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谭嗣同
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镕。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原文据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4 年版《谭嗣同全集》)
【译文】
置身于祝融峰顶,一点也感觉不到它的高。向四面环视,竟然看不到任何一座峰峦。在高入云霄的绝顶之上,只有一阵阵浮云飞渡。不断有云气荡涤心胸,顿觉胸臆开张。大地沉入云海之中,星星也隐没在云雾中。太阳初出,在离开地平线的一瞬间红光跃动。从高峰俯瞰洞庭湖,小得像半勺子的水。深秋时节的朝阳映在湖面,波光闪耀,如龙起舞。
【简析】
祝融峰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的主峰和最高峰,以火神祝融氏命名。海拔1300 米,高耸入云,雄峙南天。光绪十七年(1891 年)秋天,年仅26 岁的谭嗣同自安徽“归湖南,抵长沙,游衡岳”,在晨光曦微中登上祝融峰,“升峻远览以写忧,浮深纵涉以骋志”,写下这首五言律诗。首联起笔突兀,“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不经意之间,作者自视之高已经跃然纸上,犹如初生牛犊不怕虎之象。颔联化用杜甫《望岳》“荡胸生层云”与朱熹《醉下祝融峰》“我来万里驾长风,绝壑层云许荡胸”两句,而“但有”“时时”之辞,反而增添了更多亲切感与真实感,为作者进一步领略这绝顶的无限风光、万千气象做了铺垫。颈联“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镕”描写日出之壮观,如椽之笔,力透纸背。诗人登上绝顶,置身浮云飞渡之巅,就是为了迎接这壮丽的宏伟景观。此情此景,更激起青年诗人心头奋发向上的斗志与激情。尾联云“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联想到诗人同时所作的第二首诗颈联有云“独立乾坤迥,坐观江海流”,其景象之开阔、气魄之宏大,其蓬勃之生机,正是诗人远志高怀之形象再现,暗喻了诗人试图力挽狂澜、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全诗恢宏壮丽、气势磅礴,洋溢着豪迈之情,表达了作者胸襟开阔、豪气干云的精神气概和跃跃欲试、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