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断及防治

2023-04-24 08:12:50平措次仁
今日畜牧兽医 2023年11期
关键词:节片绦虫虫卵

平措次仁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朗县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站 860400)

羊绦虫病是一种很常见的寄生虫疾病。羊绦虫病是由莫尼茨绦虫等寄生虫寄生于羊只小肠而引发的疾病,各类寄生虫中以莫尼茨绦虫最为严重,就年龄阶段而言,羔羊易发,患病羊只不仅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者会发生死亡,给畜牧业发展及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1]。此外该病在我国分布较广,呈地区流行性发生特点,严重降低了羊养殖业的效益。鉴于此,本文以该病为例,就该病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做详细论述,供大家参考。

1 流行病学

在羊体内的莫尼茨绦虫长度为1~6 m,呈扁平状、乳白色,宽度在1 cm 左右。整个虫体由不同数量节片、颈节以及头节几部分组成,对于机体的营养物质,利用体表就可以进行吸收。虫体具有十分发达的生殖系统,在整个虫体上这些不同数量的节片,每片都具有1~2组雌雄生殖器官。在病羊体内脱落的节片能够自动破裂并逸出虫卵。

羊莫尼茨绦虫具有地方性流行特点,在我国各区域分布十分广泛。羊莫尼茨绦虫的发病受活动季节、地螨数量的直接影响。地螨惧怕强光,通常生活在潮湿环境,生命周期较长,这些特点与虫卵的生存要求相似,使地螨经常会食入动物性食物,包括虫卵、节片等,明显加大羊的感染几率。寄生在小肠内的成虫(一般可寄生2~6 个月)不断随粪便排出含有大量虫卵的孕卵节片,并随粪便散布。虫卵被地螨吞食后,在螨体内约经26~30 d,发育成具有感染力的似囊尾蚴,螨在夏季多雨潮湿时钻出地面爬在饲草上或地表面,羊吞食这种饲草后,似囊尾蚴吸附在羊的小肠黏膜上,约经40 d 即可发育为成虫。成虫的生存期为2~6 个月,由肠内自行排出。任何日龄、品种羊都会感染莫尼茨绦虫病,特别是羔羊感染率最高,一些青年羊也会发病或死亡,而那些成年羊由于自身免疫力较高,发病情况相对较少。当羊患病后,无论是感染成虫还是幼虫都会出现相关症状,成虫通常寄宿在机体消化道内,而幼虫则是寄宿在机体的脑部、肺部、心脏、肝脏以及肌肉等地方,与成虫相比,幼虫致病更加严重,会极大的损害机体。当虫体处于机体肠道内部,会导致肠管扩张,阻碍食物通过,出现肠卡现象,并诱发肠破裂、肠套叠以及肠扭转等情况,最终造成病羊死亡[2]。

2 发病情况

某养殖厂内饲养本地山羊,其中有38 只羔羊在6月龄以内,羊群在饲养过程中,选取的是自繁自养繁育模式以及放牧方式。但在6 月中旬以后,羊群存在一些不成形的软粪,而羊只却没有出现明显的食欲不振、精神异常情况,故而未对此事予以重视,当7 月有羊只呈现出腹泻、腹胀现象,养殖人员结合养殖经验认为羊只已患胃肠炎,在治疗时采取了磺胺与土霉素药物,但取得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病情的反复,患得此病的羊只逐渐增多,到8 月份已有17 只羊发病,同时腹泻情况加重,甚至出现死亡现象。通过对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后得知,该羊群在3~4 月按照养殖规定已免疫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C87-1 株)、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肠毒血症四联干粉灭活疫苗、山羊痘活疫苗、口蹄疫(O 型-A 型)二价灭活苗以及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并在4 月对羊只进行了伊维菌素注射,已达到驱虫效果。

3 临床症状

通过对患病羊只进行检查后得知,在发病的17 只羊中,6 月龄左右的羔羊就有15 只,剩下两只为青年羊。在羊患病后逐渐消瘦,精神萎靡不振,饮水量增加,但食欲却明显降低,皮毛粗乱不洁,可视黏膜苍白无光,体温与往常无异。患病羊只放牧期间行走无力,经常卧着,无法紧跟羊群;初患病羊只经常排出不成形软粪,在病情的逐渐加重下,病羊将出现腹泻现象,粪便中有黏液且能够看到黄白色大米粒样物。这些患病羊只中有一只肛门处出现一段白面样带状物,细细观察确认为多节片连成的扁平带状虫体。有的病羊受长期病症折磨,还会出现流鼻涕与咳嗽;有的出现鸣叫、回头望腹以及胃肠胀气等现象。当病情特别严重时,病羊还会仰头倒地不起,存在抽搐、痉挛等神经性疾病,口角流泡沫,咀嚼次数频繁,易死亡[3]。

4 剖检病变

对消瘦十分明显的患病死羊进行剖检后得知,腹腔渗出液相对较多,肌肉颜色较淡,可视黏膜苍白。剪开小肠肠管其中有黄白色扁平带状虫体多条,虫体共由3 部分组成,包括头节、颈节和许多节片,虫体整体长1~3 m,头节很小,但有吸盘4 个,肠壁有大量黏液且存在出血现象,水肿情况明显,肠壁明显增厚。血液十分稀薄,心肌变薄、变软,各脏器颜色较淡。

5 实验室检查与诊断

5.1 粪便检查

在检查羊群粪便时,采集10 g 置200 mL 烧杯中,送往实验室检测[4]。通常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将150 mL 饱和盐水添加至10 g 的羊粪便中,并使用60目铜筛过滤搅拌后的粪便,在烧杯中加入搅拌后的粪便和100 mL 饱和盐水,放置0.5 h,然后用虫卵吊环蘸取上清液实施镜检。结果显示有大量莫尼茨绦虫的虫卵存在于病羊粪便中。

5.2 诊断

结合羊只患病情况、临床症状以及检查结果,最终确认这些羊只患莫尼茨绦虫病。

6 防治措施

6.1 预防

6.1.1 基于提前预防原则,将羊莫尼茨绦虫出现概率降至最小

防疫成效是决定羊养殖收益的关键要素,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尤其是在规模化养殖中,看似小小的疏忽,时常会引发大范围的养殖损失,只有做好预防措施才能减少羊患病的可能性。为此,“提前预防”理念必须深入到每一位羊养殖户心中[5]。一方面,畜牧部门要重视对养殖场羊莫尼茨绦虫病的防治培训,通过下乡演讲的方式,深入养殖场内进行指导工作,将羊莫尼茨绦虫病与相关防疫知识,向基层养殖人员进行科普,强化他们的防疫观念;另一方面,养殖人员也可以自行上网查阅资料、购买相关的图书加强对羊莫尼茨绦虫病的学习,掌握更多的防疫技巧和知识,并立足于本场养殖现状,拟定适宜的养殖规划和防疫方案,以期让羊少受莫尼茨绦虫病的侵袭。日常检疫工作应注意对羊日常状态的观察,在发现羊莫尼茨绦虫病后,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兽医进行治疗,做到尽早、尽快治疗,留出专门的隔离区用于隔离病畜,如若病症严重要即刻上报相关部门,防范羊莫尼茨绦虫病的大肆蔓延。

6.1.2 基于生态优先原则,促进羊养殖方式的转变

一是推行养殖环境准入制度,养殖产业逐渐步入优化升级阶段,选址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选址合理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周边区域的环境状态,为此,一定要构建起可行的养殖场建、审、批制度。在实际选址过程中,需立足于本地土质条件、建设规划等合理调度,秉持不靠近人群聚集区、不靠近水源地的基本原则,以保证养殖废物、废水能够就近消纳[6]。二是重视对养殖环境的保护力度,消灭中间宿主地螨,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更新牧地、农牧轮作以及种植高质量牧草等措施。同时重视对固化养殖模式的革新,如何以绿色化手段实现羊养殖是重中之重,唯有形成生态化羊养殖模式,方可从本质层面处理好养殖过程中的污染问题,而研发推广绿色兽药、生态饲料已成当务之急;同时应落实好养殖过程中的诸项检疫事宜,自根源处消除引发环境污染问题的因素,平时注意做好抽查抽检工作,维系养殖产业同当地环境的平衡性,为羊养殖的长效发展打好根基。

6.1.3 基于管理维护原则,将日常养殖事宜逐一抓好

一是要抓好药物防控事宜,此举是开展羊莫尼茨绦虫病防控的关键手段,可以切实高效地控制羊莫尼茨绦虫病出现和蔓延的速度,在实际施行时,立足于场内养殖现状设置完善的防控机制,依循技术方案的相关要求推进药物防控事宜,强化羊的免疫机能;二是要抓好消毒杀菌,常用到的消毒液主要有氨水、烧碱水等,除了定期按时对场内环境进行充分消杀外,为提升消毒成效还要注意消毒液的交替使用,不留任何死角,将圈舍每一个角落逐一进行消毒;三是要抓好饲喂管理事宜,羊唯有具备强健的体魄才能更有效地应对疫病的侵扰,应尽量少喂洼地、沟边或常被羊粪污染的饲草。养殖场可以采用“以放牧为主、补料为辅助”的养殖模式,既可以让羊进食更多天然饲料也可在进食的同时多多运动,继而强化体质。

6.1.4 实行预防性驱虫

羔羊放牧的第30~35 d,进行第1 次驱虫,随后于15 d 再实施第二次驱虫。给羔羊驱虫的同时,也要对成年羊进行驱虫,因为成年羊往往是带虫者。驱虫后的羊不要在原地放牧,要及时转移到清洁过的安全牧场。感染家畜粪便表面存在的黄白色孕卵节片较为明显,涂片镜检可见灰白色特征性虫卵较多,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粪便时亦可发现虫卵。鉴于幼畜在早春放牧时极易遭受感染,所以可在放牧后4~5 周时用吡喹酮和阿苯达唑等药物驱虫,2~3 周后可再进行第2 次驱虫。驱虫后应及时将羊群转移至清洁的牧场和圈舍,进而有效减少莫尼茨绦虫病的发生。

6.2 治疗方法

6.2.1 西药治疗

在具体治疗过程中,按羊体重使用药物,吡喹酮10~15 mg/kg 用药,最佳服药时间为傍晚,于次日清扫羊圈后,运用5%的克辽林溶液或消特灵对整个羊圈实施消毒工作,集中堆放羊粪便,第二日傍晚使用80 mg/kg 的硫酸二氯酚,也可以用水稀释后对病羊进行喂服。若在羊患病期间存在腹泻且较为严重,可采取口服补液盐与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的方法。如果病羊营养十分缺乏,可对其静脉注射10%葡萄糖,大约在300 mL 左右,连续注射3 d,每天1 次,并配合注射0.2 mg 维生素B12、2 mL 含硒的牲血素,以此来保证治疗效果。

6.2.2 中药治疗

中药不同于西药治疗,更注重药物间的科学搭配。第一种配方:取鹤虱、槟榔、苏木各6 g 和贯仲9 g 以及南瓜子30 g,将这些中药混在一起研成细末,加水冲服。第二种配方:鹤虱、皂角6 g 和贯仲、马鞭草、使君子9 g 以及川椒30 g,将这些中药混在一起研成细末,加水冲服。这些配方冲服后可以直接对病羊进行灌服,也可以添加至小米汤内,但需要注意必须在当天服用完,可采取2 次灌服。

7 结论

结合本次研究表明,羊莫尼茨绦虫在羊群中的整体病感染几率为34.1%,成年羊只感染较少,多存在于0~6 月羊只中,感染比例为51.1%,而6~12 月的羊只感染率则为35.5%。此病传染源多为带虫羊及已患病羊只,羊莫尼茨绦虫能寄生于牛、羊小肠内,随着粪便的排出,孕卵节片或虫卵将会被带出,被中间宿主地螨吞食,随后逐渐发育为带感染性的似囊尾蚴,在羊群食后便会被感染,若此时预防与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患病羊只死亡。所以,必须加强管理,做好提前预防,积极转变羊养殖方式,重点为日常养殖,实行预防性驱虫,同时科学运用中西药治疗手段,将羊莫尼绦虫病的发生几率降至最低[7]。

综上所述,羊莫尼绦虫病的防治主要对圈舍及放牧环境实施管控,通过严格执行驱虫措施,在杜绝“病从口入”的同时,全面降低该病的发生几率,从而保证羊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节片绦虫虫卵
六足防爆巡检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
南方农机(2023年2期)2023-01-09 08:20:50
鲫成鱼绦虫病治疗一例
当代水产(2022年7期)2022-09-20 06:22:28
捻转血矛线虫虫卵体外培养观察
羊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其防治
响尾蛇尾巴为什么会响?
奇闻怪事(2020年11期)2020-12-21 03:57:52
节片式柔性导引设计与仿真
牛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04
鸡绦虫病的诊断治疗
几乎 100% 的大米中都有虫卵
晚晴(2016年5期)2016-05-14 06:39:15
羔羊绦虫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