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可行路径

2023-04-24 14:21王晓丹覃开红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建党中国共产党思政

王晓丹,覃开红

(1.贵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2.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并阐明了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上创造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之基、精神之源,对青年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有必要深入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价值,以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于中国共产党百年的生动实践,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在新时代焕发着耀眼的光芒。伟大建党精神有着深刻的内涵,为每一个共产党人奋力前行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思想信仰: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层面上永不褪色的精神标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而保证党领导的历史伟业在正确的航向上前行。

马克思主义真理是科学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早已深刻洞见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伟力,将之视为行动的指南。在社会实践中孕育而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得益于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强大的科学指引,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因此,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所在,引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征程熠熠生辉。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基础上,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经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不仅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性与实践性,而且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高举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光辉旗帜,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

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具有崇高性、远大性。我们党从创建伊始,就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奋斗目标。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驱都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典范。他们胸怀理想、矢志不渝地为建设一个新世界而努力奋斗。正因为理想目标明确,才确保了政治上的坚定。当然,共产主义理想目标的实现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持之以恒地去践行。这种坚守理想的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所在,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指引着每一位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立志做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以创造出新的伟大成就。

(二)历史自觉: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是一个百年大党能够历经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精神密码,充分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

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摆在首位,而不是以某一阶级、某一集团的利益为准绳。“为了谁、依靠谁”是检验一个政党的试金石。在风雨飘摇的革命战争时期,党密切联系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始终心系人民,致力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迈入新时代,党更是与人民同甘共苦,为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开启新征程。以人民为中心,绝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党领导的各种政治活动中,体现在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得民心者得天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这是百年大党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开创美好未来的制胜之道。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中,这一使命激励着无数共产党人英勇奋斗,勇往直前。伟大使命源自于党的初心,也源自于广大人民的信任。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要继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锚定理想奋斗目标而不松懈,这是每个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所在,也是伟大建党精神对历史活动主体的要求。

(三)品格风貌: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历史征程中铸就的品格风貌与英雄本色,构成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历经百年沧桑而生生不息,在于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顽强拼搏与持续奋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共产党人高举革命旗帜,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英勇斗争,舍生取义,视死如归,最终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革命和战争的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无数共产党人吃苦耐劳,忘我奉献,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突破了西方国家和敌对势力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孤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无数英雄人物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推向21世纪。迈入新时代,面对各种艰难困苦、风险挑战,无数共产党人以“革命加拼命”的精气神,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带领人民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风格品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党员誓死拼搏,书写壮丽人生。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保持英雄本色,准备付出更艰巨的努力,敢于面对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品格风貌,不是单个人所呈现出来的个性品质,而是体现在全体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之中,流淌于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之中。它不仅诠释着先辈们牺牲和斗争的历史价值,还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引领着中国人民继续书写恢宏史诗,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

(四)道德情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赤胆忠诚、人民至上的价值情怀,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成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涵。

忠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核心要义在于正气;“对党忠诚”即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是对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3]对党忠诚,要求共产党员要勇于担责、担险,在任何情况都要尽职尽责,为民奉献,以实际行动进行诠释,来不得半点儿虚假。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能够抵御各种风险考验,关键在于无数共产党人恪守对党忠诚这一优良品质,也体现着共产党人较强的自律意识。

对党忠诚内在包含着不负人民的价值取向,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能够凝聚最大力量,关键在于始终不忘人民、不负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和原则,而是始终将人民利益摆在首位。中华民族在危急关头实现的每一次历史性转变、每一次重大飞跃,都诠释着党全心全意为民造福的崇高情怀。迈入新时代,共产党人依然秉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政治品质,牢记初心与使命,着力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不负人民表现在无数共产党人用生命诠释忠诚、责任、担当的光辉事迹中,彰显着伟大建党精神赋予每一位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总之,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的四个层面,所指内容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彼此交织、相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断推动着党自我净化、自我革新,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本领。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伟大建党精神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艰辛历程,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信仰、历史自觉、品格风貌、道德情怀,具有一种催人奋进、永不停息的精神力量,对于青年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价值。新时代青年虽生逢盛世,但各种错误思想的诱导,各种歪曲历史的干扰,影响着青年一代的民族认同、历史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因而有必要充分挖掘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意蕴,从中汲取培育时代新人的精神滋养。

(一)引领价值: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伟大建党精神跨越时空,作为思想之舵激励着青年一代的成长与接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新时代赋予青年的历史使命是继承先辈矢志不忘的初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引导青年学生继承先辈优良传统,在新征程上锐意进取,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伟大建党精神谱系中的每一种精神都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与拼搏。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要求,也是培育时代新人坚强品质和道德情操的要求。

开展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可以增进思政课堂的活力、提升思政教育的效度。其一,通过故事叙述方式呈现革命先辈们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传授和单向度灌输教育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其二,通过多维度展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伟力,自觉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与认同。其三,通过对历史的深刻把握,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深刻反思,思考作为青年一代该如何发挥真理力量、筑牢信仰之基、肩负历史重担。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价值,也能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引领和激励青年一代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矢志不渝地求索。

(二)锤炼价值:积蓄奋进力量、锻造时代新人

一百年来不论历经战火硝烟,还是应对生死考验,中国共产党人以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怀,不畏强敌,敢于担当奉献,焕发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灯塔,对于青年一代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锤炼价值,可以促使青年人积蓄奋进力量,增强志气、骨气、底气,锻造时代新人。

高校青年学子肩负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既要铸就高尚情怀,又要练就高强本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新人练就高强本领,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因而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锤炼青年学子的坚毅品质、斗争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促使青年学子汲取奋进力量:其一,学习革命先辈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事件中展现出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学习他们敢于斗争的魄力与勇气、善于斗争的经验与感悟;其二,面对现实的挑战与考验,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挺身而出、敢于牺牲奉献,坚决捍卫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三,不断提高斗争意识、增强斗争本领,自觉维护国家核心利益、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当然,练就本领非一朝一夕之事,需青年学子秉持终身学习理念,主动识变、主动求变、主动应变。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应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功能,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浸润下,夯实时代新人的思想之基,筑起新时代的守卫长城。

(三)导向价值:启迪立身智慧、厚植家国情怀

伟大建党精神是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与使命的真实写照,涵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识,也是我们党在实践探索中始终保持革命性的重要砝码。当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时,更应保持清醒头脑,穿越惊涛骇浪,从容面对各种风险考验。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本源性的存在,对新时代青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价值,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将有助于青年学生启迪立身智慧、厚植家国情怀。“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4]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是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主体,其理想信念、使命意识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只有青年一代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深厚的理论基础、顽强的意志品格、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肩负起历史重任,才能传递好、交接好手中的接力棒。因此有必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以引领时代青年解决时代之问,勇担历史之责。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发挥英雄模范、身边榜样的示范作用,开展常态化、专题式的教育,使学生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智慧经验,增强政治领悟力、判断力,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锤炼安身立命之智。同时在学、思、践、悟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创造力、影响力,寻找初心、叩问初心,增强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四)培养价值:振奋精神风貌、培养担当意识

中国共产党人恪守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以人民发展为中心,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目标,不仅体现着伟大建党精神中不负人民的精神内核,而且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而矢志拼搏的精神风貌与崇高追求,这对于培养青年一代的品格情怀具有重要价值。

无数共产党人用生命诠释的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用心用情为民纾难解困的高尚情操,指引着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坚决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振奋青年学子的精神风貌,而且有助于培育其责任担当意识。中国共产党从一艘小船发展壮大为一艘巍巍巨轮,离不开无数党员的拳拳忠诚之心、奉献之心,尽显着披荆斩棘的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如今发展成为最具凝聚力的政党,离不开无数党员的忠诚担当和秉持的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这些都属于伟大建党精神的独特品质,对于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培育价值。用伟大建党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一方面要用发展的眼光辨识伟大建党精神的源与流,从中汲取解决问题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丰富伟大建党精神内容,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续写新篇。高校青年学子只有将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使之永远熠熠生辉。

总之,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从形成到发展都与青年学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引领时代新人奋斗不息的不朽旗帜,将促使时代新人在理论学习中增强思想定力,在实践锻炼中练就过硬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力量。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伟大建党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站在新起点,在新的历史征程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肩负起宣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重任,这既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内在要求,也是培育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题中应有之义。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并非随意之功,而是一项培根铸魂的系统工程,需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创新优化融入路径,才能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走进思想深处,引领时代新人健康成长。

(一)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体验并重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关键期,需要悉心引领与栽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主渠道,理应自觉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使伟大建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时也需拓展深化主题实践活动,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相互交融的协同机制。只有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1.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需有针对性地融入伟大建党精神。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均使用统一的教材,在对其进行修订时可以将伟大建党精神的相关内容和研究成果加入进去,为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提供依据和标准。同时,思政课教师也可广泛涉猎其他教材及配套用书中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提炼教学要点,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课堂教学组织的主体是教师,开展伟大建党精神教学,关键要发挥教师的主动融入意识,在教学目标和知识点上实现有效对接。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可以讲述不同时期不同场域下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在对伟大建党精神内涵深化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坚定信仰、坚守理想,为其成长提供精神活水、力量源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通过剖析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及发展进程,可以使学生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同时领会唯物辩证法理论中的“意识能动性”,唯物史观中“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在其他思政课教学中,通过介绍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以及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历史逻辑,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党的指导思想,人民中心立场,从而坚定信心自觉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其实,在思政课理论教学中,可以融入伟大建党精神的地方有很多,教师要能够恰当运用伟大建党精神素材讲清讲透知识点,使学生既增进理论学习又激发精神动力,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与情感培育的双重目标。

其次,丰富教学方式方法,提升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伟大建党精神植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通过杰出人物的英雄事迹折射出来,具有鲜明的情感特质。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其一,可以采取故事叙述法和案例教学法穿插讲述百年党史涌现出的经典实例和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运用鲜活素材阐释基础理论,在感染人、说服人的过程中以情传人、以理服人。其二,可以运用翻转课堂等形式,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课前准备有关伟大建党精神方面的材料,课上讲述所学所感,以朋辈关系传递伟大建党精神所呈现的精神意蕴。或是将主题调研成果,与建党精神相关的影视、歌曲融入思政课堂,激发学生求知欲,深化对建党精神的理解,避免陷入单纯的记忆式理解误区。其三,可以运用活动型、体验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组织学生拍摄有关建党百年微视频,或是通过角色扮演演绎历史人物,让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有真实的体验感,令教学内容鲜活起来,提升学习的获得感、满足感。

再次,积极搭建思政课教师交流平台,开展多样化互动活动,以更专业的素养和能力讲授伟大建党精神。只有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思政课教师先进行培训和学习,才能增强对伟大建党精神教学的掌控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线上线下共享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模式,增强思政课教师的教研能力。其二,开展教师培训,聘请党史党建及思政课教学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传授经验,为科学讲授伟大建党精神提供学理支撑。其三,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进行学术研讨,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生成、逻辑思路等问题,并以科研成果反哺思政课教学,进而拓展思政课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总之,通过上述举措可以促使不同教育背景的思政课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掌控能力,促进教学认知和教学实践的统一。

2.拓展深化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不仅是检测理论教学的试金石,而且能够锤炼青年一代的品格、能力。高校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特点和实践条件,开展多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以行促知、以知促行的活动中开展伟大建党精神教育。

第一,参观革命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文化景区,进行正向引导。每一个红色文化景区都是行走的思政课堂,蕴含着伟大建党精神的宝贵财富。红色文化具有凝聚力和生命力,能够给人精神滋养、增智增信。在红色旧址中留存有宝贵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可以成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素材。从珍贵照片、展示实物、文献资料中可以明晰历史真实情况,聆听革命英雄故事,感受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真理、心系人民、坚定理想的戎马生涯。详尽了解无数英雄人物波澜壮阔的人生和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可以使学生思想深受洗礼、涤荡心灵。

第二,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将伟大建党精神教育落实于实践。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必须注重实践的力量,推动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并付诸于实际行动,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为行。结合大学生实际特点和各校现实情况,组织青年学子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可以调研了解各地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深化文化认同,提升家国情怀;可以调研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内容,增强自觉传承红色基因的信心与毅力;可以调研当前社会中某一领域的突出矛盾,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的对策,体悟党心系人民,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初心使命。总之,通过开展多种类型的社会调查,可以弥补理论灌输的不足,增强学生的实践执行力。在感受风土人情与文化魅力,了解现实矛盾与民众疾苦的同时,感受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体悟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伟力,促进大学生立足国情勇于开拓创新,用实际行动报效国家,为社会服务。

第三,积极开展校内实践活动,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价值。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同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与认知。其一,可以开展演讲比赛、党史知识竞赛、微视频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学习红色文化、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其二,可开展主题党日、理论宣讲等活动,在讲述故事或经典案例的过程中调动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沉浸式体验中接受教育,让伟大建党精神扎根于大学生心中。其三,可以组织观影讨论、品读红色家书等适合青年学生的活动,涵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总之,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灵活多样,各有其鲜明特色。无论是实地参观访问,还是开展社会调研、校内实践,都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增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转化为行动的自觉,在知、信、行中实现求真、励志、爱国的统一。

(二)将地方性资源与科技创新资源相融合,搭建合力育人的联动平台

教学资源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如何发掘资源、整合资源、最大程度地有效利用资源,都会影响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教育的效果。因此有必要结合学科专业和办学特色,聚焦特定领域的地方性资源,同时融入具有现代性、时代性的科技创新资源,形成合力育人的良好局面。

1.充分挖掘地方性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可以借助于丰富的地方性资源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化抽象理论为生动实践,凝练红色文化素材,引导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胸怀天下,铸牢大学生的红色信仰根基。

一方面,红色遗址和红色教育基地是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资源。前文所述的革命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蕴含着无数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资源。无论是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还是革命精神和理想信念,都可以深深打动青年学子,形成感召奋进的精神力量。红色资源演绎着党的百年奋进历程,亦可以成为人民历史感情的寄托地。红色遗址是红色故事的见证,更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地。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红色遗址,可以利用这些遗址中的红色文化拓展教学资源,拓宽课堂阵地。因此高校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教育时,可以带领青年学生走进红色遗址、红色文化基地,通过接触实物,聆听感人故事,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引起思想共鸣,在现实实践体验中使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依托这样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现场教学、理论讲解等形式,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获得不一样的生命体验和教学感受,催生伟大建党精神所诠释的感恩奋进力量。

另一方面,实习实训、研学基地也是锤炼伟大建党精神的平台资源。为了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可以借助一系列实习实训平台、研学基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一方面,通过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团学联谊、微课展示等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带动学生主动弘扬、宣传伟大建党精神,既丰富了学生的教学经验、增进教学技能,又可以促进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播。另一方面,高校可以组织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以具有丰功伟绩、历史意蕴的标志性纪念地为载体,设计丰富多彩的研学路线和主题,让青年学子在研学中掌握革命历史中所蕴涵的伟大建党精神,感悟红色文化的魅力,汲取奋进力量。总之,通过多种形式共享地方性资源,可以打破时空限制、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活力与效度。

2.融入科技创新资源

科技创新带来的各种软件、硬件、平台、技术的进步,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平台、资源开展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利用有形化科技创新资源开展互动网络化教学,打造特色鲜明,时代性较强的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

一方面,可以运用 VR 虚拟现实技术开展伟大建党精神教育。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形态,根植于不同场域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之中。历史虽远去,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制作出VR视频,再现当时历史真实场景,这是新兴的科技创新成果,也是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鲜活教材。如在各类纪念馆、体验馆中通过VR设备让学生观看各种历史场景,可以引导学生感悟初心、践行使命。[5]另外,在一些纪念馆中放映3D影视作品,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各种历史场景,借此开展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党在百年征途中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从而涵养不惧艰险、勇于牺牲的精神品格。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思政教育资源开展伟大建党精神教育。与传统纸质媒介资源相比,网络电子资源更具有广泛性、及时性等特点。因而在开展伟大建党精神教育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电子资源拓展教育教学内容,丰富教育教学形式。如超星“学习通”平台就汇聚了大量的思政课教学案例、示范教学包、精品展示课等电子资源,既可以帮助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所需素材,也可以帮助学生自学提供资源支撑。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平台资源比较繁杂,不仅呈现碎片化特征,而且掺杂错误性、误导性信息,因而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伟大建党精神教育时需加以审慎辨别,尽量选取官方权威平台资源,同时注重整合资源,以系统的观点呈现于学生面前。

(三)将多元叙事方式与数字化传播相结合,拓展信息交互广度与深度

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的有效传播,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既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使命要求。传播的内容和手段,关系着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与传承的效度,因而有必要将多元叙事方式与数字化传播相结合,拓展信息交互的广度与深度。

1.采用多元叙事方式传播

在高校开展伟大建党精神教育,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贴近其日常生活,满足其需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伟大建党精神教育日常化、生活化,使之内化为青年学子的价值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其一,通过“微课”“微视频”等形式传播伟大建党精神。在信息多元化时代,由于信息矩阵的拓展延伸,各种信息交互介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了避免信息多元所带来的选择困难性,可以通过“微课”“微电影”等形式传播伟大建党精神。“微课”“微电影”具有短小精悍等特点,更能够满足学生快节奏的学习生活需求。可以选取经典案例,以情景化、图像化的方式观照伟大建党精神,创新伟大建党精神宣传教育的传播链。

其二,通过橱窗展板、校园景观等校园文化环境载体传播伟大建党精神。校园文化环境具有隐性思政教育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学子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校园里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成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阵地,校园文化墙、校园景观、橱窗展板等都可以作为宣传伟大建党精神内容与意蕴的载体。因此借用这些校园硬环境可以营造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氛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染、启迪、影响学生,实现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

其三,通过主题宣讲弘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在教师群体内部进行宣讲时,可以通过政治学习、组织生活会、座谈会、读书报告会等途径,增进对伟大建党精神内涵及其时代价值的认知与研讨,使之成为学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学生群体进行宣讲时,需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历史事实、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如可以通过党课学习、专题培训等形式,在讲述历史人物典型事迹过程中讲清讲透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深刻体悟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意蕴。

2.采用数字化立体传播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借助先进科学技术以数字化方式传播伟大建党精神,既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便捷性和吸引力,又可以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升传播的引导力、影响力。

一方面,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广泛传播伟大建党精神。今天的“融媒体”技术突破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局限性,吸纳了二者的技术优势,集视频、图片、声音和文字为一体,创新了数字化传播信息方式。因此,借用“融媒体”传播伟大建党精神,不仅能够唱响主旋律,而且能拓展传播范围。在选取传播内容时,应尽可能选择突出伟大建党精神的革命遗址遗迹、感人事迹、影视作品、文艺作品上传到互联网平台,以保障传播内容的科学性、可靠性,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便捷度。在传播方式上,应尽可能依据年轻人的兴趣爱好,构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核心、以主流媒体为主导的传播载体,提升传播的权威性与影响力。

另一方面,综合运用社交媒体、视频号、手机客户端等网络平台传播伟大建党精神。这些网络平台具有信息获取、沟通交流等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积极占据这些思想传播的重要阵地,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基点,发挥其育人功能,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由于当前网络环境极为复杂,各种不良信息充斥于网络空间,不利于青年学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更需要这些网络平台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传递红色好声音,从而让广大学生更加了解、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上,需要培养时代新人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只有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育出既有坚定理想信念又有铮铮骨气,既有良好品性又有过硬本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通过多种路径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才能增强青年学子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制度认同;只有传承好伟大建党精神,做到知行合一,才能致力于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

猜你喜欢
建党中国共产党思政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