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立红
(吉林省药物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61)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普及运用,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日益信息化或网络化,很多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查阅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图书馆的资源越来越处于闲置状态。根据国内高校的反馈信息,现代化信息资源是利用率较高的资源,也就是说图书馆的大部分资源未能物尽其用,还有许多发展的空间。信息技术在现代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是不可忽视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为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提供了很多便利。[1]信息技术在现代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提高图书馆的资源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还能促进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发展,为图书馆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
图书馆作为文明的传承者和知识的传播者,一直致力于探索先进的知识管理方式和高效的服务模式。[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的人越来越少,图书馆存在服务质量僵化、服务效率低等种种问题,给图书馆的未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同时也引发了图书馆管理者们的担忧。
“智慧图书馆”最早出现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2001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立图书馆确立了通过智慧图书馆建设智慧社区的未来发展政策,通过建立“智慧图书馆网络”集成物理和虚拟社区空间,这是“智慧图书馆”的雏形。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开启了一项“Smart Library”的新服务,同时,图书馆的学者艾托拉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提出“智慧图书馆”这一概念,并指出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的、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3]2004年,加拿大渥太华建立起了以“智慧图书馆”(Smart Library)命名的联盟,其中包括图书馆、大学的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他们利用同一个搜索引擎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2009 年,随着智慧地球的概念被提出并逐渐被学界接受,“智慧图书馆”也逐渐引起图书馆界的重视,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我国接受并升级智慧图书馆的时间较早,并且依照各自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特色,出现了不同的“智慧”形式。2005年,上海图书馆开展了手机移动图书馆服务,是国内对智慧图书馆最早的应用研究;2009年,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开始研制感知型智慧图书馆示范系统(BUPT- SLDS);深圳盐田区图书馆搭建起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一体化的图书馆智慧平台。[4]目前,国内许多图书馆建设了RFID图书系统,实现了图书自助借还和盘点,但这只是智慧图书馆的基础建设,距离真正的智慧图书馆还有一些差距。
智慧图书馆以用户为服务主体,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新兴的先进技术给图书馆的转型变革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5]众所周知,传统条形码对图书进行盘点时,需将图书从书架上拿下来,一本一本去扫描条形码进行盘点,费时费力又劳神,且很难达到精准盘点。引进RFID图书馆进行盘点时,可以实现图书盘点的自动化。利用RFID非接触、远距离、快速读取多本标签的特点,结合盘点车和层架标签,不需要下架书架上的图书,即可很方便地实现图书盘点、顺架、查错架、缺书清查工作,同时还可以精准定位每本图书的架位;同时,还可实现人脸识别借阅,避免出现传统借阅一般依赖于借书证等卡片形式。智慧图书馆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
第一,智慧图书馆能够使馆藏资源实现数字化管理。信息技术使得图书馆能够将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包括数字化图书、期刊、报纸、音频、视频等,使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存储、管理和检索。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便捷性,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和借阅馆藏资源。第二,智慧图书馆能够扩展读者服务。[6]信息技术使得图书馆能够提供多样化的读者服务,通过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读者可以在线查询图书馆的馆藏情况、预约借阅图书、自助借还书等;同时,信息技术还能使智慧图书馆提供在线参考咨询、远程培训、学术资源推荐等服务,方便读者获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识。第三,智慧图书馆能够利用数据分析提供决策支持。信息技术使得图书馆能够搜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包括读者的借阅行为、馆藏资源的使用情况等。通过数据分析,图书馆可以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借阅趋势,从而更好地进行馆藏资源的采购和布局。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支持图书馆的决策制定,例如制定合理的馆藏发展策略、优化服务流程等。第四,智慧图书馆之间能够互相合作并实现信息共享。信息技术使图书馆能够与其他图书馆和机构进行合作与共享。通过建立共享平台和资源共享机制,图书馆可以互相借阅资源、共同开展数字化项目、合作培训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能促进学术研究和教育发展。第五,智慧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提供在线图书馆和电子图书馆的服务,读者可以在家或者办公室通过网络访问图书馆资源。此外,智慧图书馆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和电子邮件等方式与读者进行互动和沟通,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第六,智慧图书馆为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了便利。通过数字化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和学术搜索引擎,智慧图书馆可以帮助读者快速查找到所需的学术文献,促进学术研究的进展。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学术社交平台,为学者提供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对象主要有两类:一是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等知识密集型服务对象,他们对知识的获取具有学科性、专业性、精深性等要求,对图书馆智慧化知识服务能力具有很高的期望;二是高校图书馆管理者,是图书馆的管理类人群,他们对图书馆空间、资源、用户的合理高效的组织、管理具有较高要求。[7]本文针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特征,提出以下几种智慧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模式。
智慧图书馆管理决策服务的对象是图书馆管理人员,图书馆中拥有海量数据,包括底层物联网感知数据(如温湿度、人群密度、地理位置)、业务系统运行数据、读者行为数据、电子资源数据。通过透彻的感知、对海量异构数据进行实时高效的分析和处理,进而做出科学的决策,实现对图书馆系统的精准化、智慧化的管理和控制。[8]
首先,智慧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进行了数字化建设,大部分图书馆已经建立了数字图书馆和电子资源库,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和管理馆藏资源,提供电子书籍、学术期刊、论文等电子资源的检索和借阅服务。其次,智慧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许多高校图书馆引入了自动化图书馆管理系统,用于图书馆的借还书、馆藏资源的管理、读者信息管理等方面。这些系统能够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便读者的借阅和查询。再次,智慧图书馆的教育资源管理。高校图书馆致力于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教育类书籍、教案、教学视频等资源,为教学和教育研究提供支持。最后,智慧图书馆的数据分析与决策。一些高校图书馆开始运用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对读者借阅行为、馆藏资源使用情况等数据的分析,为图书馆的资源采购、馆藏布局和服务提供决策支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电子资源的购买和维护成本较高,对图书馆的财力和技术支持提出了要求;同时,图书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及互动,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此外,数字资源的版权和合规性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智慧图书馆离不开技术的搭建,信息技术能够使图书馆的资源管理更加高效。通过数字化处理和管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可以实现资源的快速检索和借阅,减少了读者等待的时间。[9]同时,数字化的馆藏资源也可以远程访问,使得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第一,数据分析和挖掘。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数据分析工具,对海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其中的关联性和规律性,从而为决策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支持。数据分析和挖掘可以帮助读者优化信息管理的流程和效率,提高信息的利用价值。[10]第二,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用于信息管理中的自动化处理和智能决策。例如,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实现信息的智能分类和索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行为和偏好,推荐相关的信息资源。第三,云计算和大数据存储。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支持信息的高效管理和共享。通过将信息存储在云端,可以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和便捷访问,同时还可以降低信息管理的成本和风险。第四,移动技术和无线网络。移动技术和无线网络的普及,使得信息管理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利用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访问,提高信息管理的时效性和灵活性。第五,社交媒体和协同工具。社交媒体和协同工具可以促进信息管理的协同和共享。通过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和协同工具,可以方便地与他人分享和交流信息,形成信息共享的社区,加强信息管理的协同效应。
总的来说,信息管理的创新手段主要包括数据分析和挖掘、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云高计算和大数据存储、移动技术和无线网络、社交媒体和协同工具等。这些创新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为组织和个人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是搭建智慧图书馆的技术途径。
我国高校创建智慧图书馆,并形成互通互联的数据交换模式,转变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效率。高校图书馆须顺应信息时代智能化发展潮流,转变管理和服务理念、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积极探索智慧图书馆建设和智慧服务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