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2023-04-18 23:01董娟娟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学史党史育人

董娟娟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百年,用鲜血和汗水谱写而成的一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可歌可泣的探索史、奋斗史,是一部“百科全书”,它汇聚了中国历代共产党人的知识、智慧和经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尤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但内涵丰富而且博大精深,蕴藏着强大的育人力量,也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要着力抓好青少年这个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1]。知史才能爱党,知史才能爱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职大学生作为新时代最具活力的群体之一,既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也是一些西方国家竭力拉拢的潜在对象。而高职大学生具有党史知识相对薄弱、学习动力不足等自身特殊性,因此,对其全面系统地加强党史教育,将党史教育有机地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升高职大学生对党史的认知,进而培养高职大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情感,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非常有必要。

1 新时代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念

1.1 让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学校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 年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全面阐述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要求全党同志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2]。莘莘学子是国家强盛、民族繁荣的坚实后备力量,将党史教育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并使其在高职院校扎根发芽。其一学史明理。向高职大学生讲透讲好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与伟大建党精神,让其明白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3]。这样既有利于加深高职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又能让其明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归根结底在于有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指导。其二学史增信。高职大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创业历史与伟大建党精神,增强自信心,领悟实现中国梦和共产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其三学史崇德。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4],中共党史就是这营养剂中的精华,它在加强高职学子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好党史有利于高职学子养成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优良品质。其四学史力行。学史贵在践行,只有将学史与践行统一起来,学史的效用才能体现。激励广大青年在学好党史的基础上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出色实践者,自觉把自己的远大理想同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紧紧结合,争做身体力行、奋发有为的新时代先锋模范。

1.2 筑牢高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仰

当今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应时而生,西方社会存在的消极、浮躁、唯利是图、碎片化的价值体系影响着我国的青年;再加上西方国家一直企图利用网络等媒介抹黑我们党的历史、丑化我们的英雄人物、歪曲我国坚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很多公共场域想方设法混淆视听误导我国青年。因此,要把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把我们党的历史讲清楚,把伟大的建党精神讲透彻,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这对青年学子自觉抵制错误思想,积极继承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3 促进高职大学生自我升华,主动承担民族复兴大任

于中华民族危难之际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时候都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血肉相连。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从受凌辱到觉醒,再到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史。将党史教育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让更多的学子记住,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仁人志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更能警醒青年一代“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2],无论何时都不能忘了自己的初心。从而增强高职大学生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使命感,主动承担民族复兴的重任。党史内容博大精深,认真学习党史让高职大学生了解党的重大理论研究成果、追忆震撼人心的真实革命事件、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功伟绩,进而推动高职大学生精神层面的自我升华,激发他们为党的事业不断奋斗的斗志,明确个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历史使命。将党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与高职大学生的青春梦想联系起来,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对民族、对祖国最为深沉的感情,从而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主动担起复兴大任,成就绚烂青春。

2 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2.1 调查概况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随机对河南省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以期系统掌握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状况,进而探究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路径。问卷主要针对高职大学生,访谈对象主要为高职院校承担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的教师和行政人员。调查问卷和访谈主要涉及高职大学生对党史学习教育的认同情况、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况、高职院校在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时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等内容。此次通过线下方式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2 4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232份,问卷调查对象覆盖了大一、大二、大三的理工类、师范类和经济类专业的高职大学生。

从调研结果来看,近年来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如以课程为载体将党史教育有机融入,发挥全课程育人作用;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开展极具特色的党史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重视以践促学,开展党史教育主题社会实践,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全方位利用融媒体,发挥网络育人作用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35%的高职生认为学校举办的党史相关讲座培训缺乏创新性、枯燥乏味;有31%的高职生觉得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比较单一守旧;有29%的高职生认为学习党史的途径太少;有35%的学生认为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存在被动学习的情况。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党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程效果不明显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都将党史教育工作确定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范畴,现行的党史教育主要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形式开展,并没有专门的教材帮助承担思政课的教师有效地开展所谓的党史教育。因此,尽管近年来将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呼声很大,有的高职院校还专门下达了相关文件,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为每门思政课都有既定教学任务,根据教学任务设置课时,这就使得部分思政课教师,为完成既定教学任务,只能舍弃党史教育或分配很少的时间蜻蜓点水地讲授党史。加之党史教育的内容比较宏大,在选择上有很大的主观性,思政课教师在融入党史教育时,受个人兴趣、学科背景等因素影响很大,使得党史教育呈现碎片化、系统性不足等问题。另外,尽管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每门思政相关课程或多或少都涉及党史内容,但由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往往会出现重复的内容,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降低,教育效果不佳。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对党史有相对系统的介绍,但是高职院校没有开设,使得高职生对党史的内容一直停留在一知半解。

2.2.2 党史教育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设计不足

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和统筹部署存在不足,影响着党史教育的效果。高职院校各个教学院部和职能部门在党史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等方面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使得教育资源浪费且统一协调受阻。各院部、各部门以讲座形式等非课程渠道开展的党史教育,由于缺乏统一的指导调配和科学的教育学理论指导,容易出现重复、质量欠佳、内容枯燥单一等问题,不能有效发挥党史的育人功能。高职院校的党史教育在全国党史教育活动开展之前并没有系统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设计之中。学校党史教育工作主要依靠课堂这一主渠道来开展,没有实行全方位、多途径的齐抓共管。从事党史教育的师资力量在储备上不足,专任教师更是不够。同时,非课程渠道的党史教育在资源方面也相对匮乏,没有专项经费支持,使得整体布局、统一协调的局面还未形成。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办学经费不足,在党史教育基地建设、网站建设与维护等方面投入不多,各个院部和各个部门关于党史教育的网站、公众号等平台缺乏统一管理,出现平台内容重复、单一、长期不更新或更新不及时等现象。

2.2.3 学校党史教育方面的校园文化活动质量不高

通过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所了解的学校每学期举办的以党史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次数,我们发现虽然高职院校举办了一些以党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但是影响力度并不大,其中认为每学期开展党史教育相关活动1~3 次的学生占36%,认为开展4~6 次的占21%,认为开展6 次以上的占12%。通过对一些老师和学生干部进行访谈发现高职院校给予的活动经费不足,使其活动开展受限。在就党史主题校园文化活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查时,发现有51.6%的高职大学生认为党史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没有新意,致使学生参与度不高。毫无疑问这些都影响着党史教育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开展活动前没有进行有效的宣传,举办活动的学生干部不能很好地与普通学生打成一片,不能很好地了解高职学生的需求;活动经费不足或缺乏,影响活动创新性开展,活动形式不能吸引高职生的兴趣;在党史教育如何有效融入高职校园文化活动方面缺乏有经验的老师作指导,开展活动的学生干部或教师因忙于其他事项对活动本身缺乏深入探究,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致使党史相关校园文化活动质量低、没有吸引力;大部分校园文化活动没能凸显本校的特色,只是一味地模仿或简单加工。

2.2.4 部分学生学习党史的热情不高

在就“你对中共党史相关知识和理论了解程度如何”的问题进行调查时发现,仅有20%的高职学生认为自己对中共党史相关知识和理论非常了解,认为基本了解的占45%,认为不太了解的占18%,认为完全不了解的占17%。在就“你学习党史相关知识和理论的积极性如何”的问题进行调查时发现,能够积极主动学习党史相关知识的占到53%,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的则接近40%,有7%的高职学生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不主动。高职大学生大部分都能积极学习党的系列知识和理论,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类和艺术体育类高职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党史的态度,这可能与高职大学生历史知识积累较弱、学习习惯欠佳等有很大的关系。

2.2.5 部分思政教师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积累不够、教育方式方法较为守旧

高职院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科班出身,专业背景也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差甚远;同时他们身兼数职,日常工作较为繁忙。因此,其在党史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学习方面自主性不是很强,不能深入研究党史知识,党史理论功底不足,缺乏系统的党史知识储备,因而在开展党史教育教学活动和校园文化实践活动时,活动方式单一枯燥,缺乏创新性、针对性和时代感,不能激发高职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最终使得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不佳。

3 新时代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3.1 夯实基础做好顶层设计,实现齐抓共管

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好不好,党史的育人作用能否持续发挥,与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密切相关。首先高职院校的领导层必须认识到党史中蕴含着强大的育人力量,要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设计中系统融入党史教育。其次加强各部门对党史教育的重视,在制度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上、校园文化活动策划上进行整体设计和统一规划,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学工部、教务处、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各系部及学生社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抓共管的局面。校领导带头“讲党史”;教务处在课程设置上,要创新性地开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党史选修课;校团委、组宣部、办公室等部门要重视创建校园党史文化环境;学生管理部门要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地开展主题活动。最后,授课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要善用课堂,将党史内容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总之,高职院校要发挥育人合力,将党史教育覆盖全校范围,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富有成效的党史教育体系。

3.2 倾心打造理论、实践和网络三大课堂

无论何种教育,想要发挥最佳育人效果都离不开优质课堂的打造。由于高职院校党史教育融入课程效果不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倾力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和网络三大课堂。

第一,打造思政理论金课堂,在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上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步育人。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效果如何,教师起着重要作用。高校层面要重视提升思政课教师乃至全校教师的党史教学基本功,通过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和平台,不断提升教师的党史素养,丰富他们的党史知识。教师个人也要不断学习,深入研究党史教育的内容,找准党史融入课程的切入点,根据所授课程的性质,优化整合党史知识,用心设计教学过程,借助经典案例、视频等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金课堂随处可见。

第二,挖掘多方资源打造党史教育实践大课堂。一方面让校园文化闪耀出党史教育的光芒,如创设校内红色教育基地展览室、开设校园广播红色专题节目、在校内人流量大的地方设置党史宣传展板、在重要时间节点以高职大学生感兴趣的方式组织党课微视频比赛等党史主题团日活动等。另一方面利用活动开展实践教学,让党史教育活起来。让学生从理论课堂转移到实践中进行真实触摸,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大学生参观、访问当地的方志馆、历史博物馆、革命烈士故居等党史教育实践基地。

第三,充分利用网络,构建“互联网+”的党史思政教育新课堂。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要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5]。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高职院校要抢占党史教育网上主阵地,利用网络空间拓宽党史育人功能的广度和深度,为高职大学生碎片化学习党史提供便利条件。打造优质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党史相关内容教育与实践活动宣传,利用微视频、微课、纪录片等形式在网上进行授课,利用学习强国等优质的APP将感人的党史故事等推送给学生。利用新的先进的VR技术,在网上探索党史育人虚拟平台,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中国共产党人创业的艰辛,增强党史学习的代入感。各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建立本校党史教育专题网站、党史数字资源库等向广大高职大学生展示优质党史资源。

3.3 竭力构建“红色环境+基地活动+校企合作”三大育人体系

在高职院校开展党史教育,提升高职生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党的理论的领悟水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革命精神,引导高职大学生用唯物史观认识和改造世界是一个系统工程,可通过构建系统的“红色环境+基地活动+校企合作”三大育人体系来保障。

构建红色环境育人体系。高职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建设对其成长发展、道德观念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有很大影响。高职院校要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关注高职大学生所思所想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上,营造浓厚的红色环境氛围,将红色文化通过校园软硬环境建设贯穿高职大学生生活、学习、实践的全过程。

构建基地活动育人体系。实践才是认识的主旨和归宿,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强。高职院校不但要积极组织学生深入红色基地参观考察,而且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在基地开展调研活动、举办“重温历史、重走革命路”等活动,通过一系列基地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党的百年历程是多么的不易,传承红色基因是多么的重要。

构建校企合作育人体系。近年来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进行得有声有色,工学结合、学校企业共同培育人才已成为常态。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仅仅是高职院校的事,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的企业也应该积极参与进去,如为在企业定岗实习的高职生搭建学党史、促发展的各种平台。

3.4 因材施教推进精准化党史教育

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实质性效果必须根据高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而不能一刀切。在高职生群体中,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学生党员等在党史学习教育方面比较积极,呈现的态度也很端正,而一般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欠缺。因此高职院校要因材施教开展精准化党史教育。一方面,在党史教育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从一般学生的真实情况入手,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尤其是要加强一般学生学习党史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保证一般学生党史教育的质量。开展高质量的主题实践活动提升一般学生的政治站位,借助举办培训会议等引导一般学生关注校园文化中关于中共党史方面的宣传,借助自媒体平台提升一般学生在党史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对一般学生的思想状况变化进行关注,允许一般学生加入学生党团组织举办的党课、团课培训班。另一方面,针对不同专业的高职大学生,应结合其所学专业举办形式多样的党史教育。高职院校要想方设法凸显互联网的育人作用,做好中共党史的宣传与教育,扩大宣传范围,加大在艺术体育类、理工科类等系部的宣传力度,增加这些专业学生参观考察红色基地等活动的次数,举办能发挥他们专业特长的红色精神绘画展、红歌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此外结合这些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深化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内容,以所学专业领域专家的爱国爱党故事为引子,调动学生学习党史的热情,实现全方位育人。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新时代是高职大学生大有可为的时代。持续推进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创新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关键要与时俱进,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的前提下以现实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倾力打造优质课堂主阵地,努力构建多方育人体系,实施差异化、有针对性的党史教育,进而激发高职大学生爱党爱国、发奋读书、精进创业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成为新时代能担当实现中国梦重任的可造之材。

猜你喜欢
学史党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第一次学党史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③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④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①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普洱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上的今天