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提升石屏县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秀美乡村建设

2023-04-23 08:33普建春李正林
云南农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石屏县人居村庄

普建春,李正林

(1.红河州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云南 蒙自 661100;2.云南红河技师学院,云南 开远 661699)

基于乡村生态振兴大背景,立足石屏县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成效现状,分析制约石屏县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存在村民环保意识淡薄、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治理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从而提出加强宣传力度、建立健全乡村规划制度体系和多元投入保障机制等对策建议,推进石屏县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打造宜居秀美乡村。

一、基本概念

农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的延伸,不同学者在其概念界定上有着不同的看法,胡伟等[1]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是人类在农村这一地理系统中,进行居住、劳作、文娱等活动,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之中形成的环境。李伯华等[2]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是自然生态环境、地域空间环境和农村人文环境的逻辑关联。何珍[3]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是指在特定区划中农民进行生产生活以及社交所需要的物质与精神的有机结合体,是一个囊括多种元素的动态系统,是农村居民在生产生活场域形成的综合体。

二、研究意义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实施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举措,本文在乡村生态振兴背景下,选取石屏县为研究对象,分析制约石屏县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建议。一方面,可以为石屏县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供工作思路,服务石屏县生态宜居的农村建设,为农村生态振兴提供参考;另一方面,石屏县作为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把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作为实施乡村生态振兴重要举措,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取得的成效以及做法对其他类似县(市、区)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提升现状

(一)整治历程

石屏县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北部,东邻建水县,南接红河县,西北分别与玉溪市元江县、新平县、峨山县、通海县相连,东西最大横距59 km,南北最大纵距88 km,周长315 km,总面积3 041.81 km2,山区面积占94.65%,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辖7镇2乡。截至2021年末,总户数10.79万户,总人口31.63万人(农业人口21.67万人,非农业人口9.96万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万元,同比增长11.5%。2018年以来,石屏县以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改造提升、村容村貌提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主攻方向,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过程中真抓实干,已建成龙港村、仁寿村、大平地村、桥头村、小水村、三家村、水尾村等一批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庄。2020年石屏县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同时成功承办云南省以及红河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生态美、风貌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乡村愿景初见成效。

(二)农村人居环境取得成效

1.农村厕所改造提升取得成效。一是紧盯任务抓落实。2018—2022年完成省、州下达石屏县自然村公厕任务数320座,改造完成322座,完成率达100.63%;卫生户厕目标任务数28 190座,改造完成33 052座,完成率达117.25%;实现112个行政村卫生公厕全覆盖。二是强保障、建机制。发挥县级融媒体作用,依托电视台和“魅力石屏”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多方面、多层次深入开展宣传报道,充分引导社会舆论,增强社会公众认识。2022年3月份再次组织农村改厕技术指导员业务培训,石屏县公厕实现制度上墙,聘请公厕保洁员164名,县域公厕长效管护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三是充分利用沼气池处理厕所粪污。结合沼气池容积大、无害化处理效果好的优势,在沼气池覆盖率较高的村庄鼓励群众充分利用沼气池替代化粪池功能进行厕所粪污的处理,厕所粪污与畜禽粪便、秸秆等通过沼气池进行发酵处理,厕所粪污得到有效利用,目前共改建三联沼气池卫生厕所4 654座。

2.村庄规划取得成效。一是规划留白,预留弹性空间。按照村庄功能定位、区位条件、产业特色、人文底蕴、资源禀赋编制村庄建设、村庄整治、村庄特色风貌等规划,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分类确定村庄的发展方向、建设模式,保住乡村风貌,留住乡愁文化,从乡村自身实际出发,统筹考虑产业发展、生态靓丽、宜居便利、地方特色等因素,在没有明确土地建设项目的地方或栽树植草或留白控规,为今后的发展预留空间。二是村庄规划情况。全县共921个自然村,需编制规划村庄842个,现已编制村庄数777个,覆盖率为92.28%;9个乡(镇)均设立了自然资源所、乡(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覆盖率100%,土地规划建设专管员人数共122名。

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取得成效。一是合理布局建体系。通过城乡一体化、镇村一体化和区域处理方式,坝心、宝秀、大桥、新城4个乡(镇)384个村庄实现城乡一体化,牛街、龙朋、哨冲、龙武4个乡(镇)192个村庄实现镇村一体化和就近处理。“户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收治体系已形成,实现全收集、全处理。897个村庄(不含社区)设施覆盖率64.44%,镇区生活垃圾处理率97.46%,村庄生活垃圾处理率69.9%;9个乡(镇)镇区和异龙湖周边村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二是垃圾设施新配套情况。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全县9个乡(镇)配发勾背车19辆、吸粪车13辆、侧翻式垃圾桶1 211只,新配置部分垃圾收运设备投放到各乡(镇),有效提高了垃圾收运能力。三是垃圾填埋场、热解站建设情况。石屏县已建成县城、龙朋2座垃圾填埋场,总库容86万m3,日处理140 t,渗漏液日处理75 t。建成牛街镇生活垃圾热解站,日处理6 t,大大提升石屏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能力。

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成效。一是以规划促治理。印发实施《红河州石屏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35年)》,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以行政村计)达66.09%,与2025年目标30%相比,完成率达120.3%。收集处理率达25.22%,与2025年目标8%相比,完成率达215.25%,均处于全州前列。二是实施项目促治理。通过实施《石屏县异龙湖流域内坝心镇片区村庄污水治理建设项目》,实现了对流域内坝心镇白家寨、大坡脚、小河等11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三是强化管护促治理。制定《石屏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加强对各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执法监管和监测,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异龙湖沿湖23座污水处理设施进行运维管护。

5.村容村貌取得成效。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石屏县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县9个乡(镇)全部通水泥路或沥青路,100%行政村通硬化路,83.4%的自然村通硬化路,水利化程度达到75%,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99.52%。二是聚焦难点“清”出发展空间。紧盯“危、旧、临、违、乱”建筑,违章建筑“四清”行动,累计拆临拆违约130万m2,拆出了组织威信、拆出了公共空间、拆出了邻里和谐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新风尚。三是“治”出干净整洁。2022年共清理生活垃圾1.22万t、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2 740 t、村内水塘380个、沟渠406.8 km、村内淤泥1 279 t、残垣断壁643处、小广告1 329条。四是因地制宜“建”出宜居村庄。倡导“田园风光是农村最美的风景,蔬菜林果是农村最好的绿化”的理念,建设完善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庭院、小广场和公共厕所、公共停车场、公共道路,完善垃圾污水收治体系,实现“拆一片、清一片、绿一片、美一片”。2019—2022年度共创建“美丽村庄”84个(省评省级5个、省评州级7个、州评州级19个、其他53个)。

6.着眼长效“管”出文明乡风。在全县所有自然村建立保洁制度、卫生费农户付费制度和“红黑榜”制度,将村庄规划管理、村庄卫生保洁、村民文明行为规范纳入村规民约,建立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长效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晒村规·赛文明”活动,设立“善行义举榜”,巾帼连心服务队教一批、“小手牵大手”活动促一批、老年环境督查队纠一批,引导群众自觉摒弃陈规陋习,养成守规矩、爱干净、讲文明的好习惯,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内生动力”。

7.擦亮古迹增底蕴。古村落、古建筑、古民俗等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是石屏县“文献名邦”众多农村具备的发展优势,也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的重要元素,加大对古城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的保护力度,实施最美村庄群落风貌保护与修复。注重古民居活化利用,真正发挥古民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让传统木匠、竹篾匠等手工艺人也有了用武之地,全县共建成115个村史馆。

四、存在问题

(一)村民环保意识淡薄

一是大多数村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旧的生活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对于乱扔垃圾的不利之处缺乏认识,加之他们对当前的生活环境基本满意,不太愿意主动去参与治理工作。二是政府部门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的方式不够多,缺少面向村民的广泛宣传、引导和发动,群众不了解具体政策,参与度低,对破坏农村人居环境带来的危害感受不强烈。

(二)人才培养力度不够

由于在村庄规划过程中的乡镇人员大部分为非专业人员,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力不从心,缺乏规范的乡村规划教育培训,从而对乡村规划的理念、方法和路径如何落实到工作中缺乏认知,使得村庄规划的能力长期得不到提升。

(三)多元主体责任缺失

一是地方政府缺乏联动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主体涉及农业农村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生态环境部门、自然资源规划部门等,各部门间由于缺乏有效的联动协调机制,没有形成协同作战的工作合力。二是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农村居民对政府过于依赖,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政府的责任,村民往往是被动参与。三是市场主体参与度低。环保企业分散、覆盖面小,大多集中在县城及周边的邻近村庄,部分环境治理项目收益较少,导致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四)治理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农村投入资金收益低,所以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进入,市场参与度低,造成农村筹资渠道少,绝大多数资金是紧密依靠于政府的财政支出,使得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资金保障不足。

五、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力度,提升村民环保意识

通过村村通广播、微信公众号、发放宣传单、在公开栏张贴等形式发挥县级融媒体作用,宣传垃圾分类处理的好处,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心讲、反复讲,用心教、反复教,深入浅出解读农村人居环境相关知识,呼吁广大村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引导农户主动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治理,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畜禽规范养殖等主题宣传活动,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态环保意识。

(二)建立乡村规划制度体系

一是完善管理体系。鼓励用人单位优先录用取得乡村规划师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二是纳入受训干部必修课程。将乡村规划培训课程纳入县、乡(镇)村干部日常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培养体系,以年度受训人数及达标合格率为考核指标,纳入该地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监测与评价体系。

(三)多元主体参与治理

一是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各部门之间要畅通沟通渠道,加强横向纵向沟通交流,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及时形成协调机制,形成治理合力,同时对各部门的任务明晰化,确保分工合理,不留白。二是转变政府治理理念。充分发挥村干部和村民的主动性,激发干事活力,依靠群众,激发群众主观能动性,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带动,带领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村庄环境治理。三是提高市场主体参与度。要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参与进来,推进乡(镇)保洁公司全覆盖,巩固目前人居环境提升的成果。主动向其宣传介绍当地农村人居环境相关政策,提高市场服务机构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积极性。

(四)建立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一是加大社会资本投入力度。政府部门应当采取政策优惠或者PPP模式(公私合营模式)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促使资金利用率最大化。二是鼓励农村居民自筹。鼓励村集体和村民共同筹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资金,积极主动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中去。三是出台农民创业优惠政策,吸引外部资金回流,进驻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乡村产业。四是充分发挥“明白人”“带头人”作用,引导群众树立多干多得、勤劳致富观念。五是发挥乡贤作用,引导乡贤回报家乡,为家乡捐款捐物,献力献策,尽己所能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

猜你喜欢
石屏县人居村庄
石屏县档案馆举办沪滇扶贫协作成就展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石屏县总工会:开展俏花腰职工健身操培训
石屏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及其对策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村庄在哪里
石屏县宝秀镇“村账镇管”工作问题思考
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