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江
这里的沙,是科尔沁沙地上的沙。
这里的村,是科尔沁沙地上的村。
科尔沁沙地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沙地。
科尔沁沙地上究竟有多少个村庄,我没有找到这方面的统计数据。
但我知道,科尔沁沙地上有十个这样的沙村,已被老包满满地装进了心里。
此时,我就坐在老包驾驶的微型面包车上,向着沙漠深处的查干好来警务室进发。
这是金秋九月的一天,与前几天总是多云密布,甚至还飘着零星小雨的天气相比,今天的天气是出奇地好。天空高远湛蓝,没有一丝的云,如同被擦拭过,纯净得令人心动。阳光格外新鲜,像下着一场通透的光雨。
也许是今年雨水丰沛的缘故,车窗外,田野里的玉米浓绿茂密,举着红缨,还在拔节、灌浆。那些长在路边、沙丘上的草儿、树儿还未枯黄,阳光洒下来,为它们的叶片涂抹上晶亮亮的色泽。摇开车窗玻璃,清新的草香,混合着乡村、乡野特有的气息,酽酽得有些醉人。
而这样的景致、气息,是老包熟悉的,更是他喜欢的,甚至已无法脱离。
老包叫包玉海,地地道道的蒙古族人,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公安局治安派出所查干好来警务室的一名辅警。其实,老包根本算不上老,今年才48岁,只不过,黝黑的脸庞,渐深的皱纹,让整个人显得有些老相,再加上人也是朴朴实实的,于是辖区群众亲切地叫他老包。就这样,老包老包地叫着,时间一长,本名反而很少有人知道了。
我乘坐的这辆微型面包车是老包的私家车,东风小康牌,是五年前他花8000元买的一辆二手车。现在看已经很是破旧了,再加上灰色的车身,整辆车就更显得土里土气的,但老包说,皮实,省油,10的排量。
每次老包入村、归家或是外出办事,乃至有的村民应急用个车什么的,都是老包驾驶着它跑来跑去。外人很难弄得清老包这辆车是公车还是私车,但有一点绝不含糊,加油、修车的钱都是老包自掏腰包支付。几年下来,想必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老包就是驾驶着这辆老旧面包车跑遍了辖区的村村屯屯、家家户户,日子久了,这辆车成了老包出行的标配,辖区村民看到这辆车格外亲切,就像看到老包一样。每当老包驾驶着这辆车来到村里,大老远的,甚至一听到车喇叭声,村民们就知道,老包又来了。
从治安派出所到查干好来警务室,大约有20多公里的路程。尽管路况一般,老包却把这辆老旧面包车开得十分平稳,我不由得赞叹他熟练的驾驶技术。憨厚的老包告诉我,在做辅警之前,他曾当过出租车司机,也给人开过好几年的大货车,现在持有的是A2驾照。也正是因为持有A2驾照和熟练的驾驶技术,让老包在当年辅警招录时有了优势,从而顺利地当上了一名辅警。
经过村子时,老包明显放慢了车速。这时,有几只鸭子正从村间小路穿过,老包见了,把车速放得就更慢了,一直等到它们一跩一跩慢悠悠地穿过路面,才缓缓地把车开过。老包频繁地向遇见他的村民热情地打着招呼,或是摁下喇叭点头示意,或是从车窗探出头来说上两句。看得出来,老包在这一带混得很熟了,人缘也不错。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车停在了三间坐北朝南、砖石结构的平房前。
老包告诉我,这就是查干好来警务室!
红色彩钢瓦铺就的尖脊房顶,白色涂料粉刷的房屋外墙,红砖铺地的院落;门头、檐口、窗台、墙裙都刷成统一的警蓝色;两块用汉蒙双语书写着“奈曼旗公安局治安派出所查干好来警务室”的蓝底白字牌匾,一左一右挂在入户房门两侧的墙上。
紧贴西侧院墙处还立着一块宣传展板,“南有枫桥 北有通辽”八个红色艺术大字极为抢眼。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高挂房檐中央的标识牌,白色汉字“公安”及英文“POLICE”被警服蓝底色衬得格外醒目,再配上牌面正中间镶嵌着的金色警徽,整个警务室顿时变得高大、肃穆起来。这块标识牌是老包专门找人定制的,他说:“牌子安上的那天,不知怎的,一看上面那大大的警徽,我的心一下子就亮堂了起来。”
是呀,在这沙漠深处的小小警务室里,金色警徽不仅照亮了老包的心,而且照亮了辖区百姓的心,让他们心安,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平安就在身旁。这些,正是老包孜孜以求的。
老包决心到派出所当一名驻村辅警的想法,是从看了电影《片警宝音》之后开始产生的。
老包记得很清楚,那是2019年1月,奈曼旗公安局在全局范围内开展观看影片《片警宝音》的活动。影片讲述了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蒙古族党员民警宝音德力格尔扎根内蒙古农村牧区17年,热情服务人民群众、忠诚履职的故事。放映之时,老包看得很专注,片警宝音的故事深深感动了他,也强烈地震撼着他的心。看完之后,老包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晚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眼前总是浮现出宝音的身影。
第二天老包早早起床,在网上搜索宝音德力格尔的基本情况和先进事迹,得知他与自己同岁、也是一名蒙古族党员时,亲近感陡生。再看宝音德力格尔所做的事情,虽然都是十分平常的小事,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他却能数十年如一日,用心用情,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最终赢得了辖区群众的拥护与认可。老包觉得,宝音德力格尔是一个可以学习、可以效仿的平凡英雄,他就是自己的榜样。为此,老包决心,像宝音德力格尔那样,到农村牧区去,扎根在那里,为那里的百姓服务。
做奈曼的宝音德力格尔!老包心里暗暗发誓。
这样的想法如同一粒種子,种进了老包的心,老包被这样的想法激荡着,这样的想法也成了老包工作的动力。当时,老包在奈曼旗公安局交警大队得胜中队当辅警,维护交通秩序是他的主要职责,虽然不能马上去牧区服务那里的人民,但宝音德力格尔忠诚履职、热忱为牧区群众服务的精神,时时激励着老包,敦促他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
就在这年10月,奈曼旗公安局实施“两警合一”改革,老包所在的得胜交警中队合并到了治安派出所。就像种子发了芽,老包大喜,觉得实现自己美好心愿的机会就要来了。
刚归入治安派出所,老包就心急火燎地找到所长,谈了自己想当一名驻村辅警的想法。怕所长不答应,老包事先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把理由说得一个接一个,说自己具备蒙汉语兼通的语言优势,说自己一定能把工作干好的决心,说自己愿意吃苦、愿意下到偏远的村子,越偏远越好等等,总而言之,就是想让所长答应,以成全他的心愿。说完,老包就直挺挺地站在所长面前,心怦怦直跳,屏着呼吸、眼巴巴地等着所长的回应。出乎老包意料的是,所长在听了他的一番话后欣然地站起身,笑逐颜开地紧紧握住他的手,连连说道:“可以,完全可以!”
老包后来才知道,所长之所以同意他的请求,实在是因为派出所辖区内确有几个这样的村屯,那里蒙古族农牧民居住较为集中,之前驻村的民警因为语言不通,开展群众工作常常遇到诸多阻碍,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为此,这些村屯亟需一个懂蒙语、又会做群众工作的同志驻村管理。
见所长对自己的主动请缨如此支持,老包更是激动,也连声对所长说:“谢谢,谢谢所长!”当所长问他驻村有啥困难和要求的时候,老包马上说道:“没啥要求了,有困难我也能克服!”就这样,老包兴冲冲地走出所长办公室,像捡了一个金元宝似的奔赴自己的理想。
2019年10月26日,是一个让老包难忘的日子,也是老包得偿所愿的日子。这一天,奈曼旗公安局治安派出所查干好来警务室正式设立;也是这一天,老包来到查干好来警务室,正式成为一名驻村辅警。老包既是查干好来警务室的第一位主人,也是它的忠实守护者。
当时的警务室,只有旧平房一间、卷柜一个、椅子一把,外加老包一人,室内连一张办公桌都没有。条件简陋,辖区面积却很大,240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1457户、5169人,其中一半以上居民是蒙古族。
即便这样,老包还是满心欢喜,甚至感到特别幸运,因为他终于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管辖的乡村区域,因为他终于初步实现了自己的美好心愿,可以像宝音德力格尔那样,全身心地为这里的百姓服务,竭尽全力守护好乡村的安宁。一想到这些,老包就浑身充满了力量,而眼前警务室的简陋条件,又算得了什么!
老包不等不靠,缺少办公桌椅,就从自己家里搬来一张写字台和两把椅子;屋里脏乱,就自己动手粉刷墙壁,打扫卫生;有关警务室的一些制度、规章,老包找人专门制作成几块规制的图板,挂上墙壁。经过老包的一番拾掇,警务室变得整洁、像样了不少。此后,老包就像燕子衔泥筑巢般,一点点添置。可以说,他把查干好来警务室当成了自己的家,甚至比自己的家还要上心。
2021年8月,在奈曼旗公安局和警务室驻地查干好来村的大力支持下,警务室在原有用房的基础上又加盖了两间房,不仅硬件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而且按照警务室标准配置,增加了新的警力。
老包的劲头更足了。
老包在辖区群众心中具有很高的威望,大家信赖他,有什么大事小情,都愿意跟他讲,都愿意找他商量。尤其是老包善于快速化解矛盾纠纷的本事,更是让这里的群众信服。
老包始终认为,只要用足了心思、用对了方法、用好了法律,再用心用情,就没有化不开的矛盾、解不开的纠纷。
老包的辖区地处科尔沁沙地,常年干旱少雨,遇到春耕、春播时节,当地村民总会提前开动机井,抽取地下水,对耕地进行浇灌,也就是所谓的“春灌”。
2022年4月,正值春灌的大忙时节,辖区明嘎斯台村管机电井的“台长”老李因电费问题与“井官”老邰、小王产生了纠纷,三方一度闹得不可开交,导致春灌无法进行。虽经村干部的多次调解,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显然,再这样僵持下去,是会耽误农时的。
何不找老包给调解一下?
村主任刘喜坤拨通了老包的手机。
当时老包在警务室里刚做好晚饭,正准备端起碗好好吃一顿,手机响了。老包一看是明嘎斯台村主任刘喜坤的电话,便迅速拿起手机,还未等他说一声“喂”,话筒里就传来刘主任急切的声音:“老包,还是你出山吧,我算是没辙了!”
老包听了虽然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还是乐呵呵问道:“刘主任,咋了,让我出啥山呀?我这周围倒是有不少的沙坨子,也没有山呀。你咋还没辙了呢?”
“唉,还咋了,我们村管机电井的台长与几个井官闹矛盾,较上劲儿了,现在春灌都停了,真是急人。我给他们调了两次,也没整消停,现在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你别管有山没山的啦,出沙坨子也行啊,我看这事,还非得你老包出马不可……”刘主任接着老包的问话说道。二人的对话外人听起来有点儿像在说小品。平时,老包与这些村干部特别熟,关系也处得很融洽,调侃几句无妨。
“嗯,那还真是耽误不得。这样吧,刘主任,你辛苦一下,现在就把那几个当事人召集到村部去,我随后就到!”
“不用召集了,我和他们几个现在就在村部,就等着你来呢。”
听刘主任这么说,老包撂下电话,连饭也未顾得上吃,便迅速换上制服,戴上警帽和执法记录仪,并不忘跑到镜子前再次整理一下着装——这已成为老包的习惯。之后,才开上他那辆老旧面包车,急忙赶往明嘎斯台村。
“我随后就到!”“我马上就来!”这样的话,成了老包的口头禅。他的手机号码早被辖区的群众所熟知,他的手机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每当接到群众的报警求助电话,无论什么时候,老包总能迅速赶到。
在趕往明嘎斯台村的路上,老包用手机给村主任刘喜坤打免提电话,边开车边向他了解这起纠纷前前后后的有关情况。
当老包到达明嘎斯台村村部,推开刘喜坤办公室门的时候,一股浓烟随着打开的房门向他迎面扑来,尽管他也吸烟,但还是被这刺鼻的浓烟呛得差点儿没站住。
“你们几个也够能抽的啦,这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屋里失火了呢。”走进屋内,老包打趣道,并热情地与几位当事人打着招呼。
几位当事人见老包来了,齐刷刷站起身,刚才因为争吵而紧绷的脸,竟然马上露出久违的微笑。
“再续一根吧,咱们边抽、边喝、边聊。”老包从兜里掏出一盒香烟,给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发了一根,并为他们一一点上;同时,拿起暖瓶往每个人面前的茶碗里添满了热水。随后,老包招呼大家坐下,自己也点上一根,坐了下来。
村主任看老包面前没有水,便起身拿了一个茶碗,找来茶叶盒,正准备往碗里放茶叶的时候,老包用手掌盖住茶碗,说道:“别给我沏茶了,我晚饭还没吃呢,空肚子喝茶,越喝越饿。”
大家一听老包还没有吃晚饭,就纷纷邀请他去自家里吃,都表示,这事情也不急,赶趟儿。
“谢谢啦,不用了。看来我的人缘还不错,在咱村还真饿不着。”老包双手抱拳,笑着说道,“还说不急呢,春灌都停了,地都浇不上了,再拖,有可能种地都耽误了。同村住着,老邻旧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没有啥解不开的疙瘩。和和气气的,快点儿浇上地,比啥都强。我是真替你们着急!”
听老包这样说,几个当事人似乎都不好意思起来,一言不发,闷着头抽烟。
“我看几位都来了,这里没有外人,有啥想法也别藏着掖着的啦,都可以说出来,摆在桌面上。咱们今天把事儿捋清了,把嗑唠透了。这样吧,老李大哥,你年龄最大,还是台长,你就先开个头,叨咕叨咕这件事。”老包的话说得很接地气,他与这几位当事人本来就认识,熟悉他们的情况。
在老包的记事本里,辖区各村管机电井的“台长”和“井官”的名单、联系方式都记得清清楚楚。机电井对于村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管理机电井的人,在村里也算得上是十分重要的人物了。老包当然要了解和熟悉他们,每年因為浇地都会或多或少产生一些小矛盾、小纠纷什么的,而在调查了解情况的时候,总会和这些“台长”和“井官”打交道。
被老包称为“老李大哥”的当事人,显然是个老烟民,长着老茧的手指已被烟熏得焦黄。他接过老包递过来的香烟,点着一支抽了两口,就把香烟的过滤嘴掰掉,直接放在嘴上继续吸。他也许觉得,香烟带着过滤嘴,抽着不过瘾吧。
听老包说让他第一个发言,老李大哥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又剧烈地咳嗽了两声。待咳嗽平复下来,这才说道:“那我就先说说。这次核算电费出现了差距,如果他们两个井官都不肯分摊的话,这个差出来的电费钱就得我一个人来扛。我都60多岁了,村里让我管理这台变压器,用我的名字开户,我一分钱的工钱都不挣,尽尽义务也就罢了,还让我再往里搭钱,从哪儿说都说不过去,搁谁谁不来气?反正,这差出来的电费不解决,谁也别用电,谁也别浇地了……”老李大哥说得激动起来,拿烟的手都有些颤抖。
“其实,老李大哥,我们不是在乎那点儿钱,也不是不愿意分摊,我们每家都安了分电表,我们交电费就应该按照分电表的字数来交,否则,安那个分电表有啥用?大伙儿就直接平摊得了。我们……”50多岁的“井官”老邰接着老李的话茬儿说道。
“就是呀,即使让我们分摊这些差出来的电费,我们也要弄个明白,这差出来的电费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不能把钱掏得稀里糊涂!”“井官”小王30来岁,还没等老邰把话说完,就抢着说道。这几个人属他年龄最小,所以大伙儿都叫他小王。小王吃晚饭应该是喝了点儿酒,说话的时候满脸通红,声音也很高。
听着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再加上之前与村主任在手机上的沟通,老包基本弄清楚了这起纠纷的来龙去脉。
村民老李负责管理村里一台农用变压器,这台变压器供应三口用于浇灌农田的机电井电力之用,而这三口机电井则分别由老李、老邰和小王承包并管理,负责管理变压器的老李被称为“台长”,负责管理机电井的老邰和小王则被称为“井官”。
每口井灌溉的农田亩数不一样,为了明确每口井的用电量,在变压器安了总电表之外,他们三家还各自安装了分电表。由于之前几家都预交了电费,所以有一段时间没有具体核算电费了。直到4月的某一天,“台长”老李见预交的电费用完了,自己之前也垫付了不少钱,就召集“井官”老邰、小王一起核算一下电费。
可让几个人没有想到的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总电表显示的用电量,竟然与他们三家分电表相加起来的用电量严重不符,竟达4400度,折合电费1800余元。正常来讲,总电表显示的用电量应该与几块分电表相加起来的用电量相等才对。即使有误差,也不应该相差这么多。真是奇了怪了!几个人猜测了一气,也没有找出原因,弄出个所以然来。
奇怪归奇怪,这差出来的1800元电费该如何处理,又该谁来承担呢?为这事,“台长”和“井官”凑到一起吵翻了天,各说各的理,谁也不愿意承担这差出来的电费,谁也不愿意掏这莫名其妙的钱。于是,矛盾越来越激化,最后导致“台长”老李说了狠话:“你们谁都不愿意承担,那我就把电闸关了,咱们谁也别用电,谁也别浇地了。”而两位“井官”听后也不示弱,回应道:“你不让我们用电,我们就把电表箱子砸开。”
机电井旁,老包向“井官”了解春灌情况
老包在调解纠纷的时候,十分善于倾听当事人的诉说。他认为,一些矛盾纠纷的症结,往往都是在当事人的诉说中显现出来的,只有找到症结,寻求化解的方法才能相对容易一些,这就是所谓的对症下药。也确实是这样,倾听之法让老包在化解矛盾纠纷过程中屡试不爽。
老包拍了几下巴掌,说道:“大伙儿静一下,听我说两句。刚才听了几位说的,我也弄明白了咋回事。现在各家各户日子都好过了,那差出来的1800多块钱电费,如果三家来均摊,每家也就几百块钱,谁也不会太在乎。我也知道,几位更在意的是,这差出来的电费究竟是怎么产生的,都想弄个明白。别说是你们,就是我也想弄明白。既然这样,我们不如找电管站的专业人士咨询一下,看能不能找出原因……”
“行,这样就太好了,省得我们在这里吵吵!”几个当事人齐声赞成老包的提议。
说做就做,老包当着几位当事人的面打通了电管站电话,然后把手机设置成免提状态,好让当事人都能听见电管站工作人员的解答。
“……你们说的那个总电表,是我们电管站安装的新式电表,已校验过,不会有任何问题。至于你们说的总电表用电量与分电表的用电总量不一致的情况,原因应该是出在分电表上,建议你们更换国家标椎的电表,并找专业人员安装……”
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在听电管站工作人员的专业解答,他们要的就是这几句关键的话。电管站工作人员的解答,让三位当事人想明白了,原来他们安的那三块分电表,都是之前家里更新换下来的老式电表,未校过表就找人安上了,难怪与总表用量相差悬殊。
終于弄明白了怎么回事,误会也就随之消除了。刚才,“台长”老李和“井官”老邰、小王还剑拔弩张,现在都笑逐颜开了。
“来,几位都喝点儿水,刚才吵得一定嗓子冒烟了吧。”老包乐呵呵地拿起暖瓶,给几位当事人的茶碗里添上热水。同时,从自己兜里掏出香烟搁在桌子上,招呼大家道,“这里有烟,谁抽自己拿呀,抽烟人不见外。”
接下来,老包的调解工作进展得异常顺利,很快,三方达成一致,按照一定比例共同承担这差出来的电费。同时,老包承诺,帮助协调电管站,为他们几家尽快换上新的分电表,这一暖心举措更是让几位当事人满意得连声道谢。
调解结束,老包与几位当事人握手道别时,已是深夜十点多了。尽管晚饭没吃上,但圆满地化解了群众纠纷,老包还是特别开心。
第二天上午,老包信守承诺,领着电管站的电工一同来到现场,为老李、老邰、小王换上崭新的分电表。
不久,机电井开动起来,看着清澈的井水欢快地流进农田,老包的心也跟着欢快起来。什么叫有成就感,这个时候,老包的成就感爆棚!
自从来到查干好来警务室,自从当上驻村辅警,老包越来越觉得,当一名辅警越当越有成就感——
用三个小时,老包摆事实、讲道理、说法律,成功化解查干好来村村民梁某某与李某的土地纠纷,确保了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用两天时间,老包不厌其烦,多次登门,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圆满化解大包力皋村村民郭某某与王某某因为林地边界产生的长达六年之久的矛盾纠纷,从而使昔日积怨很深的两家握手言和……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自打进入警务室以来,老包接手的矛盾纠纷多达200余起,通过他的不懈努力,这些矛盾纠纷全部得到化解,实现了100%的化解率。几年来,老包的辖区没有发生过一起群众上访事件,没有出现过一起因矛盾激化而导致的“民转刑”、“刑转命”案件。老包,用他的真情与汗水,确保了辖区的平安、和谐与稳定。
每年的初春和深秋,总有那么十到二十天的时间,是老包最为忙碌的日子。而这样的忙碌,与辖区的一块湿地有关。
这块叫来布嘎的湿地,位于辖区东胡拉斯台嘎查,是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
来布嘎湿地面积3000余亩,雨水丰沛的时候,湿地的水域面积能达到1000多亩。周围连绵起伏的沙丘,把来布嘎湿地紧紧拥入怀里。由于地处偏远,鲜有人来,让来布嘎湿地显得更加静谧。
也许,正是因为这里难得的静谧,赢得了万千候鸟的青睐。
据监测数据,每年的初春、深秋乃至初冬,飞临来布嘎湿地歇脚、觅食、栖息的过境候鸟就有白天鹅、白鹭、大鸨、丹顶鹤、鸿雁等20余种,数量达上万只,其中,很多鸟类还属于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身材健硕的大鸨,在波光粼粼的水边草地悠闲地漫步;数量众多的鸿雁鸣叫着,在空中飞翔;亭亭玉立的丹顶鹤,或静静站立,或轻盈地飞起;而成群结队的白天鹅,有的在轻抚水面,伸长脖颈,扇动洁白的翅膀,有的则嬉戏觅食……在周围苍茫沙漠的映衬下,它们的婀娜多姿,简直就像一幅灵动的生态画卷。
这个时候,来布嘎湿地成了候鸟的“天堂”;这个时候,来布嘎湿地尽情渲染着她的美丽与神奇。而每每看到这些,老包总是心动不已。他常常想,来布嘎湿地能够迎来这么多美丽的精灵,实在是大自然对这里的偏爱,是来布嘎湿地的幸运。一定要招待好、保护好这些远道而来的尊贵“客人”,为它们营造一个安全、适宜的栖息环境。
候鸟迁徙的时节,是来布嘎湿地最热闹的时候。一群又一群的鸟儿相聚于此,老包没少操心,为了把这里变成候鸟们安全歇息、觅食的“补给站”和“中转站”,老包颇费了一番心思和工夫——
深入辖区,通过发放宣传单、播放广播、登门入户等形式,开展爱鸟护鸟法律宣传,普及爱鸟护鸟知识,增强辖区群众保护候鸟意识。
动员村干部、村警务助理、护林员和志愿者,组成湿地护鸟义务巡逻队,加大对候鸟停歇、觅食、栖息湿地的巡逻力度,严防盗猎候鸟、破坏栖息地生态等不法行为的发生。
积极动员居住在来布嘎湿地附近的蒙古族牧民,发展他们成为湿地护鸟铁杆儿志愿者。巴图就是其中一员,他家距离来布嘎湿地不远,在候鸟停留的日子里,他几乎是天天出来,通过步行、骑马的方式,在来布嘎湿地一带义务巡逻,密切关注和守护着这些候鸟。去年深秋,正是候鸟南迁的季节,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骨顶鸡由于翅膀受伤,在湿地附近的草地上被巴图发现后送到了警务室。老包和巴图对白骨顶鸡进行了及时救助,直至它伤愈后放飞自然,顺利南迁。
无论是春寒料峭的初春,还是寒意渐浓的深秋,这些逗留在来布嘎湿地的候鸟,总是牵动着老包的心。夜深人静时,老包常常开着他那辆破旧的面包车来到这里,远远地守护着它们。这个时候的老包,似乎是孤独的,又似乎是不孤独的。在他心里,有它们相伴,甚至还能倾听到它们的窃窃私语,老包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并且幸福得深沉。
就这样年复一年的守护,老包在偌大的来布嘎湿地,迎接着第一只候鸟飞临,再护送最后一只候鸟飞离。
沙巴淖尔嘎查的张强用了一整个下午,再加上大半夜的找寻,仍然没有找到自家的15只小尾寒羊。
张强是嘎查的养殖户,养了30多只小尾寒羊,如今,一下少了近一半,他真是着急啊!
张强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和衣躺在土炕上。他心里七上八下的,翻来覆去,脑子里总是萦绕着那些羊,根本就睡不着觉。
等到天刚蒙蒙亮,张强实在忍不住了,就给老包打了电话:“包哥,我是沙巴淖尔嘎查的张强,我家的寒羊少了15只……”张强比老包小两岁,与老包很熟,平时总叫他“包哥”。
“嗯,我听出来了。那你啥时发现羊少的,在哪儿发现的?”老包问。
“是昨天下午3点来钟,在我家草场子发现羊少的。随后我就开始找,一直找到下半夜也沒有找到。也不知是走丢了,还是被人偷去了。包哥,来帮我看看吧……”张强声音有些沙哑地说道。
“好!你在家等我,我马上就来!”
接了张强打来的电话,老包已睡意全无。此时正值七月盛夏,尽管张强打来电话的时间才清晨4点来钟,但是天已经亮了。老包快速换上制服,牙没刷、脸没洗就跑出警务室,径直上了他的那辆面包车,发动引擎直奔沙巴淖尔嘎查。
从查干好来警务室到沙巴淖尔嘎查大约有15公里的路程,这一段路大部分是水泥路,路况不错,再加上这个时间,路上没有别的车辆和行人,老包就把这台老旧的面包车开得比平时快了许多。
还有,自打接了张强的电话,听他说少了15只小尾寒羊,老包也确实着了急。15只小尾寒羊,按市场最低价格算也值两万多元了,而这样的损失对于一个村民来说,无疑是沉重的。
大约20多分钟后,车从水泥路下来,拐上一条沙土路后行驶大约300米就到了张强家大门口。
待老包从车上下来,张强急忙跑到老包跟前。
“包哥,你看,我昨天就是在这儿发现我家羊少的,到现在为止,咋找也没有找到!”张强用手指着他家东边的一块草地,气喘吁吁地对老包说道。
也许是晚上没有睡好的缘故,老包发现,张强的两眼满是鲜红的血丝。
“走,咱们到跟前去看看!”
张强刚才用手指的那片草地,其实是他家的草场子,大约有60多亩。平时,张强家的羊就在那里放牧。草场子地势较平坦,虽然草长得也就半尺来高,却很茂盛,绿油油地铺展开来。如果有洁白的羊群在上面放牧,绿绿的草地上,一只只羊像白云一般在上面游动,那该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啊!
可是现在,草地上一只羊也没有,30多只小尾寒羊有15只不见了,剩下的,都被张强赶进羊圈里了。老包边听张强讲述丢羊的过程,边在草地上细致查看。
平常,羊都是早晨的时候被张强从羊圈里赶出来,然后在这里放牧。其间,张强会来草场上查看一两次,但也不固定,也有一次都不来查看的时候。到了傍晚,再把羊聚拢到一起,赶回羊圈。
张强并不怎么担心他的这些羊,原因是他家草场的草长得肥,足够羊们吃得滚瓜肚圆,所以说,这些羊实在是没有理由从草场里跑出去。
可就在昨天下午3点来钟张强来到草场时,发现羊明显少了很多。张强心里一惊。于是,他把羊聚拢起来,一只一只地数,怕一遍数得不准,他又前前后后一共数了六七遍,还是少了15只。张强在草场上来来回回找了数遍,甚至还站到自家院墙上,登高远望整个草场,就是不见那15只羊的踪影。
早晨从羊圈放出这些羊的时候,张强还特意数了一下,大大小小一共是36只小尾寒羊。准确点儿说,也不是昨天早晨才特意数的。只要是张强从羊圈里把羊赶出来,他都会仔细地过一遍数,这已成了他放羊雷打不动且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
咋会少了这么多呢?这可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啊!
草场地势平坦,再加上草长得仅有半尺来高,如果草场上有羊的话,大老远就能一览无余地看到。如今,找遍了整个草场还是没有找到,看来,这15只小尾寒羊已确定不在自家的草场上了。
这就奇怪了!不在自家的草场里,那么,这15只小尾寒羊跑到哪儿去了呢?
张强急忙将剩余的羊赶回圈里,又给几个亲戚朋友打电话,让他们也来帮忙寻找。同时,他还请嘎查里的会计用大喇叭向全嘎查进行广播,以寻找线索。亲戚朋友又在草场的周边以及邻近的村子里一直找到后半夜,依然一无所获,只得各自散去。
“这该找的地方差不多都找了,可还是没有找到,你说,我的羊是不是让人给偷了?”
“我看不像,这大白天的,不太可能有人来偷羊。再说,假如有人偷羊,这十多只羊没有个大货车也整不走呀。刚才咱们也实地勘察了,这草场附近连个可疑的车辙印都没有。我估计,走丢的可能性大。我们先捋捋思路,看看……”
“走丢了,那能走到哪儿去呢?”张强像是对老包说,又像是自言自语。
“你们在这儿附近都找了吗?是不是还有遗漏的地方没找?”
“嗯,这附近差不多都找了,连相邻的村子也打听了,要说还有没找过的地方,唯独就剩这跟前的沙坨子了。那里光秃秃的,羊不可能跑到那里面去吧?”
“你怎么知道不可能,这个世界一切皆有可能。就像你刚才说的,你家的羊不可能从自家的草场里跑出来,那怎么就跑出来了呢?”听张强这样说,老包笑着回应道。
老包的话,让张强一时无言以对,但也让他重新燃起了希望。
老包跟着羊群杂乱的蹄印,步行奔着草场西边的水泥路走去。走了大约两公里左右,羊蹄印最后在水泥路面上消失不见了。老包没有放弃,而是沿着水泥路的旁侧一直向前走,走了大约300来米,他惊奇地发现,在水泥路西侧的沙土地上,竟有羊群留下的蹄印,它们一路向着沙漠里面去了。
这片近两万亩的沙漠,植被稀少,只是零星地生长着黄柳、沙棘、锦鸡儿等沙漠植物,但这里的沙丘却高大,连绵起伏且沙质细腻,异常壮美,是老包辖区内唯一一块由半流动沙丘集中连片汇成的沙漠。沙漠没有名字,姑且叫它沙巴淖尔沙漠吧。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老包辖区的十个村子虽然同属于科尔沁沙地,也都是沙性土壤,但这些村子沙性土壤的性质却不尽相同,分别为流动风沙土、半流动风沙土、生草风沙土等。如果把科尔沁沙地当作一个大的集合,那么沙漠就是这个集合里的元素之一。沙漠一定是沙地,但沙地不一定都是沙漠。
莫非这15只小尾寒羊,真的跑到沙巴淖尔沙漠里去了?
不管是真是假,毕竟,有了这样的发现,还是让老包和张强都激动起来。看来,下一步得顺着羊蹄印进入沙漠寻找了。
不过,要进入茫茫的沙漠里找寻走失的小尾寒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汽车进不去,摩托车也进不去,眼下唯一的方式只能是徒步进入。而徒步,虽然可以进入沙漠,但有个问题无法克服,那就是沙漠的沙质很软,脚踩上去,一下子就能踩进很深,陷入沙里,鞋里便灌满沙子,可想而知,前进的速度定会相当缓慢。而按这样的速度,在这片沙漠里找寻,真不知道要找到啥时候。
这时,老包想起了他的骑巡小组。何不让骑巡小组的队员前来帮忙?人在沙漠里走不快,骑马也许要快些。于是,老包给骑巡小组的队员打电话,说明相关情况后让他们尽快赶过来协助。
其实,老包也是骑巡小组的成员之一,而且担任着骑巡小组的组长。骑巡小组,连同老包在内,共有三名成员,所用马匹均由一位叫敖日格乐的蒙古族小伙子无偿提供。
辖区西胡拉斯台嘎查的敖日格乐曾是一名军人,退伍后,因为特别喜欢马,更热爱赛马这项运动,就在自家搞起了赛马养殖。他所饲养的马匹,除了出售,也用于自己参加比赛。敖日格乐曾多次参加蒙古族传统赛马比赛,并取得过第一名的好成绩。
饲养马、喜欢马且热爱赛马运动的蒙古族小伙子敖日格乐,被老包“盯”上了。
老包之所以关注到他,自有一番心思:老包深知“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道理,要组建骑巡小组,必须有人有马,而敖日格乐的条件得天独厚,于是,他就想着把他发展成治安积极分子,为辖区的治安防范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于是,老包主动接近敖日格乐:来到敖日格乐的家,走进敖日格乐的养马场,与敖日格乐探讨养马的经验,向敖日格乐了解参加赛马比赛的有关情况,鼓励敖日格乐在比赛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力所能及地为敖日格乐解决所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时间一长,他俩逐渐成为关系特别好的朋友。
老包跟敖日格乐谈了打算建立骑巡小组的想法之后,马上得到他的积极响应。敖日格乐表现得特别热心,不仅自己参加骑巡小组,还动员同样擅长骑马的表哥也参加骑巡小组。而且,敖日格乐还欣然答应老包,如果有任务,所用马匹全都由他无偿提供。出人出马又出力,蒙古族小伙子敖日格乐的表现真够超赞!
2021年9月1日,通过老包的几经努力和筹备,骑巡小组三人三骑首次集体亮相,在辖区开展了反盗猎巡逻的相关宣传活动。骑巡小组,也在这一天宣告正式成立。
自成立以来,骑巡小组充分发挥其机动灵活的优势,及时为群众提供帮助。同时,还陆续開展了反电诈、禁毒等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活动。
警情就是命令。老包给骑巡小组的成员打过电话之后,大约过了20来分钟,敖日格乐与他的表哥毕力格图身着绿色迷彩服、骑着两匹枣红色大马,精神抖擞地赶来了。
老包向他们两位简单介绍了有关情况,鉴于他俩对羊群走失的地区不是很熟悉,老包决定,把敖日格乐的表哥毕力格图替换下来,由自己与敖日格乐分别骑马,沿着羊蹄印的踪迹进入沙漠继续寻找。
老包原打算让张强和毕力格图一起留在原地等候,但张强说啥也不干。他心里牵挂着那些羊,让他留在原地等候,他又怎么会安心呢?老包见拦不住,也就不再相劝,只得让毕力格图陪着张强,徒步跟在后面,四个人一同进入沙漠。
虽说老包、敖日格乐骑着马,但由于马蹄是踏在较为松软的沙地上,同样走不快,不过,比起步行,速度还是快了些。不大工夫,老包与敖日格乐就将徒步的张强、毕力格图二人远远甩在了身后。
羊群留下的蹄印时断时续,但总的来说,还是有迹可循。
“快看!沙坑里有羊!”走了大约有七八里的样子,老包骑着马很艰难地爬上一处沙梁,这时,映入老包眼帘的场景,让他禁不住惊讶地大声喊了起来。
只见,在这座沙梁坡下的不远处,有一块相对平缓的低洼沙地,十多只雪白的羊正在上面专注地吃着草呢。
这块低洼沙地大约有20多亩的样子,四周被隆起的沙丘包围着。与其说是沙坑,还不如说是沙漠之中的一块盆地更为准确。这块沙地就像沙漠里的一块绿洲,除了长着黄柳及一些不知名的灌木,还长了很多茂盛的草。尤其让人惊奇的是,这里竟然还有一处水泡子。
老包兴奋地招呼着敖日格乐,二人一抖缰绳,驱马沿着沙坡一溜烟地跑了下去。待跑到跟前,老包从马背上跳下来,急忙奔向羊群进行清点。
13只大羊,2只小羊,一共15只小尾寒羊。老包自己数了一遍,怕数得不准,又让敖日格乐也数了一遍,确定是15只后,老包这才拿起手机,给张强打了电话。
虽然是在沙漠里,好在手机还有信号。
“真的吗?那太好了!包哥,你们在那儿等我一下,我马上赶过来!”接到老包的电话,张强更是兴奋异常,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嗯,好!你和毕力格图就沿着马蹄印向前走,不久就能找到我们!”与张强通完电话,老包与敖日格乐一同把马牵到那个水泡子跟前,看着马贪婪地喝水。
待马喝足水后,老包又用手掌轻轻拍了一下马屁股,像是催促着马,快去草地找草吃。而老包则徒步沿着沙坡重新回到了沙梁的顶上,在这样的位置,张强他们会更容易发现他。他从裤兜里掏出一盒香烟,抽出一根,拿出打火机想点燃。不过这时,老包好像忽然想起了什么,最终,还是把打火机和香烟重新放回了衣兜。
过了大约半个小时,张强和毕力格图二人终于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赶来了。
“包哥,羊……羊在哪儿呢?”在沙梁上见到老包后,张强也顾不上客套,紧走几步便来到老包跟前,拉着他的手,上气不接下气地急切问道。
“你看那儿,那些是不是你家的羊?”老包用手指着沙梁前面那块低洼的沙地,十几只羊正在那里悠闲地吃着草。
张强见了,顾不上回答,从沙梁上大步流星直冲而下,向着羊群的方向奔去。老包紧跟其后,大声喊着“慢点儿”,但此时的张强哪里还听得进,只顾着快点儿去看他的羊……
“不错,就是我家的羊!15只全都在这儿,一只也不少!”张强难掩心中的激动,对着老包和骑巡小组的两位小伙子深深鞠了一躬,“包哥,太感谢你们了!”
“不用感谢,能找到羊比啥都强!以后在草场放羊的时候,一定记住要勤照看着点儿!”张强这样的举动,倒是让老包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同时,也不忘提醒张强。
“嗯,以后再也不大意了,没想到它们还真的乱跑!”
“也难怪你家的羊跑出来,你看这儿有草吃、有水喝,地方还真不赖!”老包幽默地说。
老包一行四人坐在沙地上休息了一会儿,已是中午。几个人本来就没有吃早饭,又加上这么长时间地奔走,此时,早已是饥肠辘辘。尽管如此,但由于把羊找到了,心情格外地好。
还赶上个大晴天,在赭黄色的沙漠与澄碧的蓝天相互映衬下,老包一行四人牵着马,赶着羊,有说有笑,兴高采烈地凯旋……
熟悉老包的人,都说老包是个热心肠。心软的老包,看不得别人吃苦,见不得别人有痛,谁有了困难、有了麻烦,只要让他知道了,他总是想尽办法、竭尽所能地去帮助,去扶一把。
老包有一颗滚烫的爱心。他用这颗滚烫爱心散发出来的暖意,温暖着周围的人。
治安镇白土村的蒙古族女孩儿伊拉古玛,因为很小的时候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一直没有上学。多年来,父母为了给她治病,领着她天南海北地寻医问药。巨额医药费用,拖垮了这个家庭,老包得知情况后,主动来到她家,给她送去温暖。
当老包走进伊拉古玛一贫如洗的家,看见她病态的样子,看见她因为见到陌生人而流露出的怯怯眼神时,老包的心当时就揪紧了,他不忍再看,转过头悄悄用手拭去眼角的淚水。
老包掏光了身上所有的现金,凑足1000元整,全都留给了伊拉古玛的父母。要知道,那时老包每月的工资仅有600元。通过进一步了解得知,伊拉古玛虽然没有上过学,但特别喜欢绘画,有着很好的天赋。从四岁开始,她就能拿着笔在纸上绘画,即使是在病中也依然坚持画画,从未间断。
老包一张张翻看着伊拉古玛的画作,在赞叹这个小女孩儿坚强、上进的同时,也更加同情她。老包暗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所能,不遗余力地帮助她。
从此,蒙古族小女孩儿伊拉古玛就成了老包心中的牵挂。
老包关心伊拉古玛的病情,关心伊拉古玛的学习,关照伊拉古玛家里的生活。
老包买来画笔、颜料、画板、画架等绘画用品送给伊拉古玛;老包找来小学、初中的教材带给伊拉古玛,鼓励她自学;老包带着妻子来看望伊拉古玛,让当教师的妻子利用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时间,给伊拉古玛辅导功课。
伊拉古玛特别想到学校里,体验一下坐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听老师讲课的感觉。为了满足伊拉古玛的心愿,老包马上联系了当地的一所学校,让伊拉古玛真正坐在教室里,听了一堂完整的课。
那天,伊拉古玛穿着老包妻子特意买来的新衣裳,由老包开车护送到校。在伊拉古玛走进教室上课的这段时间,老包就静静地站在教室外面,透过窗户望着伊拉古玛,那柔和的目光,就像一位慈爱的父亲望着自己的孩子。
幸运的是,随着伊拉古玛慢慢长大,她的病情日益好转,身体也在逐渐康复。在老包的鼓励、支持和关心下,这个坚强的女孩儿进步很快,绘画水平日益见长,还多次在各种美术比赛中获奖,奖牌、奖状拿了不少。
在老包的沟通与协调下,奈曼旗画院专门为伊拉古玛举办了一次画展。同时,伊拉古玛还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学完了初中的全部课程,经过测试,成绩优异。
有一次,老包来看望伊拉古玛,临走时,老包问她还有什么需要。伊拉古玛对老包说:“包叔叔,我想要一张您的照片,可以给我一张吗?”当时,老包也没有多想,等回到警务室,就找了一张穿着警服的照片,第二天利用下乡的机会,顺便把照片带给了伊拉古玛。
每年春季,老包都要来到这里,为小桥的护栏加固,并重新刷一遍漆
让老包未曾想到的是,时隔不久,在奈曼旗政法委举办的全旗政法系统“忠诚铁军 清廉政法”作品征集比赛中,伊拉古玛的参赛作品获得了优秀奖。那是伊拉古玛创作的一幅绘画作品,那幅作品很美:蓝天白云,绿绿的草地,枣红色的骏马……一位戴着警帽、身穿藏蓝警服的民警,坐在绿色的草地上,看骏马悠闲地吃草。当老包看到这幅作品中的民警时,感觉似曾相识,且越看越像自己。于是,老包就问伊拉古玛,这是怎么回事?伊拉古玛羞涩地对他说:“包叔叔,我画的就是您呀,是照着上次您给我的那张照片画的。”
这时,老包才弄明白,上次伊拉古玛跟自己要照片,原来是为了参加绘画比赛。老包的心里一热,双眼盈满了泪水。
随着病情好转、身体日渐康复,今年已17岁的伊拉古玛,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走进一所初中学校,通过中考考上心仪的高中,将来再考上大学,实现当一名科研人员的理想。由于这些年一直生病,伊拉古玛没有上学,导致没有学籍,为此,老包正多方联系,争取早日促成伊拉古玛走进公办初中的心愿。
小包力皋村北侧,有一座小桥,小桥的铁质护栏被刷上了醒目的红白相间的漆面,大老远就能看到。因为有了这醒目的护栏,让经过小桥的人们感到更加安全。
以前这座小桥是没有护栏的。没有护栏的小桥,曾经发生过村民的车辆掉入桥下的事故,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老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和妻子商量,从家里拿出1000元钱,找电焊师傅给小桥装上十多米的铁质护栏。之后,老包又自己动手,将护栏刷成了红白相间的醒目颜色。此后,每年春季,老包都要来到这里,为小桥的护栏加固,并重新刷一遍漆。
一段小小的护栏,不仅为村民架起了安全的屏障,也见证了老包那浓浓的爱民之情。
村民赵胖子和他的妻子刘金枝,至今还记着老包的好,心存深深的感激之情。
那是2022年9月的一天下午,老包接到赵胖子打来的电话。在电话里,赵胖子说,他要报案。老包问他要报啥案,赵胖子告诉老包,他媳妇在他家里赖着不走。
听赵胖子这样说,老包十分纳闷,就对赵胖子说:“你媳妇本来就应该在你家里,啥叫赖在你家不走呢?”
赵胖子一听,忙改口道:“不对,是我说快了。我和我媳妇已经办理了离婚手续,房子归我所有,她还赖在我家里干啥?”
这回老包算是听明白了,原来赵胖子与他的妻子离婚了!
老包问赵胖子啥时离的婚,赵胖子气呼呼地高声道:“我俩办离婚证都已经十来天了,她还是住在我家里,撵也撵不走,气得我想打人!”
听赵胖子说气得想要打人,老包变得严肃起来:“赵胖子,我可告诉你,有事说事,有理讲理,打人可不行!你等着,我马上就来你家!”
老包急匆匆地赶到了赵胖子的家。在他家东边的房间里,就见赵胖子和他的前妻刘金枝,一个坐在炕沿边上,一个站在地上,正各自运着气,相互对峙着。老包的到来,让他们俩终于有了可以倾诉的人。
“我和她离婚证都办了,协议上也签了字,儿子、房子归我,她搬出去。可现在她还不搬,这到底是啥意思呀?”赵胖子说得有些激动,从炕沿上下来站到地上,又坐在沙发上,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
“我凭啥要搬出去?这个房子也有我一份!”刘金枝声音很高,几乎是在喊了。
“协议上明明写着房子归我,你搬出去。那个协议当时是你同意才签字的,白纸黑字,还按着你的手印。你还讲不讲理?”听刘金枝这样说,赵胖子忽地从沙发上站起身来,针锋相对地说道。
“协议上还写着儿子归你呢,难道我亲生的儿子就不是我儿子了?”刘金枝强辞夺理。
老包看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离谱,越吵越激烈,根本就争论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于是,先劝住二人别再争吵,之后,分别找他们单独谈话。
通过谈话、沟通,老包清楚了二人离婚的真正原因。
赵胖子是一个热心人,平时村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需要帮忙,只要找到他,每次他都是欣然前往,甚至,有时候不找他,只要是他听说了,也会主动去帮忙。因为热心肠,有时把家里的活计就耽搁了,耕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时间一长,引来了妻子刘金枝的不满与抱怨。而刘金枝呢,不但是个急性子,还有一副大嗓门,每次因为这事与赵胖子争吵,高声大气喊得赵胖子心乱如麻,耳朵嗡嗡的。
上个月的一天,因为赵胖子去别人家帮忙而耽搁了给自家的牛添加饲料。那天正好赶上刘金枝去镇里买东西不在家,等刘金枝回到家里,一看牛圈的饲料槽子里空空如也,牛饿得哞哞叫,赵胖子还不在家,刘金枝气得不行,随后就给赵胖子打了手机,让他马上回家。
可想而知,夫妻俩又是一次激烈争吵,争吵中,赵胖子说了绝情的话:“不过了,离婚!”刘金枝听了,也不甘示弱:“离就离,谁怕呀!”冲动之下,二人就草率地办理了协议离婚手续,领了离婚证。离婚协议上载明,11岁的儿子与赵胖子一起居住,由赵胖子抚养,刘金枝不承担抚养义务。房子归赵胖子所有,刘金枝分得两头牛。离婚协议签署之后,刘金枝从赵胖子的住所搬出去。
虽然离婚协议签了,离婚证也领了,但是刘金枝却没有搬出去,仍然与赵胖子一个住东屋,一个住西屋,各做各的饭,各吃各的菜。其间,赵胖子也曾多次撵刘金枝,让她搬出去,可刘金枝就是不肯。二人就这样在同一个屋檐下僵持着过了十多天。
仅仅因为丈夫助人为乐而耽误了家里的活儿,夫妻俩就办了离婚证,从而导致一个完整家庭的破裂,实在有些可惜!老包通過进一步了解,得知赵胖子与刘金枝二人的感情基础不错。赵胖子也承认,刘金枝除了性子有点儿急、嗓门有些高之外,没有别的毛病,对他和孩子也是知冷知热的,过日子那更是没得说。他唯一忍受不了的,就是吵架时,她的嗓门实在太高了,喊得他脑袋疼,受不了。
老包一听,乐了,对赵胖子说:“一般性子急的人都干活儿不错,吵架的时候,哪儿有声音不高的呢?对你知冷知热,又能真心跟你过日子的女人,不好碰。你幸运地碰到了,现在却想丢弃,你这是不懂得珍惜呀!况且,你俩还有个11岁的儿子。一个好端端的家,难道你就真的想这样散了?”
赵胖子听后沉默了一会儿,对老包说:“谁愿意离婚呀,那天我俩吵架,她喊得我实在忍受不了,我才说离婚的。没想到我说离婚,她比我还来劲儿,既然这样,那就离呗!”
老包用手推了一下赵胖子的肩膀,说道:“你一个膀大腰圆的大老爷们儿,跟个女人较啥劲,让着点儿不行吗?再说,离婚,也不是轻易就说出口的。你跟我说一句真心话,你到底还想不想跟她复婚,跟她过?”
听老包这样问,赵胖子再次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我倒是想复婚,但不知她那里有啥想法?”
“好!有你这句话就行,她的工作我来做!但有一样,到时候,你要听我的!”老包对赵胖子说道。
“行,我保证听你的!”赵胖子满口答应。
看来老包的一番说辞,已经说到了赵胖子的心里,并且起了作用。
老包问刘金枝:“既然已经离婚了,为啥不搬出去,还要在这里住着呢?”
刘金枝先是回答说:“搬出去没地方住,想暂时在这里住一段时间,等找到房子再搬出去。”没想到,说着说着,刘金枝竟吧嗒吧嗒地掉起了眼泪,后来索性大哭起来。
刘金枝边哭边说,其实,她舍不得搬离这个地方,舍不得她的儿子。儿子已经11岁了,是她一天天看着长大的。房子是她和赵胖子一起盖起来的,还有那个小菜园,是她用铁锨一锨一锨把土整平,打畦施肥播种浇灌,还植上了几棵果树。如今,小菜园各类蔬菜满园,生机盎然,果树也已长高,硕果挂满枝头。这里,有她付出的辛劳和洒下的汗水,也有她倾注的情感,让她搬离这个地方,她的心都是疼的。
刘金枝说赵胖子乐于助人,很热心,在村里人缘不错。她也不是全然反对赵胖子去给别人帮忙,她来气的是,赵胖子不能为了给别人帮忙,就不顾自己的家,把自家的活儿撂下不管。上次,就是因为给别人帮忙,把自家的牛饿了将近一整天,他俩才吵起来的。谁知,赵胖子竟然提出离婚,她当时也在气头上,就同意了。
“那你还想跟赵胖子继续过下去吗?”老包问。
“想过!但他是不是也真想过?”刘金枝说。
“如果赵胖子也想复婚,和你继续过下去,你还有啥要求呢?”老包问。
“我也没有啥过高要求,如果赵胖子真的想复婚,和我继续过下去的话,那我今天就去我哥家住一晚上,明天讓赵胖子来接我,给我赔礼道歉,保证以后要顾家。这个赵胖子太气人了,这次我要折腾折腾他!”刘金枝说得理直气壮。
“这个要求不过分,我来做赵胖子的工作,保证让他去你哥哥家接你,给你赔礼道歉。让他向你保证,以后尽可能多顾家。但是,我也向你提一个建议,以后你和赵胖子再发生争执的时候,能不能把你的声音放小一点儿,赵胖子说就怕你嚷嚷……”老包先前已和赵胖子沟通了,所以心里有底,就大包大揽,应承下了刘金枝提出的这些要求。
听了老包的话,刘金枝说:“只要赵胖子能保证做到这些,我也保证,以后不再冲他大叫,谁愿意那么叫呀,还不是让他气的!”
老包一看双方的工作做得差不多了,就让刘金枝给她的哥哥打电话。刘金枝的哥哥住在邻村,不大工夫就开车赶过来了。待刘金枝哥哥将刘金枝接走后,老包又向赵胖子交代明天的一应事宜。
起初,老包让赵胖子给刘金枝赔礼道歉,赵胖子说啥也不同意。后来,老包说:“赵胖子,是不是你答应过我,保证听我的?现在咋变卦了?再说,你也不是一点儿错都没有,给你的媳妇赔礼道歉,哄哄她,让她赚个面子,又有啥关系?你媳妇已经保证了,以后不再大声嚷嚷了。你就快点儿把她接回来,好好过日子吧!”
第二天上午,老包与赵胖子一起开车来到刘金枝的哥哥家。有了老包的陪伴,赵胖子像是找到了依靠,心也有了底。尽管站在众人面前,有些话不好意思说出口,但还是把老包教给他的那些道歉的话,几乎完整地说了出来,并当面做了保证。
刘金枝一看基本赚回了面子,也就跟着赵胖子回家了。
老包一直把他俩送到家,又说了一些让他们互相包容、不要争吵、好好过日子的话,同时,不忘嘱咐二人,赶紧找个时间去把结婚证办了。
没过一个星期,赵胖子领着刘金枝,高高兴兴地去旗里办了结婚证。此后,赵胖子夫妻俩逢人就说,如果不是老包为他们夫妻化解矛盾,他们那个家可真的就彻底散了,就不会有现在他们三口之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过着的小日子。
老包不但赢得了赵胖子夫妻俩的口碑,而且,因为把百姓真正放到了心上,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立足本职,为辖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也赢得了全辖区百姓的口碑。
老包的家在内蒙古通辽市区,与他常驻的查干好来警务室有近100公里的距离。平时,老包一般半个月回家一趟,但这也不确定,忙起来的话,一个多月回一趟家也是有的。即使回到家里,也待不了多长时间,甚至有时刚到家,辖区就有电话打过来,老包就得马上往回返。离家远,又不能经常回家,于是,家庭的重担自然落到了妻子的肩上。
妻子姜雪飞是一家公立幼儿园的正式教师,为了支持老包的工作,解除他的后顾之忧,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操持家务、抚育孩子,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几乎都是她在承担,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家。
这次采访,我见到了老包的妻子——一位美丽、知性却又不乏干练、刚强的女性。
说起老包,说起老包的工作,姜雪飞很少有抱怨,相反,更多的是理解、包容,还有对老包的心疼。
“自从他进入公安队伍,当上辅警,我就发现,家里越来越指不上他了。时间一长,干脆也就不指望他了,啥事我都自己去跑,现在也习惯了。”姜雪飞的这番话,刚强之中透着更多的无奈,“看他挣那么少的工资,还那么累,有一次,我就试着劝他,干脆别干了,另外找个工作吧。没成想,我的话刚说完,就发现他竟眼圈红了,委屈地望着我,一句话也不说。我一下子明白了,这是舍不得啊,还劝啥呢?既然他喜欢这一行,就让他继续干吧。我家老包心很软,其实,我比他心还软,见不得他流泪。”说到这里,姜雪飞苦笑了一下,她的眼圈也红了。
爱,就更理解更支持吧!
老包当辅警已有十年,能够坚持下来,离不开妻子的默默支持。老包的工资低,且不时地又要资助别人,还要给车加油,根本就没有剩余,全家的开支更多是依赖妻子的工资,但妻子对此没有抱怨。
老包也真够福气的,有这样一位懂他、爱他的妻子。
人生的价值如何体现,怎样的人生才更有价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价值取向。而老包的人生价值在哪里呢?老包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响亮的回答:尽职尽责,当好一名辅警,让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真心真意,为百姓服务,让人生价值得以升华;不忘初心,忠于使命,让人生价值得以闪光。
屈指算来,老包做辅警已有十年。十年,弹指一挥间。老包的工资不见涨多少,但老包对辅警这个职业却不曾倦怠,依旧热情不减。
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在自己喜欢的事业里寻觅快乐,那才是真正的快乐,那样的人生才最充实。
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敬业;因为敬业,所以奉献。
老包因为喜欢这份职业,因为热爱这份职业赋予的神圣责任,不仅赢得了辖区群众的口碑,而且多次荣获各级表彰奖励,相继被评为奈曼旗“十佳辅警”、“通辽好人”等称号,并荣立个人三等功。
“如果可以,我真的愿意在这里,一直干到退休!”老包坚定地说。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