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丽
为了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发扬和传承,师者在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须提升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大学英语教育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英语不仅是一种语言工具,还是中华文化得以向外界传播的推手。而我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学习西方国家的文化,缺乏对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此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质量传播(吕红2022)。
英语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沟通工具,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认知世界,而且要在了解外国文化与交流的同时,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精神。英语学科最主要的核心点是其品质、品格、认知基础和实践能力。作为语言媒介,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可以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此外,学生在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文化的丰富厚重,从而提高文化认同感及民族自豪感。国人的自信往往来源于对本土文化的自信,文化的崛起是一个国家民族兴盛的动力。古有舍生取义、为国尽忠的家国情怀,现有为国为民、尽忠职守的优良品格,所有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都靠一代代文化忠诚的传承者。作为一名中国人,应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时刻抱有爱国意识,努力提升自己,成为优秀的讲述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在这个越来越开放的社会,学生在加强自身文化理解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批判性地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优劣。在此过程中,保持自身优良传统的同时,也能学到外国文化中好的一面,努力提升自己,成为具备多重文化及善于跨文化交流的现代人。
为加强英语学科教育,教师可以将更多的中国故事融入课堂,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正确心态。比如,用英语讲述乐羊子半途而废的故事,让学生不仅懂得不能被表面的困难打倒,而且懂得应该为了最终的目标坚持不懈,这与育人的宗旨不谋而合,更是学科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让学生在锻炼语言技能的同时,了解并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和不同。语言的学习势必要经过听、说、读、写、译等阶段,而恰好在故事输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这几个阶段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从而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中国故事中包含许多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节日、传统艺术到成语故事、民间故事、人物故事,再到名胜古迹、饮食文化和科技成就等,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又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智慧、价值和真善美的形象。学生在表述故事的同时,不仅了解了故事脉络,而且能借助故事本身的内容、热点激发自身更浓厚的表演兴趣和欲望。当代英语教学中存在学用分离的弊端,以此作为突破点,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语应用能力。
中华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是中国故事的精神内核(许丽、余松松 2020)。传统文化蕴含着一股极大的力量,不仅能影响人们的行为,而且承载着一个国家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精神命脉。文化意识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英语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无论是从国家发展需要还是从培养高层次人才出发,英语学习都尤为重要。在最开始,学习英语是为了了解世界,开阔视野,如今,人们不仅通过英语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而且能让世界知晓中国的强大。如今的大学英语课程也不单单是为了传授语言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向世界介绍中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总之,青年人应将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到生活和学习中,共同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
长久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重应试,忽略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涉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非常必要,既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目的,又能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有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要随之改变,因为语言的学习不仅是学习当前语言的相关文化,而且需要用不同的文化与之对比来理解。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以学生为本,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语言的学习本身就根植于文化,因而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对文化内容的解读。
首先,高校英语教师是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导。然而,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省意识,在知识储备上存在短板;另一方面,长久以来的教学过程几乎忽视了汉语文化的正迁移作用,而将重心放在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上。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生对本国文化的学习和弘扬刻不容缓。
其次,当代大学生在翻译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很难用英语绘声绘色描述,较难掌握时事词汇,遑论给外国友人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李双娟 2022)。而当代的英语教学大多偏向对外国文化的认识和学习,很少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之,虽然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可度,但是其应用能力不足,同时缺乏相对应的教学资源。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更好地达成文化与知识的结合也是目前所要面临的新挑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作为中华儿女,传承文明,培育气度,理应勇往向前。高校在思想观念上应引导学生正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让他们更好地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作为学生,应正确、理性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从而促进价值观的形成。无论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还是在表现形式和价值上,高校学生都应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学好英语是每个高校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具备的能力。学生一旦正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会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有了这股力量的驱使,学生就会自觉学好英语,用英语规范讲述中国故事。然而,这样的自豪感凭一时兴起必然不会长久,高校应实时给学生以引导,给其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西方文化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差异,课堂若一味重视外国文化,本土文化就会渐行渐远。再者,一门新的语言,无论表达形式还是输出规则,都会与母语有所区别,而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更需要强大的语言整合力和翻译力。只有带着坚定的民族文化自豪感,才能不畏艰难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理应夯实自身的传统文化根基,保持与时俱进的步伐。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应努力提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能力,避免英语课堂枯燥、乏味。例如,在讲授“愚公移山”这个中国故事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从 who、where、when、what等常规梳理故事的方面出发,启发他们带着问题自主思考。其次,教师在课前导入相关故事视频,让学生一边通过视频了解故事脉络,一边提炼故事传达的道理,即“No matter how high the mountain is,we can move it away if we keep doing.”这也是中国故事所传达给人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做任何事都不轻言放弃。
高校英语教师若本身不具备扎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将直接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能无形地带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为了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高校英语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量。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丰富相应的文化知识,如阅读有关书籍,参与相关的教学培训、国际访学研修等活动。为此,高校应给予教师相应的资源,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从而不仅能让他们系统地输入文化知识,而且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中重西方文化而轻本土文化的问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若用英语讲述,本身就存在巨大的挑战。从古代的诗词歌赋到现代的影视剧作,如何用英语将其中精髓表达出来一直都存在争议。高校学生要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就要不懈地锻炼和打磨。在教学渠道上,高校需要给予学生支持。在课程上,教师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融合,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新的语言知识的同时,有熟悉母语的支撑。除了教师的努力外,相关教材的编纂者如果能在书本中很好地加入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这种自然而然的融合最终使知识的传递更具有探索性和吸引力。学生要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面对的不仅仅是文化差异,更多的是地道的表述方法。这时,便需要教师多引导学生积累相关用英语表达中国元素的知识点。在智慧学习平台上,尤其是现在科技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校可以利用网络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优化创新,学校教育逐渐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时空限制,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学习。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学生可以更加多元化地吸收不同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学校应激励学生在阅读相关的中国故事后积极通过信息交互平台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学校也可以组织相关的文化课教师举办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演讲活动。高校应结合国家发展需求,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加快国家文化国际传播,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及强化国人的国际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意义非凡,不仅能提升国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而且能让众多青年人重拾文化自信,从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然而,学生在长久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难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匮乏,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还存在较大的困难。从学生出发,应积极、自主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育人价值,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教师出发,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同时丰富自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高校出发,应调整高校英语教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占比,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使师生能够从教材中学到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任重道远,只有通过多方合力共同推进,才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