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在明,张凌峰
(1.玉溪师范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2.云南师范大学 实验中学,云南 昆明 650000)
1953 年苏联科学院院士盖尔方德(1906-1968)曾指出,对于,以下等式恒成立:
由于介绍过于简略,让读者不知来龙去脉,70 年来,对于恒等式(1),颇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感叹.
近年来,笔者通过研究,对式(1)有了一点心得和发现.
首先,用对称的角度来研究,等式两边的代数式都是对称的,对称中心的代数式就是,从而可以考虑下列式组:
为了以后对比的需要且不影响问题的实质,将(2)变成(3)
再取C为c+2b(!):
对于(4),计算后得
以及
从而,G,H是“跨层相等”式组
为5 次等幂和对称式组,对照恒等式(1)有下列恒等式(8)与之等价,仍旧叫做盖尔方德恒等式:
按照惯例,这时有
有意思的是,与(4)式相伴,下列式组:
也可组成5 次等幂和对称式组:
实事上,这时
其相应恒等式为
想到恒等式(1),孤身只影70 年,而今有了(8)与(12),恰好可以引用北宋词人晏几道(约1038~约1106)的名句来咀嚼回味:“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2000 年12 月,湖北南方城乡建筑学校李渺老师发现一个7 阶5 次特优完美幻方,见图1(1).不久,其又提供第2 个特优完美幻方,见图1(2).
其对角线上的数组成5 次等幂和数组
以及
将此数组对称化(同时减去对称中心数25)得到(只写半组):
以及
发现1:它们都是“跨层(2,4)相等”数组
发现2:(16)数组依次相应加上1,2,3,便是(15)
发现3:前两数之和等于末位数.
于是猜想,有下列“跨层相等”式组:
或简化成(令C=-3b+c,代入(17),再将C1换成C):
事实上,对(18)有
若将(18)作点改变,即
这时有
因此(18)(20)都可以构成5 次等幂和对称式组!
有趣的是,据我国著名科普作家、娱乐数学专家谈祥柏老先生介绍,“跨层相等”数组
还是一位叫戈德曼的外国人偶然发现的,他受到了赞扬后还说:“你们能找出第二个例子吗?”
从前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李渺老师将两个7 阶完美幻方中找到5 次等幂和对称数组,不仅开启了我国幻方研究者对等幂和数组的关注,也找到了“跨层相等”的用处,沟通两者的关联.
应该说,从2000 年12 月31 日到2003 年4 月10 日短短不到3 年的时间里,高次特优完美幻方的研究就取得了骄人的成果.
2002 年3 月15 日,李文老师给出13 阶7 次特优完美幻方,其对角线数组为7 次等幂和数组:
(只写出数组的一半).
由于对称,将(22)各项减去85 后得:
根据(23),可得“跨层相等”式组
在(24)中以 -6b+C代替C,最后得
并称(25)为“跨层相等”的标准式组.
(24)(25)中C的系数太漂亮了,可能是得益于13 阶完美对称幻方的数字结构!对于式组(25),经计算得
这样一来,有3 变量7 次等幂和式组
按照习惯记法,得
若取a=85 ,b=1 ,c=6 ,根据(5)(6)(7)(9)可得,,,……,这正是李文老师的结果.
趁此机会,再介绍一系列C的系数,皆为1,2,3……的“跨层相等”的式组.
与6式比较一下!
王青建主编《数学开心辞典》第25 页介绍金蝉脱壳等式:
k=1,2.加变量得
k=1,2,
显而易见(2*)式比(1*)式更进了一步.
又一组3 次等幂和式组
9 变量3 次等幂和对称式组
设
这样的等幂和代数式组,还可以继续做下去,取材于23,29,47,64,65 阶特优完美幻方的对角线数组.事实上,本文中的十多例“跨层相等”式组正是使用曹陵老师专著《幻方再论》(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 年12 月31 日出版)一书中介绍的诸如李渺,李文,苏茂挺,丁伟明以及曹陵关于高次特优完美幻方的研究成果,笔者将有关等幂和数组,基于对称性,推广成3 变量的等幂和代数式组,实现了从一数组到无穷多数组的飞跃.遗憾的是,目前对二十阶以上的特优完美幻方的工作还有待进行,因此本文更多的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