还有着非常明显的异质。小麦种植人员在开展正式种植以及技术应用之前,一定要科学谨慎地挑选优良品种,确保所选择的品种与种植区域生态环境因素、地力水平相适应,保证小麦品种布局足够合理化。对于小麦全产业链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的有效应用,相关农业部门要着重打造构建小麦绿色高质量种植区,在以往的基础上适当地推广优质专用小麦。在小麦品种布局作业的过程中,要将小麦加工企业与小麦种植户紧密联系在一起,保证其可以有效对接,使得小麦订单生产力度可以大大加强,小麦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为了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小麦在后续的生产种植过程中出现冬春旺长、倒伏和冻害等不良情况,在开展小麦秋种作业时,不能选择种植有着较强春性以及不具备良好抗倒伏能力的小麦品种,可以选择应用红地95、泰山97以及镇麦12号等。

2.2科学应用绿色生产技术,确保种植效益

2.2.1小麦减垄增地宽幅绿色生产技术

选择小麦减垄增地宽幅的方式进行生产,主要是通过将小畦改为大畦,进而能够实现土地利用率的显著提升。通过在生产种植过程中完成对小麦以及玉米的种植规格设置,确保在每一周年中完成小麦以及玉米的双季规范化种植工作,便于实施机械化种植处理。并且在这样的技术作用下,能够对以往农业生产种植习惯加以改良,改变螺旋整地的方式,使用深耕整地的方式,从而促使犁底层得到深耕,促进作物根系深扎。在这样的生产技术下,田间的杂草、有机肥、秸秆等得到深度掩埋,进一步提升整地质量,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从而打造更加绿色环保的效果。

应用这一技术开展小麦绿色生产种植,首先需要进行深翻整地。使用大型翻转犁,在携带副犁的作用下,能够在深耕中完成超过25cm以上的深耕处理,从而将秸秆、肥料、杂草等向地下进行深翻,完成一次旋耕之后,在实施一次耙耢,确保整地效果显著提升。

在减垄宽幅的过程中,通常会选择两种不同的种植规格加以处理,一种是选择2.4m为畦宽,在这一规格下,畦面的实际宽度为2m,畦梗的宽度大约为0.4m,一般情况下,在这样的范围内所种植小麦的行数通常为8~9行,且下一茬所种植玉米的行数为4行。而另一种种植规模是以3m为宽度限制,畦面的实际宽度大约为2.6m,剩余0.4m表示畦梗的宽度,在这样的大范围内进行种植,小麦行数大约能够达到12行,完成小麦种植之后选择玉米作为下茬作物的种植数量为5行,每一行的间距大约为0.6m。

这两种不同的规格在实际种植小麦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地加以选择,通过对浇水需求、农机设备以及作业效率等相关因素进行综合研究。一般情况下,若具有较为良好的浇水条件,需要选择大畦进行种植。检测当地的种植环境,若具有相对较为充沛的水量,且地面结构相对较为平整,畦面的宽度可以适当地提升,最大不能够超过8m。反之,适用于小畦。对畦面宽度进行调节,最好按照玉米的实际种植行数进行设计[2]。

开展播种处理,可以按照适量适期的原则,进行足墒播种处理,并且在播种时选择宽度精量播种机完成处理,在播种之前对苗带宽度进行检验,一般为8~10cm,且每亩地的小麦播种量在6~8kg之间。

使用冬春机械设备对种植地进行镇压处理,在小麦种植完成之后,进入到越冬之前以及返青期时,需要完成1~2次的镇压处理,从而在关键时期创建更加良好的保障性作用,通过压实土壤结构,对裂缝进行密封处理,能够达到抗寒抗旱的作用。并且观察小麦的生长状态,当其进入到春季壮苗生长阶段时,需要再次开展1~2次的镇压处理,从而对生长旺势加以控制,避免出现倒伏问题。

最后是在开展该生产技术的过程当中,需要合理实施水肥管理工作。在越冬前对已经完成镇压的小麦种植田进行检验,若墒情相对较好,不必对其浇水,若墒情较差,需要在越冬之前进行适当的浇水处理。在春季对小麦田的情况进行观察,在起身期和拔节期进行水肥管理,并使用15kg的尿素进行追肥。

2.2.2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

在小麦种植过程当中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也能够达到绿色生产效果,并充分节约水资源,降低以往在小麦种植过程当中出现的滥用肥料问题,从而尽可能实现绿色化,避免对周围环境以及水资源等造成污染。在小麦种植中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是通过在种植地当中使用压力灌溉系统,并将可溶性肥料添加在灌溉水当中,确保在灌溉小麦田的过程中也能够同步完成施肥管理。并且在水资源灌溉渗透的作用下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麦种植地的施肥效果,提升肥料吸收程度,进一步优化种植质量[3]。

根据小麦的生长趋势,利用管道控制系统完成水肥资源同步向小麦根部进行输送的需求,促使小苗根茎部位的土壤能够充分吸收养分。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便于对施肥量以及灌溉水量进行精准控制,进而提升水肥利用率。在当前小麦种植当中常见使用到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包括滴灌、喷灌等相应技术。在使用这些技术之后发现小麦种植充分展现出基于绿色化的节水、节肥、节地、增产等作用。在应用水肥一体化进行种植生产时,需要满足因地制宜的需求,确保能够结合当地小麦实际种植情况以及农业生产需求,对相关技术以及配套产品进行合理的研发。广泛监测墒情,制定切实符合当地地质特征以及环境气候的灌溉制度。

2.3做到科学播种,确保水量灌溉合理

播种小麦时,应当体现出科学性,灌溉水量应得到灵活控制,既不可过少而导致土地缺水,又不可过多而导致涝灾。具体要求如下:

2.3.1以“墒”为主,做到“精细播种”

在播种前,种植人员应对土地进行深翻作业,按照上文所述方式施加基肥之后,应选择地面以下0~20cm的土层作为耕作层。若要使该耕作层达到“最佳墒情”,必须将含水量(相对)控制在75%左右。如果含水量过高,小麦种子处于过度湿润的环境,与小麦的生长习性相悖;如果含水量较低(低于70%),则小麦种子的发育过程会受到严重影响——根系从种子中长出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制约。因此,只有确保土壤墒情符合要求,才能在播种小麦种子之后,确保一次全苗,即令小麦的种子根和次生根能够及时长出,且能够深深地扎进土壤之中,最终达到充分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提高小麦植株抗旱能力的目的。总体来看,种植人员在播种小麦种子之前,应当对土壤的墒情进行全面梳理。若发现墒情不佳,则应提前施肥、浇水,积极改善土壤环境;也可以在播种小麦种子之后,迅速浇一次“蒙头水”,并在后续及时做好搂化工作,助力麦苗顺利出土[4]。

2.3.2系统性考量环境条件,灵活选择小麦播种时间,实现精细化播种

为了提高小麦出苗率,令生根旺盛,为后续分蘖积温创造良好条件,种植人员应严格控制小麦播种时间。如果播种期较为提前,虽然表面看来能够提高麦苗的生长旺盛程度,但麦苗后期的成长态势可能并不理想;如果播种时间较晚,则可能因为积温不足等原因(针对冬小麦而言),单株麦苗过少分蘖,次生根生长数量远远低于预期数量,从而导致大量麦苗成为“弱苗”。以冬小麦为例,正确的播种时间为从播种到开始越冬期间,0℃以上的积温应达到600~650℃之间。比如我国华北地区的冬小麦最佳播种时间为每年10月上旬中后期~10月中旬前期,具体时间为10月7日~10月12日。

2.3.3严格控制单位土地的小麦播种密度

此举有助于获得效果更好的基本苗且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更有助于“缓解”不同麦苗之间的群体性、个体化矛盾。为实现这一目标,种植人员可采用的方法是,使用宽幅播种机进行播种,相邻两行的间距应控制在22~25cm之间,单位面积(以亩计)内播种的小麦种子总重量应该控制在12.5kg左右,深度应控制在3~5cm之间,播种幅度应控制在6~8cm之间。

2.4保证小麦病虫害防治质量过关

为避免小麦产量受到影响,种植人员还应重视对小麦病害、虫害、草害的防治工作。小麦常见的病害包括赤霉病、纹枯病、条锈病、叶锈病等,小麦常见的虫害包括红蜘蛛、蚜虫等。此外,如果种植人员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未重视除草工作,导致播娘蒿、荠菜、猪殃殃、节节麦、野燕麦等杂草丛生,会令土壤中的绝大多数营养成分被这些杂草“抢走”,进而使小麦植株因缺乏营养而成为弱苗,严重降低小麦产量。小麦病虫草害防治的综合思路为预防为主、及时处理,具体如下:其一,针对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虫草害,种植人员必须提前做好了解工作,进而合理喷洒农药,例如,在每年的4~5月,种植人员可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稀释成1000~1500倍液后,加入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均匀地喷洒在小麦植株上,可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其二,应做好田间检查工作,发现小麦植株出现异常情况时,种植人员不能麻痹大意——简单地凭借自身经验对小麦当前出现的情况予以定性,而应该迅速上报当地农业管理部门,请农业专家前来诊断,确定小麦植株出现相关现象的原因之后进行科学处理[5]。

2.5 加大对于种植期间天气情况的重视程度

在小麦种植期间,种植人员还应提高对自然气候的了解程度,总结气候变化规律,对即将到来的极端天气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小麦生长、产量的气候进行预估,做好应对。具体来说:其一,高温会导致土壤水分蒸发速度加快,从而导致麦苗因缺水而枯萎,故在出现高温天气时,种植人员应注意多浇水,避免土地干旱。其二,冰雹、大风等天气一旦出现,会令麦苗植株直接承受自然作用力。针对大风天气,种植人员可以选择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小麦品种加以应对;针对冰雹天气,应注意保护弱苗,必要时在耕作区域设置可拆卸大棚,避免麦苗与冰雹直接接触。其三,种植人员还应做好秸秆还田工作,这也是有效应对极端天气的措施。比如使用小麦秸秆还田时,应将割茬高度控制在10cm以下,切碎长度应控制在8cm以下。在此基础上,种植人员应确保抛洒的均匀性。在收获小麦、将秸秆粉碎还田后,种植人员还应使用拖拉机牵引机具,做好小麦破茬还田作业,从而使小麦根、秸秆、土壤混匀,对提高土壤肥力及下一茬种植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其四,在小麦生长的起身期科学控制化学药剂的喷施,应当优先采取麦巨金兑水叶面喷雾的方式,来防止小麦植株生长过于旺盛,促使小麦根系可以牢固地向下生长,降低小麦生长后期出现倒伏情况的概率。而且在小麦的生长后期阶段,应及时停止尿素的追施,以免其出现贪青晚熟的情况。

综上所述,通过改善种植方式、加强田间管理等办法,推进小麦的全产业链绿色高效种植技术。从广义上来说,有利于国家生态建设的发展,促进国家可持续农业的建设进程,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狭义上来讲,推进所在地区的小麦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能够提高地区的小麦产量,减少该区域内因农业种植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杨磊.优质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研究[J].农家参谋,2023(06):50-52.

[2]韩露露,任新平.粮食全产业链发展研究——以延津县小麦为例[J].新农业,2022(03):25-26.

[3]魏萍.2020年河南省小麦全产业链分析与后市展望[J].河南农业,2021(07):7.

[4]何一哲,王岩东,白雯斌,等.彩色小麦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研究[A].陕西省农作物学会.科技创新与扶贫攻坚——陕西省农作物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陕西省农作物学会:中国作物学会,2019:27-28.

[5]李圣军.小麦全产业链价格形成机制及改革趋势研究[J].经济纵横,2018(01):36-44.

猜你喜欢
产业链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小麦测产迎丰收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哭娃小麦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