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伟红,孙艳梅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广东广州 510225;2.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轻化工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学术型实验室是一个探索科学的场所,实验探究三个层面,包括反应宏观现象的表现、它们发生的微观层面、以及宏观现象与微观现象间的转换语言。实验室实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工具,从经验的角度来获取知识。但是,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学术实验室发生了几十起备受瞩目的事故,造成重大伤亡。在全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例如,火灾、泄漏、玻璃器皿内爆或爆炸、溢出、设备或误用仪器导致的设备故障,但没有造成伤害)比涉及伤亡的事故更经常发生,并且不为大众所知。由于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及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学术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学术性实验室比教学型实验室更容易发生事故,究其原因,学术型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安全教育偏重理论,针对性不强、安全教育内容和方式与现代科技水平脱节、试剂采购与存储存在安全隐患、实验室“三废”处理不尽规范、安全技能缺失、实验设备老旧、防护设备配置不齐等问题。因此,对学术型实验室的安全教育问题进行重视,对已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借鉴及吸取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套符合自身的学术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这对于进一步增强学术型实验室安全意识、维护正常实验秩序、防止此类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旨在批判性地检查化学实验室安全研究的现状,讨论构筑和实施这一研究结果的障碍,并呼吁重新审视和致力于学术实验室在事故研究和预防中的作用。
国内外不乏存在有关实验室安全的法规条例,互联网也不缺实验室安全的教育视频,但是往往大量的科研实验人员依旧缺乏安全常识,究其原因是对实验室安全观念的认同感缺乏及轻视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传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理念、方式方法存在不足,不仅缺乏连续性、系统性,更缺乏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的新理念、新体系。我国实验室出现固化思维,大多数研究表明,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感到安全,认为他们实验室的风险水平很低,并认为自己的机构具有良好的安全文化,但经过实际调研并非如此,我们应正确看待客观数据和主观安全感受之间的差异。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术型实验室缺乏完善的学术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全套的执行安全培训的体系和学术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这导致学术型实验室缺乏安全管理的闭环条件,处于开放型、暴露型的危险位置,大大增加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2]。
目前发生的很多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起因是缺乏相关危化品安全基础知识,不遵守操作和使用规范,以及突发事故处理不当。在我国,受传统理念影响,学术型实验室各自为政、相对封闭,学术型实验室目前大多都是小作坊形式,实验室狭小,往往长期存放、囤积大量化学试剂,特别是危险化学药品试剂采购、使用、存储及产生的废弃物处理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学术型实验室的化学药品种类繁多,并且无法满足试剂分类存放的条件;使用过程中轻视使用规范、未配备足够的防护设备;实验室“三废”处理不尽规范,废物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大多实验室没有建立实验室废弃物或有毒化学品的处置办法等诸多隐患逐渐隐藏在学术型实验室管理人员盲目追求科研任务,对安全隐患故意视而不见的大环境下,因此,避免学术性实验室的药品管理风险是现今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3]。
现今随着学科前沿化,科研任务逐渐加剧,实验工艺更加严谨,使用到更多的新试剂、新方法、新原理、新技术,存在着大量的不可预测的风险。大部分学术型实验室中工艺过程存在危险性,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随着经济发展,使用高精尖仪器设备对安全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大量老旧的学术型实验室隐藏着巨大的危险隐患,实验室未及时进行改造,无法匹配新型仪器设备的用电、用气、用水,并且存在消防问题、安全防护设备老化、逃生标记不清晰等问题,安全隐患凸出。因为设备种类繁多,所以设备管理工作繁琐、费时且容易出错。此外,大学里的实验室设备总是在使用或被借用。如果没有详细和可靠的记录,很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甚至丢失。设备一旦有缺陷或问题,极易发生事故。除了实验室设备的管理外,对实验人员的管理也很重要。同时,学术型实验室实验工艺复杂、苛刻也造成了实验管理人员对实验过程的潜在危害性认识不足,从而未能规避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风险[4]。
学术型实验室应急管理体系基础较弱的问题普遍比较严重。每一次实验室事故都是一场悲剧,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努力防止其他事故的发生是最重要的。实验室存在危险就会存在疏忽和错误的可能性,意外不可避免,经调查研究发现,实验室管理中应急预案建设不规范,缺乏培训的现象依然普遍。实验室应急预案是实验室应急响应的指南,根据实验室类型,并根据目标开展应急演练。培训项目应包含防火防爆、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事故的培训,发生危机时应对各种灾害和事故的能力是目前很多学术型实验室甚至于教学型实验室所缺乏的内容,同时,应急培训内容被认为是枯燥而繁琐的,也是容易遗忘的,这主要是由于培训的方式,一般采用课堂灌输的方式,这使得培训项目缺乏活力,此外,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5]。
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体系的运行和维护工作包含规章制度的建立、危化品的审批、安全检查工作等。通常高校涉及安全的岗位包括第一责任人(最高管理者)、安全分管领导、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实验室第一责任人等,实现自上而下的安全分级管理体系以及保障体系,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保障学术型实验室正常运行。
为了防止相关的实验室安全事故,系统安全工程理论提出了“三E 对策”。即Enforcement(强制)、Education(教育)和Engineering(技术)。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基石和法律,要遵守法律,严格执法,查处违规行为,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教育即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使师生增强安全意识,学习和掌握各种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处理安全隐患的能力;技术即采用技术手段,实现化学试剂从购买、运输、储存、使用、废弃的闭环管理,从而有效控制高校实验室化学试剂流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逐步实现化学实验室的本质安全。
学术型专业实验室需加强组织管理,实验室需要具备消防、设备、化学品储存、危险废物、内务管理和标识、实验准备、操作过程、安全责任等制度规范,并加强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知识普及和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开展实验室管理研究。全面健全完善规章制度,确保“不漏一人,不遗一物”,如《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管理办法》《实验室仪器共享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室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学生监管工作管理规定》《实验室准入和岗前培训制度》《实验室应急预案》《实验室安全管理调查办法》等。在上述安全制度中,要特别落实责任人的责任,并定期检查实验室管理质量,不断调整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
实验室内的试剂和药品必须从采购、领取、使用、储存和废物处理等环节进行管理,实现规范化闭环化管理,采取责任人负责制。学生进行专业实验时,必须有责任教师在场,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实验室内不应储存过量的试剂和药物,实验过程中所用的试剂和药物应根据其化学性质进行存放,实验室工作台应保持清洁,避免试剂和药物混用。高校要严格管理学术型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确保做到无丢失、无被盗、无违章、无事故、保安全,达到“四无一保”的要求。对剧毒、放射性危险品,要严格安全防范,实行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使用、双人运输、双把锁、双账本的“六双”管理制度。实验室的整个安全运行机制要不断完善改进,建立危险化学品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处置全过程的安全监控体系,建设和完善实验室安全应急评价体系、实验危险废物处理备案制度。整个实验楼内的气瓶实行集中管理,在实验楼外建独立的气瓶房,分别存放可燃气体、助燃气体和不燃气体,并安装泄压通风装置,必须使用集中供气系统来供气。配备压力表、减压阀、安全阀、阻火器等安全保护装置,在气瓶与实验室连接的管道中安装压力监测装置。为保证供气安全,实验室配备了二次减压系统,确保用气安全。工程技术实验室的大型实验室设备与电路系统之间保持安全距离,以保证安全用电。由于许多设备需要水,安装排水装置或排水沟以确保实验的安全。此外,严禁在实验室外堆放废弃物。
我们需要找出阻碍学生、教师和工作人员系统地接受学习和应用安全原则的根源。了解需要哪些干预措施、奖励和制裁来克服这些障碍,更好地理解围绕科学身份和文化的社会背景,了解如何从本科一年级(或更早)开始最好地实施有意义和有影响的安全培训,以及如何在整个学位、研究生和博士后培训以及教师指导中不断地加强安全培训,从而使用适当的方法确定培训方法的有效性,并查看可量化的结果,同时确定如何解决学术环境中安全研究和培训的固有挑战,如工作人员和学生的高流动性。而今我们需要通过对实验室安全的实践方式进行重大改变,才能改善这种状况。
实行绿色危化品管理高校应加强应急教育,特别是灭火器和危险化学品方面的教育。高校应定期组织消防演练。重视安全意识教育是保证学术型实验室科学研究正常开展的前提,而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技术学习和安全体系建设对于学术型实验室的安全至关重要。学术型实验室要加强安全培训和考核机制,增强师生安全责任感,此外,应安排专门的监督人员对实验人员的安全培训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估。实验室要定期开展水、电使用安全、各类药品、试剂的性质和使用等方面的教育研究,规范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执行严格的专业操作规程。学术型实验室需要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应保障安全防范无死角,灭火器材应放置在显眼、容易接近和相对安全的位置,并安装标志,定期检查并及时维护,防止发生火灾。此外,对于使用或生产危化品及有毒化学品的实验室,应配备基本的应急救援急救包,确保事故得到及时处理[6]。
学术型实验室要防范风险必须建立双重防范机制,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要围绕双重预防机制制定相应的安全风险辨识目标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目标,加大力度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建立一套系统的、完善的、有效的服务体系,确保双重预防机制能发挥功能。在专业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中,包括但不限于检查危险废物收集区和化学品储存、应急设备的维护(如洗眼器、灭火器)、专业防护设备(如通风橱、超净台)、个人防护设备(PPE)、与安全有关的文件(如安全培训记录、应急行动计划),当前的化学品清单、内务管理、电气安全、消防、标志和警示标签。检查频率至少为一年一次。专业实验室涉及包括高风险或危险的试剂和设备(如危险气体、极度危险的化合物)实验室、放射性材料实验室、三级生物实验室,需要更加严格甚至苛刻的管理和监督方案[7]。
建立学术型实验室安全研究项目的好处是巨大的。最终目标是降低学术型实验室事故的发生率和严重性,确保实验室人员保持安全和健康,并确保设备、实验室和建筑得到保护。这也有可能对工业界产生溢出效应,如训练有素、安全意识更强的学生将成为更好的工业雇员。毫无疑问,在事故成本、保险费率和诉讼方面,也会有经济上的节省。安全问题防重于治,在学术型实验室,灾害的发生是由事故引起的,而事故的起源则是不安全的行为和不安全的环境,究其根源是人员管理不善,不重视安全,无安全责任心引起的,归根结底是人的原因。因此,学术型实验室要建立正确的安全观,珍视生命,不断完善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每个人都以高度的责任感树立起安全实验规范操作的意识,众人合力使学术型实验室安全管理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