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言语实践中渗透辩证思想
——《大还是小》教学反思

2023-04-29 22:11:44泰兴市襟江小学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长大小朋友儿子

○ 泰兴市襟江小学 黄 蓉

【课前思考】

《大还是小》(一年级上册)是一篇富有生活情趣的儿童诗。课文通过“我”在不同生活情境中对“大”和“小”的真实认知和理解,反映了儿童的天真可爱。现行教材中,类似的课文还有不少,编者的目的就在于借此对学生进行辩证思想的教育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而言,辩证思想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也许正因为如此,不少教师往往将辩证思想的随机渗透简化为相关道理的直接告知。如此简单从事,不仅有违编者的初衷,而且偏离了语文学科的本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无疑,阅读教学中辩证思想的渗透,须根据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材特点,借助言语活动带学生走进故事去感受,亲近人物去感悟,让辩证思维训练与言语实践活动自然融合。

就《大还是小》一文而言,“大还是小”是辩证思想渗透的聚焦点,而学生对“大”和“小”的认知和理解具有情境性、相对性、比较性等特点。情境创设是理解的重要基础,联系比较是理解的基本方法,叙述感受是理解的具体显化。为此,教学本文可在生活场景中拓展画面、丰富内容,在情境运用中具体感受、形象理解,在比较思辨中启发思考、发展语言,使言语能力的训练与思辨思维的渗透融为一体。

【课堂展示】

一、联系生活,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觉得自己长大了吗?(板书:大)请你把自己长大的故事告诉大家。

生: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因为我已经上一年级了。

生:我认为自己长大了,我会读书、会做数学题了。

生:我长大了,我会打电话、接电话了。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觉得你们真的长大了。不过,有时候你是不是觉得自己还小呢?(板书:小)

生:在阳台上够不着衣架时,我觉得自己还小。

生:够不到书柜顶层的书时,我觉得自己还小。

师:这就奇怪了,同样是你,怎么又觉得长大了,又觉得还很小?到底是大还是小呢?(板书:还是)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生齐读课题:大还是小),看看文中的小朋友遇到的问题是不是跟我们一样。下面请大家读课文,注意多读几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生自读、指名读、示范读。)

师:下面请大家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的“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大?为什么又觉得自己很小?

(生自读思考)

师:为什么文中的“我”认为自己长大了?为什么又觉得自己很小?

生:觉得自己长大了,是因为能干一些事了,为自己长大了高兴。

生:觉得自己很小,是因为有些事不能干,为自己小焦急。

(其他学生发言略)

师:是的,我们能干的事越来越多,但总有些事还不会干,这是我们成长中常见的现象。

二、借助情境,显化心理

师:真奇怪!又说自己很大,又说自己很小。为什么呢?仔细读读下面两句话(出示),边读边想象,由这两句话,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如果你是文中的孩子,这时会说些什么?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你会对文中的孩子说什么?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生:我好像看到了小朋友穿衣服、系鞋带的样子,成功后他高兴地笑了。如果我是这位小朋友,我一定会说:“我会穿衣服、系鞋带了,我长大啦!”

生:看到这小朋友会穿衣服、系鞋带,我会对他说:“小朋友,你和我一样长大了!”

生:我看到那小朋友够不到按钮时很焦急,在那里拼命地跳着。如果是我一定会说:“我怎么这么小啊?”

生:看到这小朋友焦急,我会劝他:“小朋友,你还小呢!”

生:我看到小朋友听到雷声后,双手按着耳朵喊妈妈。如果是我肯定会说:“哎呀,我还这么小啊!”

生:我看到他这么焦急就会劝他:“小朋友别急,你真的还小呢!”

师:这样读读句子,说说画面,谈谈看法,我们就知道了长大的好处,也知道了小时候的不便。

三、借助情境,辩证理解

师:从课文内容看,你觉得“我”什么时候希望自己不要长大,什么时候盼望自己快点儿长大?

生:“我”够不着按钮的时候,盼望自己快快长大,个子高了,就能够着按钮了。

生:打雷的时候,盼望自己快快长大,长大了胆子大了就不怕雷声了。

师:奇怪,文中的“我”有时候又希望不要长大。什么时候你希望自己不要长大,什么时候又盼望自己快点儿长大?请用自己的故事补充下面的句子。

出示:当我_____的时候,我盼望自己快点儿长大。这样, _____________。当我____________的时候,我又希望自己不要长大,这样________________。

生:当看不懂书时,我盼望快点儿长大,这样就可以看许多书了。看到哥哥作业多,我又希望自己不要长大,不然就要做很多作业了。

师:盼长大,是想看许多书;希望不长大,是不想做很多作业。老师告诉你,你要做很多作业时,就能看很多书了。你是盼望长大还是不长大呢?

生:看到哥哥会吹笛子,我盼望快点儿长大。这样,我也可以吹好听的曲子。看到爸爸妈妈那么辛苦,我希望不要长大,因为长大太辛苦了。

师:看来,你得重新躺到摇篮里去了!知道爸爸妈妈辛苦,很好!你快快长大,经常为爸妈做点儿事,他们就能少辛苦一点了。是不是?(生点头)

四、拓展阅读,提升效果

师:孩子是大还是小,是大好还是小好,孩子有孩子的理解,大人有大人的看法。下面,再请听一个有趣的故事——课件呈现故事《大还是小》(查霍杰尔)。

儿子想要远足去山野。母亲说:“不行!你还小,等大些也来得及!”儿子哭起来,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母亲说:“这么大了,还像小姑娘,哭哭啼啼的!”瞧这大人说话,说我小说我大,都是她的理!

师:听了故事,你感到好笑吗?为什么?

生:我觉得好笑,母亲先是说儿子还小,一会儿又说儿子大。

生:我也认为好笑,同一个孩子,妈妈一会儿说他还小,一会儿又说他这么大了。

师:你觉得妈妈说得有道理吗?

生:我觉得有道理,去山野远足,儿子没有这么大力气,母亲就说他“不行!你还小”。母亲不肯儿子远足,他就哭哭啼啼。母亲就说:“这么大了,还像小姑娘,哭哭啼啼的!”这是说,儿子已经长大了,不该哭哭啼啼了。

师:你们有这样的故事吗?

生:三八妇女节我给妈妈买了一朵花,妈妈说我长大了。我把脱下的鞋子随便乱放,她就说我没有长大。

生:我把老师给我的巧克力带给弟弟吃,妈妈说:“不错,你长大了!”弟弟让我把漫画书给他看,我不肯,妈妈又说:“你还是长不大。”

师:原来,“大还是小”是针对不同的事情说的。小朋友们,你们在一天天长大,本领一天天增强,虽然长大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但谁也不会因为困难而不肯长大。是不是?

生(齐):是!

【教学反思】

怎样用好教材,联系实际,在言语实践中进行辩证思想的渗透,让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步发展呢?《大还是小》的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故事讲述中走进文本。新课伊始,让学生讲述自己“长大了”和“还很小”的故事,从而以相似的故事为桥梁,让学生顺利走进了文本。看看文中的孩子,联系自己的故事,他们对“大还是小”就有了理解:孩子长大了,是因为能干一些事了;孩子还很小,是因为有些事还不会做。这样的理解,是以自己故事的讲述、文中故事的理解为前提的,这就坚持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融合。

2.情境联系中显化心理。让学生边读边想,让故事变成画面,并充当角色走进画面,显化心理,让高兴和得意、焦急和无奈变成鲜活的语言,从而在语言的理解和表述中,具体而又辩证地理解了“大还是小”。此后,又让学生走出文本,对文中孩子的“长大”和“还小”谈看法:“长大了”为之高兴,“还很小”对其安慰。这不仅是语言与思维的融合,还是教书与育人一体性的体现。

3.生活拓展中准确理解。为准确理解“希望不要长大”“希望快点儿长大”,教师先引导说说“我”什么时候盼长大,为什么,继而让学生联系实际,补充句子,拓展故事,以促使学生与文中的孩子产生共鸣。有了拓展,学生对“大还是小”的理解就更具体了。对“为什么要长大”和“为什么不要长大”理解中的偏差,教师则相机引导,重视价值引领,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4.阅读拓展中提升效果。拓展阅读中,教师通过阅读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具体理解母亲的话语:有些可笑,母亲先说儿子还小,后说儿子大了。并不可笑,说孩子小,是因为要远足,孩子体力吃不消;说孩子大,是说孩子已经长大,不该哭哭啼啼了。自己的家人也多这样说,自己生活中也有类似的故事。这样,学生对“大还是小”就有了辩证、准确而清晰的理解。

猜你喜欢
长大小朋友儿子
打儿子
故事大王(2020年11期)2020-12-10 06:48:46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快快长大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8:08:15
我长大了
小朋友们都哭了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孩子(2016年7期)2016-07-11 19:26:40
Let’s DIY Poster
我们就这样长大
好孩子画报(2014年6期)2014-07-25 06: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