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研究

2023-04-19 19:52:53张明光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中华思政传统

张明光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元素,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一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影视和书籍等方式,凭借其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大肆宣扬西方的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现代社会的多元化特点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更加多样化和冲突的情况,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面临着信息化时代的挑战。

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使大学生深入了解本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价值,对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的革新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重要文件中,都明确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目标,大学生是具有开拓性的建设与创造的主力军,是全面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有责任和义务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强。学生在思政课教育中,由于在内容中融入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养分,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传统,这将帮助他们树立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进而增强他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自信,这种自信心态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正直诚信的道德品质,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有利于厚植爱国主义情感

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和民族气质,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部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西方的一些不良意识形态借助新媒体也渗透进来,很多大学生滋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心里开始崇洋、媚洋,也不再为了国家的发展和强大而努力读书,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大学生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名句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真正铭记在心,并以此树立牢固的爱国主义思想。

(三)有利于提升道德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诠释了传统道德操守的涵义,是传统德育内容的精髓,也是做人的根本,教导着人们立身行道,进德修业。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关注车子、房子和票子,为了满足自己在物欲上的虚荣心,把挣钱的多少当作奋斗目标,并以此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一切向钱看”,完全忽视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把传统文化中的美德融入到课堂上,体现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去了解、去学习、去领悟,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要急功近利。学生在一个尊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政课堂氛围中,有助于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蕴藏着丰富的价值观念。通过在思政教育中融入这些价值观,使学生深刻理解这些美德与品质,这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个人的未来成长尤为重要,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教育方式守旧单一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很多高校也意识到了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多数高校的思政教育课仍以“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实践式、应用式的教育形式较少,教育方式守旧单一,而且授课内容没有考虑到当代大学生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实际需求,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较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不强

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和归属感,能够增进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当代社会很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对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精髓领悟不深。与此同时,由于新媒体的不断崛起,多元化价值理念和文化的逐渐渗透,大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有些大学生对西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都已经超过了中华传统节日,庆祝热情也很高涨,这些都造成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足,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

(三) 高校思政教育教师队伍传统文化素养不高

高校思政教师作为“传道”者,首先要自己悟道、明道,只有教师本身具备了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才能将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优秀元素授予学生。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由于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观念、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不能把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讲深讲透,对优秀传统文化诠释力不够。不少新入职的专职辅导员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不足,不能很好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到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

高校思政教育的宗旨就是以德树人,而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是中华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体现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中华传统文化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类问题,其融入过程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高校应从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构建良好校园文化环境等几方面积极主动探索融入工作的路径。

(一) 丰富教学手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效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高等学校在培育科学人才、专业人才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树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也就是要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课中,使大学生充分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栋梁之才。在教学中,不仅要上好“思政课程”,更要发挥“课程思政”的积极作用。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适当融入本专业历史相关的内容,学生对这种嵌入式教学接受程度比较高,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在了解本专业发展进程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目前,很多高校依旧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灌输式教学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也磨灭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采取案例式、情景式等授课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带动学生主动学习;采取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比如借助QQ、微信等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借助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将有些比较抽象的传统文化以生动形象的视频等方式展现出来,给予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育人效果。

(二) 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传统文化知识储备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作为教师,讲授好传统文化知识的基础或前提,首先是自身要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了解相关传统文化历史的来龙去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思政课与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融会贯通,做到讲授过程的通俗易懂,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也才能让学生从心里信服,真正喜欢上中国传统文化。

部分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够深厚的教师,可通过线下、线上多渠道开展自我学习、利用教师之间交流研讨、参加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同时,为了把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中的积极作用,在建设专业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同时,聘请民间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等作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兼职教师,通过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培养机制,优化思政课人才师资队伍机构,更好地提高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 构建良好的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校园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举办展览或文化讲坛等多种活动模式,使学生零距离接触、学习和感受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认知和传统文化意识。校园的环境建设要注重和加强校园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譬如可以在校园中设置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标志、雕塑或艺术品,打造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此外,可以在校园内设置传统文化角落,供学生学习、交流和体验。

学校可以与相关机构或社团合作,整合传统的文化资源。邀请传统文化表演团体到校演出,与文物馆、博物馆等合作举办参观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学校团委、学工等部门可以组织各种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如古诗词的朗诵、传统戏曲表演、书法绘画等,定期举办传统文化节、庆典或比赛,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的传承,也需要与时俱进。学校可以鼓励学生一方面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一方面努力创新传统文化,如运用现代元素设计传统文化作品,利用网络平台,以新技术开展传统文化方面的应用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加强传统文化素养。

营造有优秀传统文化特点的校园环境,离不开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教育机构、学生、教师和社区的共同参与和支持。通过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和整合资源,可以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把校园建设成传统文化的璀璨舞台。

四、结语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特色,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弘扬民族精神,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目前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确实面临诸多挑战。高校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和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力和民族文化创新能力,增进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责任感,使之成为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新时代青年。

猜你喜欢
中华思政传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