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进展与国内展望

2023-04-29 09:16:23王军王国聘周恒宇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展望乡村振兴

王军 王国聘 周恒宇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乡村振兴;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志码:A

前言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乡村生态系统由原来相对封闭的状态逐渐成为开放的乡村生态系统,乡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遭遇了耕地占用、污染转移、工厂迁入、三废产生、建工业园区、旅游滥开发、原住民迁移等一系列人类社会活动干预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乡村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了人类社会的扰动(Disturbance),Ehrlich(1968)在《人口爆炸》中描述了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后果,说明了维持生态功能的重要性。Ehrlich(1981)在其专著《物种消失的原因与后果》中提出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概念后,研究与关注日益增加。

1概念提出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e ecosystem services)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自然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评估CES尤为重要。Costanza(1997)界定“文化服务”为生态系统的美学、艺术、教育、精神和科学价值。2005年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报告(The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2005)将生态系统服务分为4类,包括有形的产品供给和无形的服务提供两方面,认为CES是“人类通过丰富精神、认知发展,进行思考、娱乐休闲及美学体验等方式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的非物质受益”。报告把文化服务归纳为6大类别,细分为10个方面。作为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引擎,自MEA报告颁布后,全球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成为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

2研究文献数据来源

文章在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中对2000年-2023年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23年1月30日。选取Web of Science平台的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条件为主题检索“culturalecosystem servlce”,共检索出面板数据5 902条,剔除会议论文(Meeting paper)、社论材料(editorial mate-rial)及其他在线发表等文献类型,筛选出研究性论文和综述,共得到4 787条数据。数据分析发现,过去20多年来,CES研究已经得到了国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尤其是2010年以后,相关研究成果出现了指数的增长。中国知网中以“生态系统服务”检索的文献很多,但以“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检索文献较少,剔除会议、报纸和图书数据11条,20年来学术期刊和学位论文共有323篇,且增长缓慢(如图1所示),国内外CES研究文献数量反映了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发展阶段(如表1所示)。而国内20年来以“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和“乡村”为条件检索到的研究论文和学位论文更少,仅有26篇。

3研究现状

3.1分类研究

国外研究涉及森林娱乐服务(Edwards等,2012)、森林心理情感评价(Morris等,2011)、森林文化、美学与精神(Laband,2013)等。其次,学者对湿地生态系统研究颇多,如湿地服务价值评估( Moore,2012)、湿地文化遗产(Tolentino,2007)、湿地红树林CES价值评估(Uddin,2013)等,还有农业CES量化分析与价值评估(Van Berkel,2014),海岸带(Gee K等,2010)、草地(Quetier F等,2010)、沙漠(Sagie等,2013)CES均有研究,目前对城市绿地CES研究较多,如城市绿地生理、情感认知变化影响居民身心健康(Tzoulas等,2007)、城市绿地价值评估框架(Daniel等,2012)、城市绿地CES价值评价的个人旅行成本法(Individual Travel Cost Method,ITCM)(Langemeyer等,2015)、城市绿地CES感知与选择偏好的参与性制图(Plieninger等,2013)、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与居民福祉研究(Bryce等,2016),城市绿地CES服务价值与利益相关者抉择与衡量研究(Garcia等,2017)等。研究多集中在城市或者城镇,而乡村的研究几乎没有。

3.2尺度研究

目前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研究遍及各种尺度,如全球尺度的海岸沙丘CES价值的估算(Ever-ard等,2010)、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Guo等,2010)、在区域尺度研究强调生态与人类的互动研究,如非洲南部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关系(Van Jaarsveld等,2005)、全欧洲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提供的CES跨类群的评估(Vila等,2010)、农场或以行政区划范围作为边界CES研究视角(Lovell S T等,2010)、国外大部分CES研究都以城市公园景观单元(Barthel S等,2005)和乡村景观单元(Willemen L等,2010)作为研究系统的边界。学者对CES的研究遍及全球、区域、流域、城市绿地、森林、海洋保护区、海岸等空间尺度,也有涉及农业景观(Malinga等,2013),但很少关注乡村旅游景区绿地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3.3评估研究

现有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可分为生物评估、价值评估和模型模拟三类。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涉及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BEF)计量研究较少,在CES价值评估中,CES价值量货币化衡量占比较大,分别为条件价值法、直接市场与间接市场法。目前评估CES已有10多种模型,主要有ARIES模型、ESValue模型、InFOREST模型、InVEST模型、Maxent模型、MIMES模型、SolVES模型等。如霍思高等(2018)基于SolVES模型对浙江省武义县南部生态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李永钧等( 2022)利用Maxent模型与地理空间相关性研究乡村CES的供需关系。以上模型或者基于个体或者基于生物圈建模从定性评价到定量分析,其中专注CES研究且发展迅速具有普适性的是SolVES模型。

3.4价值研究

价值创生于文化功能与效用,信息服务(Daily,1997)被认为是CES的雏形。国外学者在《Nature》上撰文将生态系统服务分为17种类型,把文化和游憩列为文化服务功能(Costanza,1997)。2005年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EA)提出分类框架(如图2所示),其报告成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研究的重要推动力。乡村旅游地CES的游憩价值获取需要人类亲身参与,效益可以反映在提供乡村美感、旅游机会、自然教育等诸多方面,而这正是乡村旅游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重点,对旅游绿地空间优化意义重大。

3.5指标研究

世界保护监测中心(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WCMC)将CES指标分为条件、功能、中间服务、收益、影响5类指标(如表2所示)。文化、艺术、设计、灵感等文化多样性构成生态系统条件指标,精神、文娱、审美、游憩等服务多用于功能指标,中间服务指标贯串其中,收益指标用于CES价值衡量,影响指标从自然(森林、绿地、湿地、水域空间等)揆诸人类健康福祉。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指标分类的内在逻辑及各服务类别的内在关系相互融合,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分类中需要综合考察多重属性。如去乡村绿地旅游除了游憩行为、还有亲子教育、身心锻炼、动植物知识学习等等的娱乐、精神和教育价值等复合评价。

3.6研究方法

文化服务内涵丰富且CES的价值蕴含社会属性,研究方法上具有社会科学的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研究范式。如问卷调查法、网络数据分析(旅游地游客打卡记录、导航位置、朋友圈等)及多样性的定性评价(Hermes等,2018)和参与式调查(Pet-way等,2020)。国外学者(Ament等,2017)调查19个南非国家公园游客的文化服务偏好。国内学者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五种文化服务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评估(He等,2018)。问卷调查数据准确信息详实但成本高,耗费时间且研究地容易受限(Chen等,2020)。游憩更容易由市场价值核算,往往用直接货币化的旅行成本法(Traveling Cost Method,TCM)方法和间接货币化的(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方法评估。非货币化的研究方法,如德尔菲法或结构访谈法,考察包含个体阅历、想象力、冀望和偏好等信息。许多研究的评估方法是以货币价值核算,较难反映CES功能价值的空间特征。随着CES的制图量化技术逐渐出现并不断发展,搭建计算模型对各类型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价值制图,描绘区域价值分布图形将文化资源分布价值的可视化,CES的空间制图是货币价值评价代替措施。

4国内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及特征

中国在当前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三重战略背景下,实现乡村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协同发展,乡村生态系统价值研究需求凸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核,阐述了人类福祉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指明了促进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路径。发挥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在此中国式乡村现代化进程中,学者在近三年开始从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角度研究乡村,如毛华松等(2022)重庆市北碚区龙王村的复兴策略,提出自然本底修复、人文场景重构、区域资源整合三大策略,实现审美服务、文化感知服务和户外活动服务的分区分类供给,完成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理论与实践的在地性策略构建探索。刘宇舒等(2020)基于公众对景观要素及特征重要性和绩效水平的评价数据,对苏州乡村水域空间CES供需关系的测度与评价研究。李永钧等(2022)以浙江省湖州市的乡村区域为研究对象,对文化服务供需水平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了乡村地区CES研究方法,为乡村生态建设与文化服务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具有生态系统参与主体的个体迁移和社会流动的人类生态学特征,这种特征决定了文化服务研究需要采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对乡村生态系统人类参与主体进行结构访谈与问卷调查研究。如中国乡村旅游地生态系统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乡村旅游地人群主体可概括为原住、返地、外来、离地四类,乡村旅游景区CES各人类群体、生物群落与生态因子共同促成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效能融合与协同发展,通过CES价值优化实现乡村旅游地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见图3)。

5局限及展望

5.1存在问题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产生及获取的主观性以及消费过程的非消耗性导致CES研究存在局限,蕴含精神方面的价值核算更多的受主观影响,难以准确权衡,故而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精确评估难以实现。现有研究文献中对于CES的定量评估大多采用货币化方式度量核算,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决定了文化服务价值的多元属性,货币化研究疏忽了CES的多元价值属性,致使其他CES价值消解。

5.2研究展望

经过对文献回顾和数据的发掘与剖析,国内外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的热点集中于文化服务价值的货币化评价、管理与应用、衡量指标、文化服务的价值制图、生态系统游憩功用和美学性能6大方面。国内乡村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未来中国CES研究的发展趋势需要在学科合作基础上加强乡村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生态学者、社会生态研究者和生态规划管理者之间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强乡村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理论与实践研究,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既能提升人们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理解,弥补小尺度和乡村生态研究的不足,又将CES整合到规划管理当中,帮助管理者制定决策,为乡村产业发展、土地规划、旅游开发与规划决策者提供参考。

6结束语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建立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联系,构建了生态与社会的桥梁。乡村CES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亦是推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针对当前乡村生态系统退化、环境质量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要从社会生态的研究视角,运用生态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方法,探究乡村生态系统演替的驱动因素与CES反馈机制,将CES研究融入乡村旅游规划,有效衔接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生态建设,通过自然-经济-社会耦合协同,创新乡村生态保护制度体系,发展乡村生态经济,补齐乡村生态环境短板,重建自然生态、产业生态和社会生态等多维度和谐共生的新型乡村生态系统。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展望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 04:50:09
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研究
生态补偿理论研究进展及争论
干旱半干旱区不同环境因素对灌木群落土壤呼吸影响研究进展
财税政策支持生态产业发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8:18:28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13:41
制造业物流能力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
生态系统服务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软科学(2015年6期)2015-07-10 0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