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元恒,黄美华,孟醒,李霜霜,顾春波,李珂清
(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肇庆 526070)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油料作物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先后发布了多项生产发展规划,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大宗油料生产能力,增加食用植物油有效供给,保持一定的国内自给水平。肇庆市是广东省重要的花生产区之一,拥有适宜花生生长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目前花生产品虽然能满足一定的本地需求,但花生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仍较为薄弱,存在种植规模小、种业产业水平低、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笔者对肇庆市花生生产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适宜本地区花生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建议,为肇庆的花生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肇庆市花生种植历史悠久,是广东省内较大的花生生产和消费地区,花生种植面积、产量均占全省花生总面积、总产量的7%以上,种植规模稳居广东省前五、珠三角第一。肇庆市花生年种植面积约为2.67 万hm2,平均产量约3 210 kg/hm2,年产量可达8.5 万t,种植业产值可达10 亿,是肇庆种植规模最大的油料作物。肇庆市各县(市、区)均有花生种植传统,但由于地理环境差异,花生种植多集中于西北板块,占65.76%,西南板块较少,约占34.24%。主要集中在封开县、四会市、怀集县、德庆县、高要区和广宁县,东南板块得益于多为平原地区,砂质土占比高,平均产量达3 255 kg/hm2。肇庆地区花生每年可种植两造,早造约3 月播种,7 月初收获,晚造约7 月中下旬播种,11 月中下旬收获。目前种植多为散点分布,且以根据农时作为“稻-油-菜”或“油-稻-菜”轮作模式为主,种、收过程机械化程度较低,散户种植基本局限于人力。
肇庆市花生年产量稳中带升,年均增幅达5%,但本地花生收获后多数作为榨油原料,经由本地的加工企业加工压榨成花生油,大部分供本地消费,小部分出口。近年来,肇庆各地均有引入不同模式来发展花生产业,如德庆通过各级政府积极联农带农,出台扶助政策,引入公司投资,大力发展机械化种植,通过“党委引导+企业带动+合作社推动+党员示范+基地种植”模式探索建立富硒黑花生种植示范基地,实现农户种植花生,企业定期回收,打通种植、回收、加工、销售全链条,打造原汁原味的悦城镇花生软糖产品;怀集以“深加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产业链,由公司牵头建设了面积约20 hm2的示范基地,基地花生种植从播种、施肥、除草、除虫到采收、摘果及筛选等流程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继而通过基地示范种植以及收购仓储加工销售,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参与花生优质新技术种植生产,目前已基本形成涵盖花生机械种植标准化、花生食品加工、花生副产品利用、科研销售于一体的花生全产业链。
(1)花生生产以零散种植为主,规模种植较少,种子来源多为自留种,经多代繁育后,缺少提纯复壮步骤,导致原有花生品种种性退化。
(2)花生种子产业基本停留在农户自留自用的水平上,未形成产业化经营,进入流通领域的花生主要是更换品种或余缺调节,数量有限,从而制约了良种的推广速度,缩短了优良品种的使用寿命,直接影响整个花生产业的发展。
(3)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低,肇庆市大部分为丘陵山地,土质较黏,不利于推广机械化操作,花生种植过程基本停留在人工操作,虽然机耕有一定发展,但是由于机收作业质量不能达到应有的农艺标准,机收率较低下,阻碍了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提高。
(4)花生加工以粗加工为主,较少深加工,暂无油料加工龙头企业。产业链中,目前仅有一家种植、销售花生芽企业通过市级龙头企业认证,以高要区莲塘镇为代表的花生烘焙加工产业虽有一定规模,但企业运作模式仍停留在传统的代加工模式,盈利不足,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肇庆市可引入广东省花生主导品种,如仲恺花、航花、汕油、粤油系列及各地地方特色品种等,促进产学研,延长产业链。引进不同果型、株型的花生品种,发挥优良品种种性,增加本市花生种质资源,助力提高地区花生产量,构建品种多样性,合理提升区域性抗风险能力,继续增加本地花生产品竞争能力。
肇庆市通过仲恺花1 号花生品种的推广带动了花生“三减”绿色高效种植技术的宣传推广,该技术主要采取:
(1)减种。均匀整地碎土、精选种子并采用单粒浅播,确保一播全苗,节省花生种子用量。
(2)减肥。采用固氮能力强的花生品种,配合生长期特点选择栽培措施,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
(3)减药。采用绿色综合防控技术,选用高抗兼抗良种、合理轮作、适时中耕,因地制宜采用生物防治等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该技术能有效减少单位面积种子、化肥、农药的用量,且在广东省各地花生高产创建示范基地试种表证、示范推广中表现良好,在肇庆市的农业技术推广中成效显著。
中央部委、各级政府近年来也在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强调了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扶持,加大相关方面的财政投入,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机种机收、统防统治等农机作业服务给予补助。机械化生产能有效降本增效,减少劳动力投入,增加收入。广东省提出到2025 年,全省主要农作物(水稻、马铃薯、花生、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6%。花生种植中,播种和收获占据大部分的用工时长,合理利用机械化生产技术能提高劳动效率,可节约成本70%,效率提升60 倍。
肇庆市本地有一定的花生加工业基础,在高要区莲塘镇就有大量的花生加工企业,发展历史已有30 余年,产业特色鲜明、产值规模相对较大,但花生食品加工产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生产、管理、销售模式,基本依靠为其他品牌代加工获利,自身产品附加值低,且生产管理工作缺少年轻力量,产业发展处于瓶颈状态。建议可通过乡村振兴青创团队,利用“新媒体+电商”模式打造休闲食品品牌,根据本地文化特色设计产品包装,以文化树品牌,新媒体营销导流量,优质产品作内容,创造花生产业文化新经济品牌IP 价值,重新激发产业潜力,为肇庆市花生品牌化发展提供可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