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山大道五十年前的初啼之作

2023-04-29 16:25:01王丁丁
数码摄影 2023年1期
关键词:森山大道剧场

王丁丁

森山大道的《剧场写真帖》早已经被奉为经典,任何关于日本摄影史,或日本摄影书历史的叙述里都会提到这本摄影书。《剧场写真帖》中的照片最初是发表在《相机每日》杂志上的连载照片,而后由“室町書房”于1968年集结出版。《剧场写真帖》的出版是在森山大道参与《挑衅》杂志之前,是森山大道的第一本摄影书,那一年森山大道30岁,还是个刚出道的年轻摄影师。森山大道因此获得了第十一届日本写真批评家协会的新人奖。在之后的许多年里,森山大道在摄影之路上不断收获成功,名声远扬,《剧场写真帖》备受推崇,分别于1995年(新潮社)、2011年(讲谈社)、2018年(月曜社)再版。其中,1995年和2011年的版本,相对于首版的大尺寸方开本,是重新设计和编辑的竖开本;而2018年的版本干脆就是对首版的影印版。在2019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剧场写真帖》的简体中文版,这本书是根据2011年讲谈社的版本引进的,对于简中读者而言,这意味着购买和阅读都变得容易多了。

然而当你读过这本书中的文字后,你会发现一个莫可名状的感受,这本书里的文字和照片好像没什么关系。书中的文字,由寺山修司所写,分两部分,被放置在开始和中间的位置。开头的部分名为“日本剧场——在小剧场外,观地狱四幕”,由四个曲(章节)组成,都是诗歌体,四个故事彼此之间似乎也没什么关联,隐隐约约描述的都是些青少年的彷徨无助心境。中间部分名为“浪花节——新宿之七”,是单独的一篇,讲述一个名叫阿七的女中学生的悲剧故事:阿七爱上了投身于反对《日美安保条约》的激进青年吉三,吉三在抗议活动的冲突中丧生,阿七悲伤过度,点燃了煤气罐自焚。寺山修司的五段故事,有着一致的气质,是那个年代特有的伤感、苦涩、失落和迷惘,甚至是悲情。

尚不清楚这两部分文字是否为寺山修司为森山大道的《剧场写真帖》而专门撰写的内容。不过,寺山修司通过小说创作的方式,从一个侧面描绘了那个时代的心情,或者说,小说中充斥着一种强烈的时代感。1968年实在是一个太过著名的动荡年份,全世界都处于煎熬和挣扎之中,人们感受不到希望,各类冲突事件风起云涌,这一年最终成为一系列社会震荡的序曲。对于日本社会来说亦是如此,在1968年,日本经济跃居世界第二,而欧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涌入,以及越战对日本的影响,都让日本社会产生了激烈的排斥反应,其中也包括寺山修司曾描述过的新宿骚乱。

当然,对于这本摄影书而言,寺山修司并非是个仅仅因为个人交情而被拉过来的毫无关系的署名者。寺山修司是一位诗人、评论家、电影导演、和先锋戏剧的创作者,他更是当时的地下文化领袖,森山大道在那个时期的创作,尤其是针对日本民间的演歌、演剧之类的民俗活动的拍摄,是直接在寺山修司的推荐下而产生的结果。而书中照片的编辑方式——照片与照片之间似乎没有多少关联,除了民俗类、戏剧演出类的照片外,还包括森山大道在街头拍摄的照片、森山自己生活里拍摄的照片、电影静态帧、从团地(二战后日本大量兴建的密集廉价住宅区)拉来的受访者的照片、甚至是泡在福尔马林溶液里婴儿标本的照片——这种相当松散的编辑方式也呼应了文字部分的内容,所有内容都像碎片般被堆砌在一起。与其说这些照片和文字都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毋宁说这些内容都指向了一个主题,即时代。在《剧场写真帖》中,寺山修司和森山大道作为并列署名的作者,他们合作的方式也是松散的,图文各自独立,却有相近的精神指向,最终实现了一种别具一格的图文结合形态。而森山大道图像中那些注定在日后成为他身份语言标志的粗粒的黑白影像颗粒,也在质感的层面上回应了书中所描述的那个时代特有的,激进过后的伤感。

至于所谓剧场写真,在书中所有照片里所占比例其实不高,那么书名是否只是权宜之计?这要看你怎么理解,如果说众生皆演员,那么理所当然,所拍摄之处皆为人间,而人间即为剧场,这是引申义的附会式解读。不过有一点需要提防,森山大道的镜头所面对的,的确是现实,但森山大道的语境从来不是现实主义,他的那种主观的、强烈的、宣泄式的图像流,本质上是在完成自我叙事,因此在彼此无关的各类图像里跳来跳去之后,这本书的末尾,以一系列婴儿的图像结束。这几张婴儿照片毫无来头,但或许契合了森山大道的某种心理诉求。这几张照片的拍摄和编辑选择,绝非出于理性,而是出于直觉和本能。

或许还是有必要谈一谈开本和排版的问题。《剧场写真帖》的首版是一个大尺寸的方开本,每个对页(和合面)里常常并置两幅图像,在重新设计的竖开本里(以简中版为例),上述两幅并置图像则被拆分到相邻的和合面里呈现,空余的部分则用黑色填充,如此一来,两种版式的阅读体验自然有差别。虽然说首版是源头,但我还是更喜欢新版的竖开本,我认为竖开本不仅尽可能的保留了首版的内容,而且能让读者更为专注于每一幅图像,并且让开本变得小巧,更有利于翻阅和传播。当然,两个版本孰优孰劣注定是一个不可能有结论的议题,而不同版本的产生,其背后的决定性因素仍然是时代。

在今天,當我们谈论起森山大道的时候,可能不会想起1968年,以及与之关联的话题,我们更容易联想到的肯定是森山大道那标签化的视觉特征,即高反差粗颗粒的街头快照,甚至我们还会联想到森山大道的摄影方式曾受到过威廉·克莱因和安迪·沃霍尔的影响……图像形式或风格的确在摄影语言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摄影并不等于形式。文化意义常常是摄影的核心价值,由此让摄影具有穿越时光的恒久价值。而《剧场写真帖》,它来自于1968年,是1968年缔造了森山大道。无论你早已厌倦这类形式,还是你仍然对这种风格情有独钟,我认为你有必要意识到,1968年,这个五十多年前的年份,才是我们阅读这本摄影书的充分理由。

猜你喜欢
森山大道剧场
幸福大道宽又阔
心声歌刊(2022年5期)2022-12-18 02:39:26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文史春秋(2022年3期)2022-06-15 01:47:52
大道同行
心声歌刊(2022年3期)2022-06-06 06:31:36
宝贝布鲁斯
黄河(2022年1期)2022-05-18 16:59:38
矢量三角形法的应用
欢乐剧场
幼儿园(2020年24期)2020-04-07 12:52:00
美乃大道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04
森山大道的一次“从良”未遂
南都周刊(2019年1期)2019-01-22 03:00:20
论《日出》的剧场性
摄影与小说的美妙结合
摄影之友(2015年8期)2016-01-02 12: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