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1)

2023-04-29 00:44:03张诗骊
关键词:王冕呼唤学堂

张诗骊

1318年,王冕不听父亲的劝阻,溜进学堂听学生念书;2018年,王晃不想上课,跑出学堂雇人代听。二人一者走进学堂,一者却走出学堂,不免引人愤懑:从前被人们奉为圭臬的知识,如今竟被一些人视如草芥。而当代某些大学生对待高校的态度又是多么“轻慢无礼”!

然而王冕和王晃的行为实则存在着一个相同的本质:不做现在该做的事,哪怕蒙受物质的损失,也要走一条看似“离经叛道”的路。①

那么,我们是否亦应该逃离自己理应做的事情,听从心之所向呢?②

在我看来,遵循心之所在,有时能够使我们在人生中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当我们像王冕一般,内心怀有明确的追求时,周遭环境对我们的约束就变成一种镣铐。我们应冲破束缚,向自己的目标渐进。比尔·盖茨中途辍学,转而在计算机的海洋里遨游,终成大事业;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听从内心“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呼唤,终写成山水名篇……这些跟从心之所向的人收获了事业和精神上的硕果。回及自身,即便结局并非事业有成,我们仍能从中体验到快乐,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那我们又何必要在意这约束之下,来自环境与他者的独断评判呢?③

然而,并非所有的从心而欲,都指向自我成就。王晃,同样是“离经叛道”,他行为的背后,却少有鲜明的追求,更多的是一种惰性。可以说,无理由的翘课,只是一种钻空子、逃避的体现。我们虽无法推知其今后的发展如何,然见一叶落而知秋,他这种从心逾矩、不知所因的表现,终将使他走向更加迷茫的人生。而于社会,一旦这种离经叛道的选择被一些人美化为主流,这些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年人又如何在最关键的青春年华成就自我,奏响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复兴乐章?④

通过二人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重要的并不是是否逃离本身,而是逃离之后能否坚定地实现目标。所以,是否应选择听从心之所向,取决于我们是否有合理的路可走。

然而,究竟何为本分也值得我们讨论。诚然,正如卢梭所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本分多数时候是这个社会给我们固定的责任。但是,也许对于王冕来说,他的精神世界就在窃窃地呼唤他投入知识的怀抱。那么,遵循自由意志,何尝不是人的本分呢?⑤

而今面对着多元化选择,我们更应以梦想为“启明星”,以星之所向为心之所向。星芒所指,所向披靡。

望闻问切

本文在进入題目时并不是简单地选择赞扬王冕而批评王晃,而是从他们二人行为的相同点入手来分析——两人在各自的时代都是离经叛道、特立独行的。由此出发展开论述可以确保中心突出,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割裂感。在具体的论述方面,本文将“离经叛道”的行为解释为“逃离”。在逃离这一做法上,王冕和王晃实际上并没有差别。但要叩问逃离背后的原因,就要分析他们分别去往哪里。而本文在对观点进行论述之后,第五段仅仅提供了反面补充。从整体的论证结构上看,这种“一正一反”的论证形式,使得全文仅有一个论证层次。如果能使用层进式论证结构,那么文章便可以在内容和逻辑上更显深刻。

猜你喜欢
王冕呼唤学堂
古稀之年上学堂
无声呼唤
中国慈善家(2022年1期)2022-02-22 21:39:45
王冕学画
快乐语文(2020年33期)2021-01-16 10:55:10
王冕画荷花
爱的呼唤
三月的呼唤
《王冕学画》中的两个“像”
《王冕 墨梅白梅》
中华诗词(2017年12期)2017-04-18 09:03:23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娃娃画报(2015年6期)2015-07-30 04:4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