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生成的三重维度探赜

2023-04-19 11:06蒋春芝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现代化

蒋春芝

(江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

历史自信是历史活动主体对自身历史创造力的充分肯定,是有能力采取某种有效手段完成历史任务、解决历史阶段问题的坚定信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这一伟大号召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体现了历史自信对增强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的价值和作用。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坚持以正确的唯物史观和党史观从理论、精神和成就三个维度剖析并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生成的内在机理,对于新时代增强中国共产党锚定既定奋斗目标的历史主动、走好新赶考之路的勇气和力量,进而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维度: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源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历史创造离不开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生成的理论机理。

(一)思想武装: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和治国理政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2]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是有思想理论的科学指导,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生成的理论根基。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洞悉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矛盾,以真正的历史科学得出“两个必然”的历史结论,致力于实现全人类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构建了以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包含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认识世界、总结规律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回顾百余年党史,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历经艰难困苦、不断创造历史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统一的指导思想,以理论的创新力凝聚强大的战斗力。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基于不同时期的主要任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植于中国实践土壤和文化语境,与时俱进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鲜活丰富的具体社会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不断开辟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形成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生成提供了源泉。

(二)目标指引: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党历史自信生成的目标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3]中国共产党对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构成党历史自信生成的心理支撑。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而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科学理论,是要通过共产主义运动不断地改变世界,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这种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正如马克思所说:“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4]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会使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终将灭亡,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正是对于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追求。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展一切实践活动的初心所在,其最终目标是要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即“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一崇高追求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生成的信仰支撑。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主义信仰的具体体现。“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4]马克思用“两个必然”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趋势,但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共产主义社会建立的长期性与艰巨性意味着需要先通过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来实现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是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采取的有益实践。

二、精神维度: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源于孕育的奋斗精神

党的历史自信也是源自对奋斗精神的自信。中国共产党奋斗精神是党在百年党史奋斗实践中孕育出的精神标识和鲜明特质,其科学内涵体现为“百折不挠、拼搏奋进的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忘我奋斗精神,上下一心、团结一致的团结奋斗精神”[5]。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凝练的艰苦奋斗精神、忘我奋斗精神和团结奋斗精神是党历史自信生成的精神依据。

(一)艰苦奋斗精神是立党立国的精神支柱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百余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艰苦奋斗精神是一种不惧艰险、英勇斗争、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为人民、民族和国家谋利益的奋斗精神,已然熔铸于党的基因血脉之中,成为党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强大精神支柱。

艰苦奋斗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立党立国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艰苦奋斗精神特有的强大号召力,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以顽强不屈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基于积贫积弱、人口众多的国情,中国共产党以艰苦奋斗精神与强大的动员力,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妥善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以艰苦奋斗精神特有的强大聚合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达到总体小康,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以艰苦奋斗精神特有的强大凝聚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开启新的奋斗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6]艰苦奋斗精神在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引领性和内生性的统一中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战胜无数困难和挫折、保证党的事业长盛不衰的强大精神力量。其以鲜明的内在价值成为党历史自信生成的精神源泉。在新时代,党将继续同人民一起艰苦奋斗,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续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光辉篇章,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自信生成的精神底气。

(二)忘我奋斗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基质

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走向使得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承担着民族复兴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7]忘我奋斗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基质。

民族复兴大业的完成需要一代代人的忘我奋斗。毛泽东同志指出:“要奋斗就会有牺牲。”[8]为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孕育出的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忘我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百余年奋斗进程中的集体共识和实践遵循,是党践行初心和使命的精神表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忘我奋斗精神同武装的反革命做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忘我奋斗精神同美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武装力量及土匪做斗争,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打赢抗美援朝战争,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和物质准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忘我奋斗精神同贫穷做斗争,实行改革开放,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忘我奋斗精神同深层次、新出现的重大矛盾问题及风险挑战做斗争,全方位改善人民生活,形成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党的百余年历史来看,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忘我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坚定历史自信的精神密码。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正是由于具备忘我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才具有充足的底气不断激发中国人民创造新历史的自信心,以不言放弃的精神状态和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前行。

(三)团结奋斗精神是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百余年奋斗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追求美好生活的历史,团结奋斗精神是党和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力量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9]团结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是支撑党和人民在不同历史阶段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精神动力。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美好生活是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团结奋斗精神特有的强大感召力,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美好生活的历史新纪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团结奋斗精神和强大组织力,团结组织中国人民巩固国家政权,消灭一切剥削制度,稳定物价,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发展,满足人民的基本生存需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团结奋斗精神和强大号召力,促使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落实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筑牢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团结奋斗精神和强大向心力,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领航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奋斗目标,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多方面,中国共产党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继续弘扬团结奋斗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至上,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

三、成就维度: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源于创造的伟大成就

物质决定意识,历史自信作为理性认识,脱离不了现实的物质生产和生活实践。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10]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坚持天下为公,走人间正道,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是党历史自信生成的事实依据。

(一)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奠定的牢固根基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的创造建立在人们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和基础之上。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浩如烟海的优秀文明成果,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改变中国近代以来发展方向和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重要资源,奠定了党历史自信生成的牢固根基。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辉煌成就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自信。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说过:“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11]作为中华民族突出优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过程中为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为结合民族复兴过程中新的时代条件继续深入挖掘遗留文明成果提供了历史基础,为新时期中华文明各项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价值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9]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延续中华民族的文明命脉,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华文明以其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奠定了发展基调,是我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信心和根基所在。因此,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文明成果作为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文化支撑,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的前提条件。

(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自信作为对自身历史创造力的坚定信念,其生成离不开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以人民为中心创造的历史性成就。

民族复兴的关键在于人民。回望百余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不断践行初心与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由被动支配到主动领导、由落后挨打到逐步赶超、由人民遭受剥削压迫到人民至上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坚定担当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锻造出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12]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从人民主体性来看,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目的,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法律和制度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把民本思想中顺民心、重民意的价值理念融入革命建设和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使人民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掌握生产资料,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根本性作用,不断强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力量和制度保障。

(三)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作出的世界性贡献

世界市场的开辟加速了大工业时代的到来,各国历史逐渐变为世界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就和贡献,不仅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13]中国共产党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是对中国人民负责,也是为世界发展做贡献。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作出的世界性贡献构成了党历史自信生成的外源性依据。

追求并实现现代化是各个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普遍共识。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理论,摒弃了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单面”“异化”的人的发展逻辑,实现了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动力发展的“并联式”现代化,在价值内核上追求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从现代化的超越性上看,中国式现代化以“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性超越了“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性、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性超越了“个人唯利是图”的现代性、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性超越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性。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因,将劳动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形式,以推进共同富裕夯实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坚持“五位一体”推动文明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主动参与和引领全球经济建设和环境治理,凸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走出了一条遏制资本逻辑和工具理性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了区别于以资本为中心、以对外扩张掠夺为手段,致使国内物质主义膨胀、两极分化严重的西方现代化老路,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性超越,创造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协调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中国的“世界角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材料掠夺地、商品倾销地和廉价劳动力供给地逐渐转变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选择建设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以身作则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以政党之间的积极沟通促进国家之间的互利共赢、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为世界和平发展积极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四、结语

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时期,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生成的来源,其最终目的不是站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是要厘清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生成的具体依据,在新的历史阶段继续丰富党的理论、精神和成就,不断筑牢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新的历史的根基底气,以更自信的姿态、更充足的精神动力和勇气开展新的历史斗争。以党的二十大为新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必将围绕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制定发展目标,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继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的成就,带领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起创造新的历史。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现代化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