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互文性阅读

2023-04-19 13:53陈光鹏
语文天地 2023年10期
关键词:互文互文性建构

陈光鹏

互文是一种“参互成文,含而见文”的修辞方法。将其引入阅读教学中,是指把课堂内外主题或内容或表达形式相近的课文(语言材料)进行比较阅读,达到帮助理解的效果。互文性阅读的突出特点是包容性与可拓展性,与当前的单元整体教学、群文阅读等教学方式具有匹配性。因此,教师根据学习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发以多种角度呈现的互文性语言材料,建构互文性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有效拓展知识面,而且能够助推单元整体教学、群文阅读等教学形式的开展。

一、在大同小异中开发与建构

不同的语言材料之间体现出共同点时,就具备了互文性特点。而语言材料之间的共同点,可以从多种角度考量:如主题相同、结构相同、作者相同等。在具体教学中,如果材料来自同一单元内的课文,教师可以从单元整组进行教学设计;如果这些材料来自课内外不同范围,教师可以采用群文阅读开展教学。

(一)相同作者的不同文本对照

以老舍作品为例。先说同一单元的: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描写动物的作品,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两篇课文进行比照阅读,重点感受课文在承载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上的梯度关系。《猫》是在描写大猫古怪、小猫淘气中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采用明贬实褒的方法;《母鸡》是先写母鸡的讨厌后写母鸡的可敬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采用的是对比的方法。两厢比较,学生容易体会作者在《母鸡》中表达的感情。再看不同单元的:《草原》和《北京的春节》都是描写地方风俗特点的作品,分别安排在六年级上下册的第一单元中。教学中将两篇课文对照阅读,从描写地方风俗的角度看,草原的风俗是随着作者访问的行踪逐渐体现出来的,北京春节的习俗则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个介绍的。由此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在表达同类题材(动物、风俗)时,有着不同的表达风格,体现出高超的表达艺术。

(二)相同主题的不同文本对照

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编排,双线中的人文主题是单元内课文选择的重要标准,换言之,单元内的课文都能从宽泛的角度体现人文主题的要求。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舐犊情深”,单元安排学习的三篇课文中,《慈母情深》表达的是母亲对儿子喜欢读书的深爱,《父爱之舟》表达的是父亲在困境中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表达的是父母在儿子创作上从不同角度体现出的极端的爱。不难看出,三篇课文虽都是表达爱的主题,但所表达出的情感、内涵却各异。学生在对照阅读中感知上述异同点,不仅能够加深对父母之爱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能够启发学生在表达父母之爱时选择独特的细节、场景,以体现出最真挚的情感。

(三)相同结构的不同文本对照

结构相同的文本有很多:一是寓言、童话中存在的情形,寓言是先故事后寓意,童话中则以重复结构推进故事发展;二是习惯上的总分(总)结构。教师在教学中,把多个结构相同的课文聚集起来,学生通过比照阅读,能够从中发现规律,自觉建构。如《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在两种小动物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所遇到的事情都是以相同的结构呈现出来的。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故事内部比照,续编新的故事情节,再把两个故事比照,以建构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图式。这样可以为后续表达打基础、作铺垫。

二、在追本溯源中开发与建构

所谓追本溯源通常是针对文本阅读中的节选、引用、链接等情形提出的。教师开发这样的互文性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拓宽视野中形成丰富的积累,有效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文本内涵。

(一)让节选与原著形成互文

教材中有多篇课文是从名著中节选的片段,如《火烧云》《祖父的园子》是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人物描写一组》分别从《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中节选的,《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是从古典名著中节选的,等等。讲解节选类课文时,一方面教师可以精选原著中类似的内容形成互文性阅读,如学习《火烧云》,可以从原著中找出作者对“呼兰河冬天”描写的内容,形成互文性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萧红笔下的东北农村小镇乡土气息中的勃勃生机;另一方面让学生自主选择节选文本中的人物在原著中的其他表达,让学生对人物有更全面的认识,如学习《景阳冈》,学生可以在《水浒传》中选读描写武松的章节,体会打虎英雄在勇猛之外,还有对待兄弟与仇敌的不同情感。

(二)让引用与出处形成互文

有些文本为了表达的需要,引用了不少古诗词(文)名句,如《梅花魂》第2自然段中就直接引用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中送别》和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中表达思念家乡的名句,而在《月是故乡明》一课引用的名句中,有苏轼的“月出于东山之上……”,还有孟浩然的“八月湖水平”。在阅读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找到这些引用名句的出处,进行延伸阅读,加深对文本中相关表达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三)让文本与链接形成互文

统编教材在多篇课文后面安排了阅读链接,自然形成了互文性阅读。如《威尼斯的小艇》在阅读链接中呈现了朱自清的《威尼斯》(片段)和乔治·桑的《威尼斯之夜》(片段),让学生通过互文阅读,从不同国家、不同作者对威尼斯的风光与风俗的描写中,对威尼斯独特的风情有更深刻的领悟。

三、在媒体运用中开发与建构

随着阅读载体的扩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文性阅读从语言材料之间扩展到文本与非文本之间,如文本与影视片段、文本与音乐、文本与美术等。当二者之间在内容、主题、艺术等层面相同或相近时,也可视为互文性阅读,实际上是以其他媒体来拓展文本阅读。

(一)让文本与影视片段对接

随着影视业的迅猛发展,语文教材中所表达的对象,如故事、景色也成了影视作品的表现对象;从表达对象的角度看,二者之间可以形成互文性阅读。如学习《七律·长征》一诗时,诗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学生仅仅从字面理解,难以真正感受到发生在当时的多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教师适时播放电影《大渡河》中红军飞渡泸定桥的精彩片段,让学生从画面中充分感知红军战士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英雄气概,在诗歌表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之外,能够更深刻、更全面地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

(二)让文本与艺术形式对接

教材中还有一些课文在内容上与其他艺术表达具有同源性,二者可以形成互文性阅读。如文本与美术之间,有三年级下册的文章《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与张择端的绘画《清明上河图》,六年级上册的文本《书戴嵩画牛》与戴嵩的绘画《斗牛图》;又如文本与音乐之间,六年级上册有文本《伯牙鼓琴》与古典名曲《高山流水》,还有文本《月光曲》与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等。在学习上述课文时,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呈现相关的艺术作品,在互文性阅读中,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能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猜你喜欢
互文互文性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谷歌退出中国”美方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略论饶宗颐古代“语— 图” 互文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