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
摘 要: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成熟,对教育领域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出现了智慧教育、智能教学的新教育业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发展,有利于减轻教师的重复性工作,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诉求,有利于创建“虚实并融”的学习空间,这促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呈现智能化、过程显现数字化、内容逐步多元化、测评趋于科学化的特征。由此,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未来发展中,要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教育方案,构建多层次管理模式,完善学校智能生态系统,打造立体化评价系统,以持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进程。
关键词:人工智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8.072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求,党和国家先后出台《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为智能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指明发展方向。人工智能技术在创造立体直观教学环境,搭建虚实结合的学习氛围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技术优越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必然要适应教育技术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主动探索如何更好地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内容、方法、过程深度融合,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
1 人工智能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1.1 有利于减轻教师的重复性工作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备课、批改作业、分析学生考试情况等环节,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提升自身知识水平的时间。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一是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课堂教学资料准备、学生学业考情分析等环节解放出来,使教师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在提高教学技术和个人知识的储备中,有利于激发教师立德树人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教师在人工智能算法和数据分析的帮助下,对学生在学校学习全程分析得更加科学,使教师能够采取精准的策略去应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和情感中出现的困惑,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可以说,人工智能赋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教师从重复性劳动中得到释放,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如何提高个人教育教学水平,如何成为立德树人的正确引导者等方面,以更加自信的教学姿态和更高水平的知识储备投身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从根本上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水平。
1.2 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诉求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需要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在育人过程中具有统一性,对于促进学生三观的形成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学校班级学生较多,很多时候统一育人模式可能会忽略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在当前信息获取渠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海量信息冲击学生的认知,学生在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同时,在思想和行为上因知识获取的不同而产生个体化差异。人工智能赋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能够帮助教育者通过分析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情况、思想动态等量化数据、图谱,直观展现学生学习需要,并及时提示教师更新和优化学生课堂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二是教育者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预测分析受教育者实际情况,发挥人工智能的预测和信息分析功能,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多样化教学内容,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1.3 有利于创建“虚实并融”的学习空间
学习空间是指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和学习的场域,它包含教育活动可以发生的任何场所和空间,既包括现实学习空间,又包括依托互联网的虚拟空间。学校无论开展什么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都需要教育活动空间,比如理论学习空间、实践探索空间、精神活动空间等。学校教育活动空间如果相对单一,或者空间占领较少,可能会让一些不良信息或者言论占领,导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非主流意识形态冲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空间在人工智能的助推下,创建“虚实并融”的教育空间,一方面加强学生现实学习空间的学习效果。学校教育者通过课前教育知识图谱制定学习方案,利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技术观测学生课堂表现,判断学生学习知识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知识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利用人工智能平台,优化虚拟教学空间,学校教育者针对学生在校的表现和学习需求,利用大数据精准分析,将学生需要的教育信息及时上传学习平台,通过点击量、评论、学习时长等情况,及时分析学生喜好,以供给更多学生需要的教育信息,弥补现实教学空间的不足。
2 人工智能应用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2.1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呈现智能化
传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就是以课堂教学环境为主要,兼顾家庭、同辈群体等社会生活环境。在学校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阐释和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概念时多数以学生现场感受和理解为主,教育环境相对静态化、传统化。在人工智能赋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呈现智能化特征。学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学校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体验思想政治教育鲜活案例,让他们在多感官刺激下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传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缺少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学生在学习中是以被动接受灌输为主,主动吸收知识并内化为外在行为的较少。在人工智能技术创造的智能教育环境下,AR体验、智能影音识别等技术为学生在课堂教育环境增添现代科技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比如用3D动漫效果比较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教学情境,加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把握,最终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实效。学校管理者、教育者通过使用人工技术优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加强科技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能够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生动、立体的教学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业情绪,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他们在探索中知识的奥秘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2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显现数字化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工智能的助推下,其教育过程显现数字化特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教育者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显性思想和行为的变化,而且能够通过图像识别、信息筛查等技术,探测教育者忽略的教育信息,全面掌控课堂教学场域中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的变化。人工智能以其精细的拆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通过了解学生课堂表现、思想动态、精准分析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学业情绪,将教育全程以数字化形式分析、存储,为教育者改变教育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受教育正确认识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提供改进方向。此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数字化发展,填补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日常碎片化活动的空白,学校教育者可以利用数字化分析的结果,对接家庭、社会教育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数据的共享,打通不同教育群体之间的信息壁垒,使学生沉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2.3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逐步多元化
人工智能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深刻改变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产渠道。人工智能助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产,更多的是依靠智能机器、网络计算机,这使得机器成为思想传播、知识传承的工具和载体。基于人工智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体量更为庞大、具有更高效的精准供给等优势,使得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逐步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比如优秀传统家风家训通过3D动漫可视教育内容,发挥思想育人的作用;国内典型时政教育内容经过智能技术加工,成为最新的政治教育内容等。学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数字化转化,形成集文本、影音于一体的教育内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直观化,不断提升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诚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智能技术的助推下,也会出现教育内容泛滥的现象,使得受教育者面对繁杂的信息变得无所适从。而人工智能就可以借助算法技术优势,帮助学校精准推送教育内容,并通过算法智能分析受教育的学习需求,准确推送多元教育内容,避免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复和“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
2.4 思想政治教育测评趋于科学化
2020年中共中央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改革学生评价,皆在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步伐加快,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测评也因智能技术的助推,凸显现代化、科技化,促使教育测评趋于科学化。在传统学校测评与智能测评的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亟须新的测评方式迭代更新,由此“学评融合”的新测评理念应运而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测评要以反映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真实情况为目的,既要评估学生课堂文化学习效果,也要帮助他们提高思想内在修养,测评的结果也要预测未来学生思想行为发展可能出现的潜力和发展风险。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首先测评目标由显性转为显性与隐性并重。学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主要以学业考试为主要方式,这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性知识的记忆和熟练程度。在人工智能的技术筛选下,大数据、云计算匹配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评价,将学生思想发展情况和核心素养培育效果纳入测评中,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不断面向学生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协同发展的培养转变。其次,测评形式由单一纸笔考试转为数字智能测评。传统的标准化测评形式中,纸笔考试结果代表学生接受教育的效果。人工智能赋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以AR、大数据分析等测评方式不断出现,为全面测评学生已习得知识和未来发展中的风险,提供了超越纸笔考试的新形式。例如,基于AR体验式重走长征路的爱国主义教育测评、基于国家安全教育的游戏体验测评、基于考试成绩大数据分析的认知测评等,这些智能测评方式都是帮助学生构建核心素养和开发学生未来发展能力的映射。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评融合”既要全面客观地测评学生的已取得的学习效果,也要在测评中帮助学生不断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以培育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3 人工智能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3.1 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教育方案
人工智能赋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基于以学生学习需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依托现代算法和互联网技术将学校的“教”与“学”更加精细推送,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教学方案,以提升教学实效。一是精准分析,推送学习资源。借助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全面分析学生思想行为以及学习情况,利用课堂电子白板或者APP向学生推送课前学习资源,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预习测试题,学生通过移动智能终端等设备,课业进行课前预习。教师通过预习平台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设置有针对性地教学内容。二是精准设置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室电子多媒体设备,发挥智能教学软件的功能,借助“信息追踪定位传播法、信息隐匿传播法等智能方法,”将符合教育要求的内容,以及学生在预习中出现在教育问题,精准投放在教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教学内容的内在精神动力。三是师生角色互动,精准反馈教学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客串教师“教”的角色,引导学生利用AI系统完成简单知识的讲授、难题的解答,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帮助学生深入探究问题和思考难点,以精准把握课堂教学效果。
3.2 构建多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人工智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衍生出一些技术伦理、数据安全、技术使用困难等问題,这都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执行者构建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规避技术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一是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需要获取学生个人信息、影音数据、个人喜好等隐私信息加以分析,教育部门管理者则要加强人工智能产品的监管,从产品的研发、投入使用、反馈的全程,重点在于学生个人思想和行为隐私数据采集、保存是否安全,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契合是否密切,守住教育信息安全的底线。二是学校教育者要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巧用人工智能。学校教育者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时,要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教学需求,采集学生数据、影音资料、个人信息时要征求学生的意见,避免科技的误用和滥用,产生的科技异化问题。三是建立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技术管理规章制度。制度始终是个体行为活动的底线,是错误行为的最低防线。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者、软件研发者等技术人员要守好法律法规的底线,传承科学家精神,真正将科技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科技创新的推力,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助力。
3.3 完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智能生态系统
教育生态学将教育作为一个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生态环境关系密切的,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开放而实在的生态系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需要优化升级已经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以跳出传统学校课堂教学的束缚,构建新智能化的教育生态环境。一是优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要素。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要促使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环体等各个要素智能化转变,教育生态链上的各个要素都要适应技术变革带来的教育转型,借助智能技术摒弃破坏教育生態的不良因素,促进各生态要素形成良性发展,以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二是遵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循环发展规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健康循环,需要遵从一定的教育生态开放和发展规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而言,要从技术上规避教育系统外部的不良思想和物质文化的侵略,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主动查找学生可能受到不良信息侵害的可疑点,主动消除教育的漏洞和盲点。同时,也要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教育功能,联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以外的教育力量,利用人工智能在学生使用的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主动投放教育内容,从教育系统外部构建起保护学生的“铜墙铁壁”,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发展。
3.4 打造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系统
学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包含对教育者、受教育者的评价,其评价主要以教育者评价、考试结果评价、问卷调查等静态评价和模糊评价,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评价、量化评价、动态评价却很难做到。人工智能赋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得教学、考核评价有了更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为打造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系统提供了更多可能。一是利用知识云图、知识图谱的动态演绎,全程追踪学生思想行为的演进轨迹,多维度呈现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学习的情况可视化,以此来研判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喜好程度。二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高效率完成教师备课、授课情况、学生作业、考试情况的信息采集、分析和预测,量化展现教师授课中的优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为教育双方提供改进建议,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保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持续增效。
参考文献
[1]张淼.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范式转换与实践理路[J].当代青年研究,2021,(06):108114.
[2]卢岚.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维度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2,(06):5964.
[3]刘建华,刘帅.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赋能风险与应对[J].理论导刊,2022,(05):110115.
[4]张生,王雪,齐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评价:“学评融合”新理念及核心要素[J].中国远程教育,2021,(02):18+16+76.
[5]崔建西,邹绍清.论基于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法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1):6366.
[6]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