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驱动把控流量机会
——主流媒体的新闻作品如何做到精准运营

2023-12-11 07:11:14吕艳丽黄亮
中国传媒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受众

吕艳丽 黄亮

(武汉广播电视台,湖北 武汉 420010)

主流媒体应该让正面宣传和内容运营联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协同,秉承党媒+政府资源+公众服务的根本定位,用权威性保证品牌信任度,用亲和力提升品牌忠诚度,打造新一代主流媒体的核心品牌。作为新闻工作者,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把控新闻舆论传播的多重路径,在互联网上坚守新闻阵地,把话语权牢牢掌握在主流媒体手中。

1.打破思维定式,用大数据分析法刷新创作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创新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新闻工作者必须保持思想敏锐性,时刻关注民生舆情,从传统的“我说——你听”观念束缚和习惯思维定式中走出来,将新闻工作者的每一根思维神经与民众的思潮绑定,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实现新闻传播的有效抵达。

如何找到这个“势”?在自媒体发声、全媒体浪潮的时代,除了保持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外,新形势下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学会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了解这个“势”、判断这个“势”、进而做到因势利导,去引导这个“势”。

1.1 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新闻传播的新势力

目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只有报纸、广播和电视,更多的信息来源定位于多媒体终端、流量平台,人们以刷的方式将滚动的信息流量推波助澜。受众不再只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更是新闻传播的推动者,有时甚至成了新闻事件的参与者;研读受众的思维走势,可以准确判断一则新闻在传播过程中的正确路径,从而做到既能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又能保障在传播过程中新闻事件本身所体现的价值观不游离、不偏颇。

这个“势”就在大数据分析里。在多媒体终端和平台发稿后台,以今日头条为例,每日更新的大数据可以准确地显示:①你所发表的文章被受众读取的情况:这些受众的年龄段、分布的地域,他们以何种方式刷到你的这篇文章、他们是否评论了、读了这篇文章的他们还读了哪些;②聚合功能大数据会显示,编发的此类新闻作品及内容相关还有哪些媒体刊发了;这些作品的阅读量、评论量;在一段时间内新闻传播作品的曲线图;③综合数据清晰地显现账号权重。通过大数据描绘账号定位,对比数据发现,编发哪些新闻作品可以持续增加粉丝粘连度;而哪些领域可以实施蓝海战略、保持账号的活跃度 ;哪些领域作品是红海,需要更快更全面的信息覆盖,才能抢占高地始终赢得先机。

不仅要读懂官方账号后台创作的大数据,更要读懂热榜热搜的大数据。各大平台的热榜热搜,比如新浪微博的热搜、今日头条的热榜等等,这些实时更新的热榜、热搜可以加持新闻作品的传播,也是舆情监测的重要阵地,新闻工作者要从每日的热榜、热搜中敏锐地捕捉到公众注意力的走向、思维观点浪潮的动向,从而准确把握群众态度的方向。

1.2 从顺势而为到乘势而上,打造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当受众不再只是新闻传播的接收者,而是参与者,他们就形成了新闻传播的新势力,主流媒体应该利用大数据分析找到这股新势力,顺势而为、借势而进、造势而起、乘势而上,始终站在舆论浪潮的最前沿,发挥主流媒体的资源优势,积极引导正能量,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促进舆论生态的良性循环。

每一个上热榜、热搜的新闻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大数据集合了新闻事件中的价值节点持续发酵的结果。为什么一条新闻事件能上热搜、热榜,首先是转发的人多、评论的人多、关注的人多;在转发、评论中,每个人都以自身的观点和感受对新闻进行再加工;一段时间以来,“送他上热搜”“顶它上去”的网民力量在传播中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新生势力。流量在传播中的搅动,让传播的曲线不可思议地发生着变化,也让新闻事件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了一种全民关注的现象级传播,这种现象级传播威力极大,直接触及当下社会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是现代传播中最具影响力的硬核表现,对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影响深远。

因此,主流媒体在互联网上如何让新闻作品传播开来,就要借势造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分析每一个热搜背后,发现可衍生的新节点,巧妙地引导思考,让热搜之“热能”成为正能量、推动社会发展、提升人们幸福感的动能。这要求每一位新闻工作者能读懂大数据催生的热搜、热榜,利用热搜去发现新闻,运营新闻作品,让新闻作品带上相应的话题、投放到合适的频道;然后再书写机器人便于抓取的标签,用它的展现量和阅读量达成新闻作品的有效传播,从参与热搜、引导热搜到成为热搜。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绝不是束之高阁的孤芳自赏,而是在大浪淘沙的洗礼中璀璨生辉,正是能让更多人看到的优秀新闻作品才能把“新时代”这个抽象的名词变成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一个个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中国故事 ,才能构筑起一座真善美的精神长城。

2.转换角度运营内容 把握主流媒体的话语权

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权威性、公信力和亲和力,秉承“党媒+政府资源+公众服务”的根本定位,主流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做出权威发布、恪守严谨表达、树立公信标准、用文化积淀体现亲和力,从而使自身在流量平台上的表达自带网络话语属性;既有权威严谨又不流于呆板。符合网络传播规律,契合潮流表达,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网络话语熟稔于心,用深厚的文化积淀应对多元化表达,在话语权的把控中做到游刃有余。

2.1 以受众的第一视角去运营新闻内容

所有流量平台中新闻信息的推送都呈现出大数据抓取的鲜明特征,也就是说,一条新闻用户能读到它,一定是大数据在后台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进行推送。

大数据绝不是一个个枯燥的数字,也不是单调的线条,实际上,它是人们获得新闻信息的思维导图,只有看清这些数字、图表背后的深意,剖析人们看待事物或事件的角度,用受众的第一视角去运营内容,最大程度地挖掘新闻事件中公众感兴趣的点和面,才能在海量信息池里,以最快的速度把一桩新闻事件呈现在受众面前。

2022 年,九派新闻在微博上编发了一篇标题为《天价秘方药实为压片糖果 看到老人被诈骗民警大叹气》的新闻。原稿的标题是《江岸警方成功打掉了一个以普通食品冒充保健品的诈骗窝点》。

图1 九派新闻官方微博报道《天价秘方药实为压片糖果》

原稿是一篇很典型的传统新闻稿件,但在全媒体传播中,如果仅仅是用原文复制粘贴,就会让这篇好新闻淹没在海量的信息池里。编辑从文稿中提取了两个重要的点:“天价秘方药实为压片糖果”“看到老人被诈骗民警大叹气”,用这两个点成功地将这篇新闻稿件的视角作了转换,用受众的第一视角提取关键词、精辟地解读了这条新闻。

“天价秘方”“普通糖果”“老年人被骗”机器读取了这些关键词后,这些关键词就变成了一个个流量密码,迅速把这篇新闻稿件送到所有喜欢买保健品的人眼前、老年人眼前、家有老人的年轻人面前;用“天价秘方”与“普通糖果”的落差,让骗子的“黑”和受骗人的“痛”暴露无遗,从而让这篇新闻事件精准投放到需要的人群,迅速登上同城热搜,被更多人看到。

转换角度,以受众读取的第一人称、第一角度来记录新闻事件、描绘新闻场景、运营新闻内容,直接关系到在互联网传播下,新闻作品能否被人看到。这是传播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不只是警务新闻,处理政策发布、专家解读等稿件,都应该尝试以受众的视角重新审视新闻,让新闻变得更加精练、更通俗易懂、更打动人心。

但同时需要强调的是,新闻工作者不可为了吸引受众眼球,片面夸大事实,让新闻失真;更不可张冠李戴,曲解事实。一定要在尊重新闻事件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转换角度,争取最大程度的共情,扩大传播的覆盖面。

2.2 抽茧剥丝,用新闻的重要元素打磨标题,让事件变得更生动

2021 年11 月10 日,武汉江岸环卫工人程福华在吉庆街上进行保洁作业时拾金不昧。如何让这篇新闻稿件得到更好的传播,武汉广播电视台官方头条号“汉新闻”编辑在运营这条新闻时,对标题做了修改,当日全网推出《50 岁环卫阿姨在吉庆街扫马路竟然扫出了一金条,她这样做》。当天,话题“武汉环卫阿姨扫地时扫到金条”上了热搜。

近年来,利用事件的核心元素精心打造标题,从而赢得传播先机的例子不胜枚举。2023 年8 月6 日《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表的文章《“闺女,你别哭”网友却看哭了...》报道的是北京门头沟一个村因暴雨导致信号中断与外界失联后,某通信部队深入灾区帮助村民与家人取得联系,整个报道实际上是围绕救援工作展开的,但编辑引用当事人的话,让受众用第一视角去看新闻,十万多网友瞬间“泪奔”。

2023 年7 月30 日新华社发表的《四川小伙拿下首金,背后还有一个与修车厂的故事》、南方周末在2023 年7 月20 日发表的《去留之间:裸辞到大理,然后呢?》;中国新闻网在2023 年8 月6 日发表的《存款突然不见...大量储户紧急反映!银行回应》等新闻作品都是成功提取新闻事件的关键要素,精心打磨标题,凸显看点,从而获得优秀的传播数据。

新闻稿件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钻石,作为内容运营者要寻找受众最可能关注的点,作为打磨的截面进行打磨、抛光,去除多余的繁杂,让新闻事件的棱角分明,散发出钻石一样的光芒。

2.3 利用聚合功能实现规模传播

在各大平台上做内容运营,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读懂大数据密码,利用各大主流媒体的矩阵转发,互相支持,从而达到规模传播的效益。从中央到地方,各大主流媒体应该打破地域局限和行业壁垒,互相呼应、联动联合形成合力,加速重要事件的在线传播速度 ;同时各大主流媒体也要加强与平台上认证专家、时事评论家等自媒体账号的互动,用@的方式引导某个领域的行家里手对新闻事件发声,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2022 年4 月19 日,武汉新闻微博编发一则新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型光敏蛋白有望让千成盲人重获光明》,阅读数据出现大规模波动,阅读量很快达到四十万,细察之下,发现是北京眼科医生陶勇转发此条。

图2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型光敏蛋白有望让千成盲人重获光明》被有影响力自媒体转发

官媒与官媒间的互动,可以让传播力量握指成拳,有力出击;官媒与自媒体的互动,可以有效地促进专业性新闻迅速到达指定领域。除此之外,充分利用编辑思想组稿,也是实现传播规模效应的法宝。

2022 年武汉快递小哥张裕徒手爬楼将被困于火灾中的3 人成功救下。武汉广播电视台官方头条号“汉新闻”《武汉新闻》微博第一时间编发,当日武汉快递小哥徒手爬楼救人冲上同城热搜。但是热搜停留的时间是短暂的,如何让这一感人事件持续传播,编辑决定申请话题“这一次,我不会让你再低调”,集中反映凡人善举、平凡英雄的事迹,这一话题的阅读量达到了152 万次,突破了单一的新闻稿件的传播能量,实现了大规模传播。

2.4 用广角思维研判舆情,在内容运营中牢牢把握正面宣传

在内容运营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大数据监测舆情的变化,透过舆情看民生。由于舆情错综复杂,一篇正能量的新闻稿件,如果被误读曲解,也会在传播中发生新闻价值观转向,这就要求做内容运营的同时,用广角思维研判舆情,加强跟帖管理、及时回应评论。

2017 年6 月21 日,新华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一则新闻:《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在网上“火”了一把。这条微信报道走红是因编辑与网民之间的热烈。有网友在《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一文的跟帖评论中发问:“就这九个字还用了三个编辑?”这条调侃的评论瞬间激起读者共鸣。而新华社“小编”的回答让人眼前一亮:“王朝负责刚刚,陈子夏负责沙特王储,关开亮负责被废。有意见???”。

图3 新华社报道《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

随后,“小编”又与网民展开一系列互动,这些回复都信手拈来、收放自如,使严肃的新华社和个性化的“小编”,形成了强烈反差。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仅仅10 分钟内,这条微信阅读已突破10 万+,当天阅读数突破800 万,由此形成了新华社的“刚刚”体。它的火爆恰恰是因为编辑第一时间监测到了评论的动向,并以网络流行的语气,回复了字少事大、字再少责任一样重这一字面外含义,成为传播界内容运营的一段佳话。

由此看来,内容运营不仅仅是新闻稿件的运营。《运营思维》书中,对内容运营的定义就是最好的回答,“所谓内容,不单是指新闻作品,而是指互联网上一切呈现形式。”除了新闻作品以外,网友的评论是对新闻作品的二次解读,也是最容易产生舆情的地方,内容运营者不能一味地迎合、屈从;也不能置之不理,而应该用广角思维敏锐感知新闻作品中的评论动向,做出有礼有节、真诚而又幽默的回复,不仅可以保证新闻作品本身的价值观始终在一个正确轨道上,还能通过个性化互动有效提升账号的亲和力,从而实现正面宣传与内容运营有机结合。

3.创新传播手段,用新闻视频化营造新闻阅读场景化

在互联网的传播中,新闻视频化正在超越图文成为传播阵地最前沿的形式;视频化的新闻力图再现真实的新闻发生场地,以精练的字幕交代新闻的关键要素,以紧凑的节奏和简洁递进的画面表现新闻事件发生的逻辑,试图在最短时间内,让受众获取真实的新闻事件场景,让受众“沉浸式”读新闻。

新闻视频化产品就是按新闻的规律,用画面说话的方式来展现新闻。高质量的新闻视频化产品特征之一,就是手机读取很舒适,这包括屏幕的整体分割比例更合理、逻辑延展更清晰以及新闻要素更丰富。《中国日报》微信公众号的视频号中有一则视频《没有中国记者提问,这个话题将完全从这场发布会消失》,堪称新闻视频化的经典作品。

新闻视频化另一个重要的载体是直播。近年来人们发现在重大的新闻事件中,直播往往成为最能打的新闻产品,除了5G 解决了技术问题外,各大平台也为新闻直播、大屏直播提供了最大流量支持。2023 年8 月6 日凌晨,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 级地震,山东当地媒体《海报新闻》第一时间开启直播,短短3小时,有726.4 万人涌进直播间,网友评论更是构成了另外一个大型报道现场:从中你可以读到山东其他地方的房子晃动了、天津人被晃醒了、北京震感明显。

图5 《海报新闻》直播观看人数超700 万

直播新闻是新闻视频化的高级形式,它极大地缩短了新闻事件从发生到传播抵达的时间成本,实现了新闻事件的同步化传播,让人们在第一时间从真实现场获得丰富信息、作出判断。新闻事件的直播、连麦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媒体重视,成为主流媒体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也成为创新传播手段的硬核力量。武汉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热点5G 连线直播、武汉都市圈的连麦直播等都成为打破地域局限,扩充覆盖半径的传播新势力,为受众提供了良好的沉浸式阅读体验。

结语

对传统媒体来说,“发表”通常意味着报道的完结,但对新闻聚合类媒体来说,“发表”是一则新闻报道生命的开始——新闻产品在新媒体环境下呈现“未完成”的状态:从内容运营再到编辑记者根据网友的需求补充延伸信息,使其具有长久的实效价值。如果从记者创作之初就树立用户思维、懂得算法推荐,掌握大数据分析,自适应出产新媒体作品,内容运营者再根据大数据分析、用户体验,迅速精准地投放,吸引用户在内容消费的同时,参与内容的持续生产,增加用户黏性,实现高效传播,那么全环节的新媒体产品流程就可以得以体现。目前构筑用户思维打造新闻产品的全产业链的时机已经成熟,从运营环节倒逼创作思维的转换,从有效传播催生新闻创作的多元,从而在源头上开启全媒体思想、新媒体运作的阀门,让新闻作品更具思想的活力和传播的动力,这值得每一位新闻从业者思考。

猜你喜欢
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 09:28:36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新闻传播(2018年4期)2018-12-07 01:09:38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新闻传播(2018年1期)2018-04-19 02:08:56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5:14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