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平,谢小劲,童俊彪,陈丽莉,李江
(1.井冈山市林业局,江西井冈山 343604;2.新干县潭丘乡人民政府,江西新干 331300;3.峡江县林业局,江西峡江 331409;4.峡江县林区管理委员会,江西峡江 331409;5.吉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江西吉安 343000)
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西部,赣江中游,从地势上看,属罗霄山脉中段,地理坐标为25°58′32″~27°57′50″ N,113°46′~115°56′ E。全市总面积为25 271 km2,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4%。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区,受东南季风影响,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市年平均气温在17.1℃~18.6℃,年平均降水量为1 487 mm[1]。多样的地貌和地质组成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环境,为山茶属(Camellia L.)植物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2]。山茶属植物是理想的食用植物油料和重要的医药化工原料,且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开发利用前景[3]。为摸清志安市山茶属种质资源,更好地保护种质资源,吉安市林业局组织了调查组,于2011—2020 年先后深入安福县、永丰县、永新县、峡江县、遂川县、井冈山市、吉州区等县(市、区),对全市的山茶属种质资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分析,共采集标本51 份,并建立了山茶属种质资源基因库,为全市今后山茶属植物良种选育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首先查阅有关吉安市森林植物及野生资源调查等资料,制定山茶属种质资源调查方案,然后选派专业技术人员组织调查队伍,深入全市各县(市、区)高山野岭和油茶主产区,按山茶属植物群体大小和分布特点,设标准地或标准株进行调查。野外调查工作逐年进行,每年分花期和果期调查2 次,并收集不同种类的枝叶和花果标本。
常绿小乔木或乔木。花白色,不具梗,小苞片和萼片相似,逐渐增大,外面被绒毛,花柱3 枚,分离,基部有毛。果圆形、桃形、心形等。此种与茶梅(C. sasanqua)很相像,但不难从较大而厚的叶片、具毛的嫩枝将之区分开来。
油茶为吉安市主栽种,吉安市各地均有栽培或野生,尤以遂川、永丰、万安等县为多。由于分布广泛,生态环境复杂,其变异很大,并逐渐形成了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地方农家品种,如永丰的‘观音桃’和遂川的‘遂金籽’等。
灌木或小乔木,树高2~3 m。嫩枝有毛。叶长圆形或椭圆形,有短柄,先端钝。花白色,苞及萼片6~8 片,花瓣5片,近离生;雄蕊短,1~2 轮,稍连生;子房有毛,花柱3~4条,长1.5~3 mm。蒴果球形,直径约1 cm。
此种零星散生于安福县武功山、吉安县东固山的沟谷两旁。
灌木或小乔木,高2.0~3.5 m。嫩枝有粗毛。叶阔椭圆形,长3.5~5.0 cm,宽2.5~3.0 cm,长端钝或近于圆,基部宽楔形或略圆。花白色,常2 朵顶生,苞及萼片10 片,从半月形至倒卵形,长2~8 mm,无毛;边缘有长睫毛;花瓣5(7)片,倒卵形,长1.0~1.2 cm;雄蕊长达1 cm,2 轮,内轮离生,外轮基部1/3 相连生;子房有长毛;花柱8 条,长7~8 mm,无毛;花柄上有苞片,脱后环痕。蒴果圆球形,直径1.5~2.0 cm,3室或1 室,8 片裂开,果皮薄;淡黄白色,厚不到1 mm,无宿存苞片或萼片。此种分布在永新县的韩江。
小乔木或灌木,高7~8 m。小枝常灰白色,无毛。叶矩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8~12 cm,宽2.5~6 cm,叶缘外卷有细尖锯齿。花朱红色,5~7 瓣,近圆形;苞片和萼片14~16 片;雄蕊多数,无毛,2 轮,外轮花丝连合至中部,内轮花丝分离;子房无毛,3~5 室。蒴果卵状扁球形或桃形,直径4.0~7.5 cm,每果有种子7~10 粒。
三维适形放射性治疗属于肿瘤治疗应用广泛的治疗技术,其疗效得到了患者及医生的普遍认可,其中CT模拟定位扫描技术是保证放疗质量的重要环节,进一步保证了放疗治疗中定位的精准性[1]。本次研究选取了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71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了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实施情况并总结了CT模拟定位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
此种分布在永丰县下庄乡的平面山、泰源山和永新县的小桠山。
新种。小乔木或灌木,高2.5~5.0 m。多年生枝条黄褐色,无毛;嫩枝绿色,光滑无毛。叶厚革质,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9~13 cm,宽3.0~5.5 cm;叶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上半部具疏生尖锐小锯齿,侧脉7~9 对;叶柄长1.2~1.8 cm。花红色或紫红色;苞片8~9 片,由外向内渐增大,外侧面被细毛;花瓣倒卵圆形,6~8 片,长4.0~5.5 cm,宽3.5~4.5 cm;雄蕊多数,呈3~4 轮排列,外轮花丝连生成约1 cm 的花丝管;子房无毛,3 室,每室胚珠4~6 个,柱头3裂。蒴果球形、梨形或橄榄形,直径5~7 cm。
此种与浙江红山茶的区别在于苞被片较少,只有8~9片,叶片较厚,边缘锯齿较锐利;与大果南山茶的区别在于萼片被绢毛,花瓣较大,蒴果较小,叶片较狭窄。
此种主要分布在井冈山市东上乡蔡家田、永新县三湾乡九龙村。
灌木和小乔木。小枝淡绿色,无毛。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0 cm,宽2.5~6.0 cm,侧脉6~8 对,稍突起,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花红色或白色,单生于枝顶,苞被片9~10 片,花丝有短管,子房无毛。蒴果3 室,近球形,直径3~4 cm。分布在峡江县罗田镇桂林村。
新种。此种为南京林学院的黄鹏成发现于安福的明月山,最初命名为明月山红山茶,后予以更正。笔者在安福县武功山观音岩、明月山进行了实地考察。此种散生于海拔700~1 100 m 的山谷和山沟两侧。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长椭圆形,先端尖锐或尾尖,全缘或近全缘。花红色,无柄;苞及萼片10~12 片;花瓣5~6 片,基部连生;雄蕊4~5列,外轮花丝连生成管;子房无毛,3~4 室,每室有种子1~3 个。蒴果卵圆形。
小乔木,高达8 m。小枝淡褐色,无毛。叶椭圆形,长8~14 cm,宽3~6 cm,顶端尾状急长尖,除叶基部外,有细密锐利锯齿,主脉凹陷,叶下面有稀疏长柔毛;叶柄长约1 cm。花蔷薇红色,直径5~10 cm,无梗,单朵顶生或腋生;苞及萼片15 片,外面密生淡黄色柔毛;花瓣5~7 片,倒心形,长5~7 cm;雄蕊多数,5 轮,花丝连生成短管;子房3室,密生白色绒毛。花柱连生,先端3 浅裂,长3.5 mm,基部有白色绒毛。蒴果圆形或梨形,直径4.5~10 cm,果皮厚1~2 cm,种子每室3~5 个,每果有种子9~16 粒。
此种在吉安县有少量分布,系引种栽培。
小乔木,树高8~12 m,全株除花外均无毛。小枝淡褐色。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9~15 cm,宽3.0~6.5 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宽楔形。花红色有柄,1~2 朵着生于顶枝;苞及萼片10~11 片,有短毛,脱落;花瓣6~7 片,宽倒卵形,全缘;雄蕊多数,稍连同,5 轮;子房密生黄色丝状毛。蒴果卵圆形,直径4~12 cm,果壳极厚。
此种分布在安福县章庄乡,系引种栽培。
此种在吉安市各地均有分布。由于普遍栽种,颇多变异。通常栽培种的叶片较小,野生种的叶片较大,栽培种呈灌木状,野生种呈小乔木状。其主要形态特征为: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4 m。叶薄革质,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5~10 cm,宽2~4 cm,先端短尖或钝尖,叶缘有短锯齿,叶背微有毛。花白色,芳香,直径2~3 cm,1~4 朵成腋生聚伞花序;花梗长6~10 mm,下弯;花瓣5(8)片;萼片圆形,有缘毛,宿存;雄蕊多数,外轮花丝合生成短管;子房3 室,有长毛,花柱顶端3 裂。蒴果近球形或扁三角形,基部有宿存萼片,果柄长5 mm,弯曲,每室有1 粒种子,果皮较薄。
此种现分为3 个变种,即尖连蕊茶、大花尖连蕊茶(C. cuspidata var. grandiflora)和浙江尖连蕊茶(C. cuspidata var. chekiangensis)。笔者在安福县武功山三天门、观音岩、南坪至紫极岩,三尖峰和尚峪,井冈山市仔竹坝荒田洲、拿山镇采到的标本均是尖连蕊茶。其主要形态特征为:灌木或小乔术,嫩枝无毛。叶革质,平滑无毛,卵状椭圆形,长4.0~7.5 cm,宽1.5~2.5 cm,先端尾状渐尖,边缘有浅细锯齿;叶柄长3~6 mm,无毛。花白色或紫晕色,1~3 朵顶生或腋生,直径长3~4 cm,花柄长3~4 mm,无毛;苞片4,萼片革质,三角形,无毛,长4.0~4.5 mm;花瓣5~7 片,长1.5~2.0 cm,无毛;雄蕊多数,无毛,花丝离生,仅基部和花瓣连生;子房无毛,花柱顶端3 裂。蒴果球形,直径1.1~1.2 cm。
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卵形革质,长7~9 cm,宽2.5~3.6 cm,先端渐尖。花的各部无毛,花柄长7~8 mm,花瓣长3.5~4 cm;苞片4~5,萼片长4~6 mm;雄蕊1~2 轮,花丝离生,仅基部和花瓣连生。
此变种分布在安福县明月山、井冈山市东上乡蔡家田。
灌木,嫩枝有短绒毛。叶薄革质,长4~7.5 cm,宽1.2~2.3 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叶缘具锯齿。花顶生,卵形,花瓣6~7 片,白色,基部相连;苞片5,先端尖,无毛;萼片5,离生,仅基部稍连合,卵形,无毛;子房无毛,花柱长8~12 mm。蒴果卵圆形,长1 cm,8 室。
此种零星分布在遂川县汤湖镇。
灌木,嫩枝有褐色短柔毛。叶革质,卵状枝针形,长4.0~5.5 cm,宽1.0~1.2 cm;叶柄长8 mm,有柔毛。花1~3朵顶生,或单独腋生,花柄长5 mm;苞片5 片,半圆形,无毛;萼片基部合生成杯状,长5 mm,边缘膜质易碎;子房无毛。蒴果卵圆形,长2 cm,1 室,有种子1~2 个。
此种分布在永丰县龙岗乡。
灌木,嫩枝有茸毛。叶片短小,卵状椭圆形,长3~4 cm,有毛,边缘有细锯齿,先端渐钝尖,基部楔形;叶柄有毛。花单朵顶生或腋生,花梗较短,长2~3 mm;花瓣基部连生。萼片短小,长1~3 mm,背面有长绢毛;雄蕊1~2 轮,外轮花丝下半部连生成短管,花药背部着生;子房无毛,花柱3 浅裂。蒴果卵状圆球形,1 室,无中轴,种子1 粒。吉安县、安福县均有分布。
灌木和小乔木,高1.5~4 m,嫩枝有毛。叶小,薄革质,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3.5 cm,宽0.9~1.5 cm,基部狭楔形,顶端尖,背面有毛。花白色,单朵顶生或腋生,花梗长5~9 mm,无毛;萼片无毛;花瓣5~7 片,雄蕊多数,花丝无毛,花丝管短;子房无毛,花柱长1.5~1.9 mm,顶端3浅裂。蒴果近球形,直径1~1.5 cm,每果有种子1~2 粒。
此种分布在安福县武功山、永新县综合垦殖场等地。
灌木或小乔木,嫩枝细小有毛。叶卵状披针形,长2~3.5 cm,宽0.8~1.8 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有锯齿;叶柄长约1 mm,被毛。花白色,芳香,1~2 朵腋生,直径2.0~2.5 cm;苞片4~5 片,散生,宿存;萼阔卵形,长2 mm;雄蕊2 轮,内轮散生,外轮花丝下半部连成短管,与花瓣基部合生,花丝无毛;花瓣5 片,卵圆形,外面2 片较小,长约7 mm;子房无毛,花柱长4 mm,顶端3 裂。蒴果球形,直径1 cm,1 室,无中轴。
此变种分布在安福县武功山、水新县七溪岭、遂川县大汾镇、井冈山市拿山镇等地。
灌木,高1.0~4.5 m。嫩枝密生黄褐色或淡黄色长柔毛。叶膜质,矩圆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4~10 cm,宽1.3~3.0 cm,基部圆,多少有毛;叶柄密生长柔毛。花白色,单生叶腋,花柄长3 mm;苞片4~5,宿存;萼片5,卵圆形,长4~5 mm,有毛;花丝分离,花瓣5~7 片有毛;子房密生长柔毛,花柱有毛,先端3 裂。蒴果近球形,直径1.0~1.7 cm,1~3 室。
此种分布在永新县在中乡、遂川县西溪乡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