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志华 淄博市技师学院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的战略任务之一。财务治理是高校治理中的重要内容,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加快高校财务治理体系的完善与治理能力的提高势在必行。
从内部层面考虑,高校财务治理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第一,对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现阶段大部分高校依然采取传统的财务治理模式,缺乏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有效的授权管理机制,学校层面统得过多、管得过死,未形成校院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良好局面。第二,目前,很多高校存在多种议事机构,如校长办公会、党委会等,这些机构存在着议事制度不健全、职权边界不明确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下,这些机构在面临各种事项,尤其是一些重大项目决策的时候,存在着前期论证不充分、程序不细致的问题;针对大额资金支付,存在着审签手续不齐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第三,一些高校存在着职责分解不科学的现象,有的高校按照具体工作的不同,分设了不同机构,如分别设立了负责招标采购的机构、负责行政办公资产管理的机构、负责资产购置规划论证的机构、负责教研设备管理的机构等,这就导致了管理层级过多的现象,增加了不同机构之间责任推诿扯皮问题的发生风险;有的高校由一个机构同时负责资产管理以及财务管理两项工作,导致监管不到位,增加了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风险。第四,很多高校目前仍未建立完善的经济责任制度,导致责任分解与压力传导不科学,一些院处负责人有着错误的思想观念,如过于侧重于业务,不重视财务管理。
从外部层面考虑,高校财务治理体系面临着一些问题,分析其原因在于:市场经济背景下,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高校纷纷采取多样化的措施来拓展经费来源,但随着经费来源渠道的增多,高校对外利益关联方的复杂程度日益加深,多元多头成为高校财务治理外部主体的主要特征,例如,社会层面包括筹融资机构、捐资助学者、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社会公众;政府层面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如人社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财政部门、发改部门、科技部门等。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高校外部财务治理体系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第一,从社会层面考虑,高校目前社会层面上的利益关联方众多,为了便于他们参与到财务治理中来,高校应尽快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但目前很多高校并未正确认识到这一点,也有一些高校虽然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如理事会、董事会等,但这些机构的权力有限,甚至只是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实际作用;同时,为了确保财务治理的有效性,高校应建立财务信息公开制度,但目前很多高校并未做到这一点,在公开方式、渠道以及内容等方面,均有待拓展。第二,从政府层面考虑,目前有待进一步加快“放管服”改革步伐,同时还需进一步落实高校的办学主体地位以及法人权利。对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针对同一类事项,因为受到多个上级管理部门的限制,高校往往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的资料报送、多部门检查,这就增加了高校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且消耗了许多原本无须消耗的时间与精力;针对部分事项,不同行政部门之间可能政策口径、要求有着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高校财务人员左右为难。针对物资设备采购工作,财政部门通常是在三月或四月下达政府采购预算,但却要求高校在十月底前完成所有政府采购项目的计划申报等工作、精准填报设备具体型号和价格等信息,存在时间安排不合理的问题,无法保障高校教研设备的及时配置。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在对财务治理体系进行优化的时候,应积极建立校院两级管理体系,真正做到合理分权、充分授权。具体来说,可以将财务管理的权限下放给二级学院,使其具有更多自主权,真正担任财权配置主体的角色,更加重视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科建设,主动调整结构、扩大规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加大对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与此同时,高校应强化统筹协调力度,致力于实现资产共用、共享,预防资源配置过度集中现象的出现。此外,高校应加强对二级学院的监管力度,做好绩效考评工作,二级学院的奖励、经费与考评结果相挂钩,以确保高校财务治理中二级学院权责利的统一。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应充分考虑自身办学特点与现实情况,尽快构建科学的财务治理内部组织体系,为财务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需要注意的是,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财务决策权、执行权以及监督权进行科学设置,确保三者相互制衡,才能实现高校财务治理的有效开展。具体来说,第一,在财务决策上,应在贯彻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基础上,落实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讨论决定事项“两项清单”,同时,应尽快建立相应的决策支持体系如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专家论证咨询制度等,设立专委会包括内部控制委员会、预算委员会、财经委员会以及资产委员会。第二,在财务执行上,应落实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的机制,负责领导、组织以及管理高校财务执行,为了切实提升财务执行的专业化水平、确保其权威性,应切实落实财务负责人任职资格审查制度、总会计师制度。第三,在财务监督上,应将教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要对内部审计体系进行优化与完善,重点是设置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加快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为了建立完善的财务治理体系,高校应高度重视外部治理体系的优化,对财务治理外部关系进行细致的梳理,尤其是高校与政府的关系。高校在对财务治理体系进行优化调整的过程中,应遵循教育规模,并要将高校法人地位落到实地,确保高校具有其应有的办学自主权,从而为高校财务治理提供良好的环境。政府应进一步加快“放管服”改革,尽快从传统过程管控、直接管理微观经济活动、多部门多头管理、政府集中集权管理转变为对结果的绩效考核评价、宏观的监督检查与帮扶指导、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归口管理、政府政务服务与赋能放权。在实践中,可采取下述措施:针对财政支持项目,应对动态评审管理办法进行完善;建立并切实落实绩效工资稳增机制以及学费动态联动调整机制;针对教学科研设备购置工作,可以采取预算总额管理模式等。针对社会层面,应将高校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进行梳理,高校应尽快建立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机制,建立相关议事机构包括理事会、董事会等,并要对议事机构的议事规则以及人员构成进行优化调整,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将各利益相关方的积极影响充分发挥出来,并要保障其合法权利。
我国很多高校的财务治理制度,包括预算管理制度在内,是以《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为遵循制定的。然而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的当下,这些制度已经无法满足高校财务治理的要求。同时,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双一流”大学、“双高”职业院校建设不断推进,国库支付及收费管理、高校生均拨款办法等国家层面的现有制度,已经无法满足教育体系构建的实际需求。
新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我国很多高校抓住了契机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完善,上线了诸多财务信息化管理功能模块,如网上缴费、预算申报、酬金发放等,实现了财务工作效率的提升。但从大局着眼,现阶段,高校在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缺少总体规划的问题,会计档案电子化与智慧财务建设滞后,业务、财务软件之间未做到信息共享,在财务监管、财务决策分析等方面大数据应用有限。
财务治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财务治理能力的高低。目前,高校普遍存在财务治理人员配备不足、信息化素养不高、缺乏全局思维、年龄老化、缺乏宏观分析判断能力等问题。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为实现高校财务治理能力的提升,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第一,高校应落实最新规定,包括政府会计制度、预算法、绩效管理等,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根据内部控制建设要求,对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进与完善。同时,应采取多样化渠道宣传财经制度,包括举办财务制度解读会或者实施专题培训会、印发宣传手册、设置宣传栏或者是通过微信平台或财务信息平台推送资料等。高校应对业务流程与授权审批进行优化调整,将签字与报销程序简化,以实现报账环境与体验的优化。高校财务部门应加强与审计部门、监察部门、纪检部门的合作,不仅要“敢管”,还要“能管”,严禁财经违规违纪。
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高校应在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规划中纳入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加快财务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与此同时,高校应积极建设财务电子档案系统、经费审批联签系统,从而尽快实现财务报销单据电子化、财务报销审批线上化。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应对预算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对支出结构进行调整,并在此基础上,对预算项目进行科学划分,采取分层分类管理的方式,统筹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支持重点建设和重点工作,将资金分配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能够切实落实。高校应积极对办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支出定额标准与全成本核算进行完善与加强,做好校内院处的成本管控与成本分析。除此之外,高校从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个层面入手做好对预算的绩效目标审核、预算执行监督以及绩效评价考核,并将预算安排与绩效评价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发挥绩效评价对资金使用单位的激励约束作用。高校应定期制作财务分析报告,并要确保其质量,对预算执行效率、预算执行效果、整体财力变化、经费支出规模、经费支出结构、潜在财务风险等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为高校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为实现高校财务治理能力的提升,应加大对财务治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提升财务治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应适当聘请一些年轻人到财务治理岗位上来,以实现财务治理队伍年龄结构的优化;加强对财务治理人员的培训,重点提升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与能力,为财务治理的现代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应正确认识到财务治理体系中的问题,采取建立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建立决策执行与监督一体化体系、完善外部治理体系等措施,加快对财务治理体系的优化。同时,也要采取完善财务制度、提升信息水平、优化预算管理、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以促进高校财务治理能力的提升,保障高校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