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渔业资源养护与利用”研究生课程“金课”教学模式初探

2023-04-29 18:00王先锋高肖飞祝国荣高云霓张景晓周传江
河南水产 2023年5期
关键词:渔业资源研究生教学内容

董 静, 王先锋*, 高肖飞, 祝国荣, 高云霓, 张景晓, 周传江

(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7)

新农科建设是指2019年启动的以 “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为主的一系列新农科建设事项与建设工作。 新农科改革强调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把“水课”转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着力开发新时代农林教育优质课程资源[1-3]。《渔业资源养护与利用》 是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其重点需要培养学生对渔业资源的认识、对渔业资源养护和利用等前言技术的掌握。 目前,尚未有专门的教材作为参考, 所以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挑战。 本文通过教学团队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渔业资源养护与利用》课程体系,为打造“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学习效果评价方式3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深入改革, 提升同学们课堂主动性和探究性。

1 课程简介

《渔业资源养护与利用》是渔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其性质是一门应用学科。 本课程在硕士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按照计划教学时数36学时,通过渔业资源养护技术、生态渔业养殖模式、渔业资源利用价值的介绍, 旨在使得学生了解我国渔业资源现状,掌握渔业资源养护及其修复技术,从而凝练科学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合理利用渔业资源进行生产、科学研究的理念, 激发学生兴趣并提高其对水产业认识, 为学生将来从事渔业资源养护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2 教学研究

作为渔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必修课,《渔业资源养护与利用》近几年的开课情况中发现,由于本科专业不同, 同学们的知识储备及未来硕士研究课题均存在较大差异, 所以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和感兴趣点也不尽相同。 针对这一现状,在每次开课前,课程负责人事先了解同学们专业背景, 进行课程内容调整,确保每位同学在本门课程中都能有所想,有所得。

基于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效果, 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引入辩论、案例探究、小组汇报环节后,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都能较好的参与课堂,在课堂学习中得到锻炼,提高同学们的资料查阅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发现与分析问题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基本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为更好的完成本门课程的教学, 教师团队成员在每学期开课前会进行专题讨论, 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和专业方向,紧跟科研热点动态,为课程教学补充新内容,实现课程教学内容动态化。

3 课程内容体系优化

《渔业资源养护与利用》这门课程没有专门的参考教材,教学内容式依据讲义完成的,这给与了任课老师充分的发挥空间,但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教学团队成员具备水生生物学、渔业资源学、水域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专业背景,所从事科研工作涉及渔业资源的各个方面,包括水资源、藻类(浮游、固着)、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微生物、水生植物、鱼类,能为本门课程《渔业资源养护与利用》的教学注入最前沿的内容, 使得研究生能够紧跟渔业资源研究的科研动态,有助于研究生挖掘个人兴趣及研究方向。

3.1 课程设置

经教学研究, 该门课程教学内容包括4大篇,渔业资源概述篇、渔业资源养护篇、渔业资源利用篇及特色篇。渔业资源概述篇主要涉及渔业资源概念、构成及面临威胁, 渔业资源养护篇囊括了不同渔业资源的养护理论、技术及模式,渔业资源利用篇包含微藻的利用、水生植物生态修复等,另外的特色篇主要涉及团队成员对河南省内鱼类调查及特色种质资源的介绍。

3.2 专题视频录制

研究生教学内容如果是对教材的照本宣科,那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果。为体现新颖性、创新性,充分挖掘同学们的科研潜力,课程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及承担的课题, 对国内水库及重点河流开展水资源、浮游藻类资源、浮游动物资源、底栖生物资源、水生植物资源、鱼类资源监测调查,从中挖掘了不少科学问题。 据此,以野外渔业资源调查工作为依托,拍摄“水资源”、“浮游藻类资源”、“浮游动物资源”、“底栖生物资源”、“水生植物资源”和“鱼类资源”专题视频,不仅科普性强,且具有实践意义, 生动的视频有助于提高同学们对渔业专业的认识且对未来研究生课题方向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3 案例库建设

硕士研究生课程多开设于研一第一学期, 为培养同学们科学研究能力, 应该将科学研究思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线下课堂时间有限,所以需要同学们在课下自主学习[4-5]。 为使得同学们了解最新相关研究报道, 依托院系或团队网站由任课教师针对学生专业背景每周推送渔业资源相关专题文献2-3篇(课程内容素材), 由同学们课下自主学习讨论。 为督促同学们学习,每次线下课程时抽取同学代表进行专题汇报,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同学们自主探究能力。 学期课程结束时, 将课堂优秀教学案例汇总,并在团队网站上进行推送。 这种依据实时更新的素材进行课堂教学可初步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动态化,使得课程教学丰富多彩、紧跟前沿,充分提高学生们学习积极性。

3.4 实践专题

《渔业资源养护与利用》是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必修课,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更应培养同学们的专业实践能力, 能将自己所学灵活运用到渔业实践是本门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教学中,注重挖掘同学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设置实践课专题由同学们共同分享,不仅摆脱了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且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课堂参与性。 比如我们在讲到藻类资源利用方面,提到雨生红球藻源虾青素的功效时,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课下研究生对雨生红球藻进行培养、虾青素进行提取并胶囊化,申请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获授权、一项发明专利(受理中)。 据此,在课程内容建设中,引导同学们理论联系实践,实践专题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独立思考、 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5 渔业资源图谱编制

我国渔业资源丰富, 团队教师在渔业资源调查中将采集到的渔业资源种类进行拍照, 编辑各类渔业资源图谱,包括《浮游藻类多样性图集》、《浮游动物多样性图集》、《底栖动物多样性图集》、《底栖硅藻多样性图集》等,基于一线调查的渔业资源图谱对于调查水体水质评估、藻类调控、藻华防控和生态系统健康管理均具重要参考价值, 不仅可作为研究生基础学习资料,对于从事水产养殖研究人员、技术推广人员、产业从业人员也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4 教学效果及特色

4.1 教学内容前沿性、立体化、动态化

教学内容不再拘泥于以教材为中心的照本宣科式教学, 而是针对各位任课教师的课题方向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内容立体化、动态化,使得教学内容紧跟前沿。

4.2 教学形式多样化

相较于本科生学习,研究生科研任务较重,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 很多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是一种浪费时间,为解决“课堂不沉闷”、“提高课堂抬头率”并培养学生成为独立思考、敢于批评、敢于质疑,有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社会需要的时代新人,课堂教学在专题主讲的基础上,引入“辩论式课堂+案例分析”等环节[6]。

4.3 学习效果评价-量化式过程评价

相较于本科生阶段的学习, 研究生更应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 所以考核方式不能是期末成绩的一纸定论,而是加强过程化管理,量化同学们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能力、分析总结能力、总结汇报能力,过程化评价将占到总评成绩的60%,不仅督促同学们平时课堂的参与度, 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了他们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

5 结语

有机的将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 针对渔业资源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渔业资源养护关键技术及利用特点,开展前沿知识讲座专题,打破书本式教材教学模式,使得课堂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有助于硕士研究生挖掘个人兴趣及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渔业资源研究生教学内容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东海渔业资源重建的智慧技术思考
中韩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青岛举行
简述鱇浪白鱼渔业资源相关研究成果、问题与建议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