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不仅智慧,更是多情。把“家”和“冢”造成一样多笔画的字,只是那个“点”所放位置不同。把那个“点”放在头顶上,宝贝似的待见,是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家,那个“点”散发着无限的生命气息。可那个“点”要是像枯叶一样飘落到屋檐之下,就是一座矮矮的坟茔。那一点是什么呢?你尽可以想象。
“家”,不仅是钢筋混凝土世界中某单元某室的物像,可能更是一片让你无限遐想的广袤的蓝天。
当你阅读“家”字的时候,内心应该是平静而又纯净的。因为这是你在世界上遇见的最稳定的组织,最温馨的乐园。在这里,你不应该有丝毫的掩饰、慌张、回避或者推脱,唯有这里,方能袒露你的本然;在这里,你可以无话不说,甚至可以放声大哭一场,然后抹干眼泪该干啥干啥。
我们看家,犹如仰望那广袤的蓝天,看到的是微风、白云,当然会有大风、暴风,云卷云舒,但我们心底的那点事情也会云聚云散。
这是一个“覆盖”的时代。成全一个“家”,既是小事,也是大事;有时优雅,有时悲壮。人们实际上是在建设一个更大的精神坐标,在这个更大的精神坐标上,家人们随意而又精彩地讲述故事。这个坐标是孩子的故乡。无论你住的是豪华别墅或气派的大平层,还是低矮窄小的城中村里的暗屋,只要有慈祥温和的爱你的爸爸妈妈,你心中就有精神坐标,有一片广袤的蓝天,城中村的暗屋就是温暖的家园,就是精神的栖息地。爸爸妈妈是这个坐标的创造者,又是这个坐标的享用者。这个坐标也是成人的精神故乡。
“家”和孩子几乎是同义语。你不能把孩子视同一只玩具,总是试图“拆开”看看。有时候野蛮地拆开了,就再也装不起来了,坏了!孩子的心就打了“死结”,很难解开,只能扼腕叹息。亲爱的朋友,你可明白?万事皆有因果。儿童学意义上的孩子,是没有好与坏的,“儿童”与“天使”两个名字是可以互用的。对于孩子,不少人是有多重标准的,不少的家是用考试成绩、在学校位次来衡量,而不是用心灵。而孩子在看我们的时候,却只有一个标准,他们也想看看那广袤的蓝天,却是用雪白的羽毛一般的丝丝缕缕的云,来涂抹我们的视线。
“明明白白孩子心!”我们有多了解孩子的心?就像我们不了解天上的云为什么聚聚散散一样。等到我们真的了解或者他们理解了我们,他们已经长大,离我们而去。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在“家”这一片广袤的蓝天下,云儿千变万化,有时候是一匹奔腾不息的骏马,有时候是一只和主人逗玩的牧羊犬,有时候又是一只胖嘟嘟的一路小跑过来的小肥羊……他们飘逸潇洒、斯须变幻、形态万千。鸟儿飞得再高,也抵达不了云的彼岸。有时候,我会充满孩子般的想象:有没有一种鸟可以御风而行,累了可以在云端停栖?而那斯须变脸的云儿,你又可否有些担当,允許一只鸟儿站到你的肩上?
“家”是有表情的,就像蔚蓝天空中飘逸着的白云!你开心时,他就笑靥如花、风轻云淡;你阴郁时,他也满面愁容、滚滚翻腾。白云的使命就是自由飘逸,慰藉蓝天,给人遐想,不能有太重的承载。蓝天与大风唯一要做的,就是聆听、沉着、安静,摘下面具,放下赤裸裸的挑剔。没有多少理由残酷地“卷”他们,走向不幸。
天上飘过一朵朵云,丝丝缕缕,轻盈、柔美、妙曼,不知道哪一朵是属于你的。
许昌良,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广东省粤派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羊城“阅读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