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平达
约在六年前,45 岁陈女士的月經周期开始出现明显改变,但测骨密度与41 岁时比较,没有明显下降,故未引起其重视。
一年前陈女士停经,骨密度明显下降(5年中平均每年下降1%)。医生建议她接受绝经激素治疗,但她因担心药物副作用而未接受治疗。近期来复查,发现近1 年中骨密度迅速下降(约5%)。
骨质疏松是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其初期常无明显临床表现,但是随着骨量的不断丢失,骨微结构的持续破坏,患者可出现疼痛、驼背,并容易在跌倒、用力,甚至咳嗽等情况下发生骨折。很多人是在骨折后做骨密度检查,才发现自己患了骨质疏松症。
目前,很多学者建议女性在40岁后就要定期检测骨密度(双能X线吸收法),以及时了解骨密度的变化情况,并在骨密度出现快速下降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很多女性往往要到绝经后才想到防治骨质疏松,其实40 岁以后女性如果出现月经周期明显改变,常提示其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丢失增快。如果陈女士在45 岁月经周期出现明显改变后,及时采取干预治疗,其骨质就不会丢失这么多。
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的干预措施包括基础措施和药物干预。基础措施包括均衡膳食、规律运动、补充钙和维生素D(每天摄入钙1000 毫克、维生素D 600国际单位);药物治疗可选择绝经激素治疗,以补充外源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和其他联合应用的性激素),不愿意接受绝经激素治疗的女性可选择双膦酸盐类等药物。
从骨密度检查结果来看,陈女士目前处于低骨量阶段(其中全髋骨密度T值为-1.6)。很多人认为,既然还没达到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T值≤-2.5),就不需要治疗,这其实是错误的。
首先,骨密度T 值只具有诊断价值,并不是临床治疗的界限。换句话说,T 值仅能够发现一个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人是否患有骨质疏松,但并非只有患了骨质疏松才需要治疗,只要骨质丢失加快,低骨量和骨量正常的人同样也需要治疗。
其次,进入围绝经期后,女性骨密度是一个持续下降的过程,如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平均每年骨密度T值下降约0.1。也就是说,如不采取治疗措施,陈女士约在10年后(60 岁左右)就会发展到骨质疏松,并容易在跌倒等情况下发生骨折。
所有的疾病都需要尽早防治,骨质疏松也不例外!
小知识:什么是围绝经期?
大多数女性围绝经期的开始,是以月经紊乱为首发表现。一般来说,一个40 岁以上的女性,如果在10 个月经周期内有2 次或2 次以上相邻月经周期改变≥7 天,就可以认为该女性已经进入围绝经期,而由于卵巢功能衰竭导致的月经不来潮,停经12 个月以上称为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