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福林
(江苏南京210000)
经过五年艰辛编纂,2022 年岁末,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纂的《中国淮扬菜志》问世,可喜可贺!对于志书而言,关于菜肴、菜系的记载,多分散于不同分志之中,而将之独立成志,无疑是江苏地方志的一大创造。加之,记载之全之细之精可圈可点,这部专志读后令人感慨良多。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菜系分枝繁茂,然而对具体分门别类,研究者却说法不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曾言:“中国的大菜系究竟有多少,研究者们的意见并不统一,有四大菜系说、八大菜系说,也有十二大菜系说,争议很大。其中公认的有四大菜系,即鲁菜、川菜、苏菜、粤菜,其他比较著名的还有京菜、沪菜、闽菜、湘菜、鄂菜、浙菜、皖菜、秦菜等。”(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从中可以看到,大菜系列有苏菜,而将淮扬菜归入小菜系,其从属于苏菜。201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中,也没有“淮扬菜”这个词条,只有词条“苏菜”,释为“江苏风味的菜肴”。
而作为中国烹饪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由任百尊主编、多位全国顶级烹饪专家参与编写的《中国食经》却一反众议,将四大菜系之一的苏菜易为淮扬菜(又称维扬菜)。但在论述中国菜系发展时又指出,由于各地(省)有争位之势,都想列入大菜系之中,由此出现乱象。于是,干脆归纳为五大流派:京鲁流派、苏沪流派、巴蜀流派、岭南流派和秦陇流派。赫赫有名的淮扬菜反而被淹没了。
《中国淮扬菜志》直接以淮扬菜命名,从淮扬地名和淮扬菜名释义开始,详述淮扬菜的起源,历经古代的酝酿期、发展期、兴盛期,近现代的大发展,以及当代的传承、创造,再现辉煌,向世人揭示,在中国饮食文化史的历史长河中,淮扬菜,隐也好,显也好,不但是一种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而且始终是中国菜系中深为人们喜爱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菜系。依此,可以说,《中国淮扬菜志》具有开创意义,在餐饮界第一次以志书文献的形式统一了说法,给淮扬菜定下了名称,进一步奠定了淮扬菜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淮扬菜志》66 万余字,分沿革、名菜、名点、宴厨店、拾遗5 卷,全面完整系统地记载了淮扬菜的历史和现状。沿革卷按时间顺序纵写淮扬菜发展;名菜、名点、宴厨店3卷横列淮扬菜有代表性的名菜、名点、名宴、名厨和名店;拾遗卷则补充记载与淮扬美食有关的食俗谚语、诗赋民谣、散文、烹饪著作要目,以及制作技艺、美食古镇街区和有关博物馆。
全志依从志体,纵横结合。
纵有沿革,从源头写起,记述了淮扬菜从古至今的全过程。一般而言,志书沿革从简,此处因为内容实在丰富,扩展为卷,以10 余万字详述从江苏先民对淮扬菜的孕育开始,不断传承,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乃至遍布全国,成为国宴,并走向世界。《中国淮扬菜志》虽为志书,其沿革卷可谓中国淮扬菜发展史。就饮食文化而言,在各大菜系中,作为撰写一种菜系发展史的专著这还是不多见的。
横写部分,是志书的主体,以条目方式,罗列了404道风味名菜、323 道风味小吃、148套风味名宴、388位历代名厨和365 家名企名店等,在所有撰写淮扬菜的著作中,可谓最全面最完整最系统的一部,是当前出版界唯一的淮扬美食的百科全书。
读毕沿革、名菜、名点、名宴、名厨和名店,已经蔚为大观,再读拾遗卷不禁拍案叫绝,让我们感受到淮扬菜的文化魅力,触摸到人的因素。淮扬美食,是人创造的,从食俗谚语中,可以看到江苏人对美食的尊崇;从诗文中,可以看到他们对淮扬美食的赞美和推崇;从美食古镇街区中,可以看到普通百姓对淮扬美食的维护、传承和创新;从博物馆的记载中,可以看到江苏人对美食文化的爱护和重视。在众多博物馆中,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突兀而出,不但是国内最大的主题性菜系博物馆,而且是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展示菜系文化的唯一会员,可见淮扬菜文化在全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淮扬菜志》展现了众多名菜名点,琳琅满目,令人眼花迷离,细品其精髓,领略其文化气息,更令人赞叹淮扬菜的博大精深。
淮扬菜的中庸之道。淮扬菜有形,更有灵魂,那就是儒家平和的中庸之道。所谓中庸,乃是儒家推崇之德,不偏不倚、中正平和之谓也。淮扬菜讲究的是清鲜淡雅,菜品五味调和,不太咸,不太甜,不太辣,也不肥腻,正合中庸之意。正由于此,才能受到广泛人群的欢迎和喜爱,才能走上国宴,走出国门。试想,如果口味过重,或较咸,或较甜,或较辣,或肥腻,当然也会受到某些嗜者的垂青,但却会把更多的人拒之门外。唯有淮扬菜清鲜淡雅,才是不论男女老少、中外人士大都可以接受的,可谓众口咸宜。中庸、平和,是淮扬菜的灵魂。
淮扬菜的文人之品。淮扬菜因为儒之气息,受到文人的欢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吃过淮扬菜之后,赞不绝口,赋《浣溪沙》词曰:“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许多文人,不但喜欢品尝淮扬菜,而且还是美食家,如已故南京大学教授胡小石,常到马祥兴菜馆用餐,他爱吃一款豆腐菜,被命名为“胡先生豆腐”,此菜也成为菜馆招揽顾客的招牌菜,以致社会名流纷纷慕名前来品尝。
淮扬菜的道法自然。淮扬菜是大自然精华之提炼,上天恩赐,淮扬享之,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利。淮扬菜,讲究“时”字,不同季节有不同时菜,如春季,地有野蔬,水有河鲜。即所谓的“头”菜,枸杞头、马兰头、荠菜头、香椿头、苜杞头(南京人俗称,即苜蓿头)、豌豆头、菊花脑(脑即头也),不但清香可口,而且各有各的养分。比如荠菜,不仅可入药,营养成分亦非常丰富,经科学鉴定,荠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胡萝卜素、抗坏血酸、糖以及磷、钾、钙、铁、锰等多种元素,堪称全养分蔬菜。淮扬菜原料多用地产食材,如太湖三白羹(白鱼、白虾、银鱼,谓为太湖“三白”)、天目湖砂锅鱼头等,就地取材,鲜美无比,加之厨师的倾心制作,可谓锦上添花。
淮扬菜的厨人匠心。菜系是人创造的,淮扬菜是淮扬厨人创造的。读了志书中名厨部分,我们会发现,他们大多年少时即拜师加入厨行,文化水平可能并不高,但是,他们热爱厨行,心无旁骛,一生只倾力于一个行业,将全部心血倾注于菜品。厨艺境界的提升需要文化的加持,在跟食客文人等不断接触中,他们广受熏陶,不断追求历史人文之美,并将之融入菜品,创造出许多深有文化内涵的名菜。如“虹桥修禊”,得名于清代扬州著名的文人集会;姜堰名菜“鹊桥相会”,得名于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百花争艳”,得名于苏州园林的启示;“金蟾戏珠”,则来源于神话……品尝淮扬菜,便可以吃出文化来。再者,淮扬菜厨人的匠心,还体现在菜品的色、香、味、形等方面。淮扬菜的色香味,以淡雅著称,而造型之美亦为一绝,志书中的多幅精美插图,令人赏心悦目。
淮扬菜的精髄博大精深,《中国淮扬菜志》的文字叙述朴实无华,读之朗朗上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淮扬菜科普读物。在这些名菜名点的记载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淮扬菜的深刻内涵。
1949 年开国第一宴(图片来源:《中国淮扬菜志》)
民以食为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与吃有关。这部专写淮扬菜的志书必然会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读者可将这部志书当作江苏美食指南来读,导航品尝。志书记载了分布在江苏各地的17个美食古镇、17个美食街区。当我们吃厌了家庭菜,或于节假日,想享受一下美食文化,便可循着提供的线索,去大快朵颐。
读者可将这部志书当作食谱教材来读,提高厨艺。淮扬菜是广大厨人多年创造,做菜有许多独门诀窍,我们可以学来提高做菜水平。即如日常的豆腐菜而言,淮扬名菜中就有多种做法,如平桥豆腐、文思豆腐、界牌豆腐、鱼翅灯笼豆腐、中山酿豆腐、镜箱豆腐、双冬老豆腐、海蛎豆腐、胡先生豆腐等,我们不但可学,而且还可变化去做,推陈出新。志书拾遗卷中还有“美食制作技艺”一节,可供学习。该志记载了400 余道名菜、300 余道名点,便是700 余道菜谱供之选择,其中虽有繁复难学之肴,多数还是可借鉴仿效的。当然此中独家绝艺是不会传的,但是,家庭日常做菜是绰绰有余了。美食是艺术,千变万化,不可拘泥。马祥兴菜馆的名菜“美人肝”,给我们极大的启迪。“美人肝”,乃是鸭子的胰脏,南京人称之为“胰子白(儿)”,本是废弃不用之物。一次民国名流在马祥兴菜馆请客,竟遇备料不足,厨师马定松忽生急智,以此爆炒成菜,本是应急之用,不想大受好评,从此“美人肝”一举成名。只要多加领悟,厨艺必会提高。
读者还可以把这本志书当作“医书”来读,以治未病。虽然食品不是药品,但是,自古就有“医食同源”之说。现在的医疗观念,看重未雨绸缪,治病于未病之时,即所谓的“防病”,合理的膳食、科学地利用食材,便是最好的选择。淮安谚语“是病怕三碗,七分养来三分治”,南京谚语“绿豆百合汤,一夏保平安”“咬口生姜喝口醋,小病不医自然除”,宿迁谚语“二月荠菜赛灵丹”,是很好的经验总结。连唐代药王孙思邈也说久食苜蓿,令人身轻多力,可延缓衰老。该志更有“素食养生菜”一章,记载寺院素菜17种,药膳养生菜13种,可供我们养生选择。
《中国淮扬菜志》的面世,为地方志宝库增添了一部活力四射的新志,同时也必将推动淮扬菜进一步发扬光大,谱写出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