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镇恢复粮食生产工作实践效果跟踪及思考

2023-04-23 22:34:12黄志豪方珍
园艺与种苗 2023年11期
关键词:沙田耕地补贴

黄志豪,方珍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广东惠州 516023)

自202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以来,惠阳区沙田镇对恢复粮食生产工作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但由于受农业基础薄弱、水资源缺乏、农业机械缺乏等因素影响,实践效果差强人意。现将笔者的跟踪结果及思考分享如下:

1 沙田镇农业生产现状

沙田镇经过改革开放40 余年建设,获得了空前的发展,2021 年生产总值(GDP)20.81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26 亿元,工商税收7.14 亿元,该镇是惠阳区的工业重镇,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由于工业发展破坏、年久失修等原因,耕地灌溉水利设施破败,加之地下水水位下降、沙田水库蓄水用途改变等原因,该镇农业耕作严重缺水,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大量农民逐步弃农务工,截至目前,只有少数年龄偏大的村民在务农。土地资源利用不甚理想,全镇927.53 hm2耕地中有592.67 hm2租赁给外来菜农种植蔬菜,村民自耕自作100.27 hm2,其余主要种植果树等经济作物,少数撂荒。2021 年农业生产总值约2 亿元,以外来菜农种植的蔬菜和食用菌的产值为主要构成,水稻、玉米等粮食生产仅零星存在,全镇种植粮食面积不足2 hm2,粮食自我保障能力低下。

2 恢复粮食生产政策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21 年、2022 年,连续2 年将粮食安全提到空前的高度来抓。其中,2021 年中央一号文提出了“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2022 年中央一号文提出“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

广东省在2021 年提出“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建立粮食安全生产协调机制……各地级以上市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并印发了《2021 年广东省粮食生产行动方案》;在2022 年提出“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落实粮食生产任务指标,各地级以上市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2021—2022 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目标从不低于220.53 万hm2提高到220.89万hm2,粮食总产量目标从1 200 万t 提高到1 268 万t 以上。 水稻种植稳定面积在173.33 万hm2以上。”

惠州市为了落实国家和省的粮食政策要求,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先后出台《惠州市500 亩以上水稻种植大户奖补政策实施方案》和《惠州市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行动方案》,对2022—2023 年复耕的撂荒耕地,市财政给予4 500 元/hm2补贴。兑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和涉农保险政策,对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实行农户不出一分钱100%纳入保险范围。

惠阳区近两年连续出台措施扶持粮食生产,投入数千万元大力推进3 项鼓励性措施:一是普惠措施,对所有种植水稻的农户、经营主体、代耕户等直接补贴3 000 元/hm2·造,主要用于水稻种植户进行机耕机播机插机收、病虫害防控等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补贴;二是鼓励措施,对种植水稻0.67 hm2以上的种植户,在普惠的基础上再补贴

3 000 元/hm2·造;三是考核约束措施,对2021 年6 月15日市农业农村局《转发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认真抓紧做好撂荒耕地核查整改工作的通知》下发的撂荒图斑复耕种植水稻的,补贴6 000 元/hm2·造,主要用于撂荒耕地复耕种植水稻的土地平整、引水、机耕路等生产条件改善的成本补贴。农户若种植0.067 hm2水稻,每造每0.067 hm2可获得普惠性补贴200 元;若种植水稻0.67 hm2及以上,每造每公顷可获得补贴6 000 元;若种植水稻的土地属于撂荒图斑范围,每0.067 hm2还可获得一次性补贴400 元(将市的每0.067 hm2300 元加码至400 元),即每0.067 hm2最高可获得1 200 元补贴。

从中央到地方的粮食生产政策中可以看到,国家对粮食安全工作一年比一年抓得紧,地方政府工作目标逐年自觉加码,落实力度一层比一层大,充分体现了各级地方政府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粮食生产政策要求的自觉性和对粮食安全及生产的高度重视。

3 沙田镇恢复粮食生产工作实践情况

在自上而下的有力政策推动下,沙田镇政府大力推进非粮化耕地恢复粮食生产和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经动员推动,2022 年,全镇复垦撂荒地40 余hm2,从菜农手中流转非粮化耕地33.33 余hm2,种植水稻、玉米等主粮从2021 年的1.33 余hm2,扩大到66.67 余hm2,扩种面积成绩喜人。

在恢复粮食生产的过程中,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有关村组和农户采用了代耕代种、土地托管、“公司+村组+农户”等模式恢复粮食生产。驻沙田镇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对东澳、集成、花塘、东明等4 个行政村的非粮化耕地、撂荒地的复耕复种工作进行了为期1 年的跟踪。总体上看,粮食生产恢复成效参差不齐,亏本的多,盈利的少。具体如下:

3.1 东澳村

该村将从菜农手上流转收拢的3 hm2耕地承包给了以村干部为主要成员的裕农合作社,合作社以聘用农资企业代种的方式种植水稻。由于上半年雨水较充足,水稻种植单产量正常,但经测算,存在隐性亏损。虽然依靠将稻谷加工成米出售和种植补贴,实现2 700 元/hm2·造的盈利,但在将代种费用、肥料费用、地租和管理人工费等计入成本后,亏损达4 350 元/hm2·造,隐性亏损明显。

受上造差强人意的成效鼓舞,裕农合作社在下造将水稻种植面积从3 hm2扩大到3.67 hm2,将富硒水稻试验种植面积从1.13 hm2扩大到3.67 hm2,但受源头性缺水、水利设施破败、8 月中下旬到10 月中旬天旱无雨、错过耕种时令、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该村所种植的水稻禾苗生长慢、虫害多、杂草多,直至寒露前后方才开稻花,11 月18 日仍处于半熟状态,尚不能收割,且多数谷粒不饱满甚至空壳,甚至有一部分还正处于胞浆期(花塘村、集成村的情况与此类似,后文不赘述)。直至12 月19 日方才收割,平均产干谷约3 000 kg/hm2,与上造比减产50%,种粮有关补贴抵充后,亏损达9 300 元/hm2。

3.2 花塘村

一村干部积极响应村复种主粮号召,与几位朋友合作承包了3.8 hm2撂荒地(权当合作社种植形式,下称“该合作社”),以旱直播的方式自耕种植水稻,但是亏损严重。一方面,参照东澳村的测算方式,隐性亏损达4 350 元/hm2·造;另一方面,自然因素造成减产亏损,一是复垦的撂荒地的地温不高,种子出苗率不高,二是4 月底5 月初经历了短期的高温干旱,又无法引水灌溉,禾苗被大面积旱死,自然减产明显,进一步扩大了亏损面。

下半年,该合作社继续采用旱直播的方式种植水稻,但受源头性缺水、水利设施破败、8 月中下旬到10 月中旬天旱、错过耕种时令等因素影响,所种植的水稻大部分旱死,仅存的少数禾苗亦生长极其缓慢。直至12 月17 日前后方才收割,平均产干谷约1 500 kg/hm2,种粮有关补贴抵充后,亏损约15 300 元/hm2。

3.3 集成村

该村由村干部牵头,以“公司+村组+农户”的模式从村民和菜农手中流转耕地1.53 hm2种植水稻,受源头性缺水、水利设施破败、天旱、错过耕种时令、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该村所种植的水稻,禾苗生长慢,虫害多,杂草丛生,直至寒露前后才开稻花,直至12 月8 日前后方才收割,平均产干谷约2 625 kg/hm2,种粮有关补贴抵充后,亏损约10 800 元/hm2。

3.4 东明村

东明村将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的农田转包给农资企业,以托管第三方的方式种植了4.67 hm2的五彩玉米。第三方农资企业在付地租给村民的同时,还将耕种所得的收益按一定比例与村委分成,理论上亏损可能性比较小,且可壮大村集体经济。但由于播种迟(3 月下旬)、天旱时受源头性缺水及水利设施破败等因素,致使第一批种植出来的玉米遇到6 月中上旬的玉米上市高峰期,仅以0.30~0.35 元/kg 的低价被批发商收购,直接亏损约7 万元。

下半年,亦因天旱时受源头性缺水及水利设施破败等因素影响,减产25%,直接亏损5 万~6 万元。

通过对比发现,4 个村的粮食生产恢复工作存在受源头性缺水、水利设施破败、天旱、错过耕种时令、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加之粮食生产观念和方式传统,种粮亏损严重。

4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源头性缺水,农作物灌溉无保障

由于人口、工业、交通业等的发展及地下水水位下降、河道用途改变等因素影响,沙田镇的农业灌溉系统被严重破坏。先民建造的“一口两渠”良好灌溉系统已基本被破坏殆尽,天旱时无水亦无法通水灌溉,农作物灌溉无法保障,导致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歉收。

4.2 农业机械缺乏,耕作难赶时令

全镇仅飞腾农业有限公司有大型农耕机械租赁及服务,工作队所跟踪的4 个粮食生产恢复点无一不依赖该公司的机械耕作,农业机械极其缺乏。但由于沙田镇的粮食种植面积有限,该公司不得不到周边乡镇承揽翻地、插秧等农活养活工人,待其将机械从其他地方调回到沙田镇为当地村组或农户耕作时,往往已错过播种时节,农作物在此后的生长周期中不同程度地受到气候影响,尤其是下半年的水稻种植受到严重影响。

4.3 粮食生产观念传统, 缺乏运用科技新元素提升农产品价值

工作队所跟踪的4 个粮食生产恢复点,粮食生产观念仍停留在传统阶段,仅裕农合作社接受了市农科所有关技术人员的建议,尝试了富硒水稻推广种植,勉强维持了盈利。其他3 个点,都按传统模式种植水稻或玉米,农业科技新元素缺失,产品价值不高,与同类产品的竞争无质量和价格优势,从而陷入种粮亏损的常见局面。

4.4 村干部牵头模式精神可嘉,但难以为继

工作队所跟踪的4 个粮食生产恢复点,全部都是村干部牵头推动,村干部牵头模式精神可嘉,但难以为继。首先按当前村一级的工作量,他们难以兼顾村干部的工作和田间地头的农活,管理必然不到位,如东澳村裕农合作社的牵头人是村委书记,上造种植水稻时,因为防控本村的新冠疫情,导致不但种得迟,而且连除草杀虫都顾不上。其次,他们每月的收入比较微薄,还要养家糊口,无法承担大面积种粮带来的亏损,风险抵御能力有限。

5 对下一步推动粮食生产恢复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5.1 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组织管理,提高粮食保障能力

在国家空前重视粮食安全的背景下,应进一步摸清该镇的农业资源底数,科学规划本镇农业发展方向与道路,从镇主要领导干部到村主要干部,强化粮食安全观念,一级抓一级,真抓实干,大力推进撂荒地、非粮化耕地粮食生产恢复工作,为沙田镇城乡居民提供一定的粮食保障。

5.2 修复农业生产水利并科学调度水资源, 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镇委镇政府争取区政府支持投资修复沙田镇的农业生产水利,协调市、区水务局在沙田水库开源放水,修复东灌渠、西灌渠、东明沥和四通八达的毛渠,积极论证从沙田河引水储水及循环利用沙田污水处理厂日排量达1 万t 中水的可能性,改善鹤山、肖屋、集成、东明等村的灌溉条件。

5.3 积极探索集中供水集中耕种方式, 突破水资源不足瓶颈

由于沙田水库主要用于保障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即使能够协调灌溉农田,给水量也有限。建议沙田镇政府积极探索集中供水、集中耕种的粮食生产方式,每村选择1~2 个点集中耕种主粮,将协调争取来的沙田水库水资源集中供应各村的1~2 个点,首先突破恢复粮食生产水资源不足的瓶颈。既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又完成恢复粮食生产的任务。

5.4 大力推动“村社所”共建,联农带农打造高端粮食产品

一是推动供销社为种植户推广、提供低毒或无毒的农药、肥料等优质农资;二是推动供销社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如利用无人机连片除虫、打药、施肥等,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种植成本;三是加强与市、区农业科研机构及服务机构的联系,积极探索使用新技术、新方法种植粮食作物,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打造高端粮食产品,提高粮食价值、价格,让农民农户增产增收。

5.5 积极探索农耕机械和人力联营共享机制, 保障粮食作物及时播种和管理

鉴于沙田镇当前的粮食种植面积较小,建议由沙田镇政府出资采购一批农业机械集中投放到有条件的村组,各村粮食种植合作社或农户联营共享;种植粮食的合作社或农户加强合作,集体与有条件的劳务公司合作,由劳务公司引进一定数量的专业农民以劳务派遣的形式为沙田镇的粮食生产工作服务,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解决好当地农业劳力少且工价高的问题。

5.6 做好粮食安全宣传工作, 发动更多村民回收土地种植粮食

做好粮食安全宣传,做好政策、土地、技术支持,发动更多的乡贤和村民回村回收土地,通过村组牵头,以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方式恢复粮食种植,实现优质粮食自给自足。

猜你喜欢
沙田耕地补贴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11-10 01:05:49
从盐田到沙田
盐业史研究(2022年1期)2022-04-25 10:37:35
保护耕地
北京测绘(2021年12期)2022-01-22 03:33:36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墨韵书香
沙田镇:“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地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农家书屋(2019年1期)2019-02-19 06:18:30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汽车观察(2016年3期)2016-02-28 13: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