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昕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文化素质教育中心,江苏 徐州 221116)
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高职院校学生接触到了纷繁复杂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提出了挑战。为了使高职院校学生具备足够的信息辨别能力,需要其接受全方位的教育,其中美育必不可少。美育作为美学教育、艺术知识教育和审美实践教育的有机统一,教学目标应以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主,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以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目的。
美育在提升高职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突出地表现在劳动者审美能力的提升、提高了产品的价值,以及劳动者创新思维的提升、促进了市场产品的多元化发展。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需求的社会,人民物质水平和温饱已基本满足,人们对精神活动的追求进一步加强,审美价值追求是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人们追求美、渴望美、享受美,美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对产品审美设计、产品审美风格有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更多具有审美素养的产品设计师和生产者,并且技术工人的审美素质已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与此同时,美育对劳动者创新思维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以培养具有高水平、高素养、高技能职业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开展美育对专业技术人员创造性思维的启发有着重要作用。其能够培养高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积极思考、创造出更多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对未来专业一线工作者的能力结构调整具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医学心理学对人体大脑的相关理论,美育具有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内吗啡的作用,能够促进人体右脑功能的开发。美好的审美形象、悦耳动听的音乐,带给人愉快之感的事物,均可以起到激活和强化大脑的作用。通过美育开发右脑,是当前提升人类自身素养、挖掘人体潜力的重要途径。中国美学研究者认为,审美活动可以调节大脑功能,有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美育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智力水平,促进其职业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美育首先可以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其次能够促进高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使学生系统且全面地掌握了专业知识的运用,美育则拓展了学生眼界,丰富了其知识储备,使他们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职业,走向更高的职业发展层次。并且审美教育对培养专业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具有时代进步、素质和创造力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美育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能力有很大帮助,对职业活动的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美育具有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情操的功能。个体稳定的职业道德行为主要依托于其审美价值。这主要是因为一个真正爱美的人,可以把自己所接触到的美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与职业道德操守相违背的行为脱离了美的属性和规律,因此一个真正具有审美意识的人不会做任何有损职业道德的事情。职业道德操守与职业、行业等相关实践活动有着密切联系。虽然职业道德操守以人们自觉遵守为主,但也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与纪律性。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学生能够接触到更为广泛、丰富的信息,使其思维灵活并且具有独立的自主意识。因此,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美育融入高职学生的教学中,能够令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深切地感受美、体验美,带领学生深刻理解职业道德操守的相关内涵;将其对美的追求融入日常学习与工作当中,将其对职业道德操守的追求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不断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生源也大幅度增加,学生的审美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认为考学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导致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培养出现了偏差。其重文化课而轻素养教育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从而导致学生在最佳启蒙阶段没有受到良好的美育熏陶,很难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审美素养和审美意识。虽然近年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但与经济发展较快的北京、深圳等地相比,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仍处于欠发达水平。家长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培养重视程度不同,从而导致学生审美价值水平存在差异,为高职院校美育的有序开展,带来了重大挑战。值得注意的是,艺术素养与审美素养存在差异,其只是审美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艺术素养是美术、音乐、舞蹈等基础内容与感知、理解、创造等基本能力的总和。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综合性美育课程教师的构成,大多为与其相近的专业课教师,缺乏专业化、系统性的美育培训,难以形成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美育教师队伍。由于教师专业审美素质的参差不齐,因此,其美育课程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且大部分在职美育教师缺乏美育意识,导致美育思想无法更好地融入高职人才培养教育。虽然担任高职美育的教师大多有艺术专业背景,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在美育教学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因其对高职院校综合美育课程的认识不足,缺乏深厚的审美修养,诸如绘画技巧等专业性知识,无法融会贯通地教授给学生,进而影响了对学生的培养教育。以《护理美学》相关教育内容为例,在教学中除了护理相关内容,还含有绘画艺术、文学书画等基础知识以及护理相关礼仪教育、护士的职业着装规范、职业体态等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但绘画教师虽然精通绘画技术的传授,却缺乏护理知识的积淀;而护理专业教师虽然熟悉护士的职业礼仪要求,却不熟悉美学知识和艺术知识。由此可见,专业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育,职业院校缺乏提升教师美育理念的意识,缺乏专门的美育教师,无法形成可行的美育教学方法,导致教师在上课时只能照本宣科,上课形式单一,不仅不利于专业知识的讲授,也不利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美育培养上,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美育课程占比较低的情况。虽然美育课程的开展形式多样,但受地域条件等因素限制,其以艺术鉴赏理论课的形式为主。高职学生大多思维灵活,热衷于对新鲜事物的追求探索,但美育课堂因其存在课堂技术性不足、课时有限等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以及艺术创作能力。虽然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美育的教学地位有所提升。但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学生日渐浮躁的学习心态,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仍以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为主。为了令学生养成求稳务实的学习习惯,其在教学活动中更注重技术技能的实践应用,忽视了审美意识对学生专业能力提升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由此导致美育仍然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环节中最薄弱的部分。因此,高职院校忽视了美育资源的整合,导致美育难以贯彻融入高职课堂教学中。
在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必须把学生的技能培养、就业发展放在第一位。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作为学生在未来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得胜利的优势,大多政策严重倾向于职业技术教育,从而忽视了美育的培养。其主要表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建设以实习工厂、模拟室、实验基地为主,只有少数高职院校为学生配备了琴房、画室和舞蹈练习室。美育是塑造个体完整精神人格的关键所在,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在专业技术教育和美育之间取得平衡,促进学生的成长,从而培养出满足国家人才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美好的事物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审美意识的培养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能够丰富个体的创造力,激发个体的想象力。要在高职院校中落实美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素养,就必须带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接受职业教育前,缺少系统性、完整性的审美教育,尚未形成全面的审美意识,片面地将审美理解为人的本能反应、视觉享受,忽视了其本质的内涵意蕴。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要重视专业技能培养与审美价值观念培养的平衡。若只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而不进行审美教育,学生缺乏对美的正确理解,就无法形成完善的人格,将给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困难。美育并不是培养专业的艺术家或提升学生某方面的艺术技巧,而是带领学生能够以艺术和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对待人生追求。因此,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正确认识美育,引导学生学会追求美、追求美好生活,以此不断充实自己。
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审美特色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明确美育培养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点,由此达到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目的。因此,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2],引导学生积极概括美、发现美;在面向学生进行课堂知识点整合梳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凸显教学中所蕴含的美;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情感渗透和理论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美育意识,以此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审美素养的目的。基于美育教学理念下,打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令学生产生情绪上的共鸣,达到情感沟通的效果,在培养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上起到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受学生认真听讲的课堂氛围影响,也能够增强其教学的自豪感和内在动力。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采用愉悦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轻松自在的课堂气氛,故事、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3],不仅能够令学生身心愉悦,同时还可以提升其对知识的学习效果,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
培养学生的美育意识,应从加强美育教师的团队建设做起。在重视美育教师的思想素养和职业道德情操的同时,合理配置美育资源。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立跨学科合作的交流平台。积极探索与兄弟单位相互聘用、双向交流等渠道,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教师美育培训的激励奖惩机制,激发教师主动提升内在审美素养、审美知识储备以及美育教学技能水平的动力。积极打造一支具有较高美育素养的教师队伍,是加强美育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方法。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高职美育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美育知识,同时还需要不断扩充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内容,丰富美学理论素养,以此推动高职学生的美育教育能够顺利展开。
美育教师要提升自己的内在美,除了加强审美修养,还可以通过研讨会、美育论坛等方式端正自身对美育的理解。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通过美育教师向学生传递健康的审美价值[4],以此达到美育的教育效果。为了建立健全高职教师的美育培训机制,高职院校需要积极结合管理学方面知识,建立完善的激励评价方式,通过物质奖励、精神鼓励等途径,激发教师自主提升美育素养的内在动力。与此同时,建立健全的美育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持续优化美育教学监管机制,建立公平公开的职称晋升体系,令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前景充满期待,由此促进高职院校的美育提升。
美育作为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需要格外注意课程的合理设置。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需要从审美素质培养与专业技能培养的角度出发,合理设置美育课程。首先,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美术教育课程,积极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运用现代化互联网教学媒介,以翻转课堂的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此同时,积极设立专门的美术教育改革方案,以此来促进课程美术教育的高质量开展。其次,为了强化学生的美育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推动美育教学质量评估的改革[3],高职院校可以专门开设传统文化鉴赏类课程。例如,在传统文化色彩鉴赏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讲解传统色彩的演变历程、丰富多样的传统色彩搭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色彩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设中国建筑鉴赏、民间年画鉴赏、中国服饰鉴赏等课程。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古今名家的优秀作品,在此基础上分析真善美,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的目的。高职院校还可以根据自身地域和专业特点,增设以音乐、美术、电影等为主的美育兴趣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审美人格。美育课程的开设,对高职院校美术教学和素质教育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使教学活动活跃、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以美学的眼光内化核心价值观的知识,从而提高美育的实效性[3]。
高职院校要以开展美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不断激发高职学生美育学习的内驱力,将培养高职学生的审美素养作为育人重点。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构建良好的校园美育环境,因为其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高职院校需要积极组织校园美育活动,以此来营造校园的美育氛围。校园活动作为美育的载体,对美育课堂教学具有延伸拓展的作用,是面向高职学生开展美育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组织审美艺术讲座、社团活动以及艺术节等校园实践活动,引导并带领学生积极绘制校园文化墙绘等,并且带领学生参加博物馆、当地旅游景点等校外实践拓展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令学生有更多机会直接参与艺术实践和审美欣赏活动。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直观体验中,感受美育的乐趣,促进美育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不断丰富学生的审美阅历,达到美育育人的教育目的。
美育具有培养学生审美情操、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功能,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带领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全面协调的发展,顺应了当前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在教学中积极开展美育,带领学生意识到美育学习的重要性,令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并欣赏美、尊重且追求美,为培养创新素质技术型人才作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