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月
最近,网上流传一段视频,一个小伙子用AI技术“复活”了去世的奶奶,并与“奶奶”进行了视频通话。在AI话题被广泛谈论的背景下,这一事件很快激发了网友的想象及讨论。有人惊讶,科技如此发达;有人认为“奶奶”只不过是一段冰冷的代码,没有太多实际意义;也有人担心,这套AI技术会被非法使用……
从2020年韩国一位妈妈使用VR眼镜和触感手套,重新听到去世3年女儿稚嫩的声音,到2022年一位算法工程师用AI“复活”自己的外公并向他道歉,再到这次,在AI技术快速进步的时间线上,可以看到人们在制造“数字生命”时,已不再需要多么强大的专业能力,普通人借助技术工具也可“触手可及”。如果各项先进技术形成合力,一起推动“数字生命”,我们将会更清晰地感知到,一个愈加真实的虚拟时代即将到来,生与死的边界甚至也会由此变得模糊。
以前看到的“数字生命”大都是在电影中,观影感受也多是惊异、震撼,真正能与现实体验接壤的部分,依然是飘渺的;但当看到视频博主以如此真切的方式,与“数字生命”面对面通话时,有人会为之感动,也有人会把看电影时那份飘渺的感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恐慌。感动与恐慌,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人性反应,恰恰也正是“数字生命”带给人类的真实冲击。
电影《流浪地球2》中,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将濒死的女儿图丫丫的意识进行储存与上传,数字世界中出现了一个与丫丫一模一样的“数字生命”,“她”最终发挥了关键作用——背出了3万位数的动态密码,拯救了地球。这对于人类肉身来说,绝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流浪地球2》有父女之间充足的情感铺垫,再加上图丫丫形象可爱,“拯救世界”更是让人心生钦佩,所以观众喜欢图丫丫。但如果换一部电影,比如《我,机器人》中出现的NS-5型高级机器人,观众恐怕想的更多的是,像这种形象冰冷、行动果决、冷静霸气的“机械公敌”,最好还是让它们呆傻一点、只知道干活就好,因为一旦有了思考能力,它们就会摆脱控制,随时想要毁灭人类。
人类的本性以及发展愿景,都决定了“数字生命”将会被一道不可逾越的技术围栏所阻挡。也就是说,“数字生命”如果只是像动物、植物、微生物那样作为第四种生命体,或依赖人类,或服务人类,且不会给人类造成灭绝威胁的话,那么它在未来将会广泛存在。怕就怕那道技术围栏固然扎实,但始终有人想要攻破它,到那时,麻烦制造者可能早已不是“数字生命”,而是人类自身的矛盾與欲望了。
正常人的情感都具备脆弱一面,包括孤独、恐惧等幽深细微的情绪。“数字生命”在形象上可以拟人化,在计算方面可以更强大,然而一旦他们像人类一样独立思考、拥有七情六欲,那么人类与“数字生命”的战争将必然到来。从这个层面看,哪怕当下有争议,未来人们对于“数字生命”终将达成共识,这种共识或正是《流浪地球2》中科学家马兆牺牲之前告诫图恒宇那句话:“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