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高中生学科素养

2023-04-22 20:12孔祥梅
学苑教育 2023年33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素养探究

孔祥梅

(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安徽 霍邱 237400)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众多的内容,如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几方面内容。生物学科内容与人们生活、生产的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课程标准中也曾提出生物教学中要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倡导在教学与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科的核心内涵,并能够用生物学科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基于此,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立足核心素养打造系统的生物学科教学体系,有效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一、转变教学观念,构建生本课堂

以往应试教育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基本上是采用单向传输知识的形式,教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相对较差,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并没有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也没有充分关注高中生的具体学情,因此影响了后续学生生物学科的综合学习质量。长此以往,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要想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只有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唤醒他们的主动性,提升其学习的动力。基于此,在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活动内容,打造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多元化生物学习平台,用发展的眼光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生本课堂,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综合效果的提升与发展。

生本课堂构建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认知,理解学生的学习地位,更要看到教学过程围绕的核心目标,真正做到以“育人”为主、以“发展”为径,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思路,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动模式。比如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为主的模式,避免以纯粹的讲解为手段,鼓励学生主动投入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在具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时,结合学生学情打造探究实验环节,在探究活动中调动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生物学习的思维,引领学生感悟、学习生物学科本质。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生物学科特征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拓展生活资源与素材,利用与学生贴近的生活元素引领学习活动,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第三,组织多元化的课堂内外活动。学科素养包含众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多样化的课堂内外生物学科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够更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的素养,对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基于此,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高中生物学科要从教学方式的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入以及多元化活动的开展等多方面入手,有效促进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二、拓展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能力

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学生为本”的课堂模式成为教学的主要模式,所以,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尤其注重学生探究、知识迁移与应用等方面的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综合素养的目标。

(一)探究课堂,先学后讲

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基本上都是以“讲学模式”为主,教师的讲解在前,学生的学习在后。此种模式下学生虽然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但是深入理解、迁移应用、举一反三的能力非常有限,更不用说将生物学科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基于此,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探究课堂模式,先学后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要积极主动,通过自主的学习与深挖生物知识,探究生物学科的内涵与本质。

学讲模式与传统模式不同的地方在于,教师提前布置引导学生学习的任务单,然后学生分组学习,之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显而易见,在此种模式下,学生的探究学习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分组学习,探讨合作,最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演示自己小组得出的答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将日常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应用,在串联与应用过程中有效拓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比如在《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任务导学单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探究学习。

在任务导学单设计之前,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确定了系统的学习目标:

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2.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3.探讨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4.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结合学习目标明确了本节课中的难点内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层次分明的导学单,按照板块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的学习以及探讨。在具体导学内容设计过程中,教师设计了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细胞的死亡等几方面内容,以填空、选择、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初步学习与探讨。由于课前学生已经做过了初步的预习,因此针对一些简单的填空问题,学生能够比较快速地找到答案,比如细胞衰老的特征:(通过填空题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预习教材内容完成预习任务)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______ 和______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针对一些问答类型的问题,学生就需要自己去整理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然后给出自己的答案,比如:“你觉得细胞坏死与凋亡有哪些异同点呢?”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给出的知识,可以从教材中摘抄原话进行解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出答案。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但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下,教师不要急于指出错误,可以将学生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整理记录下来并按照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进行分类,随后再通过讲解纠错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如此相比较,学生经过探究学习获得结论的过程印象更加深刻,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会让学生的自主能力更上一层楼,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加显著。

(二)融合教学,综合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又一种主要的方式。融合教学不仅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也能实现线下教学的互动性,因此融合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较为主流的教学方式。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促进生物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比如将“虚拟仿真实验”引入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虚拟仿真实验”是一种新型的实验教学形式,它充分纳入了信息化的优势。新课标中对于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以及加强策略等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借助电子设备完成一些演示实验;一些现代化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鼓励学生进行虚拟仿真实验。由此,教师完全可以灵活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在以往的生物教学中由于时间有限,很多教师都会采取讲解和自身简单演示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部分必须要学生实践的实验才通过探究实验的方式完成。但是,由于讲解和简单演示过程中产生的教学成果非常有限,因此在此类型的实验中无法有效实现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师此时可以利用“模拟实验”“图片”“视频”等资源和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实验耗材的场地场所的依赖,而且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验学习体验感,相比简单的讲解实验过程,学生对生物实验的认知更加深刻。在“虚拟仿真实验”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实验步骤,还会有语音提醒,一旦出现错误还可以重新实验,只要在最终实验报告生成之前,都可以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改,有效提升了实验教学的质量,还能帮助学生全面发现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有效地发展纠错能力。不仅如此,将“虚拟仿真实验”引入生物教学,还能够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学生就能够自主动手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在“虚拟仿真实验”过程中,可以接触到更加“真实”的实验情景,帮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形成视觉记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也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累更多的实验技能,最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生物学科学习的综合质量。

三、丰富教学资源,丰富知识积累

以往生物教学中很多实验课程或者探究活动的开展受限,原因之一就是生物教学资源并不是很充足。一则硬件资源缺乏,实验所需的一些设备等并不完备,学生无法完成实验过程;二则生物教师对于课程资源的挖掘不到位,对现有课程资源的认识深度不够,也没有寻找一些相关资源进行相应的拓展与分析。因此,在新教育形式下,为了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从根源上关注生物学科教学资源的应用,为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创造条件。

首先,学校要加强一些基础设施的保障,为生物学科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后盾支撑。比如结合不同年级生物学科实验课程,配备相应的实验室等。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例如仿真实验等,有效拓展生物学科教学资源,提高生物学科教学活动的综合质量。比如在生物仿真实验中,学生不仅能够在操作页面中看到实验的目的与要求、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等,还能够进行实验示范。在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基础上,可以点击开始实验按钮,然后进行分步骤实验。实验过程中还可以播放语音提示,一旦中途出现错误,在提交实验报告之前都可以进行改正。不仅如此,当最后提交实验报告之后,还会出现扣分项,哪些步骤、哪个环节出现错误都一目了然。如此,通过资源的拓展,不仅能够拓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范畴,同时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作为生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关注教学资源的拓展,在备课活动中通过智慧中小学教育平台等互联网资源,搜集整理与当堂课教学主题相关的资源。比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拓展题的形式,拓展日常课堂教学知识。以《分子与细胞》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

·1969 年,人们在坠落于澳大利亚启逊镇的陨石中发现了氨基酸,这些氨基酸不是来自地球。由此你可以作出什么推测?

·温度高低会提高或降低水分通过半透膜的扩散速率吗?请你提出假设,并设计检验该假设的实验方案。

……

通过不同的问题引导,鼓励学生在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比如上述第二个问题中,学生首先提出假设,然后再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假设:温度较高时会提高水分子的扩散速率,温度降低时扩散速率也会相应降低。因此,如果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假设提高温度会加快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而降低温度的话速率就会变慢。

实验方案:结合之前学生学习过的渗透现象进行实验过程的设计,分几组进行对照。比如,第一组提高温度,可以采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的方式;第二组降温,比如冰块降温,或者凉水降温等。

通过教学资源的延伸与拓展,能够更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范畴,为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奠定基础。

四、组织多元活动,促进综合发展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如果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而忽视学科知识与生活的关联,很容易导致学生学无所用,这违背了新课标所要达到的目标。那么,为了缓解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增强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在课外时间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利用实践引导学生对于理论知识进行应用。使其实验能力得以提高。比如将一些生物学科的拓展实验、科学实验等作为课外活动的素材,还有一些课堂上没有时间完成的探究实验,可以借助每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还可以将选择性必修教材中的实验作为学生课余拓展实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开放性的学习和研究。如此,既能够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将生物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衔接起来。

比如“制作泡菜”“制作果酒和果醋”“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等一些生物小实验,它们所需的材料比较容易在生活中找到,而且操作起来难度也相对较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完成这样的小实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确定自己操作实验的步骤,然后开展相应的实验探索,同时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相应的记录。在制作计划、实际操作、综合分析、总结归纳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总结、分析、整理与归纳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综合素质的目标。同时,在课后实验活动中,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和实验经验也能够更进一步地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具体的操作学生也能够明确自己在日常学习中、操作中有哪些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明确的方向。

再者,在生物课外活动组织过程中,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教材实验的深入研究,获得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通过多元化的实验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知识的应用与迁移能力,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对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从多维度入手。从教学思路的拓展入手,拓展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多样化的课堂内外活动等,为学生搭建高效学习、灵活学习、迁移应用的平台,从而更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综合素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素养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三复习中生物学科的备考建议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