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下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优化路径研究
——基于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张家庄村的案例分析

2023-04-19 11:55杨碧成王馨民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人居环境治理

韩 笑,杨碧成,王馨民,李 静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 邢台 054035)

乡村人居环境,即乡村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环境,是反映乡村发展水平、居民生活质量和乡村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它不仅涉及到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维度,更是农民的切身利益所在[1]。发展乡村人居环境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存在,决定了我们在乡村振兴中应当如何平衡和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化,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优化成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于一个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拥有广大农村地区的国家,如何确保其农民能够在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中生活,不仅是发展的需求,更是一种社会责任[2]。因此,深入研究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一、中国乡村发展的新阶段及其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地区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到现在逐渐向现代化、信息化转型,中国的乡村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特点。首先,经济结构的转变为乡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过去,乡村经济主要依赖于农业生产,但现在,随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尤其是旅游业、特色小镇和乡村休闲产业的发展,乡村的经济形态变得多样化,这不仅增加了乡村的经济收入,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3]。其次,乡村社会治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前,乡村主要依靠传统的社会结构和乡村规范进行治理,但在现代社会,乡村治理越来越依赖于法律、政策和现代管理方法。通过各种乡村振兴策略,政府正在积极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与此同时,乡村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乡村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成为了紧迫的任务。中国乡村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这要求我们深入研究乡村的发展特点,为乡村的持续、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策略和建议。

二、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和挑战

乡村人居环境是大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象征,良好的乡村人居环境保证了生态的平衡,维护了生物多样性,对抗了土地沙化、土壤退化和水源枯竭等环境问题[4]。乡村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场所,其人居环境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产品的质量。同时,一个优质的乡村环境可以吸引游客,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乡村经济。良好的乡村人居环境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同时,它也促进了乡村社区的和谐、团结和稳定。优质的人居环境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助于弘扬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乡村人居环境面临的挑战众多,首先就是生态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乡村的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导致水、土、气等环境问题频发,威胁乡村的生态安全。同时基础设施滞后,很多乡村地区的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仍然滞后,影响了乡村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另外就是人口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导致乡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的问题。乡村人居环境在新的发展阶段既呈现出巨大的价值和潜力,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这要求我们在乡村振兴策略中,更加重视乡村人居环境的保护和优化,努力为农民创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环境。

三、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乡村人居环境的定义

乡村人居环境,作为一个多维度、跨学科的概念,被广大学者和实践者关注。它既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深入探讨其定义与重要性,可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理论支撑。

首先需要对乡村人居环境进行定义,乡村人居环境是指在乡村地域范围内,与人类生活直接相关的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种要素和条件的综合体现。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自然环境:包括土地、水、空气、植被等与乡村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要素。这些要素支撑了乡村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基础设施:如房屋、道路、桥梁、供水、供电、通讯等基本建设。这些设施是乡村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基础。社会服务:包括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社区服务等。这些服务关乎乡村居民的福祉和生活质量。文化传统:乡村的历史文化、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它们为乡村提供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和精神支撑。经济条件:乡村的产业结构、就业机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这些条件影响乡村的经济繁荣和居民的生存方式。

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早已超出单纯的生态修复或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而是涉及到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全面协同发展。为了更具体地探讨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治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剖析。

(二)现状描述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宽带乡村”和“洁净能源进农村”等项目,这不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通道,还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5]。比如,农村道路硬化使得交通更为便利,降低了农民出行的时间成本,进一步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

为响应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各级政府都开始重视乡村环境治理,从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到河道清淤等一系列措施已在许多乡村实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地方已经探索出了与当地特色相结合的环境治理模式,如利用乡村旅游驱动环境治理的积极性。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乡村旅游也逐渐崛起,为乡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助力了乡村经济的转型和农民收入的提升。伴随着城乡规划的日趋完善,乡村建设也趋于规范化。这不仅带来了更为有序的村落格局,还对乡村的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第一,治理成果参差不齐,尽管在总体上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在部分地区,由于投入不足、管理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其治理成果并不明显。第二,治理与民众脱节,在某些地方,治理过程中缺少对农民的广泛调查和参与,导致治理方案与实际需求存在偏差,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甚至引发社会矛盾。第三,过度商业化导致的乡村“失真”,某些地方过度追求旅游经济利益,使得乡村逐渐变得商业化,失去了原有的田园风光和文化魅力。第四,短视策略的采纳,快速求效往往容易导致策略的短视。如为了快速吸引游客,而进行过度的建设,可能会对环境和文化产生不良影响。治理过程中,若忽视对乡村文化的保护,很可能会导致有价值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的丧失。

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既要重视经济效益,也要兼顾生态和文化价值。为了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各方需要共同努力,采取全面、长远的治理策略,确保每个农民都能生活在一个健康、和谐、美丽的乡村中。

四、案例分析

张家庄村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过去是一个传统农业村庄,面临土路交通不便、环境污染等问题。然而,自2016 年开始,张家庄村通过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取得了卓越的成果,成为了全区的人居环境典范,同时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

张家庄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经历了以下关键步骤:首先是生态环境改善,通过实施水源清洁化、环境绿化等措施,改善了村庄的自然环境。水源清洁化工程的实施使当地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大大提高了村民的饮水安全。其次是基础设施改善,建牌坊、安路灯、建游园、修广场,街道便道全修通,村庄的土路得到硬化改造,道路畅通,村民出行便利。据数据显示,改造后,村内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明显缓解。然后是特色产业发展,利用省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根据统计数据,村集体年收入由2015年的低于10 万元增加到2021 年的13 万元以上。最后是采摘园建设,流转土地,建设采摘园,吸引游客,创造了“美丽经济”。数据显示,采摘园的游客数量逐年增加,2019 年达到了约10 万人次,为村庄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采摘园共种植西梅、油蟠桃等6 大品类22 个品种7 500 余棵果木,同时还发展了西瓜、辣椒、菊花等林下种植,带动了周边100 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张家庄村人均年收入由2015 年的4 800 元增加到2021 年的12 300 元[6]。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张家庄村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张家庄村的案例研究和相关数据,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积极推动综合治理,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改善、特色产业建设等多个方面,可以全面提升村庄的人居环境,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不仅可以增加村庄的经济收入,还能吸引游客,推动“美丽经济”的发展。积极鼓励全体村民的参与,可以提高整治工程的可持续性,增强村民的凝聚力。综合来看,张家庄村的案例研究和数据分析表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其他农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经验。这一案例为新发展阶段下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了有力的实践示范,为农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五、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优化路径

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优化路径的核心目标是为乡村塑造一个宜居、和谐、可持续的生活环境,这不仅可以满足当前农民的生活需求,更为后代留下绿色、健康的生活空间。要实现这一目标,确保农民的长期福祉以及乡村的持续繁荣,就必须从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完善和特色产业建设这三大关键领域入手。

(一)生态环境治理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显得尤为关键。要围绕乡村的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探讨污染源头控制、生态修复与建设、及生态保护机制的策略和方法。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生态环境治理是基石。优化的治理路径不仅要注重当前问题的解决,更要对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是污染源头控制。提倡绿色农业,逐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引导农民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同时,加强对农民的科学种植培训,让他们了解过度使用化肥与农药的危害。推广家畜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如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等,减少家畜粪便直接排放给水体带来的污染。对于存在的工业企业,要严格实施排污标准,并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对村民生活污水,应建立集中处理系统或家用化处理设备。

其次是生态修复与建设。针对不适宜耕作的边陲土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恢复其生态功能,提高土地的抗旱、抗蚀能力。湿地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其恢复与建设对于维护乡村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可通过人工干预,加强湿地的修复工作,如植被恢复、水源保护等。考虑到生物种群的迁徙和栖息需要,可建设生态走廊,连接各个生态功能区,增强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最后是生态保护机制。制定和完善关于乡村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确保各项保护措施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障。对于实施绿色农业、生态建设等措施的农户或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补助等经济激励,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鼓励他们参与到乡村的生态建设中,形成全民保护的良好氛围。

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优化路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源头控制、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保护机制三个方面入手,确保乡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与持续优化。

(二)基础设施完善

随着乡村振兴策略的推进,基础设施的完善成为推动乡村持续发展的关键。这不仅关乎乡村的物质面貌,更涉及到农民的生活质量与乡村的整体竞争力。以下对基础设施完善的具体策略与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道路建设与改造方面,优化乡村道路布局,提升道路质量,确保雨雪天气通行无阻。同时,注重乡村道路的景观设计,与乡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合。水利工程优化方面,根据乡村地势和水文特点,建设或翻修水库、水塘、排灌站等,确保农田灌溉需求。同时,进行河流整治,防止洪涝灾害。桥梁建设与维护方面,对于河流较多的乡村,建设稳固的桥梁,确保居民出行安全。定期进行桥梁检查和维护,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其次是科技与智慧乡村建设。宽带网络覆盖方面,推动乡村宽带网络全覆盖,确保农民可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网络服务。智慧农业应用方面,鼓励农民使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村务管理信息化方面,建立乡村信息化管理系统,如乡村治理平台、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等,提高乡村治理效率和透明度。

最后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建设或优化乡村卫生室,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培训村医,确保农民基本医疗需求得到满足。文化与教育设施方面,修建或翻新乡村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学校等,举办文化活动和培训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生活服务设施方面,建设集市、超市、公共厕所等,满足农民日常生活需求,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当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保障,乡村的其他发展活动才能得到有效推进。

(三)特色产业建设

特色产业建设在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优化路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为农村提供经济支撑,还有助于改善村庄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凝聚力。

首先是产业选择和培育。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村庄的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特色产业。这需要综合考虑农产品、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潜力。例如,在土地肥沃的地方,可以发展农产品种植;在自然风景秀丽的地区,可以发展生态旅游。一旦确定了特色产业,就需要通过培训、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手段来培育和壮大这些产业。政府可以提供财政扶持、科技支持和市场推广,以帮助村民更好地发展这些产业。

其次是农产品品质提升。推动有机农业发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打造农产品品牌,建立良好的市场口碑。通过品牌建设,可以吸引更多的高端消费者,提高产品的价格。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例如,利用智能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

最后是生态旅游和乡村体验。根据乡村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开发吸引游客的旅游景点。可以建设生态公园、农庄、乡村民宿等,这些可以为村庄带来旅游收入。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举办民俗活动和文化节庆。通过文化体验,吸引游客,增加乡村的知名度。提供农产品采摘、加工、制作等体验活动,让游客亲身参与,增加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特色产业建设不仅有助于村庄经济的增长,还可以提升农民的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的社区凝聚力。这三个关键领域的综合发展可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农村的宜居、和谐、可持续的生活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优化路径是一个综合性的战略,旨在塑造宜居、和谐、可持续的农村生活环境,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为乡村地区的长期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在这一路径中,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完善和特色产业建设被视为三大核心领域,通过综合推进,能够为乡村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态环境治理是这一路径的基石。清洁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不仅为农村提供必需的资源,也是吸引游客和投资的重要因素。通过实施水源清洁化、环境绿化等措施,乡村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同时也为生态旅游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基础。

基础设施完善是确保乡村持续发展的关键。良好的基础设施包括硬化道路、可靠的供电和供水系统、现代化的通讯设施等,这些设施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连接了乡村与外部世界,促进了农村地区与城市的联系和互动。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乡村地区更具竞争力,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和人才,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特色产业建设是乡村人居环境治理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因地制宜地选择特色产业、培育和壮大这些产业,乡村不仅能够增加经济收入,还能提高村庄的社区凝聚力。特色产业的发展,包括农产品的提升、品牌建设、科技创新以及生态旅游和乡村体验,都为乡村提供了多样化的经济支撑,有助于实现乡村的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综合而言,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优化路径通过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完善和特色产业建设的协同推进,为乡村创造了更加宜居、和谐、可持续的生活环境。这一路径不仅满足了当前农民的需求,更为后代留下了绿色、健康的生活空间,为乡村地区的长期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展望

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人居环境治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展望未来,几个关键方向值得我们深入关注和研究:

在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如何将现代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引入乡村治理,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实现更为精准的治理。在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方面,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乡村需要发展绿色经济,如生态农业、绿色能源等,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乡村与城市的融合发展方面城乡融合是未来的趋势。如何保持乡村的独特性,同时又能与城市形成有效的互动和融合,是乡村治理的新挑战。在社区参与与治理模式创新方面,要更好地激发农民的参与意识,使他们成为治理的主体,实现真正的乡村自治。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一个长期、系统的项目。只有持续投入、不断创新,才能确保乡村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人居环境治理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