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

2023-04-20 00:35:09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目标

张 婷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南通 226006)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0)》(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不仅是教育理念,也是教学方法。[1]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是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对培养具有政治认同、拥有家国情怀和具备良好涉外职场沟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平衡二者的关系,并开展有效的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从而提高高职公共英语课堂质量,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文秋芳创建的适合中国本土的外语教学理论,它以产出为目标,遵循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文化交流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与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目标和任务不谋而合。鉴于此,本文尝试将POA 应用于教学实践,探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1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据

文秋芳认为,外语课程思政即“以外语教师为主导,通过外语教学内容、课堂管理、评价制度、教师言行等方面,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机融入外语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致力于为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2]就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而言,就是要求教师主动关注课程的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从职业与个人、职业与社会、职业与环境3 个层面积极挖掘并提炼思政元素,据此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改革教学评价手段,使价值观引领贯穿于英语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优良的品行、正确的职业理念和强烈的职业责任感。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是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促进高职各专业学生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既是必然也是必要。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明确指出高职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征。工具性体现在通过传授核心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使学生在涉外环境中能运用英语比较准确地进行口语或书面交流,这是课程的显性教学目标。人文性体现在课程内容多涉及中外职场文化和企业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内涵和价值理念,是英语“课程思政的资源宝库”[1]和“天然的课程思政主战场”[3]。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自觉吸收其中的人文精华,提升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中国文化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便是课程的隐性教学目标。《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和载体,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升华。”换言之,思政元素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呈现,语言需要在思政育人中得到发展与升华,二者有机统一,缺一不可,说明了高职公共英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必然性。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英语教学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大量来自英语语言国家的文本、音频、视频等学习材料,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各种国外的英文信息。这些材料传递的是国外的文化、思想与价值观。高职生入学时英语水平普遍较为薄弱,甄别材料是非真伪的能力不足,若不加以引导,思想意识易受到影响。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育人融入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外文化异同,理性对待外来思想和价值观念,尊重他国文明和优秀文化的同时,更加坚定中国文化自信。

2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困境

1)现有教材难以满足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要求。为让学生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培养英语思维,教材中的素材大多选自英美书刊和多媒体材料,呈现的是英语国家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笔者所在学校的公共英语课程仅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两个学期,采用A、B 班分班教学。以B 班为例,第一学期使用的教材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起点高职英语综合教程1》,全书共8 个单元,虽然单元素材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仅有Unit 3 Festival and Holidays 中的课文Dragon Boat Festival和Unit 6 Food中的课文Hot Pot or Hotpot涉及中国文化。第二学期选用的是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引进并出版的《环球英语教程(入门级)视听教程》,教材素材都来源于美国。这两种教材都对高职英语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出了挑战。

2) 课程思政与英语语言教学割裂。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需要厘清“主渠道”与“一段渠”之间的关系。“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4],“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可见,作为主渠道的思政课是育人的关键课程,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从根本上说仍是语言和技能的传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段渠”,起协同作用。一些高职英语教师把英语课上成了英文版的思政课,正是混淆了二者的关系和育人使命。还有一些教师挖掘的思政元素脱离教学内容,为确保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仅仅在课堂的某一环节或某一知识点中硬性加入思政元素,英语教学与思政育人呈现“两张皮”特点,无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反而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受到影响。

3 POA 理论纾解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实施困境的具体策略

POA 是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外语教学理论体系,旨在克服中国外语教学中“重学轻用”和“重用轻学”[6]两种“学用分离”[7]的现象,它由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3 个部分组成,在育人理念上与课程思政高度契合。POA 的教学理念包含学习中心、学用一体、文化交流和关键能力4 方面,注重的是学习者最终的学习效果,强调包括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活动组织以及教学评价实施在内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促成有效学习的发生,都必须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为目的。可见,POA 的教学理念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与《课标》中规定的“培育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职场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课程目标完全吻合。以上述理念为指导,POA 提出了由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和以评为学4 个部分组成的教学假设。输出既是驱动力也是目标,教学以产出任务为起点,让学生在首次尝试产出时意识到自身语言能力的不足,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开展有针对性的输入性学习,为最终的产出做好准备。对学生的学习和产出效果采用“师生合作共评”的方式。基于POA 的教学假设,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 将产出任务作为思政元素的切入点,避免出现英语教学与思政教学“两张皮”现象。产出任务不仅是教学的开端,也是教学目标,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产出任务开展,因而教师应根据单元主题选择具有价值内涵的产出话题,将思政元素嵌入产出任务,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挖掘和探究话题的意蕴,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增强多元文化交流能力,润物无声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选择合适、准确的输入材料,依托而非依赖高职公共英语教材。POA 突出输入与输出的有效精准对接,主张立足完成产出任务所需的词汇、篇章、内容,选取适用于产出任务的输入材料进行教学。如果教材中的内容不能完全满足产出任务,教师则多渠道地收集语言材料,选取具有思想深度和讨论价值且有助于高职学生身心成长和建立正确价值体系的内容用于教学。通过对输入材料的透彻分析、讲解和学习,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将价值引领融入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实现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目标。

3) 抓主要矛盾,缓解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课时压力。POA 认为学生应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在完成目标任务所需的内容、语言和话语结构的学习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输入材料进行选择后加以练习和记忆,从而顺利完成产出任务。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只集中力量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避免面面俱到。这种只抓关键、有的放矢的教学方式能有效缓解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任务重、课时紧的压力,提高教学效率。

4) 评学结合助力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目标评价。POA 认为每项关键能力都包括核心知识、核心技能、情感品格、自我管理、价值观5 个功能各异的要素。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位于中心,是其他要素的基础或载体,也是测量关键能力的起点。没有这两个要素,其他要素将变成空中楼阁。情感品格决定其他要素能否发挥效力,自我管理决定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效率,价值观决定各要素发挥作用的方向。正确的价值观能引导各要素造福于民、促进社会发展;不正确的价值观会将各要素引向反方向,导致犯罪、危害他人或社会。[8]可见,每项关键能力测评中都包含思政目标评价,它与语言技能目标评价构成了关键能力测评。对学生产出任务的评价就是对学生关键能力获得程度的评价,包含对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流畅度、内容完整度等语言技能目标的评价,对学生产出内容中体现出的文化认知、价值立场、品德素养等方面的思政目标的评价,对学生在任务促成活动中表现出的合作和创新等能力的评价。POA 主张边学边评,对学生课堂上的产出进行即时评价,对课后产出进行延时评价,学生根据反馈进一步学习并完善各项任务,从而提高产出任务的完成质量。

4 基于POA 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以《新起点高职英语综合教程1》第三单元Festivals and Holidays 为例,基于POA 理念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该单元内容涉及中西方多个节日,主题不够突出,内容缺乏深度,任务较为分散且缺乏关联性,阅读板块的课文题目为Dragon Boat Festival,对节日的介绍较为浅显,文中介绍了亚洲其他国家纪念端午节的不同方式,但没有提及与中国端午节的区别,人文性目标不明确。因此,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将本单元主题确定为Chinse Traditional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中国传统节日之端午节),依托教材、网络选编学习材料开展教学,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

4.1 以产出任务为依托,实现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语言目标与思政目标有机融合

产出任务设计是达成语言和思政双目标的关键步骤,关系着语言教学“无声育人”功能的发挥。根据单元主题,将单元总产出任务设计为:为公司商务接待活动中的中国文化体验日写1 篇150 字左右介绍端午节的发言稿。具体的任务场景设计如下:你就职的公司下周将接待来自美国的客户团,其间,正逢中国端午节,公司计划为该客户团安排一日文化体验活动,请你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发言稿。将商务接待活动作为任务背景,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交际真实性”[9],也能突出高职英语教学职业性的特点,而撰写发言稿的任务实际是要求学生以英语为载体,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中国文化。为了降低产出任务的难度,并缩小产出与输入之间的距离,[7]将该任务进一步分解为3 项:①子任务1——书面产出,叙述端午节的由来和内涵,学生需要解释“端午”一词的本意、“毒五月”的由来,并讲述屈原的故事,以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以及对家国情怀的感悟;②子任务2——书面产出,描写端午节的传统活动及其意义,学生要能够描述中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活动和代表性物品,并说明它们的象征意义,同时与亚洲其他国家纪念端午节的形式进行异同比较,在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培育对世界文化尊重、包容、开放的态度;③子任务3——口语+书面产出,描述粽子的制作过程,学生需从食材准备、制作步骤和烹饪方式3 个方面描述包粽子的完整过程,了解粽子与时令、地域、健康的关系,加深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理念的认同。学生在完成每个子任务的输入学习后立刻尝试输出,边学边用,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语言目标服务于交际目标,上述交际目标的达成和思政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语言的支撑。为了完成该产出任务,学生需要掌握与节日主题相关的常用词汇(如tradition,festival,celebrate,typical,custom,ingredient)和常用短语(如stretch back,lunar calendar,fall on),与端午节习俗活动相关的名词和短语(如boat racing,patriotism,poet,sticky,wrap,glutinous rice,wormwood,spice bag,silk strings,realgar wine),介绍节日的句型(如…festival is…with a history of…;sb.celebrate(s) sth.in different ways)、时态(如simple present vs past present),以及祈使句与被动句的转换。围绕思政元素设计产出任务,将思政元素融入语言学习的全过程,可以避免课程思政流于表面、浮于形式,实现语言教学与思政教学的融合统一。

4.2 拓展输入材料,对接产出目标

POA 主张“教师主导,师生共建”的教学过程,教师向学生提供“脚手架”式的帮助,[7]即选择必要的语言输入材料,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为了帮助学生完成产出任务并实现思政目标,教师选取的输入材料必须在语言、内容和价值内涵上都精准对接产出任务目标。由于笔者使用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中本单元的素材无法完全满足教学需求,所以笔者依托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同时在线上和线下选取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多种材料开展教学活动。针对子任务1,笔者在网上节选了1 段2 分钟左右的视频材料和1篇300 字左右的阅读材料,并进行了加工、改写。视频材料中介绍了端午节的日期、端午的字面含义以及屈原投江的故事,帮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节日蕴含的意义。阅读材料Dragon Boat Festival Greetings:Happy or Healthy?作为补充材料,具体解释“毒五月”的由来,并讨论“端午安康”和“端午快乐”的祝福是否恰当,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视频内容的理解。针对子任务2,依托教材单元阅读板块课文Dragon Boat Festival,保留其中关于亚洲其他国家纪念端午形式的段落,结合1 篇线上选取的阅读素材,将二者改写为250 字左右的阅读材料,重点介绍端午节习俗及其象征意义,并表达对亚洲其他国家纪念端午节的理解和态度。针对子任务3,选取了1 段约90 s 的网络视频,将之转换为音频,学生观看无声视频初步了解内容后,听音频、聚焦与粽子制作相关的词汇、短语和语句的表述,并讨论粽子所传达出的中国饮食文化理念。输入材料的选取不仅直接关系着语言和内容的输出质量,也间接影响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只有输入与产出高度相关、精准对接,才能实现产出任务的顺利完成。

4.3 突出重点,提升课堂效率

POA 主张“在教学中始终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问题”[6],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在选择本单元输入材料时要始终以产出目标为导向,舍弃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中与产出任务无关的内容,将焦点只对准完成产出任务所需的词、句、段、篇章,从内容、语言形式和话语结构3 方面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以词汇为例,围绕本单元的主题,学生主要需要掌握两类词汇,即节日常用词汇和端午节主题词汇,所以教材中与圣诞节、感恩节等其他西方节日相关的内容都可以暂时不教不学。再如子任务3 的重点之一是正确使用表示顺序的连接词(first,second,next,then,after that,finally)来描述“包粽子”的步骤,基于这一任务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复述接力赛”的小组活动,将“包粽子”的过程拆解成语句并打乱顺序,组内学生轮流抽取语句,熟记后脱稿复述,其他学生听写,复述完成后组员对比语句进行排序,在语句间添加恰当的连接词,最后派代表在课堂展示。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包粽子”的词汇和语句,还轻松地掌握了顺序连接词的用法。此外,对学生产出的评价也应聚焦学生的主要问题或普遍问题,避免面面俱到。换句话说,评价的焦点应集中在“覆盖面广”且“影响有效性”[10]的主要问题或问题的主要方面。例如,针对子任务1 的评价,笔者以语言准确性作为写作的第一要务,将评价聚焦在学生的语言形式上,将大部分学生都出现的时态混用问题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选取典型样本进行分析,这种一次解决一个问题的方式能够“保证评价的有效性”[10],提升课堂效率。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有助于缓解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课时紧、内容多、任务重的压力,能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助力子任务的逐个完成和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4.4 借力语言评价,促成思政评价

POA 倡导“师生合作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机器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在评价前,教师需依据产出目标从语言准确性、内容完整度、语义连贯性、关键能力达成度、价值观实现等方面设计翔实、清晰、易懂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在各项评价活动中内化对标准的理解。对思政目标的评价不是孤立的,而应融入语言和技能的评价中。例如,在语言方面,考查子任务1 的产出是否使用了体现爱国情怀的词汇,如encouraging,beloved country,patriotic,deep concern 等,子任务2 的产出是否能正确写出如“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but it is also interesting to see it is celebrated in various ways in many other Asian countries.”这样的语句,以展现对世界文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在内容方面,考查学生是否能从“端午”的含义,屈原投江,端午代表性文化物品、食物及其意义解读等方面对端午节进行完整的介绍;在结构方面,考查子任务3 的产出是否能够用连贯的语篇描述端午节的代表性食物粽子的制作过程。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中观察学生的表现、课后访谈学生的方式来补充进行思政目标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语言的显性评价与育人隐性评价的融合,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

5 结论

笔者基于POA 理论进行了一学期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发现英语教学与思政教学“两张皮”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学用一体”的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真正实现“知识、技能、价值引领”三位一体教学。今后,在教学设计、输入材料与产出目标精准对接、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的即时反馈等方面还可以做进一步优化。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目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我们的目标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