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珂莹
[摘 要] 杨鸿年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指挥家、作曲家,他改编的合唱作品《西风的话》是童声合唱音乐的经典作品。这首三声部的童声合唱作品在曲式、旋律、和声配置方面都展现出了高超的创作技法和能力,具有鲜明的演唱特征。本文首先对杨鸿年合唱音乐的创作动机进行概述,然后结合作品《西风的话》对创作技法进行阐析,最后针对演唱提出了几点思考。通过分析有利于准确诠释这首作品的音乐演唱要领,提高舞台表演质量。
[关键词] 杨鸿年;合唱;《西风的话》;创作技法;演唱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3)12-0146-03
一、杨鸿年合唱音乐创作动机概述
(一)弘扬奉献精神
杨鸿年创作合唱音乐作品的动机之一是弘扬奉献精神。作为我国著名的童声合唱音乐作曲家,杨鸿年尤为关注在合唱音乐作品中传达一种奉献精神。杨鸿年历来坚持合唱不仅仅是音乐的创作理念,合唱不应当只被视作一种音乐创作体裁,合唱更应当被视作弘扬“纯净的心灵和高尚的品德”的艺术形式。合唱是多声部演唱形式,演唱中强调团队配合,这就需要每个成员为他人服务,为他人“牺牲”。杨鸿年在创作合唱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始终将奉献精神与儿童纯洁的心灵联系在一起,期冀儿童在合唱音乐过程中能够自然地抒发纯真情操,自觉感受这种美好,将音乐与儿童内心潜在的主体道德意识融合,在演唱过程中传达团队合作精神。因此说杨鸿年合唱音乐创作动机是弘扬奉献精神。
(二)丰富内心情感世界
杨鸿年童声合唱音乐创作的另一动机是丰富内心情感世界。儿童的声线和音色像一张白纸那样纯粹,每一次的音乐作品演唱表演都是一次情感的审美体验过程,在此过程里可以享受到童真的音乐,童声合唱中的音高、音色、响度都就具有极高的辨识度,还能够体验到各类声音组合,能够体验不同的声音组合带来的不同声音效果和色彩。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认为环境对人的情感塑造具有决定性功能。的确如此,每当人们聆听音乐时,情感世界就被打开,像一张白纸一样吸收音乐,合唱音乐传递给了人们来自外部环境的信息,欣赏童声合唱作品过程中内心世界可以不断地吸收这些信息,与自身思想融合,从而丰富情感世界。杨鸿年强调音乐对情感的作用就是基于这种心理体验,他的许多合唱作品创作动机都是源自这种作用。例如,《西风的话》原本是一首独唱作品,经杨鸿年改编为合唱作品,将单声部扩编为三声部,在演唱中让人们能够体验三种不同的音响效果,对更多的音色和音高有直接的体验,这样极大地丰富了内心情感世界。
(三)提高声部的表现力
原作是单声部独唱作品,通过改编为三声部作品,能够提高表现力,让声部线条更加饱满和丰富,利用童声的音色、音高辨识度,让作品的声部线条更加具有对比的差异感,增添艺术感染力。改编后的童声作品《西风的话》在某些声部节奏相同的情况下,其中两个声部同向进行,另一个声部则平稳进行。这样一来,演唱主旋律声部的儿童便不会受到其他两个声部的影响,这三个相对独立的声部既有独立性,又需要相互衬托,演唱中既要考虑到自己演唱声部的音高和音色特征,又要与其他声部取得平衡,这种张弛有度的创作动机与原作完全不同,十分符合童声演唱的表现规律,可见作者的改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只有在充分了解杨鸿年合唱音乐作品创作的动机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创作技法,以及这首作品的演唱魅力所在。
二、《西风的话》音乐作品创作技法剖析
(一)保持原曲旋律结构基础上扩充了曲体
《西风的话》是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一首童声独唱作品,原曲共有四个乐句,属于典型的方整型曲式结构。作品共分为上下两个乐段,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一乐段有8个小节,由a、b乐句组成,结构方整,具有呈示性乐段的特点。第一乐段的音高是中音区,适合儿童演唱。第二乐段也是8个小节,由c、d乐句组成,整体节奏和旋律线条完全相同,但是结尾处增加了属七和弦的解决方式,营造出一种饱满的终止氛围。其曲式结构图见图1。
原曲是儿童独唱音乐作品,经杨鸿年进行重新改编创作为合唱作品形式之后,整体音乐表现力更加饱满丰富,尤其在曲式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一方面相较原曲,《西风的话》在符合合唱音乐作品的体裁和结构形式的基础上,与原曲旋律线条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合唱作品的旋律线条明显得到扩充。例如,增加了前奏部分,扩充了4个小节的前奏,起到了情绪铺垫的作用。又如,在第21小节处增加了4个小节的连接部分,通过哼唱渲染了情绪,让合唱作品的整体音乐表现力更加饱满充沛。其曲式结构图见图2。
(二)三声部分配既独立又相互衬托
由于儿童演唱音域较为狭窄,因此儿童合唱音乐作品创作中通常设计三个声部,主要由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组成。杨鸿年创作的《西风的话》也是如此。在曲谱中杨鸿年将高声部标记为“I”,中声部标记为“II”,低声部标记为“m”。《西风的话》作品的声部分配十分讲究,强调各声部之间的音域是否平衡不冲突、三个音区的音域是否听觉协调、三个音区的音色是否保持各自特色,这是杨鸿年十分关注的问题。从曲谱可以看出,作者对声部先后顺序进入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编排,而且在齐唱旋律的同时又突出了音色的差异,这样就可以保证音响效果的丰富性。我们发现在旋律上行的时候,音区开始变高,这时候此声部就产生了分支,和声织体变得更厚,结构就发展为了相同节奏下的三声部织声体音型。而在声部节奏相同的情况下,当其中两个声部进行同向律动时,另一个声部则会平行发展,可以看出主旋律声部始终保持着独立性的姿态,其他声部完全不会破坏主旋律声部的独立性。另外三个声部组合在一起时又能够相互衬托,增强音响的丰富性。举例来看,在《西风的话》13、15、19小节处,I、II声部在同向进行,III声部作为主旋律声部在平稳发展。(见谱例1)
《西风的话》合唱作品实质上将原曲的主旋律进行了分配,三个声部都占据了原曲主旋律的要素,这就是为什么三个声部听起来都很像原曲主旋律,但是又有区别。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保证各个声部都能够合理、有序地进入,同时又可以对音色进行重新编排,增强音色的层次感和丰富性。根据分析,原曲《西风的话》的5-20小节被分配到了I声部,29-32小节处被分配到了II声部,这种分配是合理且恰当的。
众所周知,合唱作用的声部进入方式有很多,《西风的话》采用了最常见的进入方式,即“从简单到复杂”。《西风的话》是以齐唱的形式进入前奏,前奏结束后第5小节开始就变为三声部的童声合唱。第29小节开始加入领唱连接,织体也逐渐变厚,音响效果逐渐饱满。
(三)复杂多变的和声配置
原曲的旋律线条发展是横向进行,声部也是单声部结构,合唱作品《西风的话》在保留了原旋律线条外还考虑到了纵向的音响效果,这对于多声部音乐而言十分关键。值得一提的是,《西风的话》各声部之间的和声进行始终保持一致。
《西风的话》音乐作品运用了传统的功能和声,这是原曲旋律特征所决定的。《西风的话》以G主调和弦为主,同时也采用了离调和弦的技法,这样的好处是提高音乐作品的整体艺术表现力。通过副属和弦那种鲜明的色彩走向,激发合唱作品的内在动力,提高了和声织体的纵向深度。举例来看,作品第13小节处,临时主和弦是SII和弦,在SII和弦基础上建立了副属七和弦,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迅速过渡到SII的三和弦,产生一种离调,按照下属方向进行。又如,第14小节处临时主和弦是TSVI和弦,在TSVI和弦基础上建立了属和弦,可以迅速过渡到TSVI的三和弦,听觉上建立了一种关系小调性质的离调结构。这种创作技法极大的提高了合唱的丰富性,不同调性的色彩对比也十分鲜明。
另外,《西风的话》和声配置中还体现了将支声复调与对比复调相结合的特征。例如,第一乐段中就采用了支声复调的创作技法,可以看出三个声部都能够处在相同的节奏上,这时候旋律也呈示为三个层次,听起来具有鲜明的音响效果,各个声部的层次感十分强烈。在第25小节处第一乐段进行了重复,这里就采用了对比复调的创作技法,可以看出主旋律是在高声部进入,强拍的节奏与中声部的弱拍形成鲜明对比,再加上低声部的长音映衬,音响效果十分明显。
三、《西风的话》音乐作品演唱要领
(一)加强对作品背景的深刻理解和分析
任何一首声乐作品的演唱都需要加强对声乐作品背景的理解和分析,适当了解创作背景,对于准确把握作品情感内涵十分关键。演唱《西风的话》之前,应当充分了解这首作品的时代背景,预先对声乐作品进行适当的心理分析,这样才能在演唱中更好地表现自己,将自己所体验到作品的具体情感抒发在舞台上。在演唱《西风的话》中如果没有做到这一步,听众就很难丰富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也无法感受到这首作品真正的艺术魅力。对于演出者而言,也很难提升自己的演唱表演水平,无法完整、准确地表达作品情感,无法准确地使用合适的歌唱技巧。《西风的话》是我国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它反映了民族的生活场景,描绘出了鲜活的生活面貌和幸福的生活追求。[HJ1.6mm]演唱者应当理解其中的一些时代内涵与情感元素,将自己置身于这种画面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声乐作品的情感。演唱者需要在演唱之前对该作品的时代背景、生活元素、文化价值以及精神世界进行适当的了解和认知,这样才能在合唱过程中达到共同的理解,最终完成高质量的舞台表演。
(二)适当模仿成熟演唱者的经验和做法
《西风的话》是三声部作品,在声部配合的细节处理上值得注意。在不同声部的进入和衔接过程中,需要反复练习和配合才能熟练。演唱练习中应当适当借鉴成熟演唱者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自身的认知和审美能力,适应歌曲自身的表演要求。另外,演唱者在日常演唱练习中,要积极听取同伴的建议和意见,适当模仿成熟演唱者的歌唱技巧,为己所用,多借鉴成熟演唱者的舞台表演经验和做法,揣摩他们的技巧运用,观察他们是如何将歌唱技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化入己身。与自身的演唱特点和先天条件进行结合借鉴不是一味地照搬,而是有选择地汲取,最终才能促进整体能力的提升。许多成熟的合唱者都有自己的经验和做法,他们善于如何更加富有情感地演唱。
(三)科学把握演唱音色运用
《西风的话》演唱中不仅需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进行适当的了解,还要对儿童演唱的音色进行合理把控,这样才能提高情感表现力。不同的声乐作品需要不同的音色,音色标志着情感,也是音乐感染力的重要体现。有些作品在不同的段落中需要转换音色,目的是突出情感递进。例如,《西风的话》演唱当中随着旋律的发展,音色呈现由薄至厚的变化趋势,演唱者在合唱过程中必须科学把控音色的变化,才能烘托出音乐氛围和意境的微妙变化。《西风的话》演唱中的音色运用技巧体现在许多方面,音色把控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尤其在三声部童声合唱中更是如此,演唱者必须掌握好音色的变化,这样才能提高歌唱技巧的表现力,最终提升作品的情感表达,让受众感受到合唱表演的特殊魅力。
(四)强化肢体表情的表现力
为了提高合唱现场气氛和表演感染力,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情感,演唱者应当强化肢体表情的表现力,尤其要善于使用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声乐演唱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丰富且合理的肢体运用,能够提高现场表演水平,准确地传达出作品的情感意境,让受众更直接地感受到作品情感的自然流露。如果缺乏肢体语言的辅助,现场表演就会显得单调呆板,受众会感觉到演唱者似乎与自己有距离,很难引发共鸣。恰当的肢体表演能够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让受众感受到自己也参与其中,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动关系,这符合童声合唱表演活动的本质。举例来看,《西风的话》由于作品本身律动感强,节奏明朗整齐,曲调恢宏大气,音乐气质鲜明,可以作为校园集体汇演等演唱活动的经典曲目出现。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必须充分运用好肢体这一重要工具,通过整齐的手臂挥动、挺胸抬头等姿势,传达出一种强硬的精神力量,既能够带动气氛节奏又能够带来节目的震撼,让受众产生共鸣。肢体语言也是歌唱技巧的其中一种,如果运用得当则能够提高演唱表演的情感效果。
(五)注重发声方式和表现形式的合理选用
发声方式和表现形式是童声合唱表演技术层面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合唱技巧中发声方式是重要的技巧之一。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发声与速度和旋律的联系。一般而言,演唱者很难平衡演唱的速度和旋律,尤其在高音和低音的发声中也会存在认知偏差,因此演唱者要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尤其重视对速度和旋律的合理平衡把控。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声乐唱法对应的情感表现有所不同。例如:慢节拍的旋律歌曲听起来会更加柔慢,听众会产生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中速歌曲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平和动听的味道;快速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则更加激烈,能够产生一种兴奋感。另一方面,拓展声乐表现形式。要想提高合唱表演的艺术水准,就必须结合《西风的话》作品背后蕴含的文化特征进行理解和认知,这样才能更好地烘托地域的人文及艺术风格,让演唱者产生情感共鸣。演唱者要明白演唱所采取的颅腔和口咽腔的发声方式特点是什么,如何产生美感,等等。通过对这些丰富多彩的声乐演唱方法的选取运用,才能够提高《西风的话》的演唱效果。
结 语
综上,杨鸿年合唱作品《西风的话》基于专注弘扬奉献精神、丰富内心情感世界、提高声部的表现力的创作动机,在保持原曲旋律结构基础上扩充了曲体,声部分配既独立又相互衬托,同时拥有复杂多变的和声配置,这是其创作技法的核心体现。另外,准确演唱作品《西风的话》必须在注重发声方式和拓展表现形式、科学把握演唱音色运用等方面下功夫,这样才能提升《西风的话》的演唱水平和能力,准确诠释出该作品的音乐魅力和内涵。
参考文献:
[1]汪健,常乐.榜样的力量——指挥家杨鸿年教授和他的合唱团[J].当代音乐,2018(5):3-5.
[2]赖嘉静.合唱唱的是文化、哲学与信仰——访指挥家杨鸿年[J].中国文艺评论,2016(10):117-127.
[3]耿文晶.浅析杨鸿年童声合唱作品的改编[J].才智,2015(5):290.
[4]叶田.钢琴伴奏的独特性与合唱艺术的璧合[J].黑河学院学报,2023,14(1):178-180+188.
[5]米雪.钢琴伴奏在合唱艺术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大观,2023(1):28-30.
[6]陈春方.合唱表演艺术中肢体语言的运用[J].戏剧之家,2022(26):103-105.
[7]傅晓钟.声乐表演技巧在合唱中的运用[J].艺术家,2022(6):113-115.
[8]林红,韩牧村.探究合唱艺术表演多元化发展[J].文化月刊,2022(4):166-168.
[9]沈秀莉.探析如何运用肢体语言实现音乐表达——以童声合唱实践运用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2(16):163-165.
[10]李璟.中国童声合唱作品的创作技法探析[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9.
(责任编辑:王肖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