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短视频舆情治理研究

2023-04-21 20:01:34解鹏杨婧
现代职业安全 2023年11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舆情舆论

解鹏 杨婧

(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北京 100013)

0 引言

短视频传播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成为了社会公众关注和评论社会热点事件的新方式,也改变了舆论生态,逐渐成为网络舆情爆发的“策源地”[1]。在近些年,一些公共事件发生后,由于短视频高粘度、高渗透的传播特点,加之事件自身的突发性、社会性、不确定性,一些负面舆情被迅速放大,使网络舆论迅速发酵失去控制,再加上相关部门错误地应对,最终引发次生灾害。在短视频时代,舆论传播呈现出舆论场域景观化、舆论主体多元化等特点,这对网络舆情治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经济发展放缓,这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的高发期。而突发事件具有爆发突然、种类繁多、影响范围大、破坏性大等特点,容易引发社会公众的恐慌,因此突发事件往往成为假信息传播的重灾区,这导致了很严重的舆情问题。因此,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舆情引导工作,提升危机应对的能力水平,是党政机关处理社会矛盾、维护自身形象、提高公信力的重要举措。

1 突发事件短视频传播舆情问题分析

突发事件发生后短视频传播引发了三方面的舆情问题。

1.1 短视频碎片化传播造成舆论失真

短视频满足了现代受众碎片化的信息接收习惯,但其内容、时长有局限性,而部分短视频制作者为了博眼球往往也只会突出事件中最有特点的部分,社会公众很难通过片段式的描述来了解突发事件的全貌,从而导致信息失真;另外,短视频作者来自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他们既是舆论内容接收者,也是短视频的制作、发布者,突发事件本身具有不可预知性,部分短视频制作者既非专业记者,也不是权威机构的人员,但为了抢热度、抓眼球,在不明真相时抢先发布内容,还有部分制作者为了引流获取经济利益,故意使用言过其实的表述甚至虚假信息来吸引关注,而社会公众缺少事实真相的鉴别能力,对事件作出错误的判断,导致舆论失真[2]。

在新华网、中国应急信息网、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的《2022 年度涉防灾减灾辟谣榜》中,披露了不少典型的涉防灾减灾谣言,如《“地震云”和动物异常行为都是地震先兆?“预言”某地将发生地震可信吗?》《遇到火灾开门就跑?火都能用水灭?汽车在气温高时才会自燃?》等,在短视频平台上,类似的谣言也广泛传播,不少公众对专业的防灾减灾和应急避险知识缺乏必要了解,转发了这些缺乏依据的谣言内容,误导了部分处于灾害中亟需逃生避险的公众,在社会上造成了恐慌的情绪。

1.2 大量网民非理性情绪化表达将突发事件处置复杂化

由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社交性强的特点,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来表达意见和看法,这带入了网民自身主观化的情绪,情绪作为人的一种生理本能,是人类与生俱来对外部事物刺激的反馈,情绪传播是情绪感染与信息传递的过程。在突发事件爆发时,很多网民关注突发事件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发表个人意见,这也是情绪传播的过程,相较于事实真相,个人想法与主观情绪往往更容易被受众所感知并接受。近几年经常可以在网络上看到一些网络维权的事件,部分人群通过负面情绪来吸引舆论声援,而一些意见领袖(KOL)利用情绪化的语言推波助澜,蓄意制造冲突矛盾,这给事件的处置和平息造成了困难。当前,短视频平台可以匿名表达个人观点,而舆论把关人的缺失,使得一些网民的舆论更加自由化并突显自我意识,将个别问题扩大化。

在经历突发的事故灾害时,人们往往期待救援的心理较强、情绪波动较大,这导致一些人失去理性,对负面信息不加甄别地吸收,将单一、独立的个例事件与其他社会事件相联系,比如在一些重大的事故发生后,盲目猜测事故的规模范围、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等,并在此基础上抨击国家和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措施等。网络群体情绪极化表达致使导致短视频平台舆论充斥着非理性言论,具有破坏性风险。

1.3 算法推荐形成“信息茧房”效应,让部分公众滋生偏见,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基于自身的算法机制,实现了短视频的个性化推荐,但短视频平台根据用户特点和偏好,选择性地过滤、筛选信息,也最终形成用户的“信息茧房”效应,在“信息茧房”狭窄的网络空间中,相似的内容观点循环往复地传播,最后在互联网上这个开放平台形成了相对封闭的舆论环境。在这个封闭空间内的网民高度认可某些经过个人加工变形了的内容,形成“回音室效应”,受众被特定的内容建构的场景、逻辑所限制,导致原本的多元化信息,因为平台算法选择造成传播面被窄化,主流、客观的舆论传播无法覆盖全部受众,而部分基于商业价值与用户个人偏好的短视频内容,依靠短视频平台的推荐逻辑,通过不断刺激受众感官而广泛传播,使得受众对某事件、某群体的刻板印象被不断强化并滋生偏见[3]。

举例来说,2021 年的“7·20”河南特大暴雨是郑州市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一次降雨过程,由于极端暴雨导致城市内涝、山洪泥石流、河道洪水等多种灾害并发,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政府相关机构和社会公众对这场特大灾害的认识、准备不足,这也加剧了人们在灾害来临时的恐慌心理和焦虑情绪,对灾情的各类消息非常敏感,而一些别有用心编造的谣言也在各网络平台上集中爆发,例如:如郑州某水库决口溃坝、某宾馆即将倒闭,甚至在短视频平台上有动物园的鳄鱼外逃的信息。一些网民将这些内容在自己的社交圈里广泛传播,负面的信息加剧了部分公众对政府机构的疑虑和不信任,影响了对官方权威机构发布信息的接受和认可,为灾情的处置造成了消极影响。

2 党政机关当前在短视频舆情预警、治理方面面临的困境

在大数据时代,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时,网络舆情准确预警及科学应对对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党政机关形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短视频舆情治理对舆情的整体把控具有积极意义。然而从实践来看,目前在短视频舆情监测预警及处置方面存在四个方面的困难。

2.1 技术存在局限性

短视频舆情具有不断变化的特性,面对短视频平台海量的短视频作品及用户评论,现有舆情监测系统无法适应复杂的需求,存在以下局限性。

首先是对多媒体信息的监测能力不够,现代互联网是以多媒体信息为主,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信息在传播中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文字信息,随着音视频制作技术更加成熟便捷,短视频传播更容易形成病毒式传播,从而影响网络舆情,然而目前多数舆情软件的数据采集对象多为文本信息;其次,从舆情监测的需求来看,监测系统要能对目标舆情信息进行迅速、全面、准确的抓取,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点的预判,然而短视频舆情因其动态变化的特点,给舆情的实时监测造成了压力,现有的监测系统很难做到全网络平台24 小时监测,使用者往往选择部分平台重点监测;此外,监测系统的关键词设置要达到完全精准也存在困难,最终造成舆情预警的漏报情况频发。

2.2 缺少专业的舆情分析人才

近年来,舆情分析师成为国内就业市场的热门岗位,通过对网络舆情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分析、预警及研判,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海量数据中发现问题并化解舆情,这对舆情分析师在业务能力和工作强度上都有较高要求,需要舆情分析师具备相应的新闻敏感性和数据分析能力,但培养专业的舆情分析师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具备专业业务能力的人才供给不足,而能应对复杂的网络环境,从短视频平台巨量数据中发现并提取有效的舆情信息并进行专业处置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加之目前党政机关提供的薪资水平有限,导致专业的舆情分析师留在本单位或行业的意愿不足,这影响了部分机关单位整体研判舆情的能力。

2.3 部分党政机关舆情引导能力不足,存在“低级红”“高级黑”等现象

一些党政机关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负面舆情时,采用的引导方式不当,过程中频频发生“低级红”“高级黑”的现象,弄巧成拙,引发了社会公众对党和政府的负面情绪,给突发事件的处置带来不可估计的负面影响。盲目地把一些本应严肃对待的议题娱乐化、庸俗化,以及夸张的“官本位”式表达,再加上部分营销号推波助澜,在网络上造成极为恶劣的观感,并加剧了舆论的对立。一些地方党政机关缺乏舆情意识,宣传思想、方式僵化,在遇到重大的突发灾害时,没有贴近实际把握宣传工作的时、度、效,本应重点关注灾害本身和应急救援的相关情况,却刻意拔高某些人和某些事,突出个人形象,这极大地引起了网民的反感,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

3 突发事件短视频舆情应对措施

在后真相时代,如何科学应对短视频在突发事件短视频传播中产生的舆情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与治理,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3.1 提高舆情监测与预警的精准度

在大数据时代,依靠传统的网络舆情监测手段,很难有效应对短视频平台上海量的信息,这需要不断提升短视频舆情的监测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依靠技术赋能舆情服务,借助大数据分析、5G、云数据库等技术,构建舆情信息共享、数据分析平台,持续跟踪短视频平台舆情变化,强化舆情监测和预警能力,提高预警精度;其次,加大专业舆情分析处理人才的培养,使其具备能够有效挖掘、分析、处置各类舆情的能力,在面临突发时间舆情时,及时研判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负面网络舆情影响,使网络舆情得到有效控制。

3.2 加强短视频内容建设

主动制作发布突发事件的短视频,引导公众注意力正向转移 。短视频碎片化传播的特点极易引起信息失真,因此需要党政机关适时适当地制作一些短视频,有效转移公众的视角,从内容上,努力发动专业短视频制作者和机构的力量,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提高舆情意识,实时关注、研判社会公众的心理状态,避免出现“低级红”“高级黑”现象,多角度制作短视频,根据需要适时在短视频平台投放,以达到引导公众情绪的效果。

以广西南宁坠机时广西消防发布的黑蝴蝶视频为例,2022 年3 月21 日14 时38 分许,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埌南镇莫埌村神塘表附近一架东航波音737-800 客机在山林坠毁,飞机上所有人员不幸遇难,这起意外事件在网上引发了民众对于诸如飞机等航空飞行器安全性的广泛讨论,甚至有不少自媒体毫无证据地臆测飞机失事原因;3 月28 日,@广西南宁消防 抖音短视频平台首发东航坠机事故现场消防员托起黑色蝴蝶的短视频表达哀思,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传播,一些官方账号和媒体号也纷纷转发,据不完全统计,该相关视频发布一周内,报道量超6万余条。其中微博4 万余条,视频1 万余条,网页新闻2 万余条;不少网民受到感染,纷纷留言表达对遇难人员的哀悼和家属的关怀,也对搜救人员致敬。这条短视频在舆情引导方面提供了非常好的示范,短短十数秒的内容饱含着对遇难者的哀伤和同情,在互联网平台上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共鸣。在制作短视频引导舆论时,可以考虑让传播内容从受众视角出发,改变突发事件的叙事视角,从俯视叙事转为平视叙事,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从而引起共情的效果。

3.3 与短视频平台方沟通,加强内容审核,设置话题并引流

在后真相时代,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缺乏第一手的权威消息,在事实内容缺位的情况下,一些网民或意见领袖自发生产的短视频内容往往会在短视频平台上迅猛传播,这些内容往往并不真实、可靠,却带有很强的误导性。这需要政府等相关权威机构与平台方进行合作,对存疑内容进行核实,采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及时筛除虚假信息,并督促平台负起审核责任;其次,对突发舆情要全程监控分析,联合平台主动设置话题,吸引优质短视频制作者制作跟话题相关的优质短视频,可以尝试和一些网络大V 和意见领袖合作共创,触达更多的受众,形成良性传播。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舆情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环球时报(2019-04-12)2019-04-12 08:19:01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16期)2016-09-19 02:16:48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10期)2016-06-05 09:04:16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文史春秋(2016年8期)2016-02-28 17:41:32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24期)2016-02-11 03:34:38
突发事件
小说月刊(2014年10期)2014-04-23 08:53:40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4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声屏世界(2014年6期)2014-02-28 15:18:07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