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张姗姗 王蕊
面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顺义区产业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顺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立足区域产业经济实际,紧盯企业发展痛点、难点、堵点,聚焦党建引领全链条服务,通过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拓宽服务领域,持续推动顺义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春节过后,顺义区制造业企业呈现一派繁忙红火景象:尼得科生产车间基本处于满产状态;理工华创研发及产业基地项目已进入主体结构建设阶段;威乐水泵供需两旺,形势喜人……各大企业紧锣密鼓抓生产、盯项目、增投资。
企业生产经营顺畅,发展前景可期,这与顺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以下简称“顺义经信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服务企业密不可分。顺义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兰雄景说:“顺义作为北京高端制造业大区,必须通过不断提供高质量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抢占竞争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推动顺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从制造向“智造”转型
走进尼得科压缩机(北京)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产线设备和工作状态赫然显示在看板屏幕上,700余台设备的开机率、耗电量一目了然。公司产品品控采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非接触式的视觉检测系统,客户在终端处通过扫码就可以看到产品全流程信息。尼得科压缩机(北京)有限公司是高端家用压缩机和轻型商用压缩机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常年保持在20%以上。
三年前,尼得科还是一家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不足60%、多生产环节数据靠手工录入的企业。2020年,顺义经信局党组聚焦企业发展痛点、难点、堵点,实施了《顺义区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借助专业机构,由政府出资,对区内企业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智能制造咨询诊断服务,以全面提升高精尖产业基础能力和数字化水平,助力顺义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尼得科公司就是接受智能制造咨询诊断服务的首批企业之一。
针对尼得科智能制造基础相对薄弱、劳动密集型生产等问题,2022年1月至3月,顺义经信局先后三次邀请专家对尼得科进行实地察看,并与设备部门负责人详细访谈。尼得科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具体问题后,决定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很快,企业加装改装升级了新型工业机器人、CCD(自动检测装备)和PLC(可编程控制器)等设备98台件,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由60%提升到80%,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24%,相关项目运营成本降低14%,2022年主要产品创收约10亿元。
参与第一批智能制造咨询诊断服务的,还有地处顺义区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的SMC(北京)制造有限公司。作为世界著名的气动元件研发与制造商,SMC拥有业内最大的研发、制造、服务体系,但从2020年开始,公司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遇到瓶颈,在市场订单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成本和交付压力不断增加。
接受智能化转型升级诊断后,SMC持续推进数字化系统集成升级,有效提高了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效率和业务协作能力,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2022年,SMC荣获“北京市数字化车间”称号,其“智能在线检测”和“精益生产管理”两个场景,入围工信部“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
“2023年,局党组将通过总结智能制造咨询诊断服务工作中的经验做法,进一步聚焦‘为企服智,推动区内更多制造业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兰雄景说。
跑出为企服务“顺义加速度”
2022年6月16日,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侯睿来到顺义区住建委,在顺义经信局重点项目手续办理专班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拿到了项目施工许可证。“我们原以为办理项目开工手续得属地、委办局各处跑,没想到工作人员领着我们把事儿全都办了,比预期提前了近两个月!”侯睿兴奋地说。
理工华创研发及产业基地项目是顺义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点项目。项目来到顺义发展之初,正值局党组总结“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经验之时。针对入区发展企业办理手续繁杂问题,局党组集智攻关,探索成立了重点项目手续办理专班,理工华创项目入选首批试点的服务项目。
为推进入区项目尽快落地,专班制定了《顺义区重点产业项目手续办理流程图》,通过审批材料集约化、审批手续简约化,避免了以前企业在手续办理中重复跑、跑重复的情况。同时,协调相关委办局主动上门、集中办公,使项目手续流程办理实现从“串联”到“并联”的转换,最大程度压减手续办理的周期。
理工华创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后,手续办理专班又继续复制完善经验做法,仅用一周时间,协助北京奕承科技有限公司取得智慧环保设备研发及生产总部基地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仅用35天,配合理想汽车与相关单位达成理想产业园二期项目多规合一会商意见,并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开工证。“今后,我们将为入区企业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全流程服务,助力企业快速落地建设,在顺义健康持续发展。”兰雄景说。
打造外资企业发展新高地
“北京中德产业园中德专班为我们详细解读了有关部门为达成‘双碳目标制定的一系列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让我们对今后的发展更有信心了。”2022年7月,在浩瀚海慈循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落戶顺义的签约仪式上,董事长苏汉表示。
浩瀚海慈是一家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循环再利用等业务,在德国占据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落地北京中德产业园后,该公司将把德国工程技术引入中国循环科技市场,助力中德企业间“双碳”技术交流和成果孵化。
为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顺义经信局党组在区委区政府支持下成立了中德专班。在国内,选聘国际化运营管理公司,推行“一站式”服务,为德国企业搭建产业承载体系;在德国,与TQ科创中心共建实体孵化转化空间,协同柏林、法兰克福、慕尼黑和科隆4个海外办事处对接德国创新资源,实现中德两国经济技术合作领域的双向共赢发展。
北京中德产业园不仅为德国企业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入区服务,还为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量身定制了专项政策。“基于顺义的资源禀赋,以及产业园的政策优惠、法务支持、市场匹配等全链条支撑服务,公司决定进一步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提升生产和研发水平。”全球水泵行业领先企业,威乐(中国)水泵系统有限公司政府及公共事务总监荣光表示。
同时,北京中德产业园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节能环保等领域陆续开放应用场景,为入驻德企互动交流、抱团发展提供了更优质的资源和更完善的配套。短短两年,北京菲斯曼供热技术有限公司增资建设研发展示中心;北京奔驰国内首款高端纯电动车型EQE在顺义工厂投产;北京顺义思灵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建产线投产运营……一大批德国企业在这里拓展业务、增资扩产,为顺义高端制造业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截至2022年年底,北京中德产业园已集聚德资企业90家(其中智能制造企业52家),年产值达350亿元。
“要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主动为企业搭台铺路,通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完善配套资源,进一步坚定企业家的投资信心和企业发展热情。”兰雄景说,“未来,我们将对标对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形势新要求,多维度持续优化为企服务质量,不断吸引更多优质德资企业入驻产业园发展,努力打造北京高端制造业的顺义品牌。”
(责任编辑:曹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