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红勋 胡栩睿
1925 年10 月, 英 国 发 明 家 约 翰· 贝 尔 德(JohnLogieBaird)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带入到人们的视野,这一视听兼备的娱乐性装置丰富了人类的闲暇时光,并作为一个重要媒介逐步嵌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之中。进入21 世纪以来,数字技术、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涌现冲击了电视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地位,但这一冲击并未使电视走向消亡,而是在与新技术深度互构的进程中实现了自身的进化与革新。高红波新著《电视媒介进化论:新技术应用对视听媒介的影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 年2 月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中诞生,该著作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启发,将电视媒介的历史演进视为不断优化迭代的进化历程,并在技术哲学的理论谱系下就新技术及其影响进行详尽的梳理与考察,为视听媒介的持续进化提供诸多有益策略与参考。
作为透视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的一部学术专著,理论是其学理阐释与学术视野的重要工具。本书将新技术在电视等视听媒介中的应用及其影响作为重点考察对象,而技术之“新”往往是一个相对概念,特定的时代背景以及业务需求是新技术得以应用并施加影响的前提条件,这便要求我们以一种进化的视角去看待当下以及曾经火热的“新技术”。在技术发展如火如荼的当下,麦克卢汉后视镜比喻的理论光辉历久弥新,他向我们揭示走向未来的生存之道乃是向历史深处回望:“我们盯着后视镜看现在,倒退着走向未来”[1],即以过去的旧媒介为索引来解锁新媒介。虽然本书并未直言麦氏技术思想,但其对于媒介环境学派的关注显然表明这种影响实则是潜移默化地内化于整部著作之中。并在进一步深掘理论富矿的基础上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阐释路径:一是借达尔文进化论,将电视媒介的进化与演进置于一个动态发展的连贯脉络之中进行整体把握;二是以技术哲学思想为透镜,从更为微观、具体的层面探析新技术的概念、特征等本质属性,并结合其实践应用进行深邃而富有洞见的批判与反思。宏微相济的理论援引与行文架构不仅能开阔透视电视媒介进化的整体视野,还能有效避免象牙塔内自话自说的缥缈之感,从而为读者,尤其是非科班出身的普通大众提供更为明白晓畅的阅读体验。
《电视媒介进化论:新技术应用对视听媒介的影响》对于理论工具的重视与运用使整本书具备更为完整的叙事体例,这集中见于全书立意与行文策略之上。
本书立意是双重的。一是通过梳理新技术于电视媒介进化过程中的影响,窥测电视媒介未来发展的可行路径;二是丰富技术哲学的实践内涵。前者就本书的意义不言而喻,而后者则是更为深层的立意升华。作者“更倾向于做一个建设性的技术哲学研究”[2],旨在探寻技术本质的工程技术哲学与关注技术应用与反思的人文技术哲学之间建立有益的关联,从而较为完整地勾勒电视媒介进化中技术应用的完整图谱。这种将实践诉求植根于哲学根基之中的立意形式显然是对马克思教诲的回应:“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可见,在技术纵深发展、电视媒介深层进化的当下,这样的立意不仅不失新意,还能在兼具学理价值的基础上展现出极强的现实意义。
就整书内容阐释而言,该著大致遵循“技术阐释——应用剖析——影响探析——策略建言”的逻辑理路,通过翔实的行业数据与丰富的媒介演进案例,详尽探讨了包括:数字技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5G 技术、物联网、区块链、元宇宙在内的新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此类技术于电视媒介应用过程中的对媒介环境、媒介生产、媒介投放及用户体验的实在影响,并在批判技术应用所滋生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
本书对于新技术于电视媒介进化过程中的应用与影响的探析敏锐而深刻,它并未简单将当下热门的技术纳入本书的考察范围,而是从纵向历史演进的维度深入梳理各时期、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的应用与影响。在章节安排上本书亦未单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对技术进行详尽列举,而是遵循一条较为清晰的技术演进脉络进行文章的排布与架构。如作为本书最先探析的数字技术,其应用实则推动了电视媒介由“原子”向“比特”进化的数字化进程,这一突出特征为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电视媒介中的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由此观之,本书的章节排布与文章架构有着较强的系统性、逻辑性,蕴含着作者对于电视媒介进化的深入思考与深刻洞见,由此便勾勒出新技术影响下电视媒介进化图谱,也为后续相关研究的深入提供了有益参考与借鉴。
此外,本书视角之“新”不仅表现为洞察新技术的多元考察视角,还在文章的铺陈之中得以彰显。一方面,该著在对电视媒介进化中新技术特征及应用的考察过程中,结合学科特征对多个领域的理论进行跨学科整合,从而形成了新颖、独特的考察视角。宏观上,全书所依托达尔文的进化论将电视媒介置于动态的考察范围之中;微观而言,作者不仅以化学方程式的形式还原了电视媒介营销的内容与外延,还在定位理论的启发下,从“信息维度”“传播维度”“技术维度”三个层面构建了“媒介营销空间定位模型”,这种跨学科理论资源整合的方式,不仅为阐释电视媒介进化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与影响提供了更多可能,也为探索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有益借鉴。另一方面,对于新技术与电视媒介进化中的应用与影响,本书在文章的铺陈之中并未局限于逻辑演绎的既有阐释框架,而是多角度运用电视媒介的典型案例深度剖析技术影响与电视进化。本书不仅对《唐宫夜宴》这类现象级电视节目进行学理剖析,还就央视频在奥运传播中对于新技术的综合应用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探析,极大地丰富了实践层面新技术应用的认知视角。
作为一部立足实践、指导实践的学术专著,本书在技术哲学的指引下,就新技术与电视媒介进化过程中应用与影响进行了深入地批判与反思。电视媒介作为一项具有深厚实践根基的产业体系,对其进化与演进的梳理必然指向实践策略的优化与完善。新技术应用潜在的不足与隐患在本书深邃而富有洞见的阐释中逐步显现,合理的建言与实践策略便成为增进著作现实指导价值、推动电视媒介持续向好进化的必要补足。作者丰富的广电从业经历,不仅使其能够更为深入地透视新技术应用不足的本质,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过度的空中楼阁式的宏观把握,进而于细节之处给出可供参照的实践策略。具体而言,一方面,本书对于《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进行了深入剖析与解读,不仅有助于整体把握国家政策方针,还能从中预测未来新技术与电视等视听媒介互动交融的未来前景。另一方面,本书在微观层面就视听媒介内容创作、区块链中外部作品版权确认等问题进行详解的剖析,以此为新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指引。学术研究注定要走出象牙塔,只有面向实践并将目光聚焦在人类面临的诸多难题之上,才能更好地焕发学术研究的真正价值。
总体而言,《电视媒介进化论:新技术应用对视听媒介的影响》一书结构明晰、行文晓畅,无论是关于新技术概念的外部探析,还是对于电视媒介范畴内新技术影响的内部透视,均展现出较高的学术水准。而全书在理论挖掘、体例排布、视角创新以及策略探索上的尝试,不仅是新技术介入下思考电视媒介进化的有益切口,也是达尔文进化理论现世应用的又一次积极确证与应用拓展。可以预见,在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生物特性不断增强的技术浪潮之中,本书在进化论与技术哲学框架内所勾勒的深彻学术洞见,或将成为“技术时代”社会文化变革与媒介技术迭代有力的思考与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